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的是生命,還是病人的痛苦?《醫生耀漢》帶你思考安樂死爭議

2020-10-12 沐柒看電影

我不會忽視你的痛苦 —— 《醫生耀漢》

《醫生耀漢》改編自日本作家兼醫生久坂部羊的小說《神之手》,故事圍繞著一群痛症醫學科醫生們展開,並且大膽討論延命醫療、安樂死爭議。

男主角車耀漢(池晟飾演)又被稱作10秒醫生,只要看到患者10秒鐘就能準確地掌握病症,同時也是麻醉疼痛醫學科最年輕的教授。前途看好的他卻因為一起醫療案件入獄。在獄中,他遇到了到監獄打臨時工當醫務官的姜詩英(李世榮飾演),同樣也因為一起事件而深陷痛苦回憶的詩英本打算放棄當醫生,卻因為遇到了耀漢,改變了這個決定。

(以下劇透,請斟酌閱讀)

安樂死是選擇,還是犯罪?

耀漢入獄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自行幫一位癌末病人施行了安樂死,而詩英想放棄當醫生的原因,則是因為一場登山意外,她放棄急救自己的爸爸,最後爸爸以植物人的狀態躺在醫院裡,對此詩英一直相當自責。

法律上不允許醫生執行安樂死,但就代表醫生做錯了嗎?在救與不救之間其實很難拿捏,插管、壓胸等急救對病人而言都是相當痛苦的,更有可能在急救措施施行完後,無法成功救回,就成為終身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池晟談到接演這部片的一大原因,除了他本身患有先天性脊柱分離症,讓他對於以痛症醫學科為背景的故事深感共鳴,另外也是因為自己的父親曾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當時我深刻體會到身為家屬的煎熬,也對人生有更深的感觸,所以帶著這樣的心情來看這部作品時,我認為自己可以發自內心來詮釋這個角色。

到底該不該放棄急救?又或是到底該不該施行無效的延命醫療?這對醫生跟病患家屬來說都是難解的問題,更沒有標準答案。在劇中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病患,帶領著我們去思考這個應該被重視以及充分討論的議題。

醫生不是治病,是治療生病的人。

在劇中醫生們會遇到許多因不明原因而承受急性、慢性疼痛的患者們,而耀漢跟其他醫生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全心全意站在病人的角度著想,而不是冷漠的看待病痛本身。要先同理病人,才能真正治療疾病。在劇中也因為這樣的同理心,耀漢能夠不靠任何機器、只憑問診就判斷出病人的病因。

別忘了醫生是人,病人也是人,都會感到害怕猶豫,醫生的責任就是替病人判斷所有可能性,選出最佳的方案。

不過這又回到安樂死的問題上,當病人無法自主決定時,應該要給醫生多大的權力去做判斷跟決定呢?在劇中作為反對者角色的孫石基檢察官(李奎炯飾演),強烈反對醫生執行安樂死,認為這是剝奪病人活下去的權利,他與耀漢在劇中有許多精彩的爭辯,都值得好好深思。

當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只靠機器也可以讓無意識的病人活下去,病人是否符合拔管的標準也將會出現許多灰色地帶。沒有一個醫生可以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也沒有任何法律可以照顧到所有人,但我們應該要思考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什麼。這是耀漢面對孫檢察官的質問時,堅定地回答,也是在提醒著我們一起關注與思考,安樂死不是禁忌話題,而是該被討論的議題。

