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有多重視炮兵?粟裕:寧可犧牲一個連,也不能丟掉一門炮!

2020-12-24 騰訊網

文/滅霸他爸

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在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軍十大將軍之首的粟裕大將在戰爭中,一直重視組建和保護炮兵,在新四軍時期,粟裕甚至喊出「寧可犧牲步兵一個連,也不能丟掉一門炮」的口號!

這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粟裕擔任一師師長說起。

1941年,粟裕出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當時,一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組建起一個炮兵連。

為了保證炮兵連的安全,粟裕下令將炮兵和師部後勤機關全部搬到船上,以躲避日軍的突然襲擊和飛機轟炸。

從此,一師的炮兵連就成了在水上機動訓練和作戰的移動尖刀!

有一天,一師炮兵連正在船上進行日常訓練,突然,師部後勤主任通過望遠鏡發現遠處駛來幾首小艇,而駕駛這些小艇的正是駐紮於崇明的偽軍陸兆林部。

陸兆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他出身於青幫,抗戰之初,拉起隊伍打過鬼子,和新四軍的葉飛是結拜兄弟,和另一位新四軍將領陶勇也有過命的交情。

後來,陸兆林率領部下投靠日軍,當了偽軍,陸兆林的偽軍以崇明為基地,搭乘小艇,四處搶劫。

不久之前,他們接到日軍命令:新四軍有一個炮兵連躲在附近,找到並且消滅他們!

這一次,陸兆林得到線報:新四軍炮兵連白天在某處訓練。於是率領部下搭乘十餘艘小艇,前來攻打新四軍。

發現敵人後,炮兵連胡連長命令部下做好戰鬥準備,待敵人駛入射程後,炮兵連四門山炮開火了。

新四軍炮兵全部經過嚴格訓練,業務能力極高,很快就有幾艘偽軍小艇中炮沉沒。

陸兆林看到情況不妙,帶領殘部狼狽撤退了。

粟裕師長接到這次戰鬥的報告後,專程來到炮兵連駐地看望大家。

粟裕向炮兵連戰士詳細的詢問了戰鬥細節,然後說道:「你們炮兵連是我們一師的精血,不要看現在把你們放到船上,過著悠閒的日子,這是保存實力,把你們放到大反攻的時候用。」

「炮兵是我們的命根子!就是犧牲步兵一個連,也要保住山炮。我要你們在這段時間裡,給我訓練出上百名神炮手,今天我們雖然只有四門炮,可到了明天,我們就會有上百門、上千門大炮……」

粟裕師長的講話讓炮兵連戰士信心倍增,熱情高漲,個個決心苦練炮兵技術,成為神炮手。

幾個月後,粟裕為炮兵連輸送來新鮮的血液:20多名抗大轉來的知識青年,和30多位從一師官兵中挑選的出來的精英。

經過艱苦訓練,這批炮兵在後來的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944年3月,粟裕發動車橋戰役,一句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偽軍480餘人,摧毀日軍碉堡50座。

如果沒有炮兵的參戰,新四軍要摧毀日軍的幾十座碉堡將會極為困難,這也有力地證明了粟裕重視炮兵、保護炮兵的決策是極為正確的!

參考資料:

