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觸不可及》可也讓你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友誼?

2020-12-26 柚子君聊八卦

尊重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相待

德瑞斯是個剛出獄的混混,為了不勞而獲,領取失業救濟金,他不得不假裝去面試。這次的僱主菲利普是個富豪,因為高位截癱,他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全天候的私人看護。在高額佣金的吸引下,前來應聘的人排起了長龍,大家都西裝革履,唯獨德瑞斯是個例外。他來面試的目的也異常清晰,他直接跟菲利普說,自己只想要到一個僱主籤名,這樣他就可以領取救濟金。菲利普見了太多誇誇其談的應聘者,卻沒有一個像德瑞斯這樣真實的。

菲利普看中了德瑞斯的真實,並留下了他。德瑞斯的工作就是照顧菲利普的日常起居。雖然德瑞斯會在按摩時,把熱水倒在菲利普的腿上,測試菲利普是否是真的沒有知覺,會在給菲利普洗頭時用錯洗髮水,也會在餵飯時,因為偷看美女而把叉子戳到菲利普的眼睛。但他總歸沒犯什麼大錯,菲利普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周圍的人都在提醒菲利普,德瑞斯有多麼的劣跡斑斑的行為,還告誡他貧民窟的人不會有同情心,殊不知菲利普看中的正是這一點,他需要的是照顧而非憐憫。

在一次談心中,菲利普得知了德瑞斯家中的情況後,他知道德瑞斯不可能一輩子都圍著自己轉,雖然有萬般不舍,他還是決定終止僱傭關係,讓德瑞斯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德瑞斯沒有讓菲利普失望,他不僅改掉自己的混混作風,給弟弟妹妹們以身作則,還開始找正式的工作,幫養母照顧起家庭。而菲利普換了幾個看護,始終沒有如意的,一天夜晚,菲利普再次憋悶得喘不過氣來,身邊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處理,管家不得不請德瑞斯幫忙,看到到菲利普鬍子拉碴的頹廢樣,德瑞斯一如既往的耍寶逗他開心,他們一路飆車到海邊散心,菲利普才慢慢露出笑容。

影片在德瑞斯瀟灑走開的背影中結束,但在現實中,菲利普和德瑞斯的故事就還在繼續。他們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幾十年都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始終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回首他們朝朝暮暮相伴的那段時光,我們看到了友情最美好的樣子,是德瑞斯常常忘記菲利普殘疾人的身份,把菲利普的輪椅改裝成了能飆車的那種,為他請來按摩女郎揉耳朵,把他沉悶的生日會改成氣氛活躍的舞會,才讓飛利浦體會到了癱瘓以來少有的快樂。

而德瑞斯也是在菲利普的薰陶下,主動學生起了畫畫。從開始的一言不合就動粗,變成和人講道理,為人處事不再那麼野蠻粗暴,變得穩重,有擔當。兩個不同生活圈,原本壓根觸不可及的人,因為彼此的坦誠和真實,成為了一生難逢的知己,這在如今物慾橫流,虛偽又繁雜的社會顯得彌足珍貴。而真正的友情也許就是這樣,彼此身上都有對方需要的能量來讓生活的痛苦減半,快樂加倍,你說要瘋,我便陪你,你若難過,我也跟你一起扛。

