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之王李斯特,被初戀傷透了心的天才

2021-02-13 藝術啟航

弗朗茲•李斯特,從小就是鋼琴神童,旋律一聽即會,樂譜過目不忘;

從他開始,鋼琴表演不只是演奏內容,同時重視演奏技法;

從他開始,鋼琴演奏家不再是背對觀眾,而是採取側身坐姿於舞臺;

從他開始,鋼琴獨奏音樂會才開始出現;

他首創了交響詩,一種新型的單樂章標題管弦樂體裁,被沿用至今;

他輔助了蕭邦,使他一舉成名,兩人更成為了密友;

他從小居無定所的經歷影響他創作出的音樂是多元化的,在一點上比肩古典主義音樂家莫扎特;

他思想宏厚,前瞻遠望,有容乃大,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出類撥萃、最耀眼的音樂家;

李斯特早年借鑑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作品《鍾》,創作出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鋼琴之王」的美名逐漸被叫響,但李斯特本人卻說:「我的一生宛如一出五幕的古希臘悲劇……」。我想,這或許是李斯特對自己感情歷程的感慨吧。跟不諳女色的蕭邦相比,李斯特的一生擁有數不清的女人。

1811年10月22日,弗朗茲•李斯特出生於匈牙利與奧地利交界的一座名為萊丁的小村莊,雖說李斯特不是出身名門貴族,但他的爺爺是音樂教師,他的爸爸曾做過男低音,會五種樂器。受家庭環境的薰陶,李斯特沒學會認字前就會看樂譜了,並且過目不忘。

1819年9月,8歲的李斯特首次公開登臺演出。其後,在當地富商資助下,李斯特赴維也納,拜貝多芬的門生車爾尼、舒伯特等人為師,研習作曲和和聲相關音樂理論。

1823年4月23日,貝多芬破天荒應邀出席了李斯特的「早晨音樂會」。當12歲的李斯特彈奏完貝多芬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後,貝多芬走上舞臺,在熱烈的歡呼聲中親吻了李斯特。「繼續吧,你這天之驕子,你將帶給許多人喜悅,這實在是最好不過的事。」貝多芬鼓勵說。一切就像一場祝聖儀式。李斯特把貝多芬的吻視為對其「音樂藝術的洗禮」。在後人看來,這一吻象徵了兩代人、兩個音樂時代的歷史交接,李斯特作為神童的美名開始遠揚。

李斯特一生中的三位伯爵夫人

——卡洛琳•德•聖克裡克

16歲的李斯特在巴黎開始教琴生涯,然而,他愛上了他的一位學生,一個貴族出身的少女卡洛琳•德•聖克裡克,這是李斯特第一次戀情。卡洛琳身體修長,有著迷人的褐色頭髮和一雙憂鬱的紫色眼睛。兩個年輕人一見傾心。不久,李斯特帶來了一枚戒指,他請人在上面刻了這樣一句話:在期待中如願以償。少女的父親很快就找到了李斯特,先是冷冷地感謝他對女兒的授課,隨後下了解僱通知,並很快把女兒送進了修道院,不久後,將女兒嫁給了身份地位很匹配的貴族伯爵。

他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心如死灰:他此時發現就算自己已是赫赫有名的音樂天才,但無形的階級鴻溝仍然無情的將他關在了幸福的大門外,只因他是貧民出身。從此他意志消沉,多時未公開露面,人們都誤以為李斯特死了,報紙上甚至刊登了訃告:弗朗茲•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1828年逝於巴黎。這一次痛徹心扉的情感事件給李斯特帶來了無比巨大的痛苦和影響,它不但讓李斯特從此憤世嫉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對女人更是來者不拒,但李斯特一輩子對「伯爵夫人」這個名詞耿耿於懷,事實證明,李斯特後來的幾次重要的戀愛的女主角,全部都是漂亮風流的伯爵夫人。

