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市場穩中有增 新媒體重塑播出格局

2020-11-20 中國文明網

  許 瑩 

  

    

  

  4月18日,《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直播方式與觀眾見面。《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開始於中國紀錄片低谷的2009年,已經連續發布11年,它伴隨著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的潮起潮落,並成為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的鮮明註腳。《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將以中英文合集的形式於近期上架。發布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主持,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教授發布研究報告。據課題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對紀錄片產業有局部影響。增幅降低主因是紀錄電影票房大滑坡,由2018年5.34億元降至2019年1.49億元,降幅達72%。如果只統計電視和新媒體紀錄片總產值,2019年同比增長10%。紀錄片產業實際上仍處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較2016年之前有所放緩。

 

  紀錄電影波瀾不驚,缺乏現象級傳播

  中國紀錄電影在過去一年裡,產生較大社會影響,但沒有有效轉化為票房。

  一方面,中國紀錄電影現實題材增多,呈現了當代社會文化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四個春天》講述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零零後》彰顯國際化語境裡的中國教育現狀;《大河唱》《尺八·一聲一世》是關於民族音樂的悲涼故事;群像電影《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燃點》展示了中國社會的兩幅凡人素描。另一方面,中國紀錄電影總票房為1.49億人民幣,為2016年來低點。國產紀錄片上映19部,票房5319萬元,冠軍《四個春天》為1147萬元;進口紀錄片上映5部,票房9584萬元,冠軍《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為5022萬元,第二名《徒手攀巖》為3641萬元。票房500萬以上的國產紀錄片明顯增多,共計5部,成梯隊均勻分布在票房500-1200萬區間之內。

 

  電視媒體遭遇挑戰,流媒體群雄逐鹿

  傳統電視媒體遭遇嚴峻挑戰,必須搞出一點大動作才能應對危機。海外商業電視紛紛整合全球資源,直面觀眾;公共電視經費緊張,反思體制尋求突破。 2019年,美國有線/衛星頻道基本面進一步下滑,1840萬家庭取消有線電視服務,成為「剪線族」。Discovery與斯克裡普斯網絡互動公司完成合併,2019年全年收入111.44億美元,同比增長6%,2020年推出流媒體業務。迪士尼兼併21世紀福斯,國家地理從此成為迪士尼品牌一員,2019年11月推出Disney+,一個季度內獲得2860萬訂戶。BBC大力改革在線視頻平臺iPlayer,宣布3年播出5部藍籌紀錄片。法國電視集團連續5年預算平衡,收視率達28.9%,同比2018年上升0.5%。NHK數字4K和數字8K兩個高清頻道正式播出,為迎接東京奧運會加大體育節目製作,戰爭史紀錄片和災難紀錄片仍然是主打類型。

  流媒體群雄逐鹿,Netflix面臨競爭。從2014年以來,流媒體巨頭Netflix一路高歌猛進,繞過各國電視監管政策,開疆拓土,至2019年已覆蓋190餘個國家和地區,訂閱數達1.67億戶,它顛覆了傳統電視的遊戲規則,改變了觀眾收看的方式。2019年內容投資高達150億美元,重金打造的作品《美國工廠》獲得奧斯卡獎,且原創藍籌大片《我們的星球》。而傳統電視品牌如英國BBC、日本NHK、法國各電視臺等限於政策監管和資金能力,新媒體推進緩慢。2019年,這一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新玩家陸續參戰,老莊家重整旗鼓,一場激烈的爭奪即將展開:Apple TV+、Disney+、Quibi都已推出,NBC Universal旗下Peacock、華納旗下HBO Max正等待上線;BBC和ITV聯合推出流媒體平臺,公私合營,開展文化保衛戰;美國迪士尼、華納兄弟、NBC和HBO等傳媒巨頭、英國BBC和ITV將自己的版權節目從Netflix撤出,分流了Netflix訂戶。華爾街有分析師稱「Netflix一家獨大的日子結束了」。

