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粟裕與官陡門之戰

2020-11-19 解放軍報

1939年1月,發生在安徽省蕪湖市近郊的官陡門之戰,是抗戰時期新四軍的首次長途奔襲戰鬥。當時,新四軍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率部深入虎穴,奇襲官陡門之敵,狠狠打擊了駐蕪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江南敵佔區人民的抗日鬥志。

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團奇襲官陡門戰鬥凱旋時合影。

戰前謀劃奠勝局

1939年初,侵華日軍開始在南京、鎮江、蕪湖三角地帶進一步增強兵力,試圖採用「梅花樁」戰術來對付新四軍的威脅。所謂「梅花樁」就是指碉堡據點,日軍先以交通網為基礎構建封鎖線,再依據封鎖線,在其內部設立「梅花樁」,從而以這樣一個個棋盤式的小塊來壓縮新四軍的活動範圍。

官陡門(今蕪湖市鳩江區境內)原為蕪湖東北郊的小鎮,街道東西長不過百米,南北流向的扁擔河穿鎮而過,一座約一米寬的木板橋橫跨兩岸,將小鎮的兩岸連為一體。當時,官陡門距離京蕪鐵路(即今天的寧蕪鐵路)和被日軍佔領的飛機場均不到3公裡。官陡門四周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粟裕稱這裡如同「象棋盤中心卒前邊的渡河點一樣」。1937年12月10日,日軍侵佔蕪湖後,即在飛機場屯駐重兵,將官陡門作為重要軍事據點,沿扁擔河兩岸修築防禦工事,設置三層鐵絲網和障礙物,在西、南、北三面構築炮樓,三處互為掎角,易守難攻,極為險要。

這個看似極為安全的地方,卻正是新四軍出奇制勝的地方。粟裕在對敵情和地形進行偵察後,決定在敵人的心臟地帶虎口拔牙。粟裕在戰前謀劃時指出,「現在我們是在交通較方便的平原、水網地區同敵人作戰,這就要求我們要像鷹抓兔子式的,採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閃電一樣的襲擊,打個敵人措手不及。敵人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麻痺大意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湯的據點,實則疏於防守、不堪一擊。」

長途奔襲出奇兵

為了打好這一仗,早在1939年1月7日、8日,粟裕就派出偵察員,摸清了官陡門周邊地形和兵力部署情況,制定了速戰方案,並組織了幾次夜間戰鬥演習。

新四軍第二支隊領導合影,左三為粟裕。

1月18日清晨,粟裕率領新四軍二支隊三團,冒著凜冽的寒風,從宣城狸頭橋出發,沿丹陽湖東岸北進。為了不暴露行蹤,部隊在冒雨北進25公裡後停止行動,隱蔽宿營。19日上午,部隊突然向西,乘船橫穿丹陽湖,上岸後,又改乘預先準備好的船隻,繼續沿內河西進。午夜,部隊迂迴穿插到一個村莊隱蔽下來,整裝待命,此地距官陡門還有近40公裡的路程。

20日午後,粟裕召集排以上幹部開會,宣布攻擊目標,並詳盡分配了各部的戰鬥任務,規定必須在20分鐘內結束戰鬥,並迅速集結回撤。至此,戰士們才了解了粟裕帶領他們「繞圈子」的真正目的。傍晚5點整,部隊在寒風中繼續向西疾行,晚8點左右到達亭頭鎮。按戰前部署,掩護部隊從南、北兩面向青山和黃池的敵人據點隱蔽前進,以保護攻擊部隊的側翼安全,其餘部隊繼續向官陡門進發。

21日凌晨2點,攻擊部隊行進至離官陡門約10公裡的地方時,前面一條河擋住了去路,粟裕當機立斷,沿陸路繞道前進,必須趕在黎明前發起戰鬥。為了節省時間,部隊在夜色掩護下沿著蜿蜒泥濘的小路急行軍,在巧妙地通過敵人的頭道橋據點後,於4時許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距官陡門約2公裡的王石橋。按照預定作戰方案,一部沿西北繞向蕪湖方向往東迂迴,另一部則沿扁擔河東岸北進,完成了對官陡門據點的包圍。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時的官陡門鎮。

在冬日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粟裕一聲令下,部隊發起攻擊。頓時,槍聲、手榴彈爆炸聲、衝鋒號聲響成一片。攻擊部隊迅速突破鐵絲網和障礙物,衝進據點。從睡夢中驚醒的敵人還沒有弄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就被打得人仰馬翻,當了俘虜。趁著敵人驚慌失措之際,粟裕指揮部隊一鼓作氣,衝到河邊,奪取了小木橋,佔領了偽軍司令部。