《中國炮兵傳奇》、《粟裕大將回憶錄》、《粟裕傳》

相關焦點

  • 新四軍好容易獲得一門山炮,還是國產貨,首次攻堅一炮擊斃敵營長
    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和新四軍同樣飽受缺槍少炮的困擾。抗戰打了5年,粟裕師長獲得第1門山炮相比之下,新四軍雖然長期在富庶的長江流域作戰,但由於地處日偽頑多方勢力夾擊之下,長期處境艱難,一直沒有機會打大規模的殲滅戰,因此繳獲的重武器多是迫擊炮、重機槍等,一直到了1941年初,新四軍才在搞摩擦的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部隊手中繳獲到一門山炮,而且是與八路軍裝備最多山炮一樣,都是晉造十三式。
  • 1979年粟裕大將訪日,一位日本老人突然拜訪,為何見面後稱老首長?
    對於粟裕來說,除官方統一安排好的外事活動之外,這次訪問自己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接見活動,對自己來說,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在中日友好之船在抵達日本神戶時,有一位從大阪遠道而來名叫山田英一老先生言辭懇切地表示一定要拜見粟裕將軍,小夥伴們是不是感到很好奇?為什麼一個日本友人突然提出一定要拜訪粟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平安格勒戰役」,李雲龍真的需要「義大利炮」嗎?
    一、新四軍全軍只有一門炮?在《亮劍》影視劇裡,激動人心的開炮場面背後,其實是八路軍嚴重缺乏炮火支持。不光缺炮還缺炮彈,打坂田聯隊的一戰,新一團才一門炮,炮彈也只剩兩發,平安格勒戰役前,獨立團據說已經是富得流油,張大彪說自己天天日本牛肉罐頭伺候著,但是義大利炮也只有一門,炮彈三發。
  • 日寇斬首新四軍總部,陳毅命懸一線,粟裕「轉蘑菇大法」玩哭敵寇
    當王志芳將裝有陳中柱將軍頭顱的木匣,緊緊地捧至胸前,嚎啕大哭地走出日本軍營時,南部襄吉神情肅穆地突然「啪」的一聲,向她行了一個軍禮,餘眾的日寇士兵也齊刷刷地向王志芳行禮。這樣一位頗具「武士」精神的東瀛戰將,自然要比那些頭腦簡單只會齜牙咧嘴、到處殺人放火的「豬頭小隊長」、「毛驢大隊長」要有頭腦得多,也狡詐得多。
  • 深入敵後的新四軍,向日本商人徵稅,敢和日軍進行勢均力敵的炮戰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新四軍軍部以及直屬部隊共9000多人幾乎全軍覆沒,包括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在內的軍部領導,不是被俘,就是犧牲,指揮系統幾乎被國民黨軍摧毀。但是這並不影響新四軍的發展,新四軍又很快重新組建起來。
  • 「八一特輯」從野炮打飛機到火箭炮跨海峽,訪問解放軍炮兵傳奇
    即使是營養體力相對好的日軍也需要幾個人扛起41式山炮的炮管,當年可以一人扛著炮管走的於休確實可算是壯漢了加入新四軍後,作為那個年代的知識青年,他們很快就被選中,成為了炮兵。很多人都聽說過早年間有一句軍中俗話說「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
  • 炮兵元帥朱瑞:培養了1千餘名炮兵骨幹,卻最終犧牲在東北前線
    其實,選擇朱瑞作為炮兵負責人並非只是因為他的主動請纓,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朱瑞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過相關炮兵技能,擁有豐厚的知識背景。(電視劇《炮神》裡面的人物便有朱瑞的影子)在一次私下會談中,主席也對朱瑞說:蘇聯有炮兵元帥,那你就做我們中國的炮兵元帥吧!
  • 她是戰神粟裕的初戀,連名字都是粟裕起的,談了三年終於修成正果
    粟裕右臂受過槍傷,留有後遺症,手指常有麻木的感覺,有時疼痛難忍。新四軍的後方醫院有一些從上海弄來的先進的醫療設備,1938年的一天,粟裕到後方醫院去了一趟。後方醫院院長崔義田是遼寧人,早年就讀於遼寧醫學院,他和前方醫院的宮乃泉是這一時期新四軍最有名的外科大夫。
  • 饒漱石責問打了勝仗的一師,日軍俘虜卻說:絕妙計策,粟裕埃拉伊
    粟裕的戰略腹案讓蘇中區和一師的領導幹部都大為驚訝。此時蘇中地區新四軍和地方武裝加起來總兵力達到20個團共3萬多人,可謂兵強馬壯,但要真拉出來打一場大仗,誰心裡都沒有底。發起攻勢作戰是否會刺激日軍,引來大規模的報復行動?
  • 華中野戰軍犧牲了一位縱隊司令員是誰,他阻擊張靈甫一個星期
