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橋東街道上塘街70號,一棟融合中西建築風格的三層半小樓,在周圍現代建築的掩映下,別致而典雅,散發出濃厚的歷史氣息。這棟現代繁華鬧市中並不起眼的小樓,在1941年至1942年期間,卻成為中國共產黨秘密營救香港淪陷區文化名人的惠州接送站,在華南抗戰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棟小樓原是惠州名紳翟雨亭的私人洋房,建於1935年。1938年10月,翟雨亭將房子改成「東湖旅店」,並沿用至今。而作為當年秘密大營救惠州接送站,現在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件歷史文物,都讓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感動不已。
秘密營救
被茅盾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1941年12月8日,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早晨,風吹細浪,鷗鳥翻飛,旭日從迷霧中噴薄而出,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自抗戰爆發以來,香港被無數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視為「世外桃源」,寧靜而祥和,但就在這一天,這種寧靜被入侵的日軍打破了。時間剛過早上8時,維多利亞港東北方向的啟德機場方向突然傳來巨大的爆炸聲,一股股巨大的煙柱騰空而起,日軍發起了閃電式空襲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此後短短18天,香港徹底淪陷。「飛機炸了18天,太平山上見降旗。」經歷香港陷落整個過程的鄒韜奮曾寫詩描述。日軍侵佔香港後,抗日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屬遭受大肆搜捕。為了保存抗戰的有生力量,根據周恩來指示,中共中央南方局專門成立了「港九疏散委員會」,核心成員由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副主任連貫,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張文彬,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領導尹林平等組成,並立即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驚心動魄、鬥智鬥勇的秘密大營救。
中共惠陽縣委接到上級通知後,立即派出組織部長盧偉如來惠州建立接待護送交通站。盧偉如以香港業昌公司經理身份,和妻子葉錦珠、交通員劉茂仔來到惠州,包下惠州當時最高級的旅店——東湖旅店的二層樓作為秘密交通站。在這場秘密大營救中,抗日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屬800餘人從處於日軍鐵蹄之下的香港得到轉移疏散,其中鄒韜奮、茅盾、範長江、喬冠華、千家駒、胡繩夫婦等100多人輾轉惠陽,大部分入住東湖旅店,再沿江北上抵達老隆、韶關各地。
秘密大營救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震驚中外的歷史奇蹟,歷時200餘天,行程2萬餘裡,遍及十幾個省市,無一人落入敵手,得到了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的高度稱讚。茅盾在1948年寫的《脫險雜記》中,評價秘密大營救為「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服務升級
增加語音導覽和在線講述故事功能
2017年3月,惠城區政府完成對東湖旅店的收購。2018年,惠州市對舊址進行修復並建設成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全館面積800平方米,展出分為營救之路、轉移惠州、統戰旗幟三大部分,展出的形式有文字、照片、實物、雕塑、視頻、情景等,內容豐富,史料翔實。2019年1月30日,該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去年,惠州市委組織部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主持開發了「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微信小程序,串聯全市四區三縣紅色資源。東湖旅店成為惠州市十個重點打卡紅色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紅色徒步體驗活動期間,共有764個單位、12870名黨員到東湖旅店打卡,使這裡成為最熱門的打卡點。東湖旅店的知名度由此迅速提升,並開始吸引許多外地遊客前來感受紅色文化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東湖旅店暫停開放。在閉館的4個多月時間裡,東湖旅店的升級改造也在同步進行著。在陳列館館長袁美霞的指引下,記者發現一些導覽牌下多了一個二維碼。記者拿起手機掃一掃,就可聽到關於這個導覽牌內容的講解聲音。這是疫情期間新增加的語音講解功能。語音講解的功能同時還在「東湖旅店」微信公眾號上線。遊客可以進入公眾號選擇傾聽所有的導覽介紹。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東湖旅店還推出了「閉館不打烊 在線聽故事」活動,由講解員在東湖旅店現場錄製視頻,在線講述東湖旅店的故事,讓遊客足不出戶也能領略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5月12日,東湖旅店正式恢復對外開放,同時也規定了在疫情期間瞬時最大接待量不超過20人。恢復開放後,漸漸有不少遊客預約參觀。6月底以來,東湖旅店迎來了恢復開放後的旺季。「平均每天前來參觀的人員超過200人。」袁美霞說,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許多單位都組織來這裡學習,一些外地遊客也慕名前來參觀。袁美霞介紹,接下來還將逐步完善東湖旅店的網上預約服務,讓遊客參觀更方便有序。
保護利用
擬聯合多地策劃「重走營救之路」大型活動
為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紀念建黨100周年,東湖旅店也將迎來一些新的活動。據介紹,有關「重走營救之路」的大型活動正在謀劃中。袁美霞說,希望可以聯合深圳、河源、韶關等城市一起來推動,以更好地挖掘和保護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從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除了這個大型活動,東湖旅店也將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紅色資源不僅僅屬於一種文化旅遊資源,更是一種教育資源,其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與力量能夠對後人起到鼓舞和激勵作用。目前,東湖旅店已分別與惠州市華僑中學和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籤約共建,成為兩所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湖旅店還培養了一批學生志願者,學生們積極參與陳列館的宣講活動,並在節假日到館裡維持秩序,通過系列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從這裡感知紅色精神魅力,進一步加強紅色革命和愛國主義教育。袁美霞介紹,東湖旅店接下來將走進社區、校園等進行宣講活動,讓紅色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東湖旅店自開館後,也得到了營救者和被營救者後人的關注。2019年,多名曾執行營救任務的營救者和被營救文化名人後代來到東湖旅店,包括連貫、楊康華、胡繩、喬冠華、劉少文、廖安祥等人的後代,都來過東湖旅店緬懷父輩重溫歷史,有的還向陳列館捐贈珍貴的革命文物。
袁美霞介紹,目前東湖旅店已經和20多位營救者和被營救者的後人取得了聯繫,並建立了微信群,接下來將會與這些後人保持穩定聯繫,共同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