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缶為廬廬即缶」——吳昌碩為何以「缶廬」為號

2021-01-12 美學與藝術

吳昌碩「湖海遊」期間,金俯將是其同遊上海的伴友,也正是這滬上的遊學,兩位異鄉同好竟成了至交。

金俯將,名傑,江蘇吳江震澤鎮人。為人豪爽而有仗俠之氣。好金石書畫,特嗜古磚,往往為之傾囊。他與吳昌碩可謂志趣相投。1879年,吳昌碩湖州坐館之後,遊學蘇州即住在金俯將寓中。這段時間吳昌碩雲遊各地,尋師訪友。1882年,吳昌碩三十九歲,因其故裡安吉又有戰亂,便攜家眷移居蘇州,以鬻藝為生。但難以贍養一家,後由友人薦作縣丞小吏,勉以維生。這樣,吳昌碩與金俯將可以頻繁往來,兩人感情愈加親密。

一日,吳昌碩書以「道在百壁」四字橫幅贈予金俯將,金十分高興,便以家藏一古缶送給吳昌碩予以回報。缶,為一種陶罐,這是一個從古礦中掘出的「古董」,可能是周秦遺物,上無文,樸陋可喜,吳昌碩得之愛不釋手。吳昌碩原本對古缶即有極大興趣,他在三十二歲時即以「缶」為名號,得金傑贈此珍品,愈加興奮,便復以「缶」為其室名,並記之:「金俯將贈予古缶,元得之古壙。了無文字,樸陋可喜,因以名吾廬。光緒八年壬午四月記。」又作《缶廬詩》一首,茲錄如下:

以缶為廬廬即缶,廬中歲月缶為壽。

俯將持贈情獨厚,時維壬午四月九。

雷文斑駁類蝌蚪,眇無文字鐫俗手。

既虛其中守厥口,十石五石頗能受。

興酣一擊洪鐘吼,廿年塵夢驚回首。

出門四顧牛馬走,拔劍或似王郎偶。

昨日龍虎今虎阜,豈不懷舊畏朋友。

吾廬風雨漂搖久,暫頓家具從吾苟。

折釵還釀三升酒,同我婦子奉我母。

東家印出覆鬥鈕,西家器重提梁卣。

考文作記定誰某,此缶不落周秦後。

吾廬位置儕箕帚,雖不求美亦不醜。

君不見江幹茅屋杜陵叟!

在這首詩裡,吳昌碩讚頌了古缶的渾樸天真之美:「雷文斑駁類蝌蚪,吵無文字鐫俗手。」並以缶來比之廬:「吾廬風雨漂搖久,暫頓家具從吾苟。」這小小的瓦嶽進而成了一個可以賴以生存的廣大空間。他透過瓦缶仿佛看見自己風塵奔走的生涯,「興酣一擊洪鐘吼,廿年塵夢驚回首。」他所尋求的不是「苟且偷安」的廬,而是渴望一個適合自己的安寧環境。

後來吳昌碩一直珍藏著這隻「古缶」,其一是吳昌碩重於「缶」的品格,其二可能也包含著他對老友金俯將的一種懷念。金俯將贈缶不久便病逝,吳昌碩悲痛不已:「土缶持贈未及報,嗚呼死別聲離吞。」這聲淚摻和的詩句,讀之讓人泫然。

