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十大將之首 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2020-11-19 人民網

編者按:今年8月10日是粟裕同志誕辰113周年紀念日。粟裕,我黨我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粟裕同志戎馬一生,身經百戰,以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保持了常勝不敗的紀錄,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毛澤東同志曾經稱讚粟裕:「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

揮師四次橫渡天塹長江 順利完成任務 

粟裕位居十大將之首,戰爭年代屢立奇功。然而,在其戎馬生涯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歷,就是他曾率部四次橫渡長江,執行戰略任務。眾所周知,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橫貫華中腹地,江寬水深、風大浪高,自古稱為天塹。戰爭年代過江絕非易事,但他每次都順利完成任務,這在我軍高級將帥中是罕見的。

粟裕高度重視渡江北撤工作。他特派作戰科長嚴振衡率領部分參謀人員和偵察分隊沿北撤路線偵察敵情,徵集渡船、架設浮橋;派陶勇率部保護北上道路;組織接應遠在浙南的部隊歸建。當時糧食供應十分困難,粟裕要負責供應工作的黃志遠拿出從江北帶來的黃金,派便衣偵察員趕到歸建部隊途經地點,預先採購糧食,確保順利歸建。【詳細】

掏心戰術」打車橋 「攻堅打援」並舉顯神威

車橋戰役在粟裕大將的戎馬生涯中,只是大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當捷報傳到延安,慧眼識英才的毛澤東當場說了一句極有預言性的話:「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歷史最終驗證了這一預言。車橋戰役,消滅日軍465人、偽軍483人,繳獲平射炮2門和大量其他軍用品。新四軍的代價是犧牲54人,負傷138人。

如何打?幾番思索,幾番選擇,粟裕最終選定了「掏心戰術」,因為「車橋處敵中心地區,是敵人的心臟,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敵人自以為安全,而敵人認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這是戰爭的辯證法」。「採取掏心戰術,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必能收出奇制勝之效」。粟裕判斷:車橋地處中心,來援方向較多,敵兩個師團部的駐地徐州、揚州,距車橋都比較遠,估計不一定來援,其主要增援方向可能來自淮安。為此,粟裕決定調集5個多團的兵力,採取「攻堅打援」並舉的方針,在堅決攻佔車橋的同時,殲滅敵人的增援部隊。同時,他要求各阻擊部隊堅決完成兩天兩晚的戰鬥警戒任務。【詳細】

指揮正確靈活勇敢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 

粟裕是我黨我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作戰指揮藝術的精通純熟和運用之妙堪稱一絕,被譽為「常勝將軍」。粟裕領導和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生動展現了他駕馭戰爭的高超藝術,蘇中戰役更是其中的經典一例。面對國民黨軍隊4倍於我的優勢兵力,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七戰七捷,「對於整個解放區的南方戰線起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毛澤東盛讚他「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

蘇中戰役中,粟裕從戰略和戰役全局出發,謹慎地判斷和甄選作戰目標,力求做到打敵「七寸」,牽一髮而動全身。蘇中首仗,粟裕之所以選擇宣泰地區和敵整編第八十三師作為作戰地區和對手,主要是基於對整個戰爭形勢和戰場態勢的客觀分析,通盤考慮政治和軍事兩方面因素做出的正確選擇。從政治上講,宣家堡和泰興是國民黨在停戰令生效後違約侵佔的,把首仗選在宣泰,戰爭的性質是正義的,是自衛性質的保衛戰,我軍在政治上更站得住腳。從對手看,該敵系蔣軍嫡系,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較高,但缺點是過分驕傲自大。從地點看,殲滅宣泰之敵,泰州和南通兩方之敵的間隔被擴大了,我軍就可以順勢轉用兵力,連續作戰,打開局面。【詳細】

三次「鬥膽直陳」轉變戰局 毛澤東稱讚「最會帶兵打仗

粟裕先後6次負傷,九死一生,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經歷極富傳奇色彩,淮海戰役中更是以少勝多,創造了戰爭奇蹟。毛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據統計,在近4年的解放戰爭中,我軍進行的較為重要的戰役共134次,每役殲敵3萬以上的38次,其中粟裕指揮的有12次;每役殲敵5萬人以上的23次,其中粟裕指揮的有8次。毛主席1961年在接見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時曾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劉伯承元帥曾評價粟裕:「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3次「鬥膽直陳」,不僅體現了粟裕作為戰區指揮員能夠站在戰略高度分析形勢,敢於提出正確意見的膽略和胸懷,更充分體現了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和人民解放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和一名共產黨員淡泊名利、無私無畏、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和堅強黨性。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曾經深刻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粟裕正是積極能動地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的典範。【詳細】