相關焦點

  • 《痛症醫師車耀漢》一場醫學、法制與倫理道德的矛盾——安樂死與謀殺
    最近在看一部韓劇《醫生耀漢》(又叫《痛症醫師車耀漢》),其內容探討了一個全世界都備受爭議的話題——安樂死。官方定義是這樣的: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來源:百度百科)醫院這個大環境,本身就是一個矛盾衝突很多的地方。醫生與患者、醫生與醫生,患者與患者之間彼此的矛盾很難用一兩句話就講清楚。
  • 【高質量醫療劇】第二彈:醫生耀漢,關於安樂死的討論與救贖
    近年來,因為焦慮症和抑鬱症頻發,安樂死也成為討論的熱點,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一部就是圍繞著安樂死推進劇情的醫療劇《醫生耀漢》6238的囚犯,也就是男主,被稱為「十秒醫生」的天才教授醫生,車耀漢(池晟飾演)因為擅自幫助一個得了晚期癌症的殺人犯病人結束痛苦,將他安樂死,之後被被害者的家屬記恨,以殺人罪關進監獄
  • 《痛症醫師車耀漢》深度分析 | 面對痛苦時,是選擇抱怨,還是自我負責?
    ,是導致車耀漢坐牢、倍受爭議的一個重點。原因是:病人有強烈活下去的意願(後面劇情已表明另有隱情),但是車耀漢還是給了他安樂死。第二個病人朱亨宇,是一位拳擊選手,視拳擊為生命。當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快不行了,於是產生了「當他再次無法呼吸、無法動彈的時候,不想再延續生命」的想法,但是車耀漢也是沒有尊重他的意願,堅持為他救治。由此引出了一個爭議——醫生沒有尊重病人的意願、沒有盡責救治病人。
  • 《痛症醫師車耀漢》:醫生心中的標杆到底應立在何處?
    這也意味著,一個疼痛科醫生或許比專科醫生更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識,而本作主人公,痛症醫師車耀漢,就是一個醫學知識豐富到超神的醫生。在我國法律上的安樂死,著名刑法學家馬克昌教授在其《犯罪通論》中將安樂死定義為:所謂安樂死,又稱安死術,是指病人患有痛苦不堪的疾病無法治療,且瀕臨死亡,為了減輕其死亡前的痛苦,基於患者本人的請求或者同意,採用適當的方法,促使其提早死亡的行為。
  • 《痛症醫師車耀漢》面對疼痛與死亡,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池晟SBS最新的醫療劇《醫生耀漢》(又名《痛症醫生車耀漢》),終於在上周末以溫馨美好完結,也是留下很多令人感動與深思的地方。池晟飾演的男主——車耀漢,他不僅是痛症醫生,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去,而且他自己也是先天性無痛症患者(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簡稱CIP)。有意思的是,其主角一出場,身上就背負一件因病人無法忍受病痛折磨而送其走入人生最後時刻,卻不幸被判為「安樂死」的懸疑事件入獄三年,備受爭議。
  • 一個好醫生不一定能濟世救人,但一定要尊重生命
    安樂死顧名思義就是"幸福"地死亡。當然它也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還有一種是無痛致死術。有這麼一位醫生,對他的一位患者實施了安樂死。之後這個醫生還堅持說,自己,並不後悔——故事開始,實習醫生薑詩英被他的監獄長叔叔一通電話,叫到了監獄,想讓她在出國前當一陣子獄醫。雖然醫術高明的醫生難找,但是這麼也輪不到一個只實習了兩年的實習醫生來當獄醫吧?原來監獄裡的獄醫都被一個叫車耀漢的犯人給打擊走了,而這個車耀漢正是開頭說的那個為病患實施安樂死的醫師。
  • 痛症醫師車耀漢:醫生刻意致死算犯罪嗎?池晟精品劇
    醫療劇《醫生耀漢》又名《痛症醫生車耀漢》,給大家留下了許多感動和值得思考的地方。該劇反映了醫生的專業魅力,技術高超,救死扶傷,總是在尋找疾病起因的路上,在焦急絕望的邊緣上。這些我們喜愛的醫生是行業的標杆,代表著最高水平。
  • 《痛症醫生車耀漢》:他擁有的是無痛感的玻璃人生,卻有一顆赤子之心,救死扶傷
    6238本身已經是教授級別的醫生,因幫助一個藥石無救的女病人安樂死,但同時這個病人同時又是一個誘拐犯,曾誘拐了三個孩子並囚禁導致了孩子們的死亡,這樣的女病人死在了他的手裡,導致在韓國媒體引起了軒然大波,他也因此被判入獄三年。護士拿出的女病人籤字願意接受新藥物治療的證據,間接導致車耀漢陷入輿論的漩渦。人人都認為他是因為病人的罪行才把她安樂死。
  • 《痛症醫生車耀漢》:他擁有的是無痛感的玻璃人生,卻有一顆赤子之心,救死扶傷
    6238本身已經是教授級別的醫生,因幫助一個藥石無救的女病人安樂死,但同時這個病人同時又是一個誘拐犯,曾誘拐了三個孩子並囚禁導致了孩子們的死亡,這樣的女病人死在了他的手裡,導致在韓國媒體引起了軒然大波,他也因此被判入獄三年。
  • 看熱播韓劇《醫生耀漢》了解:檢察官的癌痛是怎樣治療的?
    看熱播韓劇《醫生耀漢》了解:檢察官的癌痛是怎樣治療的? 作為一位中年男性,一般不怎麼看電視連續劇,更不要說完整地追完一部韓劇。直到前幾天有人向我推薦:「近期看到一部韓劇挺不錯,叫《醫生耀漢》,是專門講你們疼痛科的,大家看了都說挺好看。」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下載了下來,完整的看了一遍。
