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密金融
密金融,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
版權:來源 秋日麼麼茶 ID:lovemmtea
題圖:《我是餘歡水》
從小到大,我的想法都和上一輩沒什麼分別。
無非是好好讀書,上個好中學,再繼續痛苦讀書,好離開家鄉到大城市上個大學。
畢業以後費盡心機找個工作留下來,然後按部就班地上班掙工資。
最出格的也不過是中間為了職位啊薪水啊這些,換過幾次工作。
我一直以為這就是正常的人生路徑,大抵如此。
以至於當年我剛到上海某男子職業技術學院讀MBA時,內心是很困惑的。
因為剛入校就發現最熱門的活動原來是創業大賽,來自各行各業的職場精英們站在臺上,自信滿滿地向評委們推介自己的點子。
他們背景都很驚人,有海外多年留學的資深海歸,有在某一領域技術深厚的大牛,有在外企做到挺高位置的高管。
創業方向則五花八門,有的搞漫畫,有的做西服,有的要把鐘點工都搬到手機裡,有的要讓所有中國人都愛上喝咖啡。
我坐在臺下一邊鼓掌,一邊心裡嘀咕:
搞那玩意兒幹啥,踏實上班不是挺好的嗎?
後來年紀逐漸增長,我才明白為什麼有人著了魔一樣的非得創業。
因為創業帶來的感覺,的確不是上班能比的。
所謂邊際效應遞減,到我這個歲數,從日常工作當中獲得成就感的機率已經很低了。
年輕時一個項目做到量產,在馬路上看到新車都激動的不行,一定要趴在地上看看自己親手設計的零件被裝在車裡的樣子。
後來我陸續又做了各種各樣的汽車零部件,有底盤,有內飾,有動力總成,可項目再大,也找不到當年那種心動的感覺了。
創業就完全不同,每一天都是新鮮的,那種不可預知的刺激感,真的不一樣。
別的不說,就我寫這個破公眾號,雖然也沒幾個人看,但哪天如果突然一篇文章爆了,閱讀量飆漲,一群人過來留言,我也會腎上腺素激增,臉色緋紅,興奮地想告訴全世界。
當然了,作為一個成熟得體的中年人,我最終還是會把這種感覺深埋心底,躲進被窩哈哈兩聲拉倒。
我這種業餘隨便弄弄的尚且如此,那些全情投入的創業者,更像是賭徒一般,一旦一把梭成功,後半生衣食無憂,誰不憧憬?
所以總有人說,一旦創過業,就很難再回公司上班。
不光是為了追求刺激,而是真正為了自己去打怪升級,不再是網吧裡那些給老闆練裝備的工具人。
這和在公司裡做螺絲釘被人錘完全不同,創業當然也被人錘,但一個是主動求錘,一個是被動被錘,主動的起碼還有快感,沒聽說哪個被動的還能爽得不行。
特別是對中年白領來說,早就過了小不拉子啥都不懂的歲數,已經發現公司有很多的結構性問題,可那些要求明明知道是錯的,還要去執行,就會覺得很荒謬。
問題是又無力改變什麼,只好閉上眼睛嗯嗯兩聲假裝配合。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對你說,別躺在那裡假嗨了,起來單幹吧。
你,能不能支稜起來?
反正我還是不敢。
你也許會驚訝,合著說了半天,花好月好的,馬上要臨門一腳了,怎麼又退縮了呢?
沒辦法,中年男人就是這麼慫。
雞湯聞著香,喝下去也許會要人命。
我的看法很簡單,如果你家裡沒礦,沒有強大的經濟後盾,夢想再偉大,雞湯再鮮美,我也勸你三思而不動。
因為創業是九死一生,是個巨坑,無底洞。
成功了,有鮮花和掌聲,你所有的經歷都會成為成功的原因,哪怕那都是運氣。
失敗了,也沒人會在意,你的付出宛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激不起一絲水花。
曾經《成都商報》有過這樣一個報導,主人公唐冬大學讀的是化工專業,本來在一家外企的四川分公司上班,過著月薪過萬的生活。
但唐冬總覺得這樣的生活太過平淡,他認為,自己的家在農村,那裡才能找到詩和遠方。
於是2016年,唐冬以「這是事業,做好了掙得比上班還多,兩年之期」等理由說服妻子後,辭職回到老家,開始籌辦養雞場。
他先期投入20萬元,先餵養一千隻烏骨雞、珍珠雞、貴妃雞等農村較為少見的雞,依靠電商等定位高端市場。
一開始,唐冬渾身充滿幹勁,養雞知識、開拓市場、運營電商,一切都從零學起。
但第一筆資金很快花完後,形勢卻不容樂觀。
讓唐冬頗感意外的是,他的銷售毫無起色。每月除掉人工、成本等綜合來算,一個月下來,還要虧兩三千元。
前期虧損還是次要的,長期在農村耗著,唐冬既當老闆又當員工,每天兩眼一睜就要忙到熄燈。原來成都的朋友圈逐漸消失了,他感覺自己逐漸被世界遺棄。
轉眼兩年過去,粗粗一算,唐冬原本上班可以收入20餘萬元,現在辭職加上投入的20多萬元,一來一去,反倒虧了50萬。
雖然唐冬早就對困難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他最終才發現,哪怕之前的考慮再充分,許多事情還是會超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養雞養成了雞肋,唐冬心力交瘁。
我依然要對唐冬表示欽佩,畢竟他用真金白銀證明了創業並沒有想像中好玩。
他還進一步揭開了白領的畫皮:別看拿著不低的薪水,有著開闊的眼界,過著小資的日子,其實就是被日益精細的公司制度保護得太好了,才會產生一種「世界不過如此」的幻覺。
一旦貿然走出溫室,才會發現外面的現實有多麼殘酷。
投入少的,不過是回吐了一部分人生利潤。All in的,打回原地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實。
他們都忘了,那些表面的光鮮,背後是遠比上班更加艱辛的努力。
他們看到的是,那個網紅小店有大大的落地窗,復古的INS風,拍照發朋友圈能收穫好多贊。
他們沒想到的是,開個小店要考慮市場定位是什麼,人流量與房租間該如何平衡,裝修中有什麼坑,如何跟供應商以及食藥監、衛生、工商、消防等單位打交道,等等等等。
沒錯這些實在太瑣碎無趣了,可只懂得消費和享受,不願意主動去思考,不正是白領們的困境嗎?
當然,不甘現狀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人到中年,追求改變,最後再蹦躂一次,能跳多遠跳多遠。
說是創業,映射的是對現實的不滿,不滿又來自欲望。
而欲望,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和那些月收入剛到一千的6億人相比,白領們已經足夠幸運。
所以把本職工作做好,做一輩子職場螺絲釘也沒什麼大不了。
工作之外,有愛好,有愛情,有家人,有朋友,那裡自然能找到無限溫暖,工作不能給你的,它們能給。
人到中年,就一個字,熬。
熬過去了,欲望會慢慢下降,U型幸福指數見底回升,明天會更好。
回到唐冬那篇新聞的最後,「該說再見了,我的養雞場,猜到了這個開頭,卻沒有猜到這個結尾……」在微信上敲下這句話之後,唐冬告訴記者,「等幾天就準備回城裡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