李斯特埋頭於藝術創作之際,愛情再次來敲門。1833年,在蕭邦巴黎寓所的一場宴會上,22歲的李斯特邂逅了瑪麗•達古伯爵夫人。雖然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28歲的瑪麗仍是一位妙齡女郎,她通曉數國語言,會彈鋼琴。在瑪麗眼中,李斯特「身材又高又瘦,深邃的大眼仿佛會冒出火焰」。這一次,李斯特拜倒在了瑪麗的石榴裙下。瑪麗看重李斯特的天賦,對李斯特而言,瑪麗除了美貌,還可以帶來伯爵般的貴族名聲。李斯特與瑪麗的關係很快成了巴黎公開的緋聞,不久,他們私奔到了日內瓦。在瑪麗的陪伴和照料下,李斯特譜寫了《旅行歲月》第一集,曲中展現了瑞士當地的傳說、溪流、鐘聲等音畫。1935年,李斯特迎來了生命中第一個女兒布蘭汀。此後,他與瑪麗又生下了二女兒科西瑪和兒子丹尼爾。

然而,事業的如日中天難掩家庭矛盾的火山爆發。隨著聲望的提高,李斯特高傲自大的言行令瑪麗羞憤不已。在一次家庭爭吵中,瑪麗指責李斯特是暴發戶,這句話傷到了李斯特的軟肋——這是在羞辱他的出身。瑪麗甚至將李斯特私底下跟她談論的一些名人的負面話語寄給了雜誌社,引發軒然大波。1842年,李斯特和瑪麗的愛情走到了分手的路口。

李斯特身邊自然不會缺少女人,但更多是作為情人的存在。瑪麗的夢想不過是把李斯特從喧囂的聖壇上拉下來,做一個沉默的偉人,但她失敗了。可是另外一個女人卻成功了,她就是李斯特生命中第三位伯爵夫人卡洛琳•馮•賽因。那是1847年2月,他在基輔的一次演出,卡洛琳被李斯特深深地吸引住。跟瑪麗很像,她熱愛文學,敏感熱情,也嫁了一個富有卻乏味的丈夫。她雖然沒有瑪麗那般的美貌,但是她的地位卻顯赫得多,她出身維根斯坦公主,勢力異常雄厚,李斯特被卡洛琳的地位和她強悍熱情的性格所吸引,兩個人通過熱情的書信交往後,卡洛琳也放棄了婚姻,決定跟李斯特在德國魏瑪的郊區別墅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接下來的12年裡,李斯特與世隔絕,佳作迭出。其作品包括《b小調奏鳴曲》、《但丁交響曲》、《浮士德交響曲》等,著名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開始發表。李斯特與《匈牙利狂想曲》是完美的統一體,正如圓舞曲之於施特勞斯、交響曲之於貝多芬一樣。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就穿插了李斯特《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等曲目。

其後,李斯特創作了有名的12曲交響詩,諸如《前奏曲》、《普羅米修斯》、《哈姆雷特》、《匈奴人的戰爭》等。這12曲交響詩是李斯特一生的總結,也是近代音樂的豐碑。「交響樂詩」是一種含有「詩之內容」的管弦樂作品。在音樂史上,李斯特是「交響詩」最重要的作者。此外,李斯特立志將魏瑪打造為「新雅典」,他接連上演柏遼茲、舒曼、舒伯特等人的作品,訪問阿爾滕堡的客人由此絡繹不絕。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李斯特在魏瑪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兒子丹尼爾年僅20歲便殤逝,悲慟之餘,他甚至立了遺囑。李斯特與卡洛琳的感情因種種緣故只維持了三年便分手,此後以朋友身份書信來往。

卡洛琳隨即移居羅馬,埋頭撰寫其24卷本的巨著《教會衰微的內在因素》。李斯特與卡洛琳公主的愛情故事,後來被改編為好萊塢傳記片《一曲相思未了情》。在李斯特的鋼琴曲《愛之夢》中,人們或許還能追尋到他們曾經的風花雪月。

