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悲慘世界》:文藝與文藝是有鴻溝的

2021-01-18 人民網

    《悲慘世界》:作為成功的電影

  沒有湯姆·霍珀執導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前些天的奧斯卡頒獎禮恐怕就要被李安專美了。畢竟在以明星,尤其是女明星為本的奧斯卡現場,當紅的安妮·海瑟薇,在那屆星味頹靡的典禮上,實在是殺傷力強大。放到中國內地也一樣,不少觀眾看《悲慘世界》,一少半是奔著音樂劇,一多半是奔著安妮·海瑟薇和休·傑克曼去的。在他們眼裡,「明星-音樂劇-雨果」才是正確的選項次序。當然在導演那裡,這一次序應該是:音樂劇-明星-雨果。

  「小清新」和文化人看電影時據說都哭過。這首先是導演湯姆·霍珀的功勞。把一部著名舞臺劇搬上銀幕,敘事空間、表現手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具體技術環節上的問題,註定會層出不窮。演員的表演展示,也由舞臺上的聲音和形體,不可避免地要擴展到面部特寫……像這樣一部由音樂劇名著改編的電影,在立項之始、尚未確定導演之際,通常便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而舞臺劇改電影肯定是要遭罵的——

  首先,重場戲之間的常規過渡肯定壓縮,熟悉的觀眾會不適應,覺得侷促。這跟京劇《借東風》或是話劇《屈原》拍成電影後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

  其次,有觀眾挑剔演員嗓子不夠好,又總給個大腦袋特寫。嗓子不好就對了——因為都是卡拉OK水準的電影明星在唱。估計是考慮拍電影,舞臺劇演員沒電影演員在鏡頭前自如的緣故。而明星出演,如果不給大腦袋特寫,怕是不會接拍的。藝術和錢景的因素都有。唯因如此,也才會構成些全球性談資。

  以《國王的演講》導演身份,執導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湯姆·霍珀是冒了風險的。最後把片子拍到能賺人眼淚、能拿奧斯卡,還能進入到中國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的主流時尚話題,從世俗層面講,是個不小的成功。

  話說回來,因為「嗓子不好」,成功了的《悲慘世界》在「音樂劇電影」這個具體分支裡地位還有些尷尬。一方面,它在影像方面做得非常時鮮;另一方面,它在演員的氣質吻合和音樂質素方面都有一些錯位。就年齡和外形而言,拉塞爾·克洛顯然比休·傑克曼更適合演冉·阿讓,其他演員,包括安妮·海瑟薇,大多數情況下,讓人感覺到他們是在演發生在英國的故事,而不是法國的傳奇(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英國另一位導演喬·懷特去年對《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編上)。作為音樂劇,演員對《悲慘世界》的唱段演繹,實在談不上多麼動聽,有些地方還不如把唱詞說出來舒服。這些遺憾,又很容易對電影產生「為票房而急就和拼湊」的感覺。

  《悲慘世界》:

  作為成功的文學名著

  在今天,無論是觀眾還是導演,大家在看待這部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時,雨果及其原作都是繞不過的。但無論如何,雨果肯定又都不是觀眾買票、投資商注資的第一選項。商業與文學一旦衝突,被犧牲的一方,顯然是不會說話的原著,和已故作者。

  看湯姆·霍珀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的觀眾,有不少據稱哭了。好事,因為哭過,個別人可能還會去找雨果的小說原著來看。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把名著當名著待見,也日益拒絕為名著精神繼承人提供生長空間的年代,在這個背景下,任何能將大眾注意力引向文明精華的時尚熱鬧,都具有了渡船的功能。不過,凡名著被改編,又都會面臨被後世人做減法的尷尬。怎樣在重讀名著以及讀解「名著被改編」這一行為的過程中,把後人自作聰明刪減掉的珍寶恢復原貌,這是我們重新直面原作時必須認真去做的。

  在幾乎所有的英美舞臺和影視改編版本中,《悲慘世界》不過是冉·阿讓逃亡、撫養孤女的故事。芳汀、沙威和珂賽特以及其他人等,均是為了構成、鋪排這個故事而展開。其實呢,如果不是為了闡述自己的世界觀,雨果不一定非要花那麼大筆墨去演繹冉·阿讓的行跡的。大作家的價值不是去講一個精彩的故事,而在於通過精彩的故事,去更精彩地呈現生活的滋味,並在這些五味俱全中揭示不同類型的人,他們作為「人」的困惑,他們彼此的衝突與宿命。