整個戰鬥只用了短短的8分鐘,連同清掃戰場總共用時20分鐘。當周邊敵人紛紛向官陡門據點增援時,粟裕早已率領部隊安全撤退。奇襲官陡門,新四軍大獲全勝,僅偽軍司令一人因在縣城未歸而僥倖漏網。共殲滅日偽軍二百餘人,俘敵五十七人,繳獲步槍六七十支,短槍十多支,機關槍四挺,其餘手榴彈、子彈、軍用品更是數不勝數。

經典一戰揚威名

官陡門之戰是抗戰時期新四軍的一場經典戰例,粟裕謀劃之精、出兵之奇、行動之快、用時之短,都堪稱遊擊戰的範例。事後,粟裕欣然提筆歌頌這一重大勝利:

新四軍,膽氣豪,不畏艱苦與疲勞,七十裡之遙,雪夜奔襲蕪湖郊,偽軍無處逃,傷斃滿溝,活捉四十餘,步槍四五十條,機槍三挺,駁殼十餘條,還有大刀、日偽軍旗、腳踏車、大衣與皮袍,軍用品用籮挑,漢奸遠逃,敵偽心愁,廣大人民興高,同聲咒罵漢奸:罪不可饒!

新四軍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評價這一次戰鬥「是最標本(準)的一次遠襲擊」,張司令員說,「根據敵人的地形和兵力,看來我們好像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敵人不僅有四面堅強的堡壘封鎖著的地點,而且四面還有湖有河川。敵人不僅有強大的偽軍,而且附近還駐守有大量的日軍。但我們終於取得了勝利,半點鐘內全部消滅了偽軍二百餘,俘虜六十名,而我們則只有三個輕傷的。」

