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之王——李斯特

2021-02-07 古典留聲室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創建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李斯特幼年即為神童,9歲時舉行第一場鋼琴獨奏會。1821年去維也納,隨薩列裡與車爾尼學習。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倫敦演出(受到英王喬治四世接見)。1823-1835年住在巴黎,與柏遼茲和蕭邦以及文學界、繪畫界名流交往。他享有風格趣味華麗非凡的鋼琴炫技大師的聲名,盛極一時。1833年起與瑪麗·達古伯爵夫人同居,生子女三人,女兒科西瑪先嫁比洛,後嫁華格納。1840-1847年,在歐洲、俄國等地巡迴演出,與卡洛琳·賽因·維根斯坦公主同居。

1848-1859年,任魏瑪宮廷樂長,在此十年中指揮演出大量作品,特別是柏遼茲和華格納的作品,使魏瑪一躍而為顯赫的音樂中心。1850年指揮《羅恩格林》的首演。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的創作豐收的年代:作有《浮士德》和《但丁》2首交響曲、12首交響詩和其他許多作品。1860年起住在羅馬艾斯特莊園,1865年接受低品神職而成為李斯特神父,這一時期創作許多宗教音樂,包括《聖伊莉莎白軼事》和《基督》。

1869年起,往返於羅馬、魏瑪和布達佩斯三地之間,其風流韻事仍為全歐洲的話柄。最後5年致力於教學工作,門生中有西洛蒂、拉蒙德和魏因加特納等人;同時,創作進入重要的新階段,每首作品的和聲都有重要創新,如《愁雲》和《死神恰爾達什》,預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義」。1886年75歲生日巡迴演出,重訪巴黎和倫敦,同年在德國拜羅伊特因肺炎發作,在女婿華格納家中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義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同樣的奇蹟。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列門蒂、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發展了一種19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

作曲方面,他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發展了自由轉調的手法,為無調性音樂的誕生揭開了序幕,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風氣相對立的浪漫主義原則。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鋼琴演奏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為之陶醉。這種輝煌浪漫、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李斯特將原來背朝聽眾的演奏位置變為側面,使演奏家的情感與聽眾更易溝通,而且形成了輝煌浪漫的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他與同在巴黎的蕭邦一起將鋼琴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開始收斂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簡單的音符,內中卻暗藏了深不可測的玄機。