  • 《痛症醫師車耀漢》:一個好醫生不一定能濟世救人,但一定要尊重生命
    他經常說一句話,「作為醫生,如果毫無作為,那麼患者的痛苦只能蔓延」。所以首要目的是不惜一切手段為患者找到病因,解決痛苦。行事雖然冒險,卻絲毫沒有賭的成分。而之所以如此篤定病因,都來源於自身強大的醫學實力。下面重新介紹一下這位神秘的6238。他,車耀漢,是個天才醫生。年紀輕輕,便在痛症醫學界取得了無比倫比的成就。
  • 看熱播韓劇《醫生耀漢》了解:檢察官的癌痛是怎樣治療的?
    直到前幾天有人向我推薦:「近期看到一部韓劇挺不錯,叫《醫生耀漢》,是專門講你們疼痛科的,大家看了都說挺好看。」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下載了下來,完整的看了一遍。            通過這部《醫生耀漢》(又譯作《痛症醫生車耀漢》),我們除了可以看到韓劇的用心外,還可以隨著劇情發展,了解到一系列和痛症科(國內稱之為疼痛科)密切相關的疾病,比如常見的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癌痛、三叉神經痛,也有非常罕見的先天性無痛症、法布瑞氏症候群、腹型癲癇等,也可以說是一部有關疼痛科疾病的科普劇。
  •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安樂死機構準備了兩杯藥,第一杯是止吐劑,第二杯是毒藥,因為有時候讓病人喝毒藥,可能會吐出來,所以需要先喝止吐劑,喝完止吐劑你都還是可以後悔,但父親毫不猶豫,就這樣喝完第一杯,再喝下毒藥,我看著他一口、兩口. 然後靜靜的躺在我懷裡,閉上眼睛,漸漸失去呼吸心跳。
  • 癌症晚期患者太痛苦,安樂死合法好不好?簡單告訴你答案
    假設你有親人得了癌症晚期,他的生命只有最後幾個月甚至十幾天,但這段期間她卻要經受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堪……這時候,他希望可以「安樂死」,你會作何選擇?希望他「快樂」地早點死去,還是繼續痛苦地活著?2018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一生熱愛宇宙,他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外層空間死去,與宇宙融為一體。
  • 安樂死到底該不該被支持,痛苦折磨的病人怎麼選擇,有尊嚴的死
    我見過一個男人安樂死,一個年輕的女人哭的撕心裂肺。一個不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男人年紀輕輕就患了癌症。首先強調一點,我國不認同法律也不支持安樂死。很多人認為安樂死不人道,沒有尊重人生命的選擇,所以不會被大多數人支持。
  • 《痛症醫師車耀漢》池城出品必屬精品
    前兩集因為不斷的回憶和女主心態轉變顯得劇情拖沓,差點棄劇,後面討論醫生行業的種種現象,包括安樂死的合法性更有哲理深度和看頭,私以為韓劇可以試一下男女主沒有感情線的。剛剛看完了,對臨終關懷與是否應該安樂死的討論很深刻,但是檢察官的線鋪的太淺了,法律在這方面的欠缺可以詳細描述一下,神經質護士哪裡都有人脈也是醉了,檢察官太相信護士也很迷……這部劇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劇中所謂的反派並不是真的壞人,護士對孩子細心愛護對病人真心關懷,同時她因為失去女兒變得有些神經質的糾結於讓兇手不得好死,甚至處處與終止兇手痛苦的主角車耀漢為敵,忽略他天才的藝術,一門心思想讓他當不成醫生
  • 荷蘭安樂死合法化的開端
    基於新的倫理準則,範德貝格呼籲自願的安樂死。  範德貝格的書出版後,生命終結的話題開始納入到病人權利爭議的範圍。大眾的情感發生急劇的變化,開始更多地容忍幫助自殺和安樂死,法律也開始緩慢發生變化。自1886年荷蘭自己的刑法典取代了法國刑法典之後,法律都一直禁止安樂死和幫助自殺。但是,到1973年,安樂死開始變得普遍了。荷蘭的法院認為,醫生與其讓病人痛苦,還不如讓他解脫。
  • 韓國又拍了一部我們「忌諱」的劇集 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今年7月,韓國又拍了一部開播了一部我們「忌諱」的劇集《痛症醫師車耀漢》沒有陰謀反轉,也沒有財閥內鬥的狗血劇情,完全聚焦於醫患之間的關係,和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安樂死。漢哥有自己的行醫準則,他最看重最終的目的,就是為病人減輕痛苦,對法律的約束置若罔聞。很快,他由於未經患者許可,擅自將患有癌症晚期的病人,用了安樂死,觸犯了法律,被送入監獄。
  • 安樂死過山車!你知道嗎?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在我國的定義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在大家的印象中,安樂死一般都是借力於藥物來實現,但是這樣一直存在爭議,就是這樣利用藥物安樂死是否合法。但是在英國的安樂死過山車,就不存在這樣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