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流到天津

2021-02-23 上海音樂學院

2014年10月由周小燕歌劇中心出品、改編自經典電影的原創歌劇《一江春水》揭開了第十六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帷幕,首演好評如潮。隨後主創團隊秉承精益求精的執著態度,又對該劇再度悉心打磨,2016年1月18日、20日晚將獻演於天津大劇院。小音預祝演出成功!現在讓我們先聽為快吧。

藝術總監:周小燕

周小燕,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原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周小燕歌劇中心藝術總監。1937年入上海國立音專學習聲樂,1938年7月留學法國。1947年返回祖國,任教於母校,歷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副院長、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並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幾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聲樂人才。

2009年7月17日,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中國文聯成立60周年大會,周小燕先生獲中國文聯頒發的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周年榮譽證章並代表老藝術家發言。

當時她已是93歲。

發言的最後,她說:「最後我還要告訴大家我的一個夙願。儘管我已經90多歲了,但我的藝術生涯就像才剛剛踢完足球的上半場,我還要踢下半場,爭取再進兩個球:一個是爭取再培養幾個熱愛祖國、永遠站在人民一邊、為人民服務的歌唱藝術家和人民的好教師;一個是爭取打造一部原創的、能走向世界的中國歌劇。我希望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給天津大劇院院長錢程先生的信中選段:

蒙社會各界一直關心、支持,我和大家一樣,始終在為中國歌劇事業而努力。

前幾年,我從幾十個歌劇題材中最終選定了《一江春水向東流》。

世界著名經典歌劇的劇本多為文化藝術內涵豐富,社會接受基礎廣泛的文學名著改編而來,《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劇本就具有這個特點。《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故事背景詳熟、人物鮮明、矛盾突出、戲劇性強、主題深刻,為序曲、詠嘆調、重唱、合唱的歌劇藝術充分展現提供了很好的文學基礎和戲劇框架。

2014年,上海音樂學院和周小燕歌劇中心已經創作並試演了歌劇《一江春水》,該劇的演出已獲得2014上海市新劇目評選展演「優秀劇目獎」。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被傳播。我盼望著和貴院攜手,共同贏得這部歌劇在天津演出成功。

本歌劇的創作和製作將追求三個社會效果:

1、藝術創新效果,能衝破近年來中國原創歌劇創作、製作面臨的「既難唱又難聽」、「政府不疼,百姓不愛」的瓶頸和困境,真正打造成雅俗共賞,唱遍中國,揚名世界,長期傳承的中國經典歌劇。

2、思想警示效果,以張忠良脫變成不忠、不良的悲劇向人們警示:人生的追求中要防誘惑、防墮落,權力和金錢面前要守住人性的真、善、美。

3、教學示範效果,鑑於歌劇藝術的綜合性、系統性,該劇應同時製作成培養文學藝術、戲劇藝術、音樂藝術、舞美藝術專業人才的綜合示範教材。

歌劇《一江春水》劇情梗概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的上海,追求進步的教師張忠良(男中音)帶著弟弟張忠民(男高音)和青年學生為了給東北抗日聯軍募捐,闖進了舞會現場。富家小姐王麗珍(女高音)與乾爹龐浩公(男低音),表姐何文豔(女中音),表姐丈夫溫儒林(男高音)等眾人深受愛國情緒的感染,捐錢捐物。突然空襲警報,舞會匆忙結束。

春分之夜,張忠良告別妻子於素芬和剛滿月的孩子,跟隨救援隊前往抗日前線。他和妻子以圓月作為愛情的信物,相約勝利後團圓。

戰爭爆發後,張忠良參加的救援隊也被打散,他落魄街頭,遇到王麗珍。王麗珍懇求乾爹帶這個昔日的抗戰英雄上船逃難。張忠良不情願但又毫無選擇地上了船。

張忠良到重慶後融入上流生活,於素芬一封信讓他再生糾結。經過一番心裡掙扎,他最終焚燒了來信選擇了現在的生活,並在何文豔來信後受到其中財色誘惑返回上海,與她同居。

何文豔舉辦舞會慶祝抗戰勝利並迎接王麗珍歸來。而於素芬也在何文豔家中幫傭。在歡樂的氣氛中,於素芬認出了自己失散八年的丈夫張忠良。悲劇接踵而至

郝維亞,著名作曲家。1999年畢業於吳祖強教授作曲專業博士班,現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樂隊作品:大提琴協奏曲《海的頌歌》、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紀念」》等。舞臺作品:音樂劇《花木蘭》《西遊夢》等;歌劇《山村女教師》《大漢蘇武》。影視作品:電影《父親》《西藏天空》等,電視劇《平淡生活》《錯愛一生》等。

