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剛剛從貧困縣「摘帽」的陝西省鎮安縣可謂是流量的「寵兒」,不過,這種大眾的「寵愛」對於當地政府而言,則有些「受寵若驚」,很顯然,當地政府並沒能在大眾的關愛中「穩住」,做出最佳決策。相反,倒是來了個兩極反轉,對於花7.1億已經建好的鎮安中學豪華新校區進行部分拆除。
已經拆到一半的亭子
坦白說,我理解當地政府做出這個決定的心理活動。決策者本意是拆除那些和教學無關的豪華設施,試圖平息網友的洶湧波濤。
不過,顯然,決策者沒有站在一個平凡人的角度思考過這個焦點問題。對於地方政府決策者而言,開開會,碰碰頭,通通氣,最後便「艱難」地做出了部分拆除7.1億豪華校區的決定。
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對於大部分月收入六千元左右的城市居民和月收入兩三千甚至更少的農村人而言,7.1億元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數字,億和千之間相差的可不是一個小數點的距離,而是政府收了稅卻沒能合理使用的問題,隨著中紀委對該縣展開調查,合法與否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花7.1億元建豪華新校區,從現實的角度,毫無疑問超出了一個剛剛脫貧的縣級行政單位該承擔的教育職能。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它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錢,建了很多與教學無關的豪華設施,但它滿足了一個新校區該承擔的教育硬體要求。
大眾對於7.1億豪華新校區的質疑不是它沒有發揮該有的教育職能,而是一個剛脫貧的貧困縣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建這麼好的學校。
換而言之,就是既然已經建好了,面對滾滾襲來的民意,地方政府應該制定具體措施,保證這些豪華設施能幫助學生們建立更好的校區生活保障,沒有也不會成為某些人的個人享受,私人宅邸。
顯然,鎮安縣決策層沒能領悟網友們的「中心思想」,就像當初上馬這個7.1億元的豪華校區建設一樣,他們再次「果斷」做出了拆除部分設施的決定。
其實在拆除之前,哪怕進行小範圍的網絡問卷都足以為鎮安縣政府的決策做出參考數據和意見。不過,很顯然,鎮安縣政府對自己的決策力有著相當的自信,或者說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逼迫他們不能公開徵詢大眾意見。
但不論是不是出於這樣一種顧慮,鎮安縣政府已經從花7.1億建的小錯邁向了匆忙拆除的大錯,建了又拆,不僅僅浪費錢財,也自己給自己添了一把火,頗有欲蓋彌彰之嫌。
只希望這場風波不要影響孩子們,畢竟,馬上就要開學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