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要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他有4條理由

2020-11-17 騰訊網

1947年5月10日,坐鎮徐州負責指揮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大軍,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命令所部向莒縣、沂水、悅莊、淄博一線推進,「跟蹤追剿」撤退至萊蕪、新泰、蒙陰以東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其具體部署是:湯恩伯的第一兵團進佔坦埠、沂水一線;王敬久的第二兵團向博山、張店方向進攻;歐震的第三兵團集結於新泰、蒙陰地區,待第一、第二兵團進攻得手之後,再全力向東發展進攻,企圖圍殲華野主力於沂蒙山區,或者把華野主力趕過黃河。

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在獲悉華野主力東撤之後,一改其穩紮穩打的戰法,不待第二、第三兵團統一行動,即以整編第74師、第25師於11日自垛莊、桃墟、青駝寺地區北犯,限於12日佔領坦埠;同時,以第7軍和整編第48師各一部由葛溝、河陽地區向蘇村、界湖方向行動,策應第74師作戰,主力集結於湯頭、葛溝待機;以整編第83師一部兵力在第74師右翼向馬牧池方向進攻,主力控制於青駝寺以北地區,為兵團預備隊;以整編第65師仍擔任蒙陰防禦,並掩護第25師的左翼安全。

而華東野戰軍主力東移後,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面對國民黨軍的步步緊逼,曾經考慮過兩個殲敵方案:1,如果國民黨軍放膽前進,即適時集中主力,擇其一路殲滅之;2,如果敵人仍然密集靠攏,步步為營,我則再後退一步,以攻取濰縣為餌,誘殲援敵於運動之中。5月10日晚上,粟裕獲悉湯恩伯兵團第7軍及第48師的先頭部隊已經進佔了沂水以南的苗家區、界湖,並可能繼續向沂水進犯。

粟裕鑑於這兩股敵人是第一兵團之最右翼,態勢較為孤立,當即決心以第2、第7、第8縱隊殲擊該敵於沂水、蘇村之間地區;同時以第1、第4、第9縱隊進至坦埠、埠前莊以北、沂河以西地區,視機求得殲滅可能由蒙陰、桃墟東援之敵一部;以第3、第10縱隊位於萊蕪和口鎮東北地區,牽制並相機殲滅北犯之敵。雖然作出了首先殲滅右翼之敵的決定,但粟裕並不認為第7軍和第48師是理想的打擊對象,因為這兩支部隊屬於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號稱「猴子軍」,打仗既狡猾又頑強,和他們作戰往往俘獲不多,常常打成消耗戰。

華野的殲敵決心剛剛定下來,就接到了中央軍委的指示:「敵有向淄博等地急進模樣,你們應集中主力,待敵進到適當地點,不失時機發起反擊,首先殲滅敵一、兩個師;依陝北經驗,敵增援能力不大,如有一定間隙,以有力一部築工抗擊,可使敵強大援軍根本不能增援。」粟裕遵照這一指示,除了按照原計劃調整部署之外,立即通知情報部門加強對整個戰場的偵察,嚴密監視敵軍的動向,密切注視敵情的細微變化,以便尋找更加有利的戰機。

5月11日,國民黨軍第一兵團各部根據湯恩伯的命令開始北犯。當天,第74師佔領重山、艾山一線,一部渡過汶河,攻擊第9縱隊楊家寨、孤山陣地被擊退。該師的行動最為最積極,態勢相對突出。其左翼第25師一個旅進佔黃鬥頂山,其右翼第83師一部進佔孫祖,但這兩個師的行動都比較謹慎,進展有限。

當天晚上,華野技術偵察部門截獲了湯恩伯限令整編第74師於5月12日攻佔坦埠的電報,這是一份事關全局的重要情報。粟裕為此沉思了半個小時,他以十分慎重的態度要情報處核實其準確性,並進一步搜集相關情報。根據從各個渠道獲得的情報,華野司令部連夜查明了湯恩伯兵團的作戰部署:

