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歷險永難忘 紅色基因代代傳

2021-01-08 騰訊網

惠城區橋東街道上塘街70號,一棟融合中西建築風格的三層半小樓,在周圍現代建築的掩映下,別致而典雅,散發出濃厚的歷史氣息。這棟現代繁華鬧市中並不起眼的小樓,在1941年至1942年期間,卻成為中國共產黨秘密營救香港淪陷區文化名人的惠州接送站,在華南抗戰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棟小樓原是惠州名紳翟雨亭的私人洋房,建於1935年。1938年10月,翟雨亭將房子改成「東湖旅店」,並沿用至今。而作為當年秘密大營救惠州接送站,現在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件歷史文物,都讓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感動不已。

秘密營救

被茅盾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1941年12月8日,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早晨,風吹細浪,鷗鳥翻飛,旭日從迷霧中噴薄而出,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自抗戰爆發以來,香港被無數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視為「世外桃源」,寧靜而祥和,但就在這一天,這種寧靜被入侵的日軍打破了。時間剛過早上8時,維多利亞港東北方向的啟德機場方向突然傳來巨大的爆炸聲,一股股巨大的煙柱騰空而起,日軍發起了閃電式空襲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此後短短18天,香港徹底淪陷。「飛機炸了18天,太平山上見降旗。」經歷香港陷落整個過程的鄒韜奮曾寫詩描述。日軍侵佔香港後,抗日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屬遭受大肆搜捕。為了保存抗戰的有生力量,根據周恩來指示,中共中央南方局專門成立了「港九疏散委員會」,核心成員由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副主任連貫,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張文彬,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領導尹林平等組成,並立即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驚心動魄、鬥智鬥勇的秘密大營救。

中共惠陽縣委接到上級通知後,立即派出組織部長盧偉如來惠州建立接待護送交通站。盧偉如以香港業昌公司經理身份,和妻子葉錦珠、交通員劉茂仔來到惠州,包下惠州當時最高級的旅店——東湖旅店的二層樓作為秘密交通站。在這場秘密大營救中,抗日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屬800餘人從處於日軍鐵蹄之下的香港得到轉移疏散,其中鄒韜奮、茅盾、範長江、喬冠華、千家駒、胡繩夫婦等100多人輾轉惠陽,大部分入住東湖旅店,再沿江北上抵達老隆、韶關各地。

秘密大營救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震驚中外的歷史奇蹟,歷時200餘天,行程2萬餘裡,遍及十幾個省市,無一人落入敵手,得到了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的高度稱讚。茅盾在1948年寫的《脫險雜記》中,評價秘密大營救為「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服務升級

增加語音導覽和在線講述故事功能

2017年3月,惠城區政府完成對東湖旅店的收購。2018年,惠州市對舊址進行修復並建設成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全館面積800平方米,展出分為營救之路、轉移惠州、統戰旗幟三大部分,展出的形式有文字、照片、實物、雕塑、視頻、情景等,內容豐富,史料翔實。2019年1月30日,該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去年,惠州市委組織部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主持開發了「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微信小程序,串聯全市四區三縣紅色資源。東湖旅店成為惠州市十個重點打卡紅色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紅色徒步體驗活動期間,共有764個單位、12870名黨員到東湖旅店打卡,使這裡成為最熱門的打卡點。東湖旅店的知名度由此迅速提升,並開始吸引許多外地遊客前來感受紅色文化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東湖旅店暫停開放。在閉館的4個多月時間裡,東湖旅店的升級改造也在同步進行著。在陳列館館長袁美霞的指引下,記者發現一些導覽牌下多了一個二維碼。記者拿起手機掃一掃,就可聽到關於這個導覽牌內容的講解聲音。這是疫情期間新增加的語音講解功能。語音講解的功能同時還在「東湖旅店」微信公眾號上線。遊客可以進入公眾號選擇傾聽所有的導覽介紹。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東湖旅店還推出了「閉館不打烊 在線聽故事」活動,由講解員在東湖旅店現場錄製視頻,在線講述東湖旅店的故事,讓遊客足不出戶也能領略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5月12日,東湖旅店正式恢復對外開放,同時也規定了在疫情期間瞬時最大接待量不超過20人。恢復開放後,漸漸有不少遊客預約參觀。6月底以來,東湖旅店迎來了恢復開放後的旺季。「平均每天前來參觀的人員超過200人。」袁美霞說,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許多單位都組織來這裡學習,一些外地遊客也慕名前來參觀。袁美霞介紹,接下來還將逐步完善東湖旅店的網上預約服務,讓遊客參觀更方便有序。