  小說不需要表現寓意和訓誡,即使是作為「人道主義名著」的《悲慘世界》,它所表現的也不是個人如何融入大時代、融入上帝之光,而是:一個認真活著的人,怎麼使用好他自己的生命,怎樣把他遭受過的不幸,儘量在他人的生命中抹去。誰都不是救世主,誰都可以發出自身有限的「聖人」之光。每個罪犯的身上都有一個冉·阿讓;每個正直的、有原則的人內心深處,都潛伏著一個沙威;德納蒂的貪念,它是我們每天都能遇見的——在他人和自己身上,有時還是同時……而所有這些,雨果並沒有像導演湯姆·霍珀那樣自信地指著大家的鼻子,對我們進行灌輸。雨果只是講了一個人的改變,他改變後的承擔,以及這承擔的艱辛、兇險和微不足道。好的文學家,從來都是強調一下後者的,而宣傳家們,卻習慣於把微不足道升格為「主義」——即便是市場和資本家的宣傳家。

  文藝與文藝是有鴻溝的

  我的一個老同學曾對我說,她覺得電影在現代生活中,有教堂的功能。她說的當然未必涵蓋了全部,但至少一部分是。一部分電影人、文化人、傳媒人都在各自的領域中,嘗試著扮演班主任或牧師的角色。但我要說,高品質的文學從來不允許如此。中國封建時代曾高揚的「載道文學」,其實是很低端的文學型態。載道的文學固然比不載道的更具意義,也更遠離空虛和無聊,但它依然只能拿來作為文學的底線。文學為心靈與智慧的豐富性而存在,它謝絕變成簡單的一元或二元的宣講工具。導演、編劇和評論家們所講述的那些意義,在雨果的小說原著裡都有,但雨果卻不是為了講述它們,才去寫《悲慘世界》!精英文藝與流行文藝的巨大鴻溝就在於這裡。

  如果沒有雨果和他的小說原著,世界上所有版本的《悲慘世界》,可能都是一個感人至深、各具特長的原創藝術品。

  如果沒有那部最傳遞原著神韻的、讓-保羅·李塞諾1958年執導的電影版《悲慘世界》,以及那部最具創造性的、克洛德·勒魯什1995年執導的現代社會版《新悲慘世界》,所有其他觀眾席上為形形色色芳汀、珂賽特飆出的眼淚,或許都是動人的,而不會視作膚淺、廉價或罐頭。

  如果沒有卞福儒主教,沒有德納蒂夫婦,沒有艾潘妮,也許所有的冉·阿讓和芳汀,就能在舞臺或銀幕上享受觀眾與評論家們的專美了。

  如果……

  但是——沒有那麼多「如果」。(徐江)