以整編第74師為中心,整編第25師、整編第83師為左右翼;又以整編第65師保障整編第25師翼側,第7軍和整編第48師保障整編第83師翼側,限於12日(後改為14日)攻佔坦埠。同時查明,王敬久兵團的第5軍、歐震兵團的整編第11師等部已由萊蕪、新泰出動向東進犯。左右兩翼國民黨軍和整編第74師相距只有1到2天的行程。

根據國民黨軍的進攻部署,粟裕判明了敵人的行動企圖:湯恩伯顯然是以整編第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兩翼和後續強大兵團掩護下,對華東野戰軍實施中央突破,進攻矛頭直指華野指揮部駐地坦埠,企圖一舉擊中華野指揮中心,陷華野於混亂和四面包圍之中,聚殲華野主力於沂蒙山區,或者將華野逼至膠東一隅,或是趕過黃河。

粟裕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有利戰機,立即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不打右翼的第7軍和整編第48師,而改打位於中路的戰鬥力最強的敵精銳主力整編第74師。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部隊,以「猛虎掏心」的戰法,以中央突破對付敵人的中央突破,從敵人密集戰鬥隊形的中央楔入,切斷整編第74師與其左右翼的聯繫,將其殲滅於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區。

粟裕這一新的作戰決心,是在充分把握、辯證分析敵我態勢及其發展趨勢,反覆權衡兩種作戰方案的利弊得失的基礎之上,所作出的科學結論,其依據主要有4點:

1、整編第74師雖然是國民黨軍精銳主力之一,戰鬥力較強,又處於戰線中央,左右援兵較多且距離較近;但是該部已經全部展開而且處於不利地形,糧彈攜行量不足;態勢也較為突出,與其左右友鄰部隊有一定的間隙;加上該師平時驕橫跋扈,不可一世,同國民黨軍其他部隊矛盾很深,一旦被圍,其他敵軍不會奮力救援,便於我軍將其分割殲滅。

2、我軍主力正好集結在其正面,不需要作大的部署調整,有5個縱隊可以就近轉用,兵力優勢5倍於敵,圍殲該敵有足夠的兵力;特別是隱伏在敵後的第6縱隊,如果隱蔽向北急進,可收奇襲和迅速切斷敵人後路之效;況且自解放戰爭開始以來,整編第74師常打頭陣,氣焰囂張,是華野的死對頭,全體指戰員對該敵早有「滅此朝食」的強烈要求。情緒高漲,士氣旺盛,必勝信心充足。

3、該地區系我魯中解放區腹地,群眾條件極好,民兵組織堅強;地區多山,地形複雜,公路少而窄,便於我隱蔽集結,尋隙穿插,而不便於敵人重裝備部隊運動,是最理想的殲敵戰場。

4、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殲滅該敵,必將極大地震撼敵軍,嚴重挫傷其士氣,給敵軍以實力上精神上最為沉重的打擊,同時對我軍指戰員則是一個最大的鼓舞,可以立即挫敗敵人的進攻,進而迅速改變戰場態勢,從而扭轉華東戰局。

決心已下,粟裕立即調整戰役部署:以第1、4、6、8、9等五個縱隊擔任圍殲任務,其中以第1、第8兩個縱隊分別從整編第74師左右兩翼穿插迂迴,搶佔蘆山陣地,並配合由魯南北返的第6縱隊斷其退路,封閉合圍口;以第4、第9兩個縱隊從正面出擊。5個縱隊協同圍殲該敵。另以第2、3、7、10等四個縱隊擔任對各路敵軍的阻擊和牽制任務。