保護利用

擬聯合多地策劃「重走營救之路」大型活動

為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紀念建黨100周年,東湖旅店也將迎來一些新的活動。據介紹,有關「重走營救之路」的大型活動正在謀劃中。袁美霞說,希望可以聯合深圳、河源、韶關等城市一起來推動,以更好地挖掘和保護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從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除了這個大型活動,東湖旅店也將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紅色資源不僅僅屬於一種文化旅遊資源,更是一種教育資源,其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與力量能夠對後人起到鼓舞和激勵作用。目前,東湖旅店已分別與惠州市華僑中學和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籤約共建,成為兩所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湖旅店還培養了一批學生志願者,學生們積極參與陳列館的宣講活動,並在節假日到館裡維持秩序,通過系列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從這裡感知紅色精神魅力,進一步加強紅色革命和愛國主義教育。袁美霞介紹,東湖旅店接下來將走進社區、校園等進行宣講活動,讓紅色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東湖旅店自開館後,也得到了營救者和被營救者後人的關注。2019年,多名曾執行營救任務的營救者和被營救文化名人後代來到東湖旅店,包括連貫、楊康華、胡繩、喬冠華、劉少文、廖安祥等人的後代,都來過東湖旅店緬懷父輩重溫歷史,有的還向陳列館捐贈珍貴的革命文物。

袁美霞介紹,目前東湖旅店已經和20多位營救者和被營救者的後人取得了聯繫,並建立了微信群,接下來將會與這些後人保持穩定聯繫,共同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

