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癩病、氣喘病、三角眼等病,是何因緣果報?(宣化上人)

2021-02-22 大自在般若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進來隨便說說吧 開心法寶店     


白癩病、氣喘病、三角眼等惡病,是何因緣果報?

(宣化上人講述)

「若人有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嘆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疏缺、醜唇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

——《法華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若人有輕毀之言」:假使有人,輕看或毀謗這位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或者他這麼樣說,「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你真是狂人!你做這種事情,能有什麼用處呢?這簡直一點用都沒有,浪費時間,什麼也得不到!

「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他如果這麼樣輕毀你,這樣來對你說,他將來會得什麼果報呢?生生世世都是瞎子,沒有眼睛。你現在知道這個,就知道這種因果了,這就是你有智慧了。

有智慧,就不會做愚痴事情了,不會看見人念經就這麼輕視毀謗:「嘿!你這個狂人在這兒幹什麼呢?這能有什麼好處啊?念《法華經》,不吃飯餓不餓啊?」


「若有供養讚嘆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前邊是輕毀《法華經》的人,這兒是讚嘆《法華經》的人。

假使有人,能供養受持《法華經》的法師,讚嘆讀誦講說《法華經》的法師。好像這位法師在這兒念誦《法華經》、書寫《法華經》,或者講說《法華經》,他就來供養,這麼讚嘆:「講得真好了!講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的!」這個人怎麼樣呢?在現世就會得到好處,不會瞎眼睛,也不會聾,也不會不會說話的。現世就得到好的果報,你想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假使有人,看見受持《法華經》的人,又生毀謗的心。這個人本來也沒有什麼罪過,他就說:「嘿,我還不知道他嗎?他念經,根本就是『老虎戴念珠,假充善人』呢!」假充,就是不是真的;說他不是真的善人。老虎戴念珠,也可以說貓戴念珠。貓戴上念珠了,老鼠一想:「哦,它現在是念佛了,不會吃我了!」怎麼樣?老鼠一跑出來,這貓還一樣上去,一爪就把它捉住吃了。

「若實,若不實」:若實,或者所說的罪過真有其事;若不實,或者根本就沒有這麼回事。譬如他根本連迷魂藥聞都沒有聞過,他就說他吃了很多迷魂藥。好像這受持《法華經》的人沒有過惡,他就說他有罪過;或者這個人以前造過罪過,他說:「以前他殺過人,他做過什麼壞事,他還會修行?那可真是豈有此理!不會的。你看他以前盡吃一些個迷魂藥,吃得最多,迷迷糊糊的,這個人不行不行的! 」

不管是真有其事,或是虛妄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白癩病,就是一種皮膚病。它這個皮是白色的,揭去一層皮,它又生了一層;這個地方好了,那個地方又發作,皮膚上總有這種東西,這叫白癬、白癩。

你們若看見有人生這種白癩病,不問可知,他在前生或今生盡造謠言,來毀謗受持、讀誦《法華經》者的過惡,所以才得這種果報。

「若有輕笑之者」:假使有人,看見有受持讀誦《法華經》,或者跪著拜《法華經》,或者向《法華經》來叩頭,或者在那兒念《法華經》的,他看見也不說什麼,就這麼笑一笑。

這個笑,若是讚嘆而笑,那當然是有功德了,但他就是譏諷的笑、恥笑。恥笑就不是真笑,就是在心裡想:「這個人太愚痴了!愚痴到這麼樣子,真是成了一個道迷了。」就這麼樣子。

「當世世牙齒疏缺、醜唇平鼻」:你應當知道這個輕笑者,他生生世世那個牙齒,不但生得很稀疏的,牙中間甚至於可以再加上一顆牙;或者根本就沒有牙。疏,就是長得很稀疏的;缺,根本就沒有了。

他的嘴唇,總好像吹火那麼樣子;這樣的嘴唇子,也是不好的。他的鼻子,扁平得好像沒有了似的。

「手腳繚戾」:他的手也彎彎著、腳也曲曲著。手本來可以伸直的,它好多道彎,這個手指頭往這麼彎,那個手指頭就往那麼彎。腳也是,本來也應該直的,它也生了很多道彎,甚至一個腳就有三道彎,好像那個弓似的。

「眼目角睞」:眼目,就是眼睛。怎麼叫「角」呢?眼睛本來應該是長形的,他這個眼睛生得三角形的。

我以前和你們也講過,無論中國人、外國人,你看他那個眼睛如果是三角的,你不要和他做朋友;你和他做朋友,你一定就要吃他虧。不要說是朋友,就是他的父親,他也要欺騙的;甚至於他太太,他也不講真話。

怎麼叫「睞」呢?本來眼睛應該直看,但他這個眼珠子跑到一邊去,這麼斜著來看人,這叫「睞」,就是斜眼睛。


「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他的身體會有臭穢。

身體怎麼會有臭穢呢?