隨著年歲的增加,李斯特的心境愈發灰暗。他晚年創作的《陰霾》、《喪杯》、《哀歌》、《厄運》等作品,蘊含著死亡的苦澀和絕望。

1886年7月,李斯特在前往拜羅伊特的途中患了重感冒,引發肺炎。他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7月31日,李斯特孤獨的離開了人世。直到三天後,人們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因他的二女兒科西瑪封鎖了消息。為何?這又要追溯到李斯特因科西瑪與歌劇大師華格納結合而失和的緣故上。1849年,39歲的蕭邦去世時,李斯特不無傷感地說:「在年輕時死去多麼幸福。」

相關焦點

  • 鋼琴之王 — 李斯特!
    今天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的冥壽。這位鋼琴之王已經離開我們128年了。他一生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鋼琴演奏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為之陶醉。這種輝煌浪漫。以他那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 鋼琴之王李斯特 披著僧袍的魔王
    然而,這場音樂會之所以吸引了當時全巴黎,甚至整個歐洲音樂界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在這場音樂會上,鋼琴之王弗蘭茨·李斯特,將與迅猛崛起的新一代奧地利鋼琴天才、有著三隻手之稱的塔爾貝格將正面交鋒,這是「李塔」系列賽的第三場,也是決定名聲的終極之戰。比賽曲目是根據義大利音樂家貝裡尼的歌劇《清教徒》的音樂,各自創作並演奏一段鋼琴變奏。勝出者將成為歐洲新一代的鋼琴之王。
  • 鋼琴之王——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
  • 【星人物】鋼琴之王李斯特:披著僧袍的魔王
    然而,這場音樂會之所以吸引了當時全巴黎,甚至整個歐洲音樂界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在這場音樂會上,鋼琴之王弗蘭茨·李斯特,將與迅猛崛起的新一代奧地利鋼琴天才、有著三隻手之稱的塔爾貝格將正面交鋒,這是「李塔」系列賽的第三場,也是決定名聲的終極之戰。比賽曲目是根據義大利音樂家貝裡尼的歌劇《清教徒》的音樂,各自創作並演奏一段鋼琴變奏。勝出者將成為歐洲新一代的鋼琴之王。
  • 浪漫的鋼琴之王——李斯特
    > 成就: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的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 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首創背譜演奏法,被譽為「鋼琴之王」 1 李斯特六歲開始學鋼琴,九歲便舉行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場鋼琴獨奏曲
  • 鋼琴之王,樂之巔峰:品味李斯特超凡的藝術人生
    這個預言很奇怪,因為我當時才十六歲,對女人毫無概念。我甚至要求神父為我解釋十誡中的第六誡和第九誡,因為我害怕自己已經觸犯誡律而毫無自知。」這是1827年,弗朗茲·李斯特的父親亞當(Adam liszt)臨終前留下的一段話,當時由李斯特記錄下來。也正是這段充滿洞見的預言,揭示了李斯特光芒四射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
  • 「鋼琴之王」李斯特丨鋼琴側顏殺和炫技鼻祖都是他!
    原來大家兒時和李斯特竟然這麼近!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鋼琴之王」。這個稱呼並不是隨口說說的!
  • 鋼琴之王——李斯特重要作品全集(送《巡禮之年》精美布包)
    李斯特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創建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李斯特幼年即為神童,9歲時舉行第一場鋼琴獨奏會。
  • 李斯特:解放了鋼琴的大師
    蕭邦可以說是徹底解放鋼琴技巧的人,但李斯特卻是把成果傳遍歐洲的人。蕭邦可以說是兩人中更好的一個鋼琴家,但是他缺少驅使聽眾痴狂的力氣、能量、瀟灑和性感。就歐洲而言,是李斯特解放了鋼琴。在他以前,所有的鋼琴家彈琴都是手儘量靠近鍵盤,只有貝多芬一個人例外。李斯特把這一切都丟掉。
  • 李斯特鋼琴作品——《鍾》賞析
    李斯特·弗朗茨(Liszt.Franz,1811—1886)是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德拉克羅瓦,而蕭邦則喚醒了他的詩人天性,柏遼茲激發了他音樂中潛藏的糜菲斯特般的陰冷性格。1831年,李斯特也開始像帕格尼尼那樣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炫技成分,並將帕格尼尼的《鍾》寫成了鋼琴曲。  《鍾》的創作源於一場音樂會。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熱血沸騰,並滿懷豪情地創作《革命交響曲》。
