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騰訊開播了翻拍劇《不完美的她》,作為高分日劇《mother》的中國版,同時又囊括了周迅、惠紅英、趙雅芝三大女神同臺飆戲,本該是國產女性題材的一部好劇。然而,開播僅三天,非但沒有迎來叫好又叫座的風評,卻在網上掀起了一小波「不值看」,「還是別看了」,「太失望」等等熱評。
截至小編發稿前,豆瓣上22663人參與,評分從7.5一路下滑至6.9分。
有一說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小編在惡補了八集之後,又哭的稀裡譁啦的看完了原版的日劇《mother》。
作為一個家有兩娃的職場媽媽,
這部劇給我帶來最最真實的感受就是:
母親,重來都不代表著完美一詞的定義,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態。
然而,我們卻不得不承載著社會、家人甚至自己對完美女性角色的具象化要求,
朝著也許不完美但健康的親密關係不斷地努力著。
女性遭遇的社會問題,由來已久。
儘管《不完美的她》是一部不完美的劇,
但它藉助角色和生硬的旁白
讓我們知道:
當女孩子,
不要把討好別人當成習慣。
如果你當成習慣,
有一天出現靠山山塌的時候,就不好了。
儘管《不完美的她》是一部不完美的劇,
但它通過對劇中支線和配角的詮釋
讓我們知道:
當下女性面臨的生育問題:
好像女人有了子宮
生育就變成天經地義的事了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
即使科學再發達
女性生育依然是一道鬼門關
儘管《不完美的她》是一部不完美的劇,
但它通過展示中國家暴案例的立體地圖
讓我們知道:
家暴,是造成萬千個中國家庭分崩離析的暗疾。
當一個孩子成長於家暴環境中時,他每次挨打,都會加深一個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這個想法在他今後的成長中,沒有得到修正,他就會從「受虐者」逐漸變成「施虐者」。
這是片中未出現,卻深藏在父親角色演繹背後的邏輯。
儘管《不完美的她》是一部不完美的劇,
有評論指出:「原版試圖在一切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看到人性的複雜與光輝;而翻拍版卻還是在各種魔改下,陷入了「對」與「錯「單薄對立的泥潭。」
然而小編看到的確是深入人心值得細品的臺詞:
當媽媽可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可不會按照你的想像成長
當媽媽也沒有回頭路
您覺得這個世界上有無償的愛嗎
不都是說父母給孩子的愛
是無償的嗎
可是在我這兒是相反的
我覺得孩子給父母的愛
才是無償的
就算被拋棄了
也是一直愛著他們的
最後,還想說一點劇中的細節和周迅這位演員:
日劇《mother》也許更多的是通過人物背景、敘事和情感的演變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但在《不完美的她》當中,林緒之作為一個社恐患者,是極度缺乏安全的人。
經過周迅靈動的演繹,你可以感受到,她面對養母擁抱時的手無足措,在好友為她慶生時緊縮的身體,因為童年被拋棄的記憶讓她害怕和人接觸。儘管她的內心是渴望被愛,表現出來的卻是不安、不敢和不適。
和以往婆婆媽媽的口水劇不同,這部女性現實主題題材的改編劇在目前中國大陸產出的國產劇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總是要經歷幾次改編劇本土化的翻車,觀眾與劇作方才能共同成長,在本劇完結之前,我們不凡帶著寬容的心去看待和思考:
每一個女性,當她還未成為母親之前,她首先應是她自己,擁有有獨立的人格與健全的世界觀、婚戀觀和生育觀。當她成為媽媽的那一天,她要考慮的是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何與父親一起為孩子創建美好的生活環境與童年記憶?
當她不幸成為弱勢群體時,該如何為自己發聲?該如何藉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走出泥沼?如果每一個觀眾,都能從《不完美的她》當中找到一些思路或啟發,引起反思或教育。
那麼這部劇確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