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長春的上空飄起了雪花。長春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兩名檢察官助理王曉東、王赫,已是連續第5天,作為省直機關黨員志願者突擊隊成員,奮戰在疫情防控關鍵部位助勤的工作崗位上。
王曉東(左一)王赫(右一)工作在助勤崗位上
「有困難,黨員上!」 王曉東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兒
2019年10月8日,長春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王曉東光榮地成為一名預備黨員,從此,他用平凡的工作踐行著黨員的責任與堅守。
疫情發生後,王曉東的心時刻被牽動著:「看到醫護人員奔赴武漢,看到貨車司機為武漢送菜」王曉東沉默甚至落淚。王曉東說:「總想做點什麼,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2020年1月27日21時34分,王曉東收到了捐款回執單:收款戶名為武漢市慈善總會,金額為1000元。在附言中王曉東寫到:捐款用於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
2020年2月2日10時29分,王曉東又收到一份捐款回執單:收款戶名為吉林省紅十字會,金額為1000元。附言為:王曉東個人捐款用於長春市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
兩次捐款,2000元,王曉東在用自己的方式出點力。
2月20日,吉林省人民檢察院鐵路運輸分院舉行參加省直機關黨員志願者突擊隊的宣誓儀式,看到王曉東的身影,同事們覺得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王曉東的家庭負擔不輕,母親罹患癌症正在接受治療,他獨自挑起照顧雙親的重擔,領導和同事們心疼也擔心他。
王曉東提醒進展乘客關注小程序,實名登記信息
「有困難,黨員上!」王曉東的話語鏗鏘有力,王曉東的堅持真誠滿溢。
「你不用惦記我們,做好你自己想做的事兒!」堅持的背後更有來自父母的支持。
2月27日,王曉東開始了長春火車站北出口的助勤工作。穿上防護服的那一刻,王曉東完全忘記了之前的「緊張」和「興奮」,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請各位旅客摘掉帽子,戴好口罩,保持間距,有序進行測溫……」
2月27日、28日,王曉東每天下午都在長春站北出口,堅持4個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每天工作尾聲王曉東的嗓子都是沙啞的。當聽到身邊走過的旅客一聲「辛苦了,謝謝!」王曉東知道自己在做著有意義的事兒。
被需要的時刻 王赫「為人民服務」
2020年的春節,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心抗「疫」。長春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二檢察部的檢察官助理王赫等待時機時刻準備戰「疫」。
「春節期間,就想參加志願者團隊,因為疫情,患癌症的母親需要轉院化療,家裡沒安頓好,錯過了機會。這次,母親入院治療了,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志願服務工作中了。」王赫參加黨員志願者突擊隊前早已摩拳擦掌。
2月21日,王赫提前半個多小時到了長春站準備上崗助勤。但是,讓身高1.92米的王赫有些失落的是,他即使脫掉羽絨服也沒能穿上防護服。無奈,只能等通知,協調到合適尺碼的防護服後再上崗。在此期間,王赫把相關防護知識、崗位服務注意事項學了再學,熟記於心。
消息,終於來了!2月27日,王赫接到通知,和王曉東一起到長春站北出口執行助勤任務,這讓鬱悶了好久的王赫驟然開心起來。
出門前,王赫和父母囑咐了又囑咐:自己下班回來後,二老不能來自己的房間,自己做飯自己吃。他不想把風險帶給半月板撕裂尚未恢復的父親、罹患癌症正在化療的母親。樸實的父母並沒有多說話,點了點頭,目送王赫關上門去上班。
2月27日、28日,王赫每天下午和王曉東一起,在長春站北出口執行助勤任務。他不曾計算過每天疏導了多少旅客,但每當遇到情緒焦躁、不太配合的旅客,王赫都會發揮自己身為司法工作人員的優勢,結合國家政策和業務知識耐心開導旅客,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普通的檢察幹警,只是在回應群眾的期望和期待,只是想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被需要的時刻,好好為人民服務。
王赫接受進展乘客諮詢
1988年出生的王赫,有情懷有理想,他慶幸自己工作在一個優秀的集體,他的身邊有身患絕症堅持工作10年、外出辦案突發重症不下火線,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熬到倒下……諸多好榜樣。
面對疫情防控所需,王赫覺得沒有理由退縮;面對家裡的現狀,王赫堅稱「一兩個月的時間能堅持」。
2月29日,王曉東、王赫轉崗至華慶路地鐵站繼續助勤工作,幫助旅客做好掃碼實名登記,輔助乘客購票,接受問詢,檢測體溫……
3月2日,在疫情防控關鍵部位的志願助勤工作崗位上,王曉東、王赫仍將繼續,他們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面對困難,他們迎難而上,面對需要,他們義無反顧……
記者手記:
兩個80後檢察官助理的職業精神
王曉東、王赫,長春鐵路運輸檢察院普通的檢察官助理,剛剛轉為預備黨員。兩個80後的大男生,家裡面臨著相似的困境——患癌的母親,獨生子的重擔,單身的不易,他們在報名參加黨員志願者突擊隊時卻沒有一絲退卻,他們沒有愧對「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
看到王曉東的兩次捐款回執,著實驚訝和感動。2000元,對於單身的他來說,不是個小數字,更何況他還有一個罹患乳腺癌、眼部重疾的母親需要奉養。
王赫並不願多談自己的不容易,即使身邊的親屬擔心他疏忽對母親的照顧,但他總是在爽朗的笑聲後,用身邊的領導和同事激勵著自己不斷前行。
採訪他們的過程中,很真實地感受到他們身上折射出的職業精神。助勤回家後,他們都要繼續本職的相關工作,因為他們覺得有機會做志願服務工作,是對職業精神的自然延伸,他們只想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兒。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彭紳
轉自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