小夥伴們是否也有這麼一個朋友呢

相關焦點

  • 感人電影推薦:《觸不可及》絕對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暖心!
    真正的朋友情誼在《觸不可及》這部劇中,男主雖然是陰差陽錯的尋得這份工作,但是他對這份工作的觀念卻不同於他人,別人都會認為自己是照顧一個殘疾人,但是男主卻把其當做朋友,腦袋裡根本不沒有存儲他是殘疾人的數據!
  •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友誼也如同愛情一樣讓人刻骨銘心。@奈奈姐姐《觸不可及》(法國版),又名《不可觸碰》,上映於2011年,一經上映就打破了法國票房的一切歷史記錄,就連同期半年前隆重推出,收穫五項奧斯卡獎和另外100多種世界大獎的《藝術家》也望塵莫及。
  • 電影《觸不可及》:真正的友誼和階級,種族無關
    恰恰這也是情感類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你可不可以讓觀眾不自覺的帶入劇情,被感動,被影響,進而有所感悟,有所收穫。在眾多的情感類電影中相比較而言描述友情方面的還是很少的,而拍攝於2011年的法國影片《觸不可及》可以當之無愧被稱為友情電影中的精品。
  • 感動全球無數影迷的電影《觸不可及》,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友情
    八年前,一部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以其動人的故事讓全球影迷落淚。它也以千萬美元成本和近4.4億美元的票房,成了全球票房最高的非英語電影。今天,這部美國翻拍版的《觸不可及》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凱文·哈特、布萊恩·科蘭斯頓、妮可·基德曼的超強奧斯卡陣容,加上原版劇情的動人,讓美版《觸不可及》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影片講述因事故不幸高位截癱的富豪菲利普,和照顧他的黑人貧窮青年戴爾之間,發展出奇妙而深厚友誼的故事。在這個背景下,仔細玩味「觸不可及」這個標題,你會發現它蘊含了多層的含義。
  • 《觸不可及》:窮小夥與億萬富翁之間的純美友誼,豆瓣高達9.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2011年年度最佳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這部片子在豆瓣竟然有著9.2分的超高分。9.2分是什麼概念也是不言而喻了,《肖申克的救贖》豆瓣top1,9.6分。看來《觸不可及》絕非一部普通的電影。
  • 現實總是太多難題,觸不可及又何必在意——周深《觸不可及》
    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無法觸碰》獲得了如潮好評,八年之後,翻拍的美版電影《觸不可及》於2019年11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講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的有錢人菲利普跟照顧其生活的貧窮青年戴爾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故事。
  • 《觸不可及》:他們所做的,只是相互改變
    這兩天騰訊視頻新上線了一部電影名叫《觸不可及》,這部電影是我一直想看的,看完之後感悟很深,所以給各位觀眾大大講一講!這部電影的男主人公有兩位,一位叫菲利普,是一個有錢的殘疾人,有錢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他即便殘疾也能身體健壯的活到自然死亡,殘疾到什麼程度呢?
  • 遇見你,是我最美麗的意外︱電影《觸不可及》
    電影:《觸不可及》導演: 奧利維埃·納卡什
  • 《觸不可及》:在觸不可及的地方懂得,友情才更顯珍貴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就向我們展示了一段不可思議的珍貴友誼。這部電影拍攝於2011年,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改編自菲利甫•波佐•迪•博爾戈的自傳《第二次呼吸》),講述一個關於癱瘓富翁和來自平民窟的黑人護工之間的故事。影片一上映,就廣受好評,一躍成為2011年度法國票房冠軍,力壓《千與千尋》,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收入最高的非英語電影。
  • 《觸不可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觸不可及的種族與階級
    情感上的循序漸進,鋪墊了整部影片波瀾不驚的情節,《觸不可及》只是把書中的記憶片段用畫面表現出來。菲利普和德利斯的友情是主線,菲利普和筆友,德利斯和母親則是副線,共同構成了整部影片中的飽滿情緒。生活裡的點滴反射出內心的真實波瀾,許多巧妙的雙關語,針砭時政的玩笑,讓法國人忍俊不禁;而兩位好友在深夜的對話,德利斯遠望清潔工母親下班等,都成了觸動觀眾的「淚點」。
  • 《觸不可及》沒有刻意催淚,但暖流貫穿始終,難得一遇的治癒佳片
    《觸不可及》在2011年上映後,在力壓作品《歡迎來到北方》成為「法國本土票房第一」的同時,也為當年蕭條的經濟,增添了一抹「炫彩」。兩位「觸不可及」的人,一位來自高雅的上層階級,一位來自粗鄙的底層階級,看似無法觸及的兩人卻點亮了彼此的靈魂,一拍即合,火花絢爛。
  • 經典電影《觸不可及》:超越種族階級的友情,滿滿溫情的高雅喜劇
    他有無盡的財富,擁有他想要的一切,可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還能得到什麼?他還有哪些夢想?《觸不可及》這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於2011年上映的法國劇情式幽默喜劇電影!值得大家深入了解一下!電影裡貫穿其中有對現實生活的批判,也有對精神藝術的追求。藝術最大的魅力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 看看《觸不可及》哪些場面讓你意想不到
    人與人之間就是很奇怪,生而為人,有著憐憫、好奇、歡喜等很多情緒,有時候你自己都說不清楚是什麼情緒在左右著自己。但是唯一我覺得能夠清楚知道的是自己那顆心。沒錯,只有追尋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到達自己想要的彼岸。
  • 《觸不可及》:悲劇的故事內核,演繹出了最強大的生命力
    沒錯,這就是《觸不可及》電影的開頭,想不到的是,影片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先來簡單介紹《觸不可及》這部電影的由來。其實,這部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成的。首先是一位法國富翁寫了一本自傳《第二次呼吸》,然後有一個紀錄片《生死與共》,自傳又有了續篇《護身魔鬼》,最後才有了電影《觸不可及》。
  • 真假之間 ——解讀法國電影《觸不可及》
    電影《觸不可及》顯然,這不是以情節取勝的電影,而是用各種平淡的日常場景串聯起來的電影。就像傳統的法國電影風格一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瑣瑣碎碎、雞毛蒜皮構成了電影的主線,既沒有暴力,也沒有色情,更沒有科幻,甚至除了幾處的誇張之外,所謂的喜劇片都沒有什麼新鮮一點的笑料。但問題是:作為商業片,它能吸引人嗎?
  • 《觸不可及》你該用心品讀的電影
    就這部影片的名子而言,《觸不可及》這是太多人生活中時常都會發生的場景,與你的父母;與你的伴侶;與你的孩子;與你的親朋……
  •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觸不可及》(2011)早在2003年,這個故事就曾被拍成紀錄片《生活與死亡》(À la vie, à la mort)。原版《觸不可及》僅在法國本土就獲得1.66億美元票房,位居影史第二位,在全球市場更是打破《第五元素》保持15年的成績,創造了法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新紀錄。
  • 比起《綠皮書》,美版《觸不可及》相似處不少,也同樣是一部經典
    但是,不論什麼電影,翻拍總歸會和原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翻拍的是經典作品,難度也就更大些,觀眾也會更加挑剔。11月22日上映的這一版《觸不可及》,之前不少朋友也在網上看過了,但大家依舊對這部片子充滿興趣,大約是它本身的故事,足夠吸引人吧。
  • 它並非美版《觸不可及》這麼簡單
    其中,即將於11月22日登陸內地的美國版《觸不可及》可能是一眾翻拍片中較為突出,更貼近普通大眾的一部改編佳作。其實,無論是看過法國版,亦或看過小說的觀眾都不用擔心美國版《觸不可及》可能帶來的重複性審美疲勞。
  • 電影《觸不可及》:朋友,讓觸不可及變得可以觸及
    你知道他為什麼總是把電話遞給我嗎?因為他總是忘記我無法接過去。」這個殘疾的富豪,他受夠了憐憫和同情,也不要富貴帶來的討好和奉承。因為德瑞斯的到來,他感受到了一個尋常人的尊嚴,得到了平等看待、直白溝通、真心相處,迎接了童心童趣和積極快樂對他灰暗生活的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