編劇:羅懷臻、喻江、羅周

羅懷臻,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戲劇創作高端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現任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一級編劇兼藝術指導,上海戲劇學院兼職教授。

喻江,歌詞作家,劇本作家,一個寫字的人。為數十部電視劇、電影、電視頒獎盛典創作主題歌歌詞。曾擔任音樂劇《花木蘭》(合作作品)、舞蹈詩《雲南幻想 九章》、話劇《與丘比特同謀》等編劇。

羅周,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職於江蘇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主要上演及發表作品有:崑劇《春江花月夜》、音樂劇《鑑真東渡》、話劇《真愛,就像幽靈》、大型系列皮影戲《三國演義》等。

導演:易立明

易立明,北京新蟬歌劇中心藝術總監,導演。其導演的話劇作品有《茶館》《雷雨》《哈姆雷特》《悲悼三部曲》《說客》《門客》《竹林七賢》《帝國專列》歌劇作品包括:《藍鬍子公爵城堡》《俄狄浦斯王》《螺絲在擰緊》《茶花女》《駱駝祥子》《白鹿原》音樂會版。2014年發起並組織了「中英文學劇場連線」計劃,並以此為起點開啟長期中外戲劇交流項目。

指揮:湯沐海

湯沐海,1949年出生於上海,曾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後進入德國慕尼黑高等音樂學院學習,赴德期間,曾隨卡拉揚、伯恩斯坦、小澤徵爾等指揮大師學習和工作,20世紀80年代起先後擔任多支國內外交響樂團、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和音樂總監,在國際樂壇具有大師級影響力。

周正中

歌劇演員,武漢音樂學院聲樂教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張仁清教授,在校期間榮獲法國馬爾芒德國際聲樂比賽歌劇組一等獎,法國藝術歌曲組二等獎,土魯斯國際聲樂比賽三等獎,以及「CNIPAL」歌劇藝術中心獎學金,並赴馬賽進行為期兩年的實習深造。後考入英國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的青年歌劇演員培訓計劃,於2012年加入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擔任獨唱演員至今。


黃 英

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客座教授。是作為第一位在歌劇電影中擔任女主角的華人歌唱家,由於在歌劇電影《蝴蝶夫人》中的精彩表演而贏得了世界性聲譽,並先後登上了包括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在、德國科隆歌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在內的世界眾多歌劇舞臺,主演了《費加羅的婚禮》、《愛之甘醇》、《弄臣》等多部歌劇。被西方權威媒體盛讚為「中國飛來的夜鶯」。


李秀英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副教授。她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活躍於國際和國內歌劇舞臺,多次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和聲樂學術交流活動;籤約於歐美多家歌劇院。曾獲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最佳女主角獎,第60屆艾美獎,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斯坦利·託森傑出演員獎;主演的歌劇《蝴蝶夫人》由美國公共電視臺(PBS)現場直播。


董 芳

女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青年教師。「CCTV光榮綻放」十大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師從宋波教授,曾被德國「漢諾瓦時報」評價為「非常有前途的女中音歌唱家」。先後獲得「第十七屆法國馬爾芒德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是第一位在這歐洲重要聲樂比賽中獲獎的中國歌唱家。


周 正

男低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曾被洛杉磯時報準確地描繪為「音色極富光澤與磁性的男中音」,他還被2006年6月的《美國唱片指南》稱作「具有男低音獨有的寬度與深度,同時還富有舒適的男中音高音區的男中低音歌唱家。」師從著名聲樂藝術大師Hans Hotter、斯義桂先生與著名藝術指導之父John Wustman。


