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峽牌」 唱好「三峽戲」 專家學者為三峽旅遊出計獻策

2020-12-22 和訊

中新網重慶12月10日電 (記者 劉相琳)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10日在三峽庫區腹地——重慶萬州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旅界專家學者為三峽旅遊出計獻策。

本屆三峽國際旅遊節以「壯美長江、詩畫三峽」為主題,於11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2020年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邀請了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文化旅遊界專家,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和旅遊部門、旅遊行業協會、旅遊企業主要負責人參會。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欣梁認為,長江三峽是世界上唯一可乘船遊覽的內河大峽谷,長江內河遊輪是交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的樣板,是展示中國旅遊的金名片。應當進一步加強內河遊輪發展規劃設計,建立中國三峽內河遊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加快重慶遊輪母港體系及沿江遊艇基地規劃建設,優化和完善沿江遊輪碼頭及配套設施功能,培育「遊輪+酒店」「遊輪+陸地」等多樣化產品,加強遊輪新文化(300336,股吧)的傳播。推動三峽遊輪發展「港城聯動,打造長江內河遊輪旅遊目的地。

復旦大學旅遊系副主任孫雲龍分析了我國民宿業發展歷程以及目前國內常見的民宿發展模式。他說,三峽庫區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水陸空立體交通優勢明顯,坐擁億級規模旅遊市場,具備打造民宿集群的條件。他建議三峽庫區民宿發展「三峽模式」,要轉變方式,探索小眾品牌與明星效應,從生活方式與審美品味等方面著手,打造出高品質三峽宿集。

驢媽媽集團助理總裁、奇創旅遊規劃設計諮詢機構總經理刑小麗認為,高鐵的通達性將完善目前三峽區域旅遊交通銜接問題,也將改變三峽遊時間與空間格局。她認為,高鐵時代的旅遊目的地已經從「資源競爭」到「體驗制勝」轉變,三峽需要更鮮明的區域品牌辨識度,需要構建更多的立體空間+多元文化空間,也需要多元化產品去重塑三峽新品質旅遊,開創三峽國際黃金旅遊目的地全新風情。

中國亞洲休閒產業促進會首席專家朱至珍說,推動三峽度假區發展,要做好頂層設計,特別要做好總體規劃,明確藍圖和路徑,整合資源特色和產業集群;要圍繞旅遊度假的高端需求,注重業態的豐富程度和產品的多元化,有效利用閒置資源,推動旅遊景區轉型和主題小鎮提檔升級;要堅持文旅融合,在開發建設中把握好鄉村性和國際化,注重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將故事情節、生活氣息融入三峽旅遊產品開發。