決戰孟良崮 成就「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壯舉 

70年前,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大舉進攻,粟裕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雄氣魄,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王牌整編第74師,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華東戰局,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加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

儘管李天霞消極以對,但張靈甫的另一支援兵黃百韜的整編第25師卻極力援救張靈甫,全速向華野阻援部隊發起攻擊。華野攻擊部隊傷亡越來越大,彈藥補給也出現了困難。已經有指揮員提出:停止攻擊,撤出戰鬥,以防被敵人包了餃子……粟裕清楚,此刻決定戰局走向的只有指揮員的決心。他下令任何人不準撤退,24小時內必須拿下孟良崮。最後的總攻是5月16日凌晨發起的,這場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了16個小時才結束。華野最終攻佔孟良崮,張靈甫陣亡,整編第74師宣告覆滅。整編第74師的覆滅以及張靈甫殞命的消息,像晴天霹靂震撼了國民黨統治中心,蔣介石哀嘆「這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婉惜的一件事」。而此戰役也成就了粟裕「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壯舉。【詳細】

相關焦點

  • 上將楊得志,抗美援朝中屢立奇功,晚年用「講故事」,樹立家風
    題記:他十七歲當兵就跟著朱德、陳毅走上了井岡山的革命道路,此後他帶著能吃苦打硬仗的紅一團,多次衝鋒在前,在反圍剿和突破烏江、飛渡大渡河中屢立奇功。接下來的連篇大幕的戰爭不斷上演,在此後的抗日戰爭和國內解放戰爭中到處都有他身先士卒的身影,為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79年,六十八歲的他重新披掛再度商場,和許世友指揮了著名d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用一生詮釋了軍人保家衛國的神聖誓言,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開國將軍楊得志。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
    戰爭年代,和平年代都如此。論功行賞,過去行不通,現在行不通,將來也行不通。一線,二線,三線,工農商學兵是一線,管理人員二線,領導者是開會的,做思想工作的,實際指揮的。粟裕經歷過從南昌起義過來的指戰員,長期的戰爭歲月的磨練讓他在解放戰爭中軍事才能表現得出類拔萃。
  • 中國十大將軍之首粟裕:他的坎坷愛情經歷,令我等後輩感慨萬千
    劉伯承曾評價粟裕:「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毛主席曾評價粟裕:「我的這些戰友中,粟裕最會打仗。」雖然粟裕大將軍戰功赫赫,但少有人知的是,粟裕的感情經歷極為坎坷,雖然陳毅元帥說過粟裕沒有戀愛細胞,不過我倒是覺得粟裕的「傻」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 「古有韓信,今有粟裕」,你怎麼看?
    因為戰功赫赫,立下「不賞之功」,韓信「勳冠三傑」,贏得「國士無雙、兵仙神帥、略不世出」之美譽。」;更有人把粟裕將軍的一生歸納為:「一生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長江,五虎戰將,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徵塵,九死一生,十大戰役,百戰百勝,千將之首,萬古流芳。」
  • 尋淮洲與粟裕之八
    (注14)這段記載足以佐證,戰前左手殘廢、右手剛負傷不久的粟裕,不僅絕無「抬手一槍,將其擊斃在地」的可能,恐怕也無法制定作戰計劃。       從常理推測,如果其時粟裕參與譚家橋之戰的實際指揮,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鐘鼓山臨時指揮所協助劉疇西。
  • 粟裕:寧可犧牲一個連,也不能丟掉一門炮!
    文/滅霸他爸 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在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軍十大將軍之首的粟裕大將在戰爭中,一直重視組建和保護炮兵,在新四軍時期,粟裕甚至喊出「寧可犧牲步兵一個連,也不能丟掉一門炮」的口號!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曹操重賞諫臣與粟裕論功獎勵
    來源:環球軍事雜誌微信公眾號 作者:楊濤 萬松鏡原典《百戰奇略》賞戰篇原文為:凡在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爭先登;自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故敵無不克焉。法(指《三略·上略》)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中國隱形海軍立奇功!無意發現5000億寶物,美國厚臉皮上門索要