韓 蓬

上海歌劇院獨唱演員,中國新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先後師從於陳星教授、周小燕教授。曾獲第十五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組第二名,義大利Riccardo Zandonai國際青年歌唱家大賽第一名,義大利維羅納《圖蘭朵》國際歌劇比賽第一名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頒發的「最佳音質獎」等。


張帆濤

青年男高音,師從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和藝術指導韋福根教授,2013年保送上音碩士研究生。曾獲得第一屆音協杯聲樂比賽銀獎,第十屆「群星獎」金獎。曾在《女人心》《愛之甘醇》《波西米亞人》《茶花女》等多部經典歌劇中飾演重要角色。

歌劇團團長、藝術總監:董俊傑

書記:韓偉力

副團長:李瑛

聲歌隊長:李洋

鋼琴藝術指導:李甦

團長:盧笙

樂隊首席:雷聲

樂務:張紅雨



歌劇《一江春水》,敬請期待!

轉載自:上海周小燕歌劇中心(id:zxyoperacentre)


長按圖片關註上海音樂學院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開中國史詩電影先河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歌的出處正是中國電影史上史詩級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裡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兩句詞,分別來自嶽飛的《滿江紅》和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也恰好是同樣拍攝於1947年的兩部電影的名字。
  • 中國電影鑑賞|《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部影片以抗戰前後為背景,通過張忠良一家人的悲歡離合,真實生動地展映出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漫長歷史時期各階層的面貌,反映了淪陷區和國統區官僚資產階級、漢奸、抗日進步力量、勞苦大眾的生活圖景,揭露並抨擊了反動勢力的罪惡本質,歌頌了抗日力量的壯大不可戰勝,表達了對中國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
  • 舒繡文:《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中的王麗珍
    扮演《一江春水向東流》名聞天下    本事,就是機遇;實力,就是未來。上海崑崙影業公司準備重點拍攝《一江春水向東流》,該影片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反映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前後的社會生活。編導蔡楚生與鄭君裡將劇本交到舒繡文手裡,邀請她出演「抗戰夫人」王麗珍。
  • 誦讀丨抗戰經典電影作品之《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期為大家介紹的電影,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句詩詞。電影名字取自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上映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很多影迷稱為「中國版的《亂世佳人》」。
  • 陶金:《一江春水向東流》男主角,與李麗華婚外情,最終回歸家庭
    1947年10月,史詩巨製《一江春水向東流》隆重上映,轟動全國。影片上映時間長達3個月,71萬觀眾走進影院,創下民國時代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男女主角陶金和白楊也達到了演藝生涯的頂峰。《一江春水向東流》數十年來在國內外久映不衰,陶金把遊走於原配夫人、抗戰夫人、接收夫人之間的張忠良塑造得十分生動到位,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男主角形象。
  • 與白楊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英俊瀟灑,女兒是《小花》周醫生
    說起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恐怕一些老朋友會印象深刻,其中的主題曲《月兒彎彎照九州》,當年更是幾乎人人會唱:「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喲流落在街頭……」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陶金、白楊、舒繡文、上官雲珠主演,1947年上映。
  • 王喆播講光影百年44《八千裡路雲和雲》《一江春水向東流》
    舊中國四部票房神話,蔡公就佔了3部,即《都會的早晨》、《漁光曲》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另外一部為其恩師鄭正秋的《姊妹花》。《漁光曲》當時的讚譽是「人活80歲罕見,片映80天絕無。」《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連映3月,觀眾近80萬人次。蔡公善於講苦情戲,且還做到既對得起時代的真相,更能與民眾的呼聲相回應。
  • 重溫抗戰經典電影之《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期為大家介紹的電影,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句詩詞。電影名字取自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上映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很多影迷稱為「中國版的《亂世佳人》」。
  • 1947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100萬人觀看。主演白楊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主演:白楊、陶金同時,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獲得中國電影90年優秀影片。白楊之冤:根本就不認識戴笠,卻被誣與特務頭子有「關係」。《一江春水向東流》。主演:白楊、陶金最輝煌的影事:白楊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自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在上海連映三個多月,觀眾數達到71萬人,其全國觀眾總數超過了100萬,創下了民國年間國產電影上座率的最高記錄。
  • 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1947)》上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素芬誕下一子。忠良為子取名抗生後不久,便加入救護隊離開上海,並機智地在南京大屠殺中倖存下來。一九三八年,忠良母(吳茵 飾)帶素芬和抗生回到丹陽鄉下。但是鄉下也不太平,忠良弟忠民(高正 飾)不肯做走狗,上山打起了遊擊。一九四零年,侵略者吊死了忠良父。素芬只得背子隨婆回到上海,以對忠良的思念和期盼為支撐,在苦難中掙扎求生。