相關焦點

  • <悲慘世界>是成功的名著成功的電影
    《悲慘世界》劇照 CFP供圖  《悲慘世界》:作為成功的電影  沒有湯姆·霍珀執導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前些天的奧斯卡頒獎禮恐怕就要被李安專美了。作為音樂劇,演員對《悲慘世界》的唱段演繹,實在談不上多麼動聽,有些地方還不如把唱詞說出來舒服。這些遺憾,又很容易對電影產生「為票房而急就和拼湊」的感覺。  《悲慘世界》:  作為成功的文學名著  在今天,無論是觀眾還是導演,大家在看待這部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時,雨果及其原作都是繞不過的。但無論如何,雨果肯定又都不是觀眾買票、投資商注資的第一選項。
  • 五部高分文藝電影,身為文藝青年的你看過幾部?
    看一部百轉千折的文藝電影,就像聽一曲百感交集的人性之樂。今天小編就為愛看文藝片的人搜羅了幾部高分文藝電影,這五部需要我們不慌不忙的去看,才能發現原來它值得無限次回放。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五部電影吧!第一部:《如晴天,似雨天》
  • 文藝評論:與創作密切合奏鏗鏘有力的抗疫樂章
    1月30日,首發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倡議書和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徵稿通知,積極策劃組織「藝評戰『疫』 ,文藝評論家在行動」網絡文藝評論專題徵稿活動,在60天之內吸引帶動各地文藝評論家、文藝評論工作者原創評論來稿約700篇。做好藝評戰「疫」專題網絡評論工作,精選編發120篇,避免導向偏離、格調低沉、譁眾取寵等不良現象,理性引導,確保主旋律迅速發聲。
  • 專訪|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讓不同的文藝評論工作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所以,我們期待我們的評論家們對一些固有的習慣要有所改變,要轉變文字風格、話語體系,評論文章要更接地氣,要更有針對性,更有靈氣。這並不簡單,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同時,我們也需要對傳統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做一些改進,要讓那些針砭時弊、受老百姓歡迎的評論文章也能夠被視為評論成果,得到表彰和獎勵。另一方面,為了適應網絡化時代,我們的眼光要瞄向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
  • 文藝不過王家衛
    如今的王家衛早就已經在文藝圈裡封神,成為文藝電影裡殿堂級的大導演。人們早已通過他導的一部部精彩的文藝電影,領略了香港演員的魅力,但電影背後的這個男人,你又知道多少?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
  • 【獨家評點】習近平自述文藝心路,給我們哪些啟示?
    島評:「莫希託」的標準調製辦法有了,就著海明威的文學世界,浮一大白吧。「文學硬漢」的摯愛,你值得擁有! 從戰場到球場,從文壇到政壇,有沒有你欣賞的「硬漢」? 司湯達的《紅與黑》很有影響,但對人世間的描寫,還是要算巴爾扎克、莫泊桑的作品,像《人間喜劇》的影響就很大。最讓我震撼的是雨果的作品,《悲慘世界》《九三年》都是以大革命為背景的。我看《悲慘世界》,讀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讓那一刻,確實感到震撼。偉大的作品,就是有這樣一種爆發性的震撼力量,這就是文以載道。再有,就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 眾聲喧譁的網絡時代,如何葆有文藝評論的理性光芒?
    網絡時代,文藝評論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豆瓣、貓眼等評分網站上的絲微浮動可以影響上千、上萬票房,一些冷門的藝術片因網絡上的口碑相傳被大大提高排片率……在「人人都可成為評論家」的網絡時代,文藝作品的批評權不再局限於學者、媒體、專業批評人士,而是被分發到普通大眾,各闢蹊徑、火花四濺的同時也出現了「唯求點擊率」而粗製濫造、誇大其詞、飯圈控評、不為討論、只為對立的「罵戰式」評論等堪憂現象。
  • 【《半路父子》:劉若英式文藝愛情】
    暌違8年,劉若英攜《半路父子》重返螢屏,儘管該劇主打暖心品牌,關注接地氣的中年再婚男女困境,但全劇亮點確實女主劉若英依舊延續了一直以來的文藝風格,儘管女神多次表示不知為何被貼上文藝的標籤,但都市現實故事卻從頭到尾透著一股心靈雞湯的味道。劉若英依舊帶著那幾分獨立特別的脫俗味。
  • 【胭脂湖文藝】【文藝動態】
    【胭脂湖文藝】【詩歌部落】 牡丹花開別樣紅——為多民族作家臨夏行作馬元俊(保安族)
  • 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啟動 網絡影視文學遊戲等你來評
    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切實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的精神和關於加強網絡文藝評論體系建設的要求,倡導批評精神,凝聚新型文藝評論人才隊伍,推動構建良好網絡文藝生態。(攝影:秦金月)《陳情令》《白夜追兇》等網絡作品及現象可供評論據悉,第二屆優選匯以「因網而生,向美而評」為主題,公開面向社會徵集3000字以內、對2017年以來網絡文藝作品與現象的評論文章。「因網而生」明晰了本屆優選匯的對象範圍,是關於「網絡文藝」的「評論」,而不是來自「網絡」的「文藝評論」。