    中國隱形海軍立奇功,無意發現價值5000億寶物近日中國的漁民就在日常的捕魚之中撈到了一個價值5000億寶物,專家表示,其實中國的漁民就是隱形海軍,而且漁民也是海軍的潛在幫手。我國海軍潛在幫手立大功,5000噸巨寶亮相全球事實上這個價值5000億的寶物就是一艘沉船,大家可能覺得沉船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其實5000億的價值不在於這艘沉船,而在於船上有大量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
  • 主席拍著桌子說:我提議粟裕算一個,總理聽了搖搖頭!
    主席說到:「說到元帥,誰不知道華中鼎鼎大名的粟裕啊?論功勞、資歷、威望我看就非常適合,我提議,粟裕為十大元帥之一」!但是,主席剛剛說完,總理聽了就搖搖頭,說到:「主席可能還不知道,粟裕已經明確拒絕了元帥授銜!」
  • 毛主席為何說粟裕立了第一功?
    只不過「小淮海」戰役剛打了兩天,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粟裕果斷「順水推舟」,將「小淮海」調整到了「大淮海」。當時具體什麼情況,簡單說就是,蔣介石發現黃百韜兵團被圍之後,心急火燎之下,為了拯救愛將,迅速集中了7個兵團共80萬兵力,部署在江蘇徐州、安徽蚌埠一帶,似乎擺出了要與我軍大作戰的態勢。
  • 粟裕評價諸葛亮:不會打仗,更算不上軍事家
    粟裕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對當中的人物也非常痴迷。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並不高,在一次作戰會議上,粟裕被問到,「諸葛亮是不是軍事家?」他直接說,不是。他認為諸葛亮「不會打仗」,算不上軍事家。位居共和國大將之首的粟裕,為什麼會對古代聲名卓著的諸葛亮如此輕視?
  • 粟裕: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然而,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薛嶽雖然厲害,可他遇到了一位比他更厲害的人物,這位人物就是我軍有著戰神之稱的粟裕大將。粟裕大將善於審時度勢,創造、捕捉戰機,尤以敢於打大仗、硬仗和連續作戰聞名於世。
  • 他是華野十大虎將之一,粟裕都犯愁的事情,調遣他輕鬆解決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就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奉獻,我們最後才能取得最後戰爭的勝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名革命英雄,他是華野十大虎將之一,是我軍很優秀的一名的軍事人才,粟裕都犯愁的事情,就會調遣他來解決,而且每次都不會讓粟裕失望,日軍每次聽到他的名號都會嚇的逃跑。
  • 謝偉才:親歷淮海戰役,離奇扮演粟裕被認可,「粟裕」後無來者
    1、活著的「粟裕」走了最近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大決戰》電視劇沸沸揚揚,支持聲不大,反對聲不小。其中喧鬧的核心之一就是演員的遴選上有爭議。《大決戰》核心演員除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中心領導集團外,很亮點的就是指揮遼瀋戰爭的林彪和指揮淮海戰爭的粟裕。
  • 奇襲——粟裕與官陡門之戰
    官陡門(今蕪湖市鳩江區境內)原為蕪湖東北郊的小鎮,街道東西長不過百米,南北流向的扁擔河穿鎮而過,一座約一米寬的木板橋橫跨兩岸,將小鎮的兩岸連為一體。當時,官陡門距離京蕪鐵路(即今天的寧蕪鐵路)和被日軍佔領的飛機場均不到3公裡。官陡門四周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粟裕稱這裡如同「象棋盤中心卒前邊的渡河點一樣」。
  • 在粟裕身邊的日子:他身穿海藍色軍禮服,肩戴大將肩章,真是帥極了
    鞠開以為是個很簡單的手術,粟裕說並不簡單,開刀時,醫生一開始找不到盲腸。戰爭年代,粟裕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導致盲腸嚴重錯位。 11月12日晚上,鞠開接到了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的電話,馬上上樓通知粟裕。粟裕下樓接電話說:「楊主任,我是粟裕,你好。調我到總部去工作的問題,我堅決服從,準備馬上上任。」
  • 日寇斬首新四軍總部,陳毅命懸一線,粟裕「轉蘑菇大法」玩哭敵寇
    日本法西斯鑑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被迫調整侵華戰爭的政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重點投入到了敵後戰場,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自然,新四軍和八路軍就成為了日寇重點打擊的對象。作為東南「糧倉」的蘇浙皖地區,日軍更是將其視為對華侵略戰爭的「生命線」。
  • 毛主席同意粟裕暫不渡江,為其定下軍令狀:8個月殲敵10萬人
    粟裕為此,粟裕還以1934至1935年,新軍初立的紅十軍團在譚家橋和懷玉山被敵戰區司令王耀武重兵圍剿,導致軍團大部幾乎全軍覆沒之殤舉例論證,認為我軍應該避免重蹈覆轍,十數萬軍隊開赴江南,人生地不熟,深入敵後打遊擊,沒有群眾基礎,戰線太長後勤補給和傷員安置都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