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稱自行車愛好者為「車友」的,不想叫「騎士」。因為「騎士」是源自於中世紀歐洲的一個專有名詞,「騎士」具有自己的領地、尚武的傳統、忠誠的品性和行俠的道義。
但老漢用的很多,大有一種言必稱「騎士」的味道。我想,我也該想想這個問題,咱有從善如流的脾性啊。
在我接觸的人中,凡玩戶外的都比較積極、性格開朗、為人爽直、熱情執著的,或者說比較嚮往這種生活態度或者說準備修持這種人生取向的。在實際的騎行生活中,大夥也的確發揚著這種助人為樂、坦誠熱忱、心向自然、無拘無束的精神,我想,這也是我慢慢認可騎士精神在我們這個圈裡紮根以至鞏固的過程吧。
我向來不喜歡等級社會,也力斥不平等觀念。我覺得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承繼著優良的潛質和為人的道統,關鍵是激發和創造。
激發,就是把我們心底積存的善良真誠的潛能顯現出來,並且化作日常的行動,由行動慢慢養成習慣,由習慣漸漸積累成性格,性格便是我們的命運了。創造呢,就是把我們的生活美化細化,爭取再上層樓,把生活的滋味過出來,讓自己生活的每日都在「歡欣鼓舞」中...
這是很不容易的,但不容易並不能說明我們一定做不到。不去想和不敢做,才是真正地做不到,這不符合我們這些騎士的精神。
再說貴族,這也是一個令人心生嚮往的詞彙。說它是詞彙,那是因為我們這個國家的貴族早已被消滅的無影無蹤了,被老毛的無產階級革命給斬草除根了。
貴族有著什麼樣的秉賦和能力呢?我想,首先它要有一種高貴,有著「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精神指向,也有著「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的道義關懷。它敢承當,不茍且,有著一往無前的氣概,有著面對兇險而不懼的無畏。其次,它要有一種情懷,有著自動站在弱者旁邊並且為他們鼓與呼的悲天憫人的氣質。有時候,弱者的表現是很複雜的、令人不忍回味的,但沒有對弱者的同情,沒有對他們利益的維護,一個社會將沒有凝聚力,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一個團體將被利益劃分為各個階層,大夥都為功利而戰,卻勉強戴著和諧的面具。第三,他還應該是個理想主義者,它的眼光比較高遠,它的內心比較純粹,它有時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有時遊在世俗的洪流中,但不管怎樣,它都要求自己要活得有尊嚴有滋味有有真誠有善意。第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浮躁,它都堅持自己的操守,唯獨立而不改,濯清漣而不妖,視自由為生命,睥腥臭而止步。它不是道德上的完人,但一定是一個良知的追求者、自然的融和者、美善的廣布者、真誠的激發者...
在一個庸俗的社會裡,我們身不由已、隨風飄蕩,那就讓我們做一個精神的貴族,由心嚮往之而力踐行之、由理想主義而至現實主義吧。
送人錢物,不如送人健康;送人健康,不如送人觀念;送人觀念,不如送人理想;送人理想,不如送人生活;送人生活,能讓人們把根扎在現實中,從蝸居或者蟻居狀態下浮遊出來,象風箏一樣,讓靈魂徜徉在自由的天空下、無垠的藍天裡...
騎行,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是我們這些「騎行人士」喜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