  • 文藝周刊薦讀|細數2019江蘇文藝關鍵詞
    除了傳播中國聲音,傳播中國理念,讓世界了解中國之外,入選「文學之都」也要服務於城市可持續發展,利用文學載體弘揚南京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學與百姓生活有機結合,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與幸福感。從1983年開評至本屆,共評出696位獲獎演員。第29屆梅花獎是中國文藝評獎改革後的第二次評選,名額由原來的30名壓縮至15名,含金量更高,競爭更加激烈。2019年4月13日至26日,全國17名進入終評的戲劇演員在南寧現場競演,差額評出15名獲獎演員。單雯塑造的杜麗娘表演細膩典雅,唱腔悠遠流麗,人物刻畫深入,打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評委。
  • 香菱,那個命運最悲慘的紅樓少女,只談文藝,不訴滄桑
    雖然沒有女作家的命,但我卻有女作家的病啊!我充滿了文藝氣質,最喜歡在細雨中漫步行走,詩意浪漫啊——我一邊說,她們就在一邊旁邊笑我,那意思大概就是,怎麼這麼缺心眼啊!然後中午去食堂,下午下班,雖然雨下得大了一點,雖然我的辦公室裡有好幾把雨傘,但我還是懶得拿傘,我真心覺得沒幾步路,用不著那麼麻煩地打傘啊。
  • 網絡文藝的創作與傳播別陷入「算法」出不來
    對於追什麼劇,聽哪首歌,讀什麼小說,這些文藝作品的選擇和接受問題,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已經發展為首先由算法判斷和選擇的新模式。算法成了網絡文藝與受眾傳播之間的第一位「鑑賞者」,從哪些內容分發給什麼樣的用戶這類個性化推薦問題,到一些文藝作品排行榜,都是數據分析和算法運行的結果。算法基於對個體藝術趣味和文化身份的分析,滿足個體對文藝作品娛樂消費、藝術欣賞的需要。
  • 世界上最有文藝範兒的國王
    但我相信,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肯定有無數天才的藝術家潦倒地過完一生,然後湮沒在時間的洪流裡。和他們相比,理察·華格納無疑是歷史上最幸運的藝術家。▽他的文藝範兒,他的浪漫,比起現在那些搞個土豪婚禮就唯恐天下不知的教主,要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首先當然因為他帥。▽
  • 忝為中年女文藝,我很抱歉——飛刀《那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文藝腔》
    文章中的確有震耳發聵的觀點,值得我等中年婦女思考並去避免及改正,但很多內容就如網絡噴子一樣,為了達到標榜自己的目的而用力過猛。 《那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文藝腔》,文章標題就值得討論一番。人的眼睛有大小之分,但終究大不過鬥,既不是廣角攝像頭也不是天文望遠鏡,即使站在最高山峰,也不能將世界萬物盡收眼底。 術業有專攻,60後、70後深耕的領域,對於費蠟君也許白紙一張。
  • 戰疫情,文藝有力量
    ■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面對一場決不能懈怠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陝西文藝工作者在省委宣傳部的倡議和組織下迅速集結,用一曲曲溫暖感人的秦腔、一幅幅大愛無疆的丹青、一首首振奮人心的詩詞吹響了文藝號角,以百花齊放的人民文藝講述陝西故事、彰顯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有一種感動,正從畫筆的尖端款款流出,定格了「逆行者」最美的瞬間;有一種關愛,正從嘹亮的歌聲裡熱情襲來,傳遞了戰「疫」必勝的信念;有一種精神,正從溫暖的詩詞中不斷勃發
  • 文藝|文藝之星: 陳佩琪
    這個東西就是自己要學會時間分配的吧~對於我而言,文藝不會讓我分心學習,反而會成為我學習的一種激勵,可以讓我心情變好,然後可以讓我更加專心的投入學習。所以我不認為就是文藝和學習是衝突的,文藝會成為我學習的調味劑。
  • 今日寧波|近兩年文藝創作成果集中亮相 寧波市文藝獎評出
    成就獎獲得者張少策2017年,寧波市文聯在原「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獎」基礎上改進設立「寧波文藝獎」,包括寧波文學獎、寧波戲劇獎、寧波美術獎、寧波書法獎、寧波攝影獎、寧波音樂獎、寧波舞蹈獎、寧波曲藝獎、寧波民間文藝獎、寧波電視獎、寧波電影獎、寧波文藝評論獎。
  • 日本,一個文藝範兒深入骨髓的地方 日本文藝
    你有聽說過,日本是個文藝範深入骨髓的地方麼?
  • 超文藝的句子,讓你瞬間變成文藝青年
    每當在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對著自己喜歡的人不經意的說上一兩句文藝的句子,瞬間會提高她(他)對你的好感,今天,小朔來分享幾個文藝的句子,讓你瞬間變為她(他)心中的文藝青年。1. 千裡路我只陪你一程,從此以後風月豔陽我都不問。——網易雲音樂熱評《像風一樣》 2. 你每次都是用力過猛,感情剛開始,你便奮不顧身,背水一戰,不留一點兒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