  • 【影史經典】《一江春水向東流》:星光熠熠的史詩大片
    蔡楚生、鄭君裡在1947年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當時最為賣座的四大影片之一,在當時引發了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的奇觀。遠在香港的夏衍等著名評論家聯合撰文,盛讚《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問世,「是插在戰後中國電影發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標」,對影片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熱情洋溢的讚揚和肯定。[[1]]應該說,《一江春水向東流》憑藉其高度的思想和藝術成就,成為中國電影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一個裡程碑。
  • 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劇情簡介|鑑賞|觀後感
    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劇情簡介|鑑賞|觀後感
  • 她是22大電影明星,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兩任丈夫都是導演
    說起白楊,許多老朋友恐怕會立時想起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主題曲《月兒彎彎照九州》:「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喲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喲流落在街頭……」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由崑崙影業公司拍攝,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1947年上映,講述了由白楊飾演的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在丈夫出走後的八年中,獨自挑起贍養公婆和撫養孩子的重擔。
  • 她是22大電影明星,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兩任丈夫都是導演
    說起白楊,許多老朋友恐怕會立時想起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主題曲《月兒彎彎照九州》:「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喲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喲流落在街頭……」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由崑崙影業公司拍攝,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1947年上映,講述了由白楊飾演的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在丈夫出走後的八年中,獨自挑起贍養公婆和撫養孩子的重擔
  • 《一江春水向東流》張忠良,陶金現實被贊老實人,卻險拋妻棄子?
    在上世紀40年代,與金焰、趙丹、舒適、劉瓊,一同被譽為中國影壇&34;的還有陶金,但令人意外的是網絡上關於陶金的文章甚至少到忽略不計回憶一個演員最好的方式,便是從他最為出色的作為切入點,而提到陶金,不得不提的便是那部叫做《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電影。
  •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鄧麗君歌曲《幾多愁》所源自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鑑賞:這首詞是南唐滅亡後,李後主李煜到宋朝做俘虜後第二年正月的一個月夜裡寫的,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其愁苦,其悲切,真非筆墨所能形容。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由蔡楚生、鄭君裡導演並編劇,由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一部電影名字也來源於該詞,即《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電影曾讓無數觀影者傷感不已。
  • 陶金:功成名就的他,差點成為了現實《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張忠良
    而那部叫做《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陶金最好的見證。當時,為了完成更真實性,從選人到拍攝都是投了巨資,而且,群演當時就有4000多人。所以,這部劇播出之後,連續三個月成為收視霸主。雖說這部電影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這部電影又被搬上了熒幕,依舊是經典不衰的巨作。憑藉這陶金高超的演技,把主角張忠良的形象演繹的栩栩如生讓,令現在觀眾恨得是牙痒痒。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下|臭龍蝦、臭汙水,最窮劇組成就最經典影片
    上一篇文章中向大家介紹了1947年的史詩級經典老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劇情和人物,以及藝術成就方面的鑑賞。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劇情:上世紀30年代,紗廠女紅素芬(白楊飾)和夜校老師張忠良(陶金飾)喜結連理,誕下一子。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豆瓣8.4,1947年的史詩級經典電影
    這首歌的出處正是中國電影史上史詩級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前讀書的時候拿光碟看的,還記了觀影筆記,了解了一下電影的幕後故事,可感可嘆。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雲集了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創下了解放前最高上座率的記錄。導演是蔡楚生和鄭君裡。讓我們來看看影片講述了個什麼事兒?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豆瓣8.4,1947年的史詩級經典電影
    這首歌的出處正是中國電影史上史詩級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前讀書的時候拿光碟看的,還記了觀影筆記,昨天有了解了一下電影的幕後故事,可感可嘆。 素芬只得帶兒子隨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難民事務所,以對忠良的思念和期盼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