就是你用毒氣來毒人,等到受了果報,身體就有一股臭穢,總也不乾淨。

而且身體還患有惡瘡、流膿淌水;或者患水腹病,就是肚子得水脹,脹得很大的;或者患氣喘病,氣短,這個氣就是不能長。譬如我們的氣可以這麼很自然,他就「呵哈──呵哈──」這麼樣子,總這麼喘氣,這是氣喘病。這很多種的惡性重病,不能治的病。這些個樣的人,我都見過。

開 心 般 若  

【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說。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法華經》最難信,所以反反覆覆強調《法華經》是王,《法華經》是最究竟圓滿之法。如果你很容易信,你可不要說:怎麼難信了?我一下就信嘛!你不能因為你信了,就認為這個不難信。《法華經》講,無量國土、無量眾生無量劫都很少能聽到它的名乃至聽不到,信解更不容易。能信就證明我們根機大,因為我們已經在過去十萬億佛法中成就了道行。你回去跟你家裡的人講一講,看有幾個人信。翻來覆去講這是「大法」「上法」「無上法」,《法華經》是「少有能信者」。真正的法理法義就是「妙法蓮華」四個字;或者就是「如是我聞」四個字;或者就是「如是等」三個字;或者就是「開示悟入」四個字。我們本來是佛,明白了是佛你就是佛,翻來覆去就是講這個理。


開 心 般 若 微 信 公 眾 號:kaixinbore

公眾號主旨:每天多1分鐘學習,開啟生命本有的圓滿智慧,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

聲明: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微信公眾號 kaixinbore。


推薦往期精彩回顧:(點擊即可)

1、《秘密》吸引力法則國語視頻(如來藏性)!(強烈推薦)

2、揭秘"元""宵"

3、妙解「清明」,聞即「往生」

4、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圓滿教證注音

5、為什麼要讀誦楞嚴咒?轉發功德勝過禮佛十萬

6、如來藏詮釋《金剛經》中最精華的十句話!(深度好文)

7、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8、明心見性後,會不會做夢?