  從國內情況看,電視收視率和廣告整體下滑,紀錄片生存環境愈加嚴峻,但依然有一些新的作品值得我們關注,例如為城市速寫的《城市24小時》、勾勒煤礦工人群像的《三礦》、記錄醫院裡生死故事的《人間世》等關注現實世界的紀錄片;一批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發展與國家記憶的獻禮片;將中國自然紀錄片提升到國際水準的《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以及文化領域內的《手術兩百年》與《生命之鹽》等。電視傳播處於緩慢衰減狀態,播出以專業紀實頻道、央視和一線衛視為主,地方頻道為輔;專業紀實頻道格局發生了大規模調整,分化明顯,央視紀錄頻道全面改版,上海成立紀錄片中心,湖南金鷹紀實頻道繼續深耕青春題材,北京紀實頻道與體育頻道合併為北京冬奧紀實頻道,以體育為主。

  中國新媒體紀錄片也在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質的藍籌大片,又有輕盈靈巧的短視頻。2019年紀錄片生產總值增量主要由新媒體和國家隊貢獻,新媒體總投入約13億元,同比增長18.2%。2019年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紀錄片仍然是美食類節目,其中《早餐中國》(第1、2季)、《夜宵江湖》《水果傳》(第2季)《風味原產地·潮汕》等5部皆來自騰訊視頻,嗶哩嗶哩推出的《生活如沸》在美食中融入人生感悟。

  與全球流媒體市場一樣,優質內容的競爭日益激烈。騰訊視頻、優酷視頻與嗶哩嗶哩不斷推出重量級紀錄片,正在重塑紀錄片規則和版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視紀錄片與網絡紀錄片傳播前十榜單上的作品無一重合,說明觀眾分化日益明顯,兩個群體交叉部分越來越少。

 

  面對新冠疫情,紀錄片人在行動

  庚子之春,一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面對突然而至的疫情,紀錄片人毫不猶豫開始行動。在中國,短視頻快速直接,《武漢日記2020》《武漢:我的抗「疫」日記》《疫戰》《第一線》《在武漢》等帶著生活的毛邊,留下珍貴的疫情記錄。北京衛視《生命緣》、上海廣播電視臺《城市的溫度》、深圳衛視《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中山廣播電視臺《我的戰「疫」》等片焦點在武漢,景深在全國。中國國際電視臺的《武漢戰役記》、解讀中國工作室的《中國抗疫志》則全視角、大跨度講述了中國的抗疫歷程,既有宏觀大局,又有微觀細節。

  中國之外,NHK播出《緊急報告 新型病毒肺炎:感染擴散到什麼程度了?》,BBC播出的《新冠病毒:改變英國的一周》顯示出面對危機的公共意識與快速反應能力。

  人類面臨一次全球化考驗。真實而理性的影像可以有效消除恐懼,撫慰民心,而虛假信息只能製造恐慌,激發對立情緒,撕裂社會。紀錄片不僅要記錄,更應思考。

  此外,《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還對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建言獻策,課題組認為,要真正講好中國故事,還需要更開放的胸襟,更理性的精神與更現代的美學。應當看到,在中國紀錄片「走出去」的過程中,地理依然是硬通貨,如《極地》《巢裡巢外》《昆明:看見紅嘴鷗的城市公園》《未至之境》等。傳統文化開始從故宮、長城等常見符號延伸到日常生活領域,如《佳節》《中國的寶藏》等。美食也成為紀錄片國際傳播的新語言,如《風味原產地·潮汕》《風味原產地·雲南》登陸Netflix。現實題材作品已成為國際傳播的對象,如《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功夫學徒》《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等。

  張同道談到,「新世紀第二個10年即將進入尾聲,國際紀錄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產業迸發,技術進步,傳播跨越。但是,如何平衡政治、商業與文化的關係,確保紀錄片在真實的支點上舞蹈,建構多元共生的紀錄片生態,依然是需要努力的方向。當我們在影像裡無限逼近明星動物之際,自然界的動物卻在無情地滅絕;當我們讚嘆視聽的奇觀、迷離的劇情時,思考越來越少,情感越來越淺;當我們聚焦國際化故事時,那些邊緣的、孤獨的真實人生正在紀實版圖裡消隱。」線上發布會嘉賓對此深有感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談到,過去在拍自然類紀錄片時,總會把自然環境與動物拍得非常唯美,觀眾看後仿佛感到,動物正是如此自由地生活,但這是一種錯覺。2019年推出的紀錄片《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與此前大家看到的很多自然類紀錄片有所不同,第一集中,由於南極洲海冰的消融,很多海象搬遷時熟悉的地方發生了變化,它們從山崖上一個個掉下來,很多海象摔死了。「人類活動和人類對自然界的幹預與影響,這幾乎是我們現在製作所有自然類紀錄片所涉獵的內容。」此外,去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無論是電視機構還是網絡,都推出了許多紀錄片。像《在影像裡重逢》《中國的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等,片中六七十年前的紀實影像歷久彌新,顯示出獨特的歷史價值。

