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少年可期》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刻意美化年輕偶像的形象,而是做年輕人成長路上的陪伴者和見證者,通過真實的鏡頭語言,客觀呈現7位少年的成長之路。
6月,畢業的季節。在為上一段旅程交上一份答卷的同時,年輕的人們也開啟了人生的又一段新旅程。6月28日,在經過了6次、3個月、5座城市的拜師之旅後,《少年可期》迎來第一屆結業典禮。在緩慢行駛的遊輪上,伴隨著溫和的風,7位少年拿著結業證書,一一說出內心的結業感言,言語間,有成長、有不舍、有感恩、有期待。
作為本季節目的收官之作,節目組不僅通過影像回顧的方式梳理了7位少年的蛻變軌跡,也在一封封畢業信的分享中,讀出了各自的成長感悟。結尾處的致敬前輩環節中,翻開一頁頁書籍,師父們的言傳身教再次閃過。從一位師父到一個時代,《少年可期》用更聚焦的視角,完成了不同時代年輕人的交流和碰撞,也記錄了當下年輕人的成長和蛻變。
恰逢出道一周年之際,7位年輕人從《少年可期》正式畢業,從出發前帶著滿滿的青春困惑,到畢業時收穫了些許成長啟迪,滿載而歸。在一封封畢業感言中,每位少年說出內心的變化和感受,找到關於成長這一命題的答案。
作為隊長的朱正廷從每位老師身上學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騰格爾老師教會我們保持一顆質樸的心,鄭秀文老師的堅持和堅韌打動著我,蔡國慶老師教會我們用愛和堅強面對一切,還有蕭敬騰老師不服輸的精神,梁詠琪老師浪漫的心。」
拜師之旅中,每位師父身上散發出的「少年感」,讓黃明昊對「少年」一詞有了新定義——明亮又鮮豔。
在性格坦率的範丞丞看來,他最大的成長是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並希望在以後的道路上多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更多捕捉周圍人的心情。
總是執著於拿第一的李權哲學會了換個角度看成功,「專注於過程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不用刻意像他人一樣,追求內心的真實,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終會成為耀眼的星。」
愛較真的丁澤仁願意放下自己的固執,在他看來,雖然節目結束了,但求知之旅並沒有結束;一開始非常迷茫、沒有自信的黃新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確信了要走自己的音樂道路;不善表達、性格內向的畢雯珺坦言,經過6站的拜師之旅,逐漸突破了自我。
事實上,《少年可期》中7位年輕人的成長故事也是對當下青年一代的映射。每個年輕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迷茫、困惑,來自長輩、前輩的正確引導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意義。節目中,7位少年的困惑也代表了當下諸多年輕人的困惑,當他們尋找到答案,得到心靈洗禮和成長的那一刻,也引發了網友的共鳴。讓青年一代在前輩們的感染下獲得專業和綜合素質的成長,《少年可期》實現了對當代年輕人的正向引導,無疑是對芒果TV一直遵循的內容價值觀的精準詮釋。
以何種方式關注當下年輕人的成長,是整個社會都需要認真思考的話題。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少年可期》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刻意美化年輕偶像的形象,而是做年輕人成長路上的陪伴者和見證者,通過真實的鏡頭語言,客觀呈現7位少年的成長之路。
雖說是拜師學藝,但節目並沒有將學習空間設定在傳統課堂,也沒有將學習內容僅限於業務能力。少年們的學習過程可以在廣闊的大草原、中戲的表演課堂,也可以是充滿鬥志的籃球館、考驗體能與毅力的玉龍雪山,亦或者是揮灑汗水的健身房……少年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在與師父們的日常的相處中,感受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
同時,《少年可期》也是對年輕人蛻變軌跡的一次梳理,在節目收官一集中,節目組將每個人的蛻變軌跡進行了串聯和梳理,從出發前的困惑,到每一次拜師學藝過程中的成長,每一位少年的成長都顯而易見,每位少年的形象都在群像中得以凸顯。