5月12日晨,陳毅、粟裕發出殲滅整編第74師的作戰命令,戰役預定於13日黃昏發起。張靈甫和他的「御林軍」,即將進入生命的倒計時。

《孫子兵法》有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對於這句話,粟裕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孟良崮粟裕為何不放過張靈甫?整編74師狙擊手槍殺十縱司令員
    孟良崮戰役我軍於敵重兵戰線中央,割裂並圍殲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其實戰役之初華野的打擊目標是第7軍,而且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但粟裕卻將打擊目標改為了張靈甫,因為他的愛將、十縱司令員謝祥軍,就是被整編第74師的狙擊手擊中而犧牲。1947年3月下旬,國民黨開始了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 孟良崮戰役,發生了兩件怪事促成華野全殲國軍第74師,發生了什麼
    1947年,國民黨集結了3個兵團24個整編師約45萬人,從山東臨沂至泰安一帶向北進犯,企圖蔣華東野戰軍消滅在沂蒙山山區。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陳毅、粟裕根據中央指示,發動了孟良崮戰役。全殲蔣介石王牌部隊整編74師。大大提升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國的信心。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在雙方軍隊在孟良崮戰事正酣,雙方吃力膠著的時候,當時卻發生了兩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而且他察覺到山東、華中兩部共軍主力有打宿北的意圖,重心不在漣水一帶,因此不顧蔣介石讓74師先回南京休整的意思,堅持打完漣水、解決共軍後再班師休整。 華中野戰軍聞訊大驚,來不及移師宿遷、沐陽,立即調主力1師、6師和10縱,加上守衛漣水的11縱,共約23個團約7萬人,準備先打整編74師。
  • 張靈甫本可以突圍,卻為何偏偏要上孟良崮?揭開真相,令人感嘆!
    張靈甫整編的74師,就是湯恩伯指揮下的第一兵團,當時湯恩伯給張靈甫的一道命令,是要迅速進攻我華野指揮部,即坦埠。這時我軍「戰神」粟裕很快發現了整編74師的這個弱點,這無疑是全殲張靈甫整編74師的絕好機會,於是粟裕立即制定戰略,實際上是調遣了5個縱隊的兵力圍攻張靈甫整編74師。事實證明,張靈甫無計可施,帶領整編74師退到孟良崮,3天後,包括張靈甫在內的整編74師幾乎全部被我軍殲滅。
  • 粟裕與張靈甫首次對決,部隊打紅了眼,74師俘虜幾乎被殺完了
    在江蘇省中部偏北有一個叫漣水的地方,漣水境內有條漣河,它的三條支流基本覆蓋全縣,所以在隋開皇五年(公元585年)更改縣名時,決定以河名來命名縣名,就這樣改襄賁縣為漣水縣,漣水首次作為縣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孟良崮戰役,如果李天霞全力營救張靈甫,結局會如何?
    說起孟良崮戰役,說起張靈甫的戰死,很多人都歸咎於整編83師李天霞增援不及時,那麼,讓我們回到那個時間節點,看看如果李天霞竭盡全力營救去張靈甫,是不是會改寫整編74師的命運。
  • 粟裕三野慘重的兩次失利是什麼?孟良崮戰役後,共損失了5萬人馬
    對孟良崮戰役,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其實是三野的功勞,這支張靈甫整編的74師,是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連蔣介石也稱其為「御林軍」,全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軍械,可想不到的是它卻被折了進去。然而,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不久,三野就連續遭遇兩次敗仗,損失兵力達五萬多人。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孟良崮戰役,74師到底有多強悍?華野五大虎將上陣,仍傷亡慘重!
    60公裡的蘆山山區,東西寬四五十公裡,南北三四十公裡,有很多山峰相連,主峰是叫孟良崮,海拔500多米。石頭山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炮彈打上去之後,石頭瞬間被炸裂,四處迸濺,殺傷力很大。當時74師被圍困,最後幾萬人被壓縮在東西3公裡、南北2公裡的山頭上。人員密集,一顆炮彈下去,伴著碎石就能倒下一大片。 而由於上山地勢陡峭,74師的重武器、火炮都被仍在山下了,不能發揮作用,而且都收入解放軍的囊中了。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中國近代風雲變幻,戰事頻頻。抗戰中,中華兒女憑藉著自己堅強不服輸的戰鬥精神和團結一致對外的品質,終於將日本鬼子趕出了神州大地。解放戰爭打得實屬不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解放戰爭是中國的內戰,因此這場戰事的特殊性質,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發生。其中在解放時期,國民黨軍隊有位特別的將軍戰死後,當時的粟裕還專門給他換上新衣下葬,最終感動了不少被俘虜的國民軍,解放軍因此更加深得民心。這位將軍就是張靈甫,他還有個外號叫做"跛子將軍"。