相關焦點

  • 供養、讚嘆這一部經,現世就得到好的果報(宣化上人)
    供養、讚嘆《法華經》現世就得到好的果報◎ 宣化上人 講述【若人有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這個人不行不行的! 」不管是真有其事,或是虛妄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白癩病,就是一種皮膚病。
  • 宣化上人:他那個眼睛如果是三角的,你不要和他做朋友|每天一段《法華經》
    這部《妙法蓮華經淺釋》,是由宣化上人在美國萬佛聖城講演,以最淺顯的方式,解釋經中的每一字句,非常適合初中學人藉由此經淺釋,一窺法華經成佛之殿堂。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若人有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嘆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
  • 世界上最厲害的果報(宣化上人) ​
    殺生的果報現在人為什麼生一些奇怪的病症?就是從殺生來的。◎宣化上人  開示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五日世界上最大的仇怨,莫過於殺生。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殺人之父兄,人必殺你的父兄。【編注】恭錄自《宣化上人開示錄(六)》殺生因果難逃世界上最厲害的果報◎宣化上人 開示於法國葛諾伯城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人在往昔所造的業有善有惡,善惡夾雜不清。所以有時生了善心,但有時又生了惡念。一念善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起了惡念,就想「諸惡皆作,眾善不行。」
  • 出乎意料之外【宣化上人開示錄】
  • | 關於墮胎、嬰靈的答問錄(宣化上人)
    世界上最大的仇怨,莫過於殺生。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殺人之父兄,人必殺你的父兄。這樣互相殘殺,永無止境。就因為殺生太多的緣故,所以果報來得很快,所謂「現世現報」。例如墮胎,這比土匪都厲害。你想一想,這個生命還沒長成,你就把他殺了!
  • 宣化上人: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
    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  暫得憶念藥師佛名,還生人中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爾時世尊」:在前邊釋迦牟尼佛說這一段經文之後,「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又不怕麻煩的  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眾生的機緣,觀機逗教,因人說法,因病予藥,那麼這樣子來利益眾生,這叫法施。
  • 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宣化上人)
    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暫得憶念藥師佛名,還生人中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眾生的機緣,觀機逗教,因人說法,因病予藥,那麼這樣子來利益眾生,這叫法施。無畏施,就是看見人在那困苦艱難、危險的時候,非常地恐怖,所謂「六神無主」;在這個時候,你能安慰他,能以軟言玉語,用很柔和的語言來安慰這個人,令這個人沒有恐怖心,這叫無畏施。
  • 世界上真的有因緣果報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每個人出生時都應該像工廠裡面的機器做出來的產品一樣,因緣果報也都應該一樣才對啊?可是為什麼現見同一對父母所生的雙胞胎兄弟姊妹,結果兩個人的個性和際遇都各不相同呢,到底是什麼緣故?各位菩薩,這是什麼道理,您想出來了嗎?
  • 因緣果報是真的嗎?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如是因,如是果」,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事實上,「如是因,如是果」這樣的說法是凡夫的因果,是外道的因果。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大家就會明白。譬如一個沒有修行的人在前世殺了人,也許那一生被國法制裁,並且下了地獄,輾轉來到餓鬼道、畜生道,又回來當人;現在遇到冤家了,照樣要受一刀抵一命,這就叫作「如是因,如是果」。
  • 因緣果報 如影隨形
    由於我們的業障、習氣及環境的影響、誘惑,在我們所思所想中都是貪、嗔、痴、慢、疑;在我們所做所行中都是殺、盜、淫、妄、酒。人們之所以這樣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不懂因果,不相信因果。   我們先來看看造作十惡及所得的果報:   一.殺生:將人或動物直接或間接殺害,屬於殺生惡行,此惡行會得多病、殘疾、短命、多禍殃、骨肉分離等果報。
  • 每個人信教的因緣不同,你不能勉強(宣化上人)
    每個人信教的因緣不同,你不能勉強宣化上人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狗一見著人就要咬;貓專吃老鼠,但是見著人就很和氣、很友善的,和人是很好的朋友;兔子見著人就跑了,牠怕人;蛤蟆一見著人就蹦,老虎見著人就要咬;各有各的不同。每一類眾生所歡喜的都不同,你不能勉強叫它同;所以你就要知道眾生種種不同的解,也就是他所明白的。你明白了他所明白的,你就可以教化他了。
  • 自瀆(手淫)之人,會得五種「不男不女」的果報(宣化上人)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五種不男之人,那麼不是男人,是女人嗎?也不是女人。於世界上一點用都沒有的,就是吃飯的東西!他不能幫助女人生小孩子,他也不能本身做女人來生小孩子,你說這種人是不是對世界沒有什麼幫助的?這「不男不女」有五種:(一)生。他這個人,從母親肚子裡生出來,也沒有男根,也沒有女根;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本來男人是幫助女人生小孩子,可是,他生出來就不能做他所應該做的事情,這叫一個「生」,生來就不可以。為什麼他這樣子呢?這個因果,你們要知道!
  • 我為什麼要日中一食(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我從年輕的時候,就願意代替眾生受苦。我所應該享的福,都送給大家;大家的苦,都交給我受。那時正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時候,我在母親墳上守孝,有人告訴我,說:「日本人把中國人抓去做勞工,吃不飽,也不給衣服穿;很多人凍死餓死,日本人就叫狗吃這些死人!」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受戒後要守戒,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就是止惡防非,停止一切諸惡,奉行眾善,防止犯錯。受戒後要本著「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做,那就是守戒。在行為思想上儘量把惡停止,儘量去做善,幫助旁人。要時刻防備自己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思想和行為。這就是戒的意義。佛子持戒要注意此點,看自己能否照著去做?
  • 妄語的果報!(宣化上人)
    妄語的果報!節錄自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不過你要知道錯了,若改,以後再也不聽了,就不會聾;再也不說大話了,就不會啞巴;你再也不看不起人,就不會瞎了。所以盲、聾、喑、啞,這都是毀謗三寶而得的果報。
  • 佛門中的因緣果報,包括哪幾種?
    假如被問及是否懂因果,想必很多人心中會說「當然懂,不懂因果還學什麼佛?」其實不然,能夠如實了知因果的只有諸佛,阿羅漢尚且難以究竟本末,何況凡夫俗子。漢傳大乘佛法的信仰者,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也比較大,對於因果的認識,常停留在天道人倫的層面上,譬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其實,這些都是在以儒家的思想,闡述佛門現世因果的道理。
  • 宣化上人:為什麼得癌症?
    當知人有病,都是有業障,不是殺豬太多,便是殺人太多;不是偷盜太多,便是*詐、邪淫、掃妄語、吃麻醉藥等招來的。皆因不守五戒,頻造惡業,才有瘡疾纏身。於是常有惡病、怪病、不堪救治的病,來擾亂人身。而他們還不知道仟悔,發大菩提心,多做功德。功德做多了,冤孽才能消。如果功德做不夠,罪業不容易消除的。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開示於萬佛聖城石崇富貴範丹窮,運晚甘羅太公早,彭祖壽高顏命短,六人都在五行中。自古以來,富有的人,最有名的就是石崇,他是晉朝人,家產富可敵國。子路這時驚訝萬分,說:「範丹說我不對,是因為他站在他的立場上,而老師您現在應該站在我的立場上,怎麼您也說我答錯了?」孔夫子說:「你聽聽我的答覆。世界上,天地間,小人多,君子少,借時候歡喜,要時候就惱。」你去向範丹這樣答覆。於是子路又回到範丹那裡,對他說孔夫子的答覆。範丹認為這回答對了,一點也沒錯,所以就借米給子路。
  • 縱使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將於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來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關於這一點,發生在波斯匿王身邊的兩件事會給我們很多啟發:佛在世時,波斯匿王之女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憫,舉宮愛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