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由周小燕歌劇中心出品、改編自經典電影的原創歌劇《一江春水》揭開了第十六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帷幕,首演好評如潮。隨後主創團隊秉承精益求精的執著態度,又對該劇再度悉心打磨,2016年1月18日、20日晚將獻演於天津大劇院。小音預祝演出成功!現在讓我們先聽為快吧。
藝術總監:周小燕
周小燕,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原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周小燕歌劇中心藝術總監。1937年入上海國立音專學習聲樂,1938年7月留學法國。1947年返回祖國,任教於母校,歷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副院長、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並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幾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聲樂人才。
2009年7月17日,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中國文聯成立60周年大會,周小燕先生獲中國文聯頒發的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周年榮譽證章並代表老藝術家發言。
當時她已是93歲。
發言的最後,她說:「最後我還要告訴大家我的一個夙願。儘管我已經90多歲了,但我的藝術生涯就像才剛剛踢完足球的上半場,我還要踢下半場,爭取再進兩個球:一個是爭取再培養幾個熱愛祖國、永遠站在人民一邊、為人民服務的歌唱藝術家和人民的好教師;一個是爭取打造一部原創的、能走向世界的中國歌劇。我希望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給天津大劇院院長錢程先生的信中選段:
蒙社會各界一直關心、支持,我和大家一樣,始終在為中國歌劇事業而努力。
前幾年,我從幾十個歌劇題材中最終選定了《一江春水向東流》。
世界著名經典歌劇的劇本多為文化藝術內涵豐富,社會接受基礎廣泛的文學名著改編而來,《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劇本就具有這個特點。《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故事背景詳熟、人物鮮明、矛盾突出、戲劇性強、主題深刻,為序曲、詠嘆調、重唱、合唱的歌劇藝術充分展現提供了很好的文學基礎和戲劇框架。
2014年,上海音樂學院和周小燕歌劇中心已經創作並試演了歌劇《一江春水》,該劇的演出已獲得2014上海市新劇目評選展演「優秀劇目獎」。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被傳播。我盼望著和貴院攜手,共同贏得這部歌劇在天津演出成功。
本歌劇的創作和製作將追求三個社會效果:
1、藝術創新效果,能衝破近年來中國原創歌劇創作、製作面臨的「既難唱又難聽」、「政府不疼,百姓不愛」的瓶頸和困境,真正打造成雅俗共賞,唱遍中國,揚名世界,長期傳承的中國經典歌劇。
2、思想警示效果,以張忠良脫變成不忠、不良的悲劇向人們警示:人生的追求中要防誘惑、防墮落,權力和金錢面前要守住人性的真、善、美。
3、教學示範效果,鑑於歌劇藝術的綜合性、系統性,該劇應同時製作成培養文學藝術、戲劇藝術、音樂藝術、舞美藝術專業人才的綜合示範教材。
歌劇《一江春水》劇情梗概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的上海,追求進步的教師張忠良(男中音)帶著弟弟張忠民(男高音)和青年學生為了給東北抗日聯軍募捐,闖進了舞會現場。富家小姐王麗珍(女高音)與乾爹龐浩公(男低音),表姐何文豔(女中音),表姐丈夫溫儒林(男高音)等眾人深受愛國情緒的感染,捐錢捐物。突然空襲警報,舞會匆忙結束。
春分之夜,張忠良告別妻子於素芬和剛滿月的孩子,跟隨救援隊前往抗日前線。他和妻子以圓月作為愛情的信物,相約勝利後團圓。
戰爭爆發後,張忠良參加的救援隊也被打散,他落魄街頭,遇到王麗珍。王麗珍懇求乾爹帶這個昔日的抗戰英雄上船逃難。張忠良不情願但又毫無選擇地上了船。
張忠良到重慶後融入上流生活,於素芬一封信讓他再生糾結。經過一番心裡掙扎,他最終焚燒了來信選擇了現在的生活,並在何文豔來信後受到其中財色誘惑返回上海,與她同居。
何文豔舉辦舞會慶祝抗戰勝利並迎接王麗珍歸來。而於素芬也在何文豔家中幫傭。在歡樂的氣氛中,於素芬認出了自己失散八年的丈夫張忠良。悲劇接踵而至
郝維亞,著名作曲家。1999年畢業於吳祖強教授作曲專業博士班,現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樂隊作品:大提琴協奏曲《海的頌歌》、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紀念」》等。舞臺作品:音樂劇《花木蘭》《西遊夢》等;歌劇《山村女教師》《大漢蘇武》。影視作品:電影《父親》《西藏天空》等,電視劇《平淡生活》《錯愛一生》等。
編劇:羅懷臻、喻江、羅周
羅懷臻,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戲劇創作高端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現任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一級編劇兼藝術指導,上海戲劇學院兼職教授。