  • 李斯特作品專場——沈詩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
    10月19日,李斯特作品專場——沈詩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作為湖南首位施坦威全球藝術家,沈詩哲再次展現她輝煌的個人演奏技巧。舞臺上的沈詩哲化身音樂魔法師,帶著1000多名觀眾,走進李斯特的藝術世界。
  • 李斯特《鍾》| 眼花繚亂的鋼琴炫技極品
    「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中奔湧的血液。《鍾》李斯特的《鍾》(La Campanella)又名「泉水」,這首致敬前輩的驚世之作源於1831年的一場音樂會,時年21歲的李斯特在巴黎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後對其精湛的創作技藝驚嘆不已,發誓將這種魔鬼般的音樂納入自己的鋼琴演奏中。
  • 被貝多芬親吻的12歲鋼琴神童,李斯特
    ▼ 弗朗茲·李斯特,從小就是鋼琴神童,旋律一聽即會,樂譜過目不忘; 從他開始,鋼琴表演不只是演奏內容,他從小居無定所的經歷影響他創作出的音樂是多元化的,在一點上比肩古典主義音樂家莫扎特; 他思想宏厚,前瞻遠望,有容乃大,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出類撥萃、最耀眼的音樂家; 李斯特早年借鑑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作品《鍾》,創作出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鋼琴之王」的美名逐漸被叫響。
  • 李斯特《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自幼從鋼琴名師車爾尼學琴,11歲起就開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奏生涯。1831年,20歲的李斯特看了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奪人心魄的演奏以後,便暗暗地誓要成為「鋼琴上的帕格尼尼」。事實證明,他不僅實現了這個願望,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偶像。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他本人所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也使其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 怎樣練琶音才能化身鋼琴之王李斯特?
    在李斯特的手指練習中, 3和弦琶音多以3個音一組出現, 7和弦琶音多以4個音一組出現: 劃重點 03 同音的3和弦與7和弦練習法: 同音開始的不同分解和弦琶音是常用的古典鋼琴作曲技法
  • 【世界鋼琴十大難曲】李斯特《鍾》
    《鍾》(義大利語:La campanella),或譯作《康派涅拉》,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創作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S. 141 (1851))6首中第3首的鋼琴獨奏曲。
  • 古典音樂 | 鋼琴之王:炫技之外,他用音樂語言講述故事
    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義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同樣的奇蹟。
  • 觀影 |《想飛的鋼琴少年》:鋼琴天才的煩惱
    其實,維特的扮演者泰歐·蓋爾基本身也是一位鋼琴天才,2004年拍攝的時候,他12歲,也是在這一年,他在蘇黎世舉辦了他的個人首場音樂會。電影結尾音樂會的情節設計也呼應了這一點。小百科: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核心人物之一。
  • 李斯特一生所愛的三個女人為何全是伯爵夫人?
    著名的鋼琴天才李斯特出生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儘量他9歲時的演奏就已經徵服了全世界,但是他的出身一直是他心中永遠的痛,成為他一生一直擺脫不去的陰影。李斯特有一顆並不安分的心,當時的他以高超的演奏已經贏得了眾多的讚美,這對於李斯特來說,遠遠不夠。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當瑪麗沉醉在日內瓦無限美好的風光中的時候,李斯特卻時刻注意著來自巴黎的消息,其中有一條引起了李斯特的注意,消息中說,一個叫塔爾貝格的天才誕生了,他甚至有可能取代李斯特的地位。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馬克西姆鋼琴演奏 1098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李斯特,是19世紀匈牙利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因具有超凡的鋼琴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