    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是誰?應該是朱瑞,他是東北野戰軍的炮兵司令員,不幸犧牲在東北戰場。那麼,華東戰場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是誰?應該是謝祥軍。謝祥軍可是華東戰場的第十縱隊司令員啊。宋時輪後來成為開國上將,而謝祥軍卻犧牲在戰場上,成革命烈士。華中野戰軍是粟裕領導的蘇中部隊,後來和陳老總的山東野戰軍合編,才形成了強大的華東野戰軍。還說謝祥軍,他究竟何許人也呢?謝祥軍是湖北大悟人,徐海東大將的小老鄉。謝祥軍16歲參加紅軍,他加入的是紅四方面軍。
  • 抗美援朝炮一師英雄輩出,27團9連4班,20發炮彈滅美軍一個炮兵連
    我於1950年10月19日,跟隨志願軍炮兵27團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直到1957年5月回國,先後任志願軍炮兵27團3營9連炮兵觀測員、班長、排長、指揮連連長職務,在朝鮮整整戰鬥了近八個年頭。先後參加一、二、三、四、五次戰役,並參加中線防禦戰八個月。
  • 粟裕初次寫情書被拒,陳毅:乾脆換一個,他:我已經把她掛心上了
    粟裕似乎愛上了楚青,一個月後,他給楚青寫了一封情書:「詹永珠同志,我們已經一個多月沒見面了。自從上次長談之後,你在我心目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內心講,我很喜歡你,不是由於別人的強迫,也不是虛榮的動機,而是一個新四軍指揮員對一個真正的女戰士忠誠的愛……」收到這封信,楚青並沒有答應粟裕,她的內心很不平靜,作為新四軍的首長,他怎麼會突然向自己求愛呢?楚青沒有回信,過了一段時間,江南指揮部二支隊政委王集成到軍部辦事,粟裕拜託他將自己第二封信交給楚青。
  • 粟裕初次寫情書被拒,陳毅勸他乾脆換一個,他:我已把她掛心上了
    身為我們軍隊中有名的戰神,粟裕在戰場上的揮斥方遒,至今被老一輩奉為楷模,不過說到他的愛情,粟裕卻有些屢屢失寵。粟裕,揚州人,生於1923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出於一種愛國之心,來到新四軍駐紮的地方想參軍,不久就被編入教導總隊。
  • 奇襲——粟裕與官陡門之戰
    官陡門(今蕪湖市鳩江區境內)原為蕪湖東北郊的小鎮,街道東西長不過百米,南北流向的扁擔河穿鎮而過,一座約一米寬的木板橋橫跨兩岸,將小鎮的兩岸連為一體。當時,官陡門距離京蕪鐵路(即今天的寧蕪鐵路)和被日軍佔領的飛機場均不到3公裡。官陡門四周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粟裕稱這裡如同「象棋盤中心卒前邊的渡河點一樣」。
  • 在抗戰劇《亮劍》裡那門一炮定乾坤的義大利炮到底有多厲害?
    火炮發展的斷代就是前膛炮,後膛炮兩種,而後膛炮的劃代就是架退炮和管退炮兩種。架退炮是很多老紀錄片裡看到的,兩個快有一人高的大輪子,開一炮整個炮架都會被巨大的後坐力朝後退,然後那時的炮兵班組有專門的人員,立即跑上去負責將大炮復位。
  • 粟裕的兩次「死亡」經歷,一次中彈昏迷,一次被當作烈士哀悼
    情況緊急,時間不容再拖延,排長就把他當犧牲的同志對待了。粟裕依稀聽到排長說了一句:「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粟裕心頭一震,他想說:「別丟下我,我不離開革命隊伍。」但是嘴巴怎麼也張不開,身子也動彈不得。排長卸下粟裕的駁殼槍,追趕大部隊去了。過了一會兒,粟裕神志清晰了,能夠稍稍動彈身子了。他向四處望望,四處裡已空無一人。
  • 「常勝將軍」粟裕:三次婉拒元帥頭銜,一生最大遺憾沒能解放臺灣
    1、少年粟裕粟裕生於1907年的。粟裕青少年代,是中國社會面臨著空前變革的一個時代。尤其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中國的社會變革變得更加的激烈。在文化領域上,發生了著名的新文化運動。同時,很多形形色色的事情也在中國的社會上存在。因此,很多現代的學者認為:民國社會雖然動亂,但是在思想上卻是十分多元的。
  • 新四軍共八位師長,他們分別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41年1月6日的皖南事變是新四軍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該事件發生後我軍一方面發起輿論攻勢揭露國民黨反對派的罪惡陰謀,一方面整合力量重建新四軍軍部,做好反擊的準備。
  • 1943年,新四軍一團長率部投降日偽,粟裕得知後不氣反喜,為何?
    之後,他輾轉多地,帶領百姓自發抗日,部隊駐紮江都期間,他遇到了新四軍將領梅嘉生,對於我黨的抗日方針,他大力贊成,並多次為新四軍部隊提供彈藥。1940年,經陳偉達的介紹,他加入了黨組織,作為抗日人士,他多次參與指揮戰鬥,一碰上日軍,他就率部窮追猛打,深受上級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