1939年10月7日,《新華日報》全文刊登了由粟裕撰寫的介紹官陡門戰鬥經驗的文章——《蕪湖近郊的奇襲》,粟裕指揮遊擊戰出神入化的美名也被廣為傳頌。

相關焦點

  • 潼關之戰與奇襲白虎團
    法(《孫子兵法·計篇》)曰:「亂而取之。」亂戰篇認為,對敵作戰,若敵陣紊亂不齊,士兵混亂喧譁,應立即出兵進攻。這樣有利於我軍取勝。誠如古代兵法所說:敵混亂不堪時,就應乘機攻擊。李淵隋末起兵之初,部將段志玄隨同劉文靜率軍於潼關(今陝西省潼關縣北)抵抗隋將屈突通的進攻。劉文靜被屈突通部將桑顯和擊敗,部隊潰散。
  • 尋淮洲與粟裕之八
    孫子兵法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其時紅十軍團共有九千餘人,而敵王耀武部共約六千餘人(包括浙保隊加強營),所以正常情況下,紅十軍團要想包王耀武所部的「餃子」力有未逮!從戰前部署推斷,劉疇西以為紅二十師能像「快刀切菜瓜」幾口便吞下敵前衛團,然後再順勢滅掉王耀武的旅部及後衛團等。遺憾的是,劉疇西的這種一廂情願不但害了他自己,更是害了整個紅十軍團!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粟裕:十大將之首 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 粟裕位居十大將之首,戰爭年代屢立奇功。車橋戰役,消滅日軍465人、偽軍483人,繳獲平射炮2門和大量其他軍用品。新四軍的代價是犧牲54人,負傷138人。 如何打?幾番思索,幾番選擇,粟裕最終選定了「掏心戰術」,因為「車橋處敵中心地區,是敵人的心臟,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敵人自以為安全,而敵人認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這是戰爭的辯證法」。
  • 粟裕評價諸葛亮:不會打仗,更算不上軍事家
    粟裕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對當中的人物也非常痴迷。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並不高,在一次作戰會議上,粟裕被問到,「諸葛亮是不是軍事家?」他直接說,不是。他認為諸葛亮「不會打仗」,算不上軍事家。位居共和國大將之首的粟裕,為什麼會對古代聲名卓著的諸葛亮如此輕視?
  • 粟裕給電影挑3個毛病
    作者:莫孤煙 故事片《戰上海》拍攝於1959年,是八一廠為慶祝國慶十周年而精心拍攝的獻禮片。當初為了拍出恢弘的戰爭場景,我軍不僅出動了2個步兵團數千官兵參與拍攝,而且還專門調派了炮團的十幾門120毫米榴彈炮,齊刷刷地排列在北京南口靶場的射擊陣地上,片中排炮齊發的壯觀場面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旗幟的背後,是一段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故事——奇襲白虎團。10月8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到來之際,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再次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繼續影響著這一代觀眾。奇襲白虎團的故事1964年被改編成了京劇,1972年又被拍成電影,家喻戶曉,長演不衰。 中國人民對「白虎團」並不陌生,京劇《奇襲白虎團》已家喻戶曉,而真實的奇襲白虎團故事到底又如何?
  • 「古有韓信,今有粟裕」,你怎麼看?
    」;更有人把粟裕將軍的一生歸納為:「一生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長江,五虎戰將,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徵塵,九死一生,十大戰役,百戰百勝,千將之首,萬古流芳。」粟裕將軍的軍事經歷與韓信有不少相似之處。
  • 等遇到粟裕,三戰三敗
    左為薛嶽,右為粟裕在解放戰爭中,曾經的國軍名將擁有城市和交通優勢,佔據兵力和裝備的絕對優勢,但在與粟裕的交手中,精銳部隊三次被成建制的被滅,其軍事生涯也就半結束了。魯南是薛嶽的重點攻擊方向,從棗莊到徐州,擺出一字陣,如常山之蛇,各部可以相互策應。理論上無懈可擊。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曹操重賞諫臣與粟裕論功獎勵
    來源:環球軍事雜誌微信公眾號 作者:楊濤 萬松鏡原典《百戰奇略》賞戰篇原文為:凡在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爭先登;自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故敵無不克焉。法(指《三略·上略》)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要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他有4條理由
    ,如果國民黨軍放膽前進,即適時集中主力,擇其一路殲滅之;2,如果敵人仍然密集靠攏,步步為營,我則再後退一步,以攻取濰縣為餌,誘殲援敵於運動之中。 粟裕鑑於這兩股敵人是第一兵團之最右翼,態勢較為孤立,當即決心以第2、第7、第8縱隊殲擊該敵於沂水、蘇村之間地區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處長在此就說說粟裕七戰七捷中的蘇中最後一役----分界、加力之戰。丁堰、林梓之戰後,南通至如皋的交通聯繫被我軍切斷,王鐵漢整編第49師駐守的如皋陷入三面被圍的態勢,此時,如皋城內兵微將寡,倘若粟裕乘勝追擊,王鐵漢幾乎不可能守得住如皋城。
  • 奇襲急先鋒 傘兵自行車躋身臺灣陸軍特戰機動三寶
    奇襲急先鋒 傘兵自行車躋身臺灣陸軍特戰機動三寶 2016-02-14 10:47: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特戰指揮部以「能發揮隱匿、機動、飄忽、奇襲、震撼特性的無動力機動載具」,形容特戰兵騎乘傘兵越野自行車的效果,將運用在山隘作戰上進行秘密滲透之用。  特戰指揮官劉協慶說,特指部現在仍使用全軍已不使用的60炮,原因就是輕便,適於傘降,採用自行車也是相同道理。傘兵自行車已成為特戰兵營連正式編裝,將擇期驗證車隨人員跳傘科目。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中國近代風雲變幻,戰事頻頻。抗戰中,中華兒女憑藉著自己堅強不服輸的戰鬥精神和團結一致對外的品質,終於將日本鬼子趕出了神州大地。歷時14年之久的抗戰終於結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發動戰亂,想要一統中國,但是解放軍憑藉著深得民心的優勢,終於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趕出了大陸,至此除了西藏、臺灣以及東南沿海部分島嶼沒有解放之外,其餘的區域全部解放,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很熟悉了,直到現代,中華民族已經實現了偉大的復興,中華兒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粟裕「侮辱」日寇,招來報復性「掃蕩」,日本兵求饒:不要殺我
    「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即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放手讓敵人佔領城池,讓敵人陷入佔地越多,兵力越少的怪圈,我方則可集中優勢兵力來消滅來犯之敵。 遊擊戰和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自我軍成立之日起,已成為我軍作戰的指導思想,很多優秀的指戰員通過這兩大「法寶」創造了無數經典戰例。
  • 林總主持軍委工作後,很少跟人交談,為何粟裕是例外?
    林彪和粟裕,有人說他們是英雄惜英雄,高山流水之情!有人則說林彪不簡單。
  • 三國四大奇襲戰:前三個都彪炳史冊,第四個爭論千年,至今無解
    四、曹操烏巢奇襲——三國最驚心動魄奇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