相關焦點

  • 新媒體重塑中國紀錄片產業版圖
    「近年來,新媒體機構迅猛崛起,改變了紀錄片的觀看模式,也生產了大量高品質的藍籌大片和輕盈靈巧的短視頻。新媒體正在重塑紀錄片產業的規則和版圖,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這份《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的項目主持、北師大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說。
  • 新媒體正在重塑中國紀錄片產業規則和版圖
    」張同道表示, 2019年國內電視臺全年生產總投入為23 . 13億元,同比基本持平;電視傳播處於緩慢衰減狀態,播出以專業紀實頻道、央視和一線衛視為主,地方頻道為輔;專業紀實頻道格局發生了大規模調整,分化明顯,央視紀錄頻道全面改版,上海成立紀錄片中心(全稱為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紀錄片中心) ,湖南金鷹紀實頻道繼續深耕青春題材,北京紀實頻道與體育頻道合併為北京冬奧紀實頻道,以體育為主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二〇二〇》發布 新媒體改變紀錄片播出格局
    新媒體對紀錄片生產總量貢獻加大,成為影響紀錄片播出格局的最大變量。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說,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對紀錄片產業有局部影響。但如果只統計電視和新媒體紀錄片總產值,2019年同比增長10%。紀錄片產業實際上仍處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較2016年之前有所放緩。  中國新媒體紀錄片快速崛起,成為影響紀錄片播出格局的最大變量。
  • 【媒體視點】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表示,上海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最重要的還是發揮好中心城市作用和戰略連結作用。可以把五個新城的功能定位到空間布局,尤其是把新城與中心城區的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工作抓手。發揮好戰略連結作用,最重要的是加快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在長三角率先實現新發展格局。
  • 洞橋:穩企業、增動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但洞橋鎮經濟回暖態勢良好,其背後是鎮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強有力舉措。「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穩企業、抓項目、穩投資,更要融智提質,為產業發展賦新能,構建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高層次、高質量的新發展格局。」洞橋鎮黨委書記林丹楓表示。
  • 人民日報社、中國網等近百家媒體 重磅聚焦億田智能上市:《行穩...
    上市當天,中國網、人民日報周刊網、鳳凰網、騰訊網、朝聞天下、網易、新浪財經等近百家媒體重磅發布、轉評《行穩致遠展宏圖,億田智能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等億田上市相關撰文,聚焦民族品牌億田成功上市,引發萬千國民話題熱議!
  • 穩油增氣下減油增化?
    在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過渡中,石油公司除了轉產低碳產品外,加快發展天然氣,促進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海上風電項目,積極投身地熱、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也是大勢所趨。「穩油增氣」下「減油增化」?
  • 莊榮文:推動網絡媒體發展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此次論壇以「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網絡媒體的責任和使命」為主題,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來審視世界格局之變、時代發展之變、輿論生態之變,深入探討網絡媒體的責任和使命,推動網絡媒體發展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當今世界,變局和亂局紛繁交織;當代中國,機遇和挑戰伴生並存。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
  • 國內體育紀錄片市場的春天來了嗎?
    但國內體育紀錄片的生存土壤是否真的已經成熟?▲《棒!少年》將目光聚焦在了由孤兒和留守兒童組成的一支棒球隊上。新媒體力量崛起今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聯合五洲傳播中心、嗶哩嗶哩發布了一份《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