喻江,歌詞作家,劇本作家,一個寫字的人。為數十部電視劇、電影、電視頒獎盛典創作主題歌歌詞。曾擔任音樂劇《花木蘭》(合作作品)、舞蹈詩《雲南幻想 九章》、話劇《與丘比特同謀》等編劇。
羅周,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職於江蘇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主要上演及發表作品有:崑劇《春江花月夜》、音樂劇《鑑真東渡》、話劇《真愛,就像幽靈》、大型系列皮影戲《三國演義》等。
導演:易立明
易立明,北京新蟬歌劇中心藝術總監,導演。其導演的話劇作品有《茶館》《雷雨》《哈姆雷特》《悲悼三部曲》《說客》《門客》《竹林七賢》《帝國專列》歌劇作品包括:《藍鬍子公爵城堡》《俄狄浦斯王》《螺絲在擰緊》《茶花女》《駱駝祥子》《白鹿原》音樂會版。2014年發起並組織了「中英文學劇場連線」計劃,並以此為起點開啟長期中外戲劇交流項目。
指揮:湯沐海
湯沐海,1949年出生於上海,曾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後進入德國慕尼黑高等音樂學院學習,赴德期間,曾隨卡拉揚、伯恩斯坦、小澤徵爾等指揮大師學習和工作,20世紀80年代起先後擔任多支國內外交響樂團、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和音樂總監,在國際樂壇具有大師級影響力。
周正中
歌劇演員,武漢音樂學院聲樂教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張仁清教授,在校期間榮獲法國馬爾芒德國際聲樂比賽歌劇組一等獎,法國藝術歌曲組二等獎,土魯斯國際聲樂比賽三等獎,以及「CNIPAL」歌劇藝術中心獎學金,並赴馬賽進行為期兩年的實習深造。後考入英國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的青年歌劇演員培訓計劃,於2012年加入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擔任獨唱演員至今。
黃 英
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客座教授。是作為第一位在歌劇電影中擔任女主角的華人歌唱家,由於在歌劇電影《蝴蝶夫人》中的精彩表演而贏得了世界性聲譽,並先後登上了包括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在、德國科隆歌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在內的世界眾多歌劇舞臺,主演了《費加羅的婚禮》、《愛之甘醇》、《弄臣》等多部歌劇。被西方權威媒體盛讚為「中國飛來的夜鶯」。
李秀英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副教授。她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活躍於國際和國內歌劇舞臺,多次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和聲樂學術交流活動;籤約於歐美多家歌劇院。曾獲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最佳女主角獎,第60屆艾美獎,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斯坦利·託森傑出演員獎;主演的歌劇《蝴蝶夫人》由美國公共電視臺(PBS)現場直播。
董 芳
女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青年教師。「CCTV光榮綻放」十大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師從宋波教授,曾被德國「漢諾瓦時報」評價為「非常有前途的女中音歌唱家」。先後獲得「第十七屆法國馬爾芒德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是第一位在這歐洲重要聲樂比賽中獲獎的中國歌唱家。
周 正
男低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曾被洛杉磯時報準確地描繪為「音色極富光澤與磁性的男中音」,他還被2006年6月的《美國唱片指南》稱作「具有男低音獨有的寬度與深度,同時還富有舒適的男中音高音區的男中低音歌唱家。」師從著名聲樂藝術大師Hans Hotter、斯義桂先生與著名藝術指導之父John Wustman。
韓 蓬
上海歌劇院獨唱演員,中國新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先後師從於陳星教授、周小燕教授。曾獲第十五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組第二名,義大利Riccardo Zandonai國際青年歌唱家大賽第一名,義大利維羅納《圖蘭朵》國際歌劇比賽第一名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頒發的「最佳音質獎」等。
張帆濤
青年男高音,師從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和藝術指導韋福根教授,2013年保送上音碩士研究生。曾獲得第一屆音協杯聲樂比賽銀獎,第十屆「群星獎」金獎。曾在《女人心》《愛之甘醇》《波西米亞人》《茶花女》等多部經典歌劇中飾演重要角色。
歌劇團團長、藝術總監:董俊傑
書記:韓偉力
副團長:李瑛
聲歌隊長:李洋
鋼琴藝術指導:李甦
團長:盧笙
樂隊首席:雷聲
樂務:張紅雨
歌劇《一江春水》,敬請期待!
轉載自:上海周小燕歌劇中心(id:zxyoperacentre)
長按圖片關註上海音樂學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