專家學者探討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生態恢復應因勢而定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12月19日電 (韓璐 李綠桐)19日,首屆「三峽水庫生態環境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等單位的院士、學者共同探討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恢復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

三峽庫區消落帶是因三峽水庫蓄水而新生的生態系統,其生態環境質量直接影響兩岸陸地生態環境和水庫水體環境質量。記者從會上獲悉,三峽庫區消落帶涉及岸線長度5425.93千米,其中人工邊坡岸線長633.85千米,自然邊坡岸線長4792.08千米。

如何進行三峽庫區消落帶植被的恢復與重建?如何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保障三峽庫區生態質量?如何實現三峽庫區的可持續發展?這些議題成為與會專家們探討的主要話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表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水庫運行後,庫區上遊以及下遊聯繫的湖泊,尤其洞庭湖、鄱陽湖以及岸線城市群互聯互通影響。沿岸生態系統的保護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也是長江大保護必須面對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作為三峽水庫水位反覆周期性漲落形成的乾濕交替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是保障河流健康的最後一道屏障帶。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尹忠武表示,經過十年的試驗性蓄水運行,目前三峽庫區消落帶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區內植物種類構成、植被覆蓋度、植物長勢上沒有明顯差異,植物群落結構趨於穩定。

西南大學教授曾波表示,在消落帶治理上應該因時、因地、因勢而定,不能夠一概而論。「從三峽庫區消落帶大小比例來看,重慶地區消落帶佔據三峽水庫消落帶的87.78%,湖北地區消落帶佔12.22%,而消落帶的保護和治理應該以目標為導向。」

而如何構建健康、高效的消落帶生態系統,實現三峽庫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萬成炎建議,應堅持保護為主,實施保留保護措施,規範減緩庫區周圍人類活動對消落帶的不利影響。「消落帶生態修復應加強土壤生境的保護、永久性植被的構建或經濟植物的收穫利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消落帶生態服務功能、服務能力以及其調控作用。」

相關焦點

  • 三峽水庫消落帶咋治理?專家:自然恢復為主
    12月19日,首屆三峽水庫生態環境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辦。   來自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相關專家,就針對三峽水庫消落帶現存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系統的演化規律和機制以及生態系統評價和治理原則等問題開展研討,為切實推動三峽水庫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借鑑參考和科技支撐。
  • 打好「三峽牌」 唱好「三峽戲」 專家學者為三峽旅遊出計獻策
    中新網重慶12月10日電 (記者 劉相琳)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10日在三峽庫區腹地——重慶萬州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旅界專家學者為三峽旅遊出計獻策。本屆三峽國際旅遊節以「壯美長江、詩畫三峽」為主題,於11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
  • ...20多年堅守三峽瀕危珍稀植物搶救保護一線,二十載熱血春秋,只為...
    黃桂雲說,在此後的十多年裡,她又利用工作閒暇,跟隨科考隊的腳步走遍了三峽庫區,基本摸清了三峽庫區珍稀植物的「家底」。為挽救三峽庫區瀕危及特有物種,三峽集團於2007年成立了三峽苗圃研究中心(植物所前身),專門負責三峽地區瀕危珍稀特有資源性植物的研究與保護工作,黃桂雲被任命為苗圃中心業務負責人。
  • 三峽工程上半年運行情況咋樣?美圖來匯報
    2020年上半年,三峽工程運行良好,航運、發電及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顯著,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發揮了積極作用。上半年,三峽水庫累計來水1499.47億立方米,較建庫以來均值偏多12.4%,較多年平均值偏豐14.3%。
  • 三峽庫區明年將外遷移民5萬多人
    三峽庫區明年將外遷移民5萬多人,2001 年將是三峽工程庫區外遷移民人數最多的一年。
  • 武漢植物園等在三峽水庫消落區植被—土壤系統恢復特徵研究中取得...
    武漢植物園等在三峽水庫消落區植被—土壤系統恢復特徵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5-20 武漢植物園   水庫消落區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的交錯帶
  • 三峽庫區再現水中森林 已連續11年完成175米試驗性蓄水
    三峽庫區再現水中森林 已連續11年完成175米試驗性蓄水  Winnie Lee • 2020-12-13 09:28:35 來源:前瞻網
  • 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㊲|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開州區的山高水長
    相關新聞: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㉗|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城口縣的生態原鄉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㉘|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雲陽縣的梯城風光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㉙|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梁平區的山水百態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㉚|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豐都縣的名山名水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㉛|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墊江縣的賞花吃「花」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㉜|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奉節縣的詩與遠方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㉝|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萬州區的平湖風光雙節同慶 遊遍重慶㉞|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巫山縣的山水雲雨
  • 如何打好「三峽牌」?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上四位旅遊專家齊獻策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長江三峽美如畫,平湖歡歌迎盛會。如何打好「三峽牌」,推動長江三峽旅遊發展?在12月10日的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文化旅遊界的4名專家教授獻計獻策,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 三峽庫區被衝毀水電站負責人:電站賺錢危險也建
    三峽庫區被衝毀水電站負責人:電站賺錢危險也建 2014-09-09 10:25:06來源:澎湃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劉羨   在這次滑坡中,裝機容量1000千瓦的利豐源水電站被完全損毀,這也是三峽庫區首次有水電站被滑坡衝毀。  利豐源水電站損毀的那一刻還映在利豐源水電站職工肖英的腦海中:「巨大的推力將水電站整個衝到空中,然後摔成了碎片,那一刻肖總(肖前軍)眼裡眼淚直打轉。」  8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利豐源水電站負責人,48歲的肖前軍說:「那一刻腦中一片空白。」
  • 一分鐘了解三峽水電站
    20世紀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三峽大壩移民移民歷來是世界難題,三峽庫區移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建設工程。任務艱巨、千頭萬緒。
  •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寫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中國水利報通訊員 張偉革攝 □中國水利報記者陳萌它是長江中下遊防洪的關鍵性工程;它擁有迄今為止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它對發揮長江航運優勢、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它為我國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它在綠色能源、生態補水等方面發揮了有益作用……它是舉世聞名的國之重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 專家學者探討西北民歌「花兒」傳承和保護(圖)
    專家學者探討西北民歌「花兒」傳承和保護(圖) 2016-10-30 23:09: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瞭望|三峽庫區長出美麗經濟
    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奉節縣永樂鎮白龍村,是一個「躺在」人民幣上的村莊:它地處10元人民幣背景圖——夔門美景的入口,隔江相望白帝城,俯首可賞千帆過。然而,這個村莊卻因交通不便,缺乏產業,一度端著金飯碗討飯吃。從2018年開始,當地大力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發展文旅產業。白龍村開始走上富裕之路。白龍村蝶變折射出三峽庫區發展模式之變。
  • 40年過去了,三峽紅葉還那麼美嗎?
    「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40年前一部在長江三峽取景拍攝的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風靡大江南北然而在電影拍攝的年代儘管三峽風光無限好但不少老百姓還守著綠水青山受窮幾十年過去隨著三峽工程建成三峽庫區發展進入新時代位於三峽重慶庫區的巫山縣長江三峽國際紅葉節已連續舉辦十三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