  • 普拉沙恩帕拉梅斯瓦蘭:新冠病毒疫情將怎樣重塑亞洲未來的能源格局?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還在持續深刻影響著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宏觀政治經濟形勢,在某些關鍵行業,疫情也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在這些行業中,能源行業是最值得關注的。新冠病毒疫情可以重塑該行業亞太地區多個層次上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對地緣政治產生更廣泛的連鎖效應。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系列更廣泛的長期趨勢驅動著亞洲未來的能源形勢。
  • 新聞分析:迪士尼「吞下」21世紀福克斯重塑好萊塢格局
    新華社洛杉磯3月20日電新聞分析:迪士尼「吞下」21世紀福克斯重塑好萊塢格局新華社記者高山根據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簡稱迪士尼)和21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聲明,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的協議於美國東部時間20日零點零2分正式生效。
  • 央視肆拾玖坊紀錄片《俠義新世界 互聯醉生活》11月26日播出
    《俠義新世界 互聯醉生活》的誕生。在快意恩仇的江湖中,俠無酒不顯其壯,酒無俠不顯其烈。《俠義新世界 互聯醉生活》肆拾玖坊紀錄片,歡迎大家屆時觀看!,是格局商學和肆拾玖坊共建的新零售公司,是用眾籌眾創方式聯合發起的眾籌+會員制企業,順應消費升級大潮流,圍繞吃喝玩樂等領域,計劃做好酒、好茶、好食、好物等49個產品坊,是具有價值共享、人脈連結、資源兌現等全新功能的商業模式平臺。
  • 新業態層出不窮 未來,紀錄片有更多可能
    原標題:「紀錄片+文旅」「紀錄片+文創」「紀錄片+文投」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未來,紀錄片有更多可能 近年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紀錄片產業大力扶持,紀錄片商業價值也正在不斷被挖掘和放大。那麼當下,以真實為內核的紀錄片,又將面臨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 對話劉鴻彥|疫情融媒體短紀錄片的觀念創新
    當時間回到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人、很多行業措手不及,也讓武漢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離漢通道關閉,武漢封城的情況下,如何迅速地向外界展現真實的武漢,紀錄片人在疫情期間該有何作為,傳統媒體如何通過深度改革,借力新媒體平臺實現內容生產和傳播的融合創新,成為學界與業界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
  • 融媒體紀錄片中的變與不變,且看央視紀錄頻道的新思考
    從去年10月宣布全新改版,推出九大首播時段,到今年在記錄抗擊疫情、追蹤社會重大熱點新聞、脫貧攻堅中衝鋒在前,重新出發的央視紀錄頻道讓人眼前一亮。那麼,在媒體融合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央視紀錄頻道在紀錄片融媒體創作上有哪些探索和收穫?在重大主題和新聞熱點的創作上,又有哪些經驗和思考?
  • 呈現「穩、新、優、好」四大特點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中育新,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經濟發展開局良好。一季度經濟運行的特點,我想用「穩、新、優、好」四個字來概括。  第一個字是「穩」。
  • CGTN英文系列紀錄片《武漢24小時》在全球多家主流媒體播出
    點擊播放 GIF 0.9M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間,總臺CGTN英語頻道製作播出了三期系列新聞紀錄片《武漢24小時》,用鏡頭記錄了武漢全面升級管控措施期間的眾生相近期,《武漢24小時》被譯成多語種版本,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182家主流媒體播出或轉載,呈現出多元化傳播態勢,覆蓋受眾廣泛,引發熱烈反響。△紀錄片《武漢24小時》《武漢24小時》系列由《震中》、《隔離》和《復甦》三部曲組成。
  • 光伏產業鏈估值有望重塑,概念股紛紛大漲
    10日A股繼續維持震蕩格局,題材板塊較為活躍,尤其是光伏概念,10日齊放異彩,珈偉新能、中來股份漲停,錦浪科技、陽光電源、易成新能等漲逾10%,邁為股份、上機數控、通威股份等個股紛紛大漲
  • 中國紀錄片產業中的IP運營現象探析
    IP運營資本對市場盈利的重視,正在改變紀錄片的美學樣貌,一定意義上重塑了紀錄片的內涵。但紀錄片IP運營內部行動者應時刻警惕,確定紀錄片創作底線,防止無原則迎合外部市場經濟等力量。只有時刻牢記紀實本質和社會價值要求,才能真正可持續生產開發,最終實現紀錄片產業的良性循環。2013年,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的英文縮寫)模式在文化產業嶄露頭角,隨後引起追捧。
  •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是準確把握國內外大勢,著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性部署,對於推動「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審視優化發展思路,綜合集成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改革創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號」巨輪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