性格內向的畢雯珺一開始不擅長與陌生人溝通,伴隨著一次次拜師之旅,在小夥伴們、老師們、師叔楊迪的鼓勵下,逐漸打開自己,在各個環節都願意主動嘗試,他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少年可期》通過鏡頭的記錄,對各位師父、師叔楊迪以及隊友們的採訪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呈現了真實、豐富的年輕人形象。此前,很多人對偶像的認知停留在想像層面,甚至會給他們貼一些負面標籤。《少年可期》中看到了當下年輕人性格的多樣性:比如李權哲的爭強好勝、範丞丞的坦率直接、朱正廷的責任和擔當、極度認真執著的丁澤仁、情感細膩,注重細節的黃新淳……他們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而拜師之旅就是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不管是對內容創作者還是整個社會,《少年可期》都是一次小小的啟示:當人們關注年輕人時,既要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掌,也要對他們的缺點報以寬容的態度,找到正確和年輕人相處、對話的方式,才能在年輕人的成長過程中給予積極的引導。
師父是這場拜師之旅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少年可期》節目組在嘉賓選擇上可謂獨具匠心。騰格爾、鄭秀文、蔡國慶、梁詠琪、蕭敬騰、張曼玉,他們不僅是代表一個時代的優質偶像,也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良好的品德。每一次拜師之旅弟子們收穫的不只是專業知識,還有人生哲學,以及滿滿的祝福和囑咐。
幼稚、淳樸的「硬核爺爺」騰格爾鼓勵少年們「趁著年輕使勁造」「做好歌手之前先做好人」。騰格爾不忘初心的品格和熱愛生活的態度給少年們開啟了拜師路上的第一課。
鄭秀文在弟子們心中是豁達開朗有要求嚴格的「補習媽媽」,她希望弟子們記住「不要流淚,讓你的經歷成為你強大的力量」。
蔡國慶被弟子們親切地稱呼為「操心爸爸」,是一位很講規則、規矩的師父,但同時又很細心,「燃燒自己的青春,發光發亮」是他對年輕人的囑咐。
跟7位年輕人興趣相投的蕭敬騰則告訴大家,「生命中最重要的核心當然是你最擅長的事,最愛的事情」。
一開始就跟弟子們聊情感話題的梁詠琪,則教會他們要跟隨自己的想法做決定,不用戰勝別人,最重要的是戰勝自己,活在當下,不忘初心。而張曼玉老師則希望7位年輕人保持年輕的心態,永遠年輕,永遠快樂。
如今的7位少年恰是當紅偶像,師父們同樣也是偶像出身,完成了從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蛻變。《少年可期》不僅讓弟子們受益匪淺,也讓師父們感慨頗多,在不同時代偶像之間的交流和碰撞中,詮釋了傳承和新生的意義。
學習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冒險,畢業不是完結篇,而是新的起點。致敬前輩也意味著人生新旅程的開啟,雖然7位少年在《少年可期》畢業了,但他們的人生道路才剛剛開啟,他們將帶著上一段旅途中獲得的智慧錦囊,開啟一段新旅程。正如楊迪在結尾的那首詩中所言:未知前路有曲折,來日方長多蹉跎,可敬師尊解彷徨,期盼歸時滿行囊。
《少年可期》圍繞「拜師學藝」這一命題,用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勾勒出新時代「師徒關係」的輪廓,探尋年輕人成長路上的方法論和價值觀,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年輕人的青春困惑。不管是少年們的內心感悟,還是師父們的諄諄教誨,對當下年輕受眾而言,都是正能量的釋放,正向價值觀的引領。
一直以來,芒果TV聚焦青少年群體,宣揚年輕態度,基於對年輕用戶喜好的精準分析,打造了一系列年輕化、創新性的內容。此次推出的《少年可期》不僅契合芒果TV受眾群的審美需求,也用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關照當下年輕人,為年輕人發聲。通過對青春成長題材的深度挖掘,實現了對年輕人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自覺承擔起作為主流傳播平臺,對新一代年輕受眾價值觀正確引導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進來看!《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徵求你意見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網上公示(附全名單)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