  • 他被稱為草包司令,如果孟良崮戰役,張靈甫聽他的也許不會丟命!
    1947年5月中旬,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包圍,最終以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戰死而告終。蔣介石為此悲痛異常,撤換了好幾位高級指揮官,其中有徐州綏靖主任薛嶽,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等人。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當即便下令槍決李天霞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 粟裕:十大將之首 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如何打?幾番思索,幾番選擇,粟裕最終選定了「掏心戰術」,因為「車橋處敵中心地區,是敵人的心臟,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敵人自以為安全,而敵人認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這是戰爭的辯證法」。「採取掏心戰術,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必能收出奇制勝之效」。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7層,解放軍傷亡過萬
    1.孟良崮戰役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粟裕被奉為是軍中傳奇,他的指揮能力在共產黨軍人之中是佼佼者,普羅大眾往往都會以一種命運之神眷顧之人的崇拜眼光看待粟裕,但是粟裕的每一場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在戰爭進行的時候,他同樣是寢食難安,夜不能寐的,但同樣也在想著萬一失敗到底該怎麼樣。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解放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孟良崮戰役了,為了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華野做出的準備是非常大的。國民黨整編74師不是一般的部隊,這支部隊不僅僅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還是國軍頭號主力,整編74師和五大主力中的另外四支部隊都不一樣,18軍和第五軍是國軍老牌主力,後面都有很強大的背景,不論是兵員還是武器都是優先補給,新一軍和新六軍二戰時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軍的強大火力補給,只有74軍,也就是後來的整編74師是靠一場場硬仗打出來的。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七層,國軍機槍槍管打紅
    74軍改編成了整編74師,雖然表面看是「軍改師」,其實其實力大大增強,原來抗戰時期的74軍裝備還比較雜亂,德械外加蘇制裝備,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已經全面換成了美式裝備。 更值得注意的是,張靈甫非常崇拜二戰時期的美軍名將麥克阿瑟,可以說是忠實的「粉絲」。他不僅從著裝做派上模仿(一副蛤蟆墨鏡架在臉上),而且極其推崇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的「蛙跳式戰術」。
  • 李天霞為何定要置張靈甫於死地,兩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
    1947年5月11日,張靈甫率整編第74師從垛莊出發,經由孟良崮西麓,向陳毅和粟裕統率的華東野戰軍發起了進攻。
  • 山東臨沂 / 張文和 【小說連載】/ 《新紅日​​ 第一一四章 蔣軍末路》(孟良崮戰役新編)
    的確,蔣介石萬萬也沒有想到,他動員了進攻全國解放區總兵力的近三分之一,在數量和裝備兩個方面的優勢都遠遠超過解放軍的45萬大軍,還特別動用了其用十幾年心血呵護、培養和打造的五個王牌軍中的三個,其中就包括他的「心頭肉」、「御林軍」、五大王牌之首的「第一王牌軍」整74師,並精心設計了「集中兵力,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齊頭並進,步步為營,逐步向共匪的魯中山區進逼」的新戰法。
  • 陳毅稱讚粟裕,相反譚震林卻寫信批評他:你是天才但缺乏遠見
    1947年5月份,華東野戰軍在粟裕和陳毅的領銜指揮下,在山東孟良崮山區圍殲敵軍「天下第一王牌」整編74師3.2萬餘人,師長張靈甫戰中被擊斃。華野成軍第一仗首戰告捷大獲全勝,也徹底粉碎了南京政府想要在山東魯中與我軍決戰的軍事陰謀,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戰石破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