相關焦點

  • 吳昌碩高清扇面160幅,願你繁花似錦!
    鹿笙九兄購得撝叔此箑屬畫,即為臨撝叔本,未能得其神似,為可愧耳。吳俊卿記於吳下去駐隨緣室之南窗,時歸自秣陵,筆墨有煙水氣也。缶廬長物惟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磚硯水仙。折梅風雪灑衣裳,茶熟憑誰火候商。莫怪頻年詩孏作,冷清清地不勝忙。梅花茗具。扣舷子屬錄舊作,即正。辛卯七夕,昌碩吳俊。
  • 吳昌碩精彩作品集,大愛!
    鹿笙九兄購得撝叔此箑屬畫,即為臨撝叔本,未能得其神似,為可愧耳。吳俊卿記於吳下去駐隨緣室之南窗,時歸自秣陵,筆墨有煙水氣也。缶廬長物惟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磚硯水仙。折梅風雪灑衣裳,茶熟憑誰火候商。莫怪頻年詩孏作,冷清清地不勝忙。梅花茗具。扣舷子屬錄舊作,即正。辛卯七夕,昌碩吳俊。
  • 富金壁:以鼓為缶,指鹿為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誤會
    據說,事後還把這些「缶」向社會各界拍賣,以作紀念。奧運缶缶,實際是古代盛酒漿或食物的瓦制盆罐。《爾雅·釋器》:「盎謂之缶。」郭璞註:「盆也。」也有專門用為拍擊樂器的缶:以手拍,以伴歌舞,所謂「打拍子」,叫做「拊缶」,也叫擊缶。周代陳國(今河南淮陽)一帶,就有擊缶歌舞的風氣。《詩經·陳風·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所說的「缶」就是這種專門伴歌舞的打擊樂器。
  • 容希白先生和他的欒書缶
    前者深得羅公雪堂(振玉)激賞從而使先生由一名中學生一躍成為北京大學的碩士,進而躋身於聞名遐邇的「古文字學四少」行列(其餘三人為膠州柯純卿昌泗、嘉興唐立庵蘭、番禺商錫永承祚)。後者則是中國青銅器學的奠基之作,自此古文字學之泰山北鬥地位不可動搖。因從事冷僻的學問而成大家,先生戲稱為「成名有捷徑」。 《金文編》是銅器銘文的文字彙編。
  • 一代大家吳昌碩雅俗共賞的《清供圖》
    吳昌碩吳昌碩1844年出生於浙江湖州安吉,原名俊,字昌碩,號缶廬、老缶、苦鐵等;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國畫家、書法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合稱「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歲朝清供圖》縱觀吳昌碩的《清供圖》為何能做到雅俗共賞,其中隱藏著哪些奧秘,我認為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一、來源於對宗教的信仰及當權者的喜好
  • 吳昌碩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吳昌碩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來。——齊白石元明清以來及於民國,風流佔斷百名家。譚復堂,即譚巘(1832—1901),號復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詞名顯一時,有「風騷盟主」之推譽。
  • 吳昌碩與上海:集結百餘缶翁作品,金石用筆貫穿始終
    金石力:吳昌碩的書畫用筆展覽位於中華藝術宮33米層,包括1個序廳和3個展廳,序廳展出吳昌碩的生平照片等文獻資料,以及磚硯、帳本等吳昌碩所用之物。3個展廳分別展出書法篆刻、繪畫和扇面小品。其中一件浙江博物館藏的8米長楷書《缶廬題畫詩》讓人看到其小楷的功力,而更多大幅立軸書法可見其金石用筆。
  • 「離卦」九三爻辭「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破解
    釋象《離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其天時為申。「申」代表一天當中的「晡時」,即下午16時左右。這時太陽已偏西,而在日落之前,故曰「日昃之離」。「日昃之離」本指太陽偏西,快要落山了,象徵人處於遲暮之年。日昃之離,太陽就要落山了,遲暮之年,老之將至矣,故《象傳》釋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 齊白石最崇拜的人——吳昌碩的那些精品書畫,少白湯發周領您賞味
    缶廬。(四)茶味松風一趣,菖蒲壽石同胎,一任空山無伴,我姑酌彼金罍。缶道人。(五)四壁寒香秋士屋,一籬疏雨酒人去。昌碩錄病鶴句。(六)晨鐘未報樓閣曙,牆頭扶出玉蘭樹。南鄰老翁動隨趣,對花賦詩帽脫去。一枝持贈索短句,江梅落盡春月明。復訝玉人雕琢成,妻孥傳觀笑拍手,今日堂前光土缶。
  • 堀川英嗣|「 解衣磅礴 」 的背後,錢瘦鐵、橋本關雪與吳昌碩的藝術緣
    那時,關雪有沒有一同去拜訪吳昌碩不得而知,但之前應該注意過吳昌碩之名。吳昌碩為橋本關雪所題匾額《隱居放言》(圖為仿製品)目前能夠確定二人關係的作品,有1916年的33歲的橋本關雪委託吳昌碩的兩件匾額和一件題字。一件匾額為篆書《隱居放言》,落款是「丙辰初秋,為橋本先生作篆。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三」,另一件是篆書《雨奇晴好》,在落款處寫著「橋本先生為書於海上。
  • 白石傳人-湯發周揭秘:齊白石最推崇的吳昌碩《詩翰冊》的那些事
    這是吳昌碩在《缶廬集》中寫給好友的詩,概括了「六泉居士」超脫的一生。湖州當地的朱正初,號六泉居士,是一位隱居的詩人,《朱氏宗譜》第三卷中記載了他的生平,他曾在同治十一年考上了直隸州州判(從七品)。「生平樸實無華,矢志上達,屢困圍場,好作詩賦古體,最喜周急濟公,遇事排難勤解,不信僧道巫醫,激昂慷慨,樂善從公事,母至孝撫侄。」在十九世紀末,吳昌碩與這位鄉賢是相交多年的知己,魚雁往來,屢有詩信互答。
  • 2018榮寶齋(上海)春拍賣會拍品精選吳昌碩親屬友情提供專題
    鈐印:強邨說明:1、上款人「曼華」為金曼華,為吳昌碩三子吳東邁夫人。2、此作品由作者家屬友情提供。朱祖謀(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浙江吳興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因病假歸作上海寓公。工倚聲,為晚清四大詞家之一,著作豐富。書法合顏、柳於一爐;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
  • 吳昌碩和他醉心的菊花世界
    因吳昌碩將石鼓之意注入,簡單的菊花、枝幹、石頭竟有了一番潑辣疏獷、縱情恣意的氣象,真可謂小畫幅具有大氣度。如此情境下的菊花才是有過流浪生涯的吳昌碩的寫照,即「個性疏闊類野雞,不受束縛雕鐫中」。「擬堂大意」,堂即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所謂擬其大意,實是借題發揮,自出機杼。
  • 同樣吳昌碩,為啥畫在真絲上就貴一截?(首次徵集吳昌碩綾本作品出版)|畫事
    這種織物現在也不知為何,據說竟然復原不了。所以最開始,我就發現一個規律,比如王鐸,凡是使用這種材質,有這種光澤感的書法作品,必定是好作品,這一招在拍場上屢試不爽,兩幅作品只要湊上去一看作品質地好壞,連字都不用看,立刻就能判斷出價格高低,基本都能對。所以,這種桑蠶絲織就的綾,成為精品書畫的一種輔助證明手段。這不僅在晚明五家身上應驗,更在一個近代大家身上應驗,那就是吳昌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