相關焦點

  • 鋼琴之王 — 李斯特!
    今天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的冥壽。這位鋼琴之王已經離開我們128年了。他一生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鋼琴演奏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為之陶醉。這種輝煌浪漫。以他那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 浪漫的鋼琴之王——李斯特
    > 成就: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的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 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首創背譜演奏法,被譽為「鋼琴之王」 1 李斯特六歲開始學鋼琴,九歲便舉行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場鋼琴獨奏曲
  • 鋼琴之王李斯特 披著僧袍的魔王
    然而,這場音樂會之所以吸引了當時全巴黎,甚至整個歐洲音樂界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在這場音樂會上,鋼琴之王弗蘭茨·李斯特,將與迅猛崛起的新一代奧地利鋼琴天才、有著三隻手之稱的塔爾貝格將正面交鋒,這是「李塔」系列賽的第三場,也是決定名聲的終極之戰。比賽曲目是根據義大利音樂家貝裡尼的歌劇《清教徒》的音樂,各自創作並演奏一段鋼琴變奏。勝出者將成為歐洲新一代的鋼琴之王。
  • 【星人物】鋼琴之王李斯特:披著僧袍的魔王
    然而,這場音樂會之所以吸引了當時全巴黎,甚至整個歐洲音樂界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在這場音樂會上,鋼琴之王弗蘭茨·李斯特,將與迅猛崛起的新一代奧地利鋼琴天才、有著三隻手之稱的塔爾貝格將正面交鋒,這是「李塔」系列賽的第三場,也是決定名聲的終極之戰。比賽曲目是根據義大利音樂家貝裡尼的歌劇《清教徒》的音樂,各自創作並演奏一段鋼琴變奏。勝出者將成為歐洲新一代的鋼琴之王。
  • 鋼琴之王李斯特,被初戀傷透了心的天才
    弗朗茲•李斯特,從小就是鋼琴神童,旋律一聽即會,樂譜過目不忘;從他開始,鋼琴表演不只是演奏內容,同時重視演奏技法;從他開始,鋼琴演奏家不再是背對觀眾,而是採取側身坐姿於舞臺;從他開始,鋼琴獨奏音樂會才開始出現;他首創了交響詩,一種新型的單樂章標題管弦樂體裁,被沿用至今;他輔助了蕭邦,使他一舉成名,兩人更成為了密友;
  • 「鋼琴之王」李斯特丨鋼琴側顏殺和炫技鼻祖都是他!
    原來大家兒時和李斯特竟然這麼近!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鋼琴之王」。這個稱呼並不是隨口說說的!
  • 鋼琴之王,樂之巔峰:品味李斯特超凡的藝術人生
    這個預言很奇怪,因為我當時才十六歲,對女人毫無概念。我甚至要求神父為我解釋十誡中的第六誡和第九誡,因為我害怕自己已經觸犯誡律而毫無自知。」這是1827年,弗朗茲·李斯特的父親亞當(Adam liszt)臨終前留下的一段話,當時由李斯特記錄下來。也正是這段充滿洞見的預言,揭示了李斯特光芒四射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
  • 鋼琴之王——李斯特重要作品全集(送《巡禮之年》精美布包)
    李斯特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創建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李斯特幼年即為神童,9歲時舉行第一場鋼琴獨奏會。
  • 怎樣練琶音才能化身鋼琴之王李斯特?
    在李斯特的手指練習中, 3和弦琶音多以3個音一組出現, 7和弦琶音多以4個音一組出現: 劃重點 03 同音的3和弦與7和弦練習法: 同音開始的不同分解和弦琶音是常用的古典鋼琴作曲技法
  • 李斯特鋼琴作品——《鍾》賞析
    李斯特·弗朗茨(Liszt.Franz,1811—1886)是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德拉克羅瓦,而蕭邦則喚醒了他的詩人天性,柏遼茲激發了他音樂中潛藏的糜菲斯特般的陰冷性格。1831年,李斯特也開始像帕格尼尼那樣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炫技成分,並將帕格尼尼的《鍾》寫成了鋼琴曲。  《鍾》的創作源於一場音樂會。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熱血沸騰,並滿懷豪情地創作《革命交響曲》。
  • 李斯特《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自幼從鋼琴名師車爾尼學琴,11歲起就開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奏生涯。1831年,20歲的李斯特看了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奪人心魄的演奏以後,便暗暗地誓要成為「鋼琴上的帕格尼尼」。事實證明,他不僅實現了這個願望,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偶像。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他本人所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也使其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 被貝多芬親吻的12歲鋼琴神童,李斯特
    ▼ 弗朗茲·李斯特,從小就是鋼琴神童,旋律一聽即會,樂譜過目不忘; 從他開始,鋼琴表演不只是演奏內容,他從小居無定所的經歷影響他創作出的音樂是多元化的,在一點上比肩古典主義音樂家莫扎特; 他思想宏厚,前瞻遠望,有容乃大,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出類撥萃、最耀眼的音樂家; 李斯特早年借鑑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作品《鍾》,創作出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鋼琴之王」的美名逐漸被叫響。
  • 李斯特:解放了鋼琴的大師
    蕭邦可以說是徹底解放鋼琴技巧的人,但李斯特卻是把成果傳遍歐洲的人。蕭邦可以說是兩人中更好的一個鋼琴家,但是他缺少驅使聽眾痴狂的力氣、能量、瀟灑和性感。就歐洲而言,是李斯特解放了鋼琴。在他以前,所有的鋼琴家彈琴都是手儘量靠近鍵盤,只有貝多芬一個人例外。李斯特把這一切都丟掉。
  • 李斯特作品專場——沈詩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
    10月19日,李斯特作品專場——沈詩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作為湖南首位施坦威全球藝術家,沈詩哲再次展現她輝煌的個人演奏技巧。舞臺上的沈詩哲化身音樂魔法師,帶著1000多名觀眾,走進李斯特的藝術世界。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馬克西姆鋼琴演奏 1098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李斯特,是19世紀匈牙利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因具有超凡的鋼琴演奏技巧
  • 【世界鋼琴十大難曲】李斯特《鍾》
    《鍾》(義大利語:La campanella),或譯作《康派涅拉》,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創作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S. 141 (1851))6首中第3首的鋼琴獨奏曲。
  • 2018 李斯特國際鋼琴公開賽-河南賽區選拔賽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       李斯特國際鋼琴公開賽致力於推動全國音樂文化發展,與中外專業院校、專業師資、培訓機構鼎力合作,將「李斯特國際鋼琴公開賽」打造成最具有音樂水準的國際賽事。匈牙利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李斯特獎章獲得者匈牙利著名鋼琴家、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畢業於李斯特音樂學院鋼琴系,現任匈牙利佩奇大學副教授。國際鋼琴大賽獲獎者,國際音樂藝術大賽優秀導師,星海音樂學院鋼琴副教授,全國藝術水平考級高級考官。
  • 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排名 李斯特獨佔五首!
    《鬼火》- 李斯特李斯特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也是浪漫主義大師,所以有著豐富精神文明的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也是非常高的,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鬼火》就是他的音樂作品,樂曲詭異的音型變化和雙音的交替,對演奏者有著極高的技術要求,就連拉赫瑪尼諾夫公開說過,這首曲子非常難彈。9.
  • 聽他用鋼琴表現夜鶯鳴叫的情景丨李斯特《夜鶯》賞析
    李斯特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他還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同時在鋼琴上創造出了管弦樂的效果,開創了背譜演奏法,享有「鋼琴之王」的美稱。——古典音樂說明書丨李斯特《嘆息》 李斯特把一生都奉獻給音樂創作和音樂改編,有大量的他本人的作品和改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編的音樂的種類繁多。
  • 李斯特《鍾》| 眼花繚亂的鋼琴炫技極品
    「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中奔湧的血液。《鍾》李斯特的《鍾》(La Campanella)又名「泉水」,這首致敬前輩的驚世之作源於1831年的一場音樂會,時年21歲的李斯特在巴黎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後對其精湛的創作技藝驚嘆不已,發誓將這種魔鬼般的音樂納入自己的鋼琴演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