相關焦點

  • 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
    駐地邯鄲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有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左權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厚的革命傳統。為深入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武警邯鄲支隊新訓大隊發揮駐地紅色資源優勢,舉辦紅色文化圖片展,使新戰士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武警邯鄲支隊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實現政治強心的重要舉措。
  • 紅色基因代代傳 未來有我不一樣
    紅色基因代代傳 未來有我不一樣 2020-12-20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警邯鄲支隊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
    駐地邯鄲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有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左權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厚的革命傳統。為深入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武警邯鄲支隊新訓大隊發揮駐地紅色資源優勢,舉辦紅色文化圖片展,使新戰士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武警邯鄲支隊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實現政治強心的重要舉措。
  • 紅色基因代代傳 ! 蓮花鎮中心小學獲評長沙市十佳少先隊集體
    紅色基因代代傳 !「紅色基因」融入常規活動01在校內,利用課堂主渠道融入對「紅色基因」的學習,廣泛地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家鄉故事」比賽,挖掘身邊的紅色故事,通過班級初賽、學校決賽,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家鄉紅色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傳播家鄉故事。
  • 嶽西首部微廣播劇《紅色精神代代傳》明日上線
    嶽西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朱琴)嶽西縣首部微廣播劇《紅色精神代代傳》將於7月10日上線,追憶革命歲月,講述英雄故事,演繹紅色文化聽覺盛宴,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紅色精神代代傳》是嶽西縣迄今為止自主創作的首部微廣播劇,填補了嶽西廣播劇製作史上的空白。該劇充分發揮融媒體廣播音頻的宣傳功能,從嶽西瀚如煙海的革命故事中挖掘了30個紅色故事,短小精悍,獨立成篇,系列成劇。
  •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組織參加塘仔裡社區「清心明志涵家風,紅色基因代...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的極好時機,為組織引導在職青年黨員傳承紅色基因,4月3日上午,北海市市政管理局組織青年黨員參加塘仔裡社區「清心明志涵家風,紅色基因代代傳」讀書分享活動。
  • 漢中市: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近年來,漢中市因地制宜,利用厚重的文化資源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在中小學教育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效推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塑魂魄,精神代代傳。
  • 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活動精彩來襲
    值此廣州起義93周年之際,為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廣州起義紀念館與廣州起義革命先輩的後人們、廣州市花都區廣州起義紅軍小學的學生代表於12月11日一同舉辦「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活動。紅色主題沉浸式話劇
  • 繫上紅布帶,相傳紅色基因!廣州起義93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當天,廣州起義紀念館與廣州起義革命先輩的後人們,以及廣州市花都區廣州起義紅軍小學的學生代表一同舉辦「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活動,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州起義紀念館特別策劃「紅色文化輕騎兵之追尋革命足跡」活動。該活動將通過追尋廣州起義部隊轉移路線,尋訪紅四師途徑遺址,將該館近年來的精品文化活動(巡展、話劇、木偶戲等)帶入當年轉移路線地區,以此緬懷紀念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
  • 紅色遺址前講好紅色故事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梅永前 潘家林 「放眼這片紅色土地,處處都有革命先輩戰鬥過的足跡,一草一木都在傳頌著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初冬時節,江西省上饒軍分區舉辦「講紅色主題故事」比賽,6號選手孟金菁的激情講述,讓現場觀眾一次次熱血沸騰。
  • 系上這條紅布帶 傳承廣州起義的紅色精神
    廣州起義無疑是這座英雄城市最值得紀念的紅色歷史之一,首次公開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開創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那麼怎樣讓今天的孩子們了解這段往事,理解先烈們的奉獻,繼承先輩們勇毅奮進的精神?
  •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鐵道飛虎鑄傳奇 紅色基因...
    原標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鐵道飛虎鑄傳奇 紅色基因代代傳11月19日,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的鐵道遊擊隊紀念園內人頭攢動,紅歌飛揚。通過瞻仰紀念碑、觀看傳奇劇場,徐州三中實驗學校初中部1300餘名師生紛紛表示,他們對鐵道遊擊隊隊員們的英雄事跡有了更加系統的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紅色主題教育。據鐵道遊擊隊紀念園管理處主任趙曰標介紹,依託鐵道遊擊隊傳統紅色資源優勢,為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群眾等提供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在這裡已經成為常態。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
  • 【平和】比拼講解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
    比賽現場 選手們或憶先烈事跡、揚革命情懷 或重溫崢嶸歲月、緬懷豐功偉績 用飽滿的激情講述發生在邦寮山、歐寮 這片紅土地的難忘革命故事
  • 東江,共飲一灣水
    ,共飲一灣水》東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自東北向西南流入廣東。小時候,他隨大人到山上玩耍時,發現一種特別的植物,葉子很綠會發光,開出的花很漂亮,結出的果實像蓮花一樣,裡面藏有紅色的籽。
  • 戰鬥中的東江縱隊
    南方網訊(記者/周存)「我們是廣東人民的遊擊隊,我們是八路軍新四軍的兄弟,我們的隊伍馳騁於東江戰場上,艱苦奮鬥英勇殺敵,取得了輝煌勝利……」在深圳東江縱隊司令部的舊址,聽著這首70多年前《東江縱隊之歌》,激昂的旋律讓人振奮,正如這首曲子所唱的那樣,在抗戰時期,東江縱隊在華南戰場上,奮勇殺敵,轉戰東江兩岸,深入港九敵後,挺近粵北山區,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 東江英雄劉黑仔紀念館落成
    3日,以東江縱隊抗日英雄劉黑仔故居活化而成的劉黑仔紀念館落成,大鵬所城又多了一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去處。劉黑仔紀念館位於大鵬所城東門巷6號劉黑仔故居,在不破壞原有建築結構的基礎上,採用藝術化手法對劉黑仔生平及英雄事跡進行展示,遊客可在這裡全方位了解劉黑仔的英雄事跡和東江縱隊紅色歷史。
  • 棗莊: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紅色力量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山東棗莊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道德滋養。紅色基因的傳承2019年棗莊市委、市政府將「全力打響鐵道遊擊隊紅色文化品牌」分別列入棗莊市委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政府工作報告,並明確了「搭建一個平臺、唱響一支紅歌、建好一個展館、打造一個基地」四個一工程。
  • ​銘記紅色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魯東大學紅色歌曲《紅色魯東》MV...
    ,前赴後繼血染黎明你燃燒紅燭的深情薪火相傳讓基因鮮紅……」水母網11月8日訊  近日,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齊魯文化名家、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詞,魯東大學傑出校友、藝術學院特聘院長曲波作詞,山東樂壇青年一代領軍人物、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吳可畏作曲的歌曲《紅色魯東》MV正式發布。
  • 「傳承紅色基因 倡導廉潔文化」專題展示(四)
    「紅色引擎工程」使每一位黨員更加堅定信仰,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師充分感受到黨員作為榜樣的力量,展現出昂揚向上的青春活力,黨帶團、團帶隊,「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在「紅色文化」的引領下,新村人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雖風雨兼程,但仍砥礪前行!
  • 「乳娘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乳山市檢察院檢察長李洪新說:「紅色,是乳山這片熱土的底色,更是乳山人民賡續光榮、走向未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展望未來,我們堅信,乳山一定能繼續在紅色基因中注入時代精神,在接續奮鬥中激蕩磅礴力量,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光輝業績,書寫下現代化美好乳山建設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