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系全國節會辦批准的常設節會項目,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每年輪流在湖北省宜昌市和重慶市萬州區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0屆,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遊節會品牌,有力地推動了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促進了三峽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如何打好「三峽牌」?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上四位旅遊專家齊獻策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長江三峽美如畫,平湖歡歌迎盛會。如何打好「三峽牌」,推動長江三峽旅遊發展?在12月10日的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文化旅遊界的4名專家教授獻計獻策,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 長江三峽旅遊小知識,選擇三峽遊輪上下水的優缺點
    大家好,我是小潘去旅行,聽說前世100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一個粉絲。歡迎大家隨時在這兒留下你想要了解的旅遊困惑哦!長江三峽旅遊,是中國向世界各地遊客重點推出的10大旅遊景點之一。許多年輕人對乘船遊三峽不是很感興趣,覺得它太慢了,但三峽遊輪旅遊卻是最適合中老年人的一種旅行方式,正因為慢,但卻休閒舒適,遊客可以慢慢地住在船上,無拘無束,賞心悅目的觀看長江三峽沿途兩岸的峽谷風光。
  • 三峽大壩旅遊攻略
    三峽大壩位於宜昌市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旅遊區目前對遊客開放有三個景點:罈子嶺、185平臺(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
  •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大學@三峽大學
    漫天的狗糧撒來於是乎小編藉此機會跟各位問聲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大學@三峽大學@三峽大學,你食宿條件好•學校校舍總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4年,學校整體進入一本招生。•2013、2014年,學校連續兩年入圍教育部"全國高校就業50強"候選高校
  • 長江三峽旅遊選擇上水還是下水好,三峽遊輪上下水優缺點介紹
    說到長江三峽,許多人估計還不知道什麼是長江三峽,其實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千米,但現在的長江三峽不單是遊客在船上觀看三峽,而是要遊客下船遊覽長江三峽沿途的景點。
  • 專家學者探討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生態恢復應因勢而定
    中新網重慶12月19日電 (韓璐 李綠桐)19日,首屆「三峽水庫生態環境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等單位的院士、學者共同探討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恢復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
  • 一分鐘了解三峽水電站
    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遊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巖,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中堡島。1994年7月1日,三峽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縱向圍堰的基坑開挖,在這裡破土動工,從此,中堡島從地圖上消失。
  • 【NO.95】三峽大壩的「銅牆鐵壁」:神秘的三峽水陸衛士
    「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和運轉,使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誌。」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並發表重要講話,也讓億萬國人無比榮光自豪。三峽建成不久的升船機,號稱全世界最大電梯,最大爬升重量達到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為113米,3000噸級船舶可坐電梯通行。
  • 被譽為中華奇觀的小小三峽,雖不是三峽,卻神似三峽,你去過嗎?
    人人只知三峽、小三峽,卻是很少有人知道小小三峽的存在,在大寧河滴翠峽處的支流馬渡河上,由長灘峽、秦王峽、三撐峽組成,它是小三峽的姊妹峽,全長僅15公裡,因此比大寧河小三峽更小,故名「小小三峽」。小小三峽內,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風光旖旎,兩岸懸崖對峙,壁立千仞,河道狹窄,天開一線。山巖上倒垂的鐘乳石,奇形怪狀,形態各異,散發著原始古樸的氣息。舟行其間,夾岸風光無限,滿目蒼翠,甚為美觀,令人唯有返璞歸真、擁抱自然的情趣。特別是那山巖上倒懸著的鐘乳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各有所似。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11月6日電 (記者熊金超 劉紫凌)中國一流的水利、壩工專家指揮裝備精良的施工隊伍,於今天上午10時,成功截斷長江三峽,為在這裡興建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作好了最後攻堅的準備。   為將上下遊圍的龍口束窄至今天開始合龍的十幾米寬,三峽建設者們與長江激流已進行了10多個夜以繼日的艱苦鏖戰,並創下了水利建設中的新的世界紀錄。
  • 邵煜晟《初訪三峽博物館》
    弧形藍色玻璃幕牆和古樸方正的砂巖外牆,我逐漸知曉,藍色玻璃象徵著水,砂巖外牆則代表著山,仿佛構成了三峽大壩,展現了毛澤東主席「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磅礴與壯觀。很多市民、學生踴躍來到這裡,有序排隊進入,館裡工作人員一個個認真檢查證件,我終於進入了大廳。二三峽博物館大廳呈圓形,很大很大。
  • 後三峽時代的長江防洪:過度依賴三峽?短板在哪裡?
    但他提醒,現在最擔心的是長江上遊突降暴雨,出現大洪水,假如三峽沒有成功攔截,上下遊洪水疊加,就容易出問題。據氣象預報,7月13日~16日,主要強降雨區域短暫北移後又將南落,再次來到長江中下遊地區,與7月4日~7日強降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屆時鄱陽湖流域仍然可能大雨來襲。
  • 《新三峽》宣傳片精彩面世!
    中央新影秉承「延安電影團」的光榮傳統和時代使命,自三峽工程從論證到動工以來,一直在關注這項國家重大工程。先後推出了多部作品。特別是《新三峽》總導演楊書華生在三峽、長在三峽、情系三峽,自1995年以來,一直非常執著地在拍攝三峽,紀錄三峽,親歷並見證了三峽的發展與變化。
  • 岸電,讓三峽遊輪旅遊更綠色更美好
    新華社武漢10月2日電 題:岸電,讓三峽遊輪旅遊更綠色更美好新華社記者 王賢「十一」黃金周前夕,來自重慶的甘先生帶著家人乘遊輪順江而下,遊覽長江三峽,遊輪不同以往的安靜、舒適給他全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晚上睡覺很安靜,三峽遊輪旅遊的品質很不錯。」
  • 龍江秀美奇三峽
    龍江三峽,西起蘿北縣與嘉蔭縣交界的嘉蔭河口,東至太平溝興東袞突嶺山下。 龍江三峽旖旎險秀,山夾水,水銜山,大峽套小峽,峽中還有峽。在祖國的版圖上,這北方的龍江三峽與南部的長江三峽遙相呼應,成為黑龍江旅遊風景線上一道最為壯觀、最為綺麗、最為獨特的山水畫廊。堪稱中國境內唯一的界江大峽谷,是鶴崗地區最佳的旅遊資源。 龍江三峽,兩岸山巒起伏、古木參天;龍江三峽,雲蒸霞蔚、溪水潺潺。
  • 宜昌——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旅遊區位於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距下遊宜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旅遊區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瞭望|三峽庫區長出美麗經濟
    白龍村蝶變折射出三峽庫區發展模式之變。記者在瞿塘峽所在地奉節縣、巫峽所在地巫山縣採訪了解到,近年來兩地依託秀美風光和厚重人文資源,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做大金山銀山價值,不斷探索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經濟之路。
  • 秋季旅遊景點推薦:武夷山、三峽、桂林、五臺山
    以架壑船棺為象徵的古越文化,以城村古漢城為標誌的西漢文化,以朱熹為代表的宋朝理學文化,更令人嘆為觀止。當代著名學者蔡尚思曾讚嘆「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遊武夷山是舒適的。這裡的山不高,水不深,可以乘竹筏漂水,也可以登山望遠。武夷山綠化極好,似乎連呼吸中都會吸進濃濃的綠意。  對於稍上年紀的旅遊者來說,武夷山的山不高,也不算險。
  • 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
    西陵峽口風景區位於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裡,離三峽國際機場20公裡,與宜昌市火車站相隔5公裡。風景區東起葛洲壩,西至三峽大壩,總面積142平方公裡,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美稱,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在即?」專家反駁:純屬惡意炒作
    眾所周知,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可以看出三峽大壩耗費了多少人的心血、還有國家的資金才建築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