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已經不在方莊買房了。
這片夾在東南二環與三環之間的小區屬於豐臺,經濟脈搏跳得沒有朝陽厲害,教育資源遠不敵東西海,有錢的名人明星們,要麼住在城裡老牌的上億豪宅,要麼在四環外的別墅區落了腳。
這裡很舊,許多小區的白色牆皮已經嚴重脫落,一些路面已經裸露出灰色混凝土層,夾雜著細碎石塊。但久居方莊的老人們,大多是不會嫌棄這裡破舊的,他們總愛說:「這裡曾經是北京最好的小區。」然後強調一句,「最好的。」
方莊昔日的輝煌光景,大概只有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最清楚。他們口中的「曾經」是上世紀90年代——「富人區」方莊當時是全北京的夢,20多層的高樓林立,還有商場、公園、醫院和學校,相比北京城裡的大片平房和6層小板樓,這裡就是「洋氣」的代名詞。
年輕一代鮮有人了解這些,他們只看重這裡臨近二環的位置,和均價6萬還算友好的房價——這樣的價格,簡直就是二環房價窪地了。
壹
今年36歲的天津人劉興是在2008年搬到方莊來的。
他買了一套90平米的二居室,當時房價只要每平一萬二,劉興準備了47萬首付,再貸款66萬就拿下了。
劉興夫婦看中的是這裡的位置。他在南五環工作,妻子是方莊裡的北京十八中當老師。他們也看過其它地方,比如三環裡的世紀星小區、木樨園和馬家堡,但最終還是定在了方莊。
這裡靠近南二環,交通方便,更讓劉興滿意的是樓下小花園。他考察過,這個花園是方莊諸多小區裡面積最大的。此外,方莊的戶型多是廳小臥室大,而他看上的那套,客廳居然還算寬敞。
方莊實現了他的安居樂業夢想——兒子在這裡出生長大,如今,每天看著他在樓下小花園玩滑板,是劉興最滿足的時刻。
因為醫院公園配套都不錯,方莊也很適合老人居住。於是,今年年初,劉興在芳城園二區為父母買了一套66平米的兩居室,總價415萬,首付182萬,劉興管親戚借了100萬才湊夠。
雖然還款壓力不算小,但劉興買房之後還是很慶幸——這套房子在今年3月之前,一度漲到過接近500萬,即使到現在,也只是回落到415萬左右。
「至少沒有賠錢」,他笑呵呵說。
很多生意人也選擇在方莊買房。
方莊西北角的GOGO新時代是2005年建成的,離方莊西側的木樨園地區、百榮世貿及沙子口文具批發中心都很近,公交地鐵也都方便,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人,自然也就扎堆在方莊落腳了。
貳
早年的方莊很窮。
最早這裡就是「方莊村」,以菜地和墳地為主,荒涼而空曠。如今的蒲黃榆,也是由東蒲橋、黃土坑和榆樹村變遷而來。
1984年,方莊迎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北京市政府決定在這裡建設第一個規劃型住宅小區,並專門成立了由張百發任組長的3人領導小組,聚集了當時在京的頂尖建築專家,組織住宅區規劃大賽。
最終,融合倫敦哈羅新鎮、巴黎德方絲等國外代表性住宅優點的方案勝出,方莊就照著圖紙上的樣子建設起來了。
中央環島成為方莊的中心,環島四角各有放射狀的支路和環路。小區取名也頗有詩意。四個大社區都有「芳」字,分別為芳古園、芳城園、芳群園、芳星園,連起來就是「古城群星」。
到1995年前後,小區周邊配套設施也陸續落成。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們記得,如今的「方莊購物中心」當時還叫「自選商場」,那可是高端的新鮮玩意兒,全北京只有方莊和雙井兩個地方有。
而蒲黃榆華潤商場下面的麥當勞,也是進京最早的一波洋快餐門店。
那時候,去方莊玩就和現在說「去三裡屯玩」沒什麼兩樣。
這座在當時享有最高配置的住宅小區,一度吸引了很多國內外賓客來參觀。有媒體統計過,先後有100多位外國元首到訪過方莊,即使在北京城,這樣的規格也難出其二了。
那也是北京的居民區第一次遭到爆搶。有人感慨「從來沒見過那麼多人買房」,一個故事更是至今流傳在方莊:90年代,一位臺灣老闆來到北京,問哪裡的房子最好,結果就被直接帶到了方莊。
名人也隨之而來。
張國立、劉曉慶、大山、那英和宋丹丹等都曾經在這裡生活。家住芳星園的張女士在樓裡見過董文華,還說她的氣質比電視上看到的好多了;芳城園一區二號樓的趙女士家最近漏水了,而她住的這套房子,曾經的主人是毛寧。
富人區的光環漸漸褪去。
曾經被人豔羨的方莊,如同大齡剩女一般開始被人挑剔:戶型不夠豪華,大多是90平米以下的兩居室;超高層塔樓,採光和朝向不夠理想;小區車位規劃太有限。
於是,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房子送走了尊貴的舊主人,迎來新晉的買房客。
叄
離開方莊的理由有很多,對於年輕的爸媽們來說,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教育。
因為有十八中,方莊的教育資源在豐臺算好的,但跟大神一樣的東西海相比,就分分鐘被秒成了渣。40歲的杜琳從小在方莊長大,現在住在毗鄰方莊的劉家窯,因為戶口落在東城,女兒得以在城裡念小學,這讓她覺得很欣慰。
據她觀察,方莊附近的小孩大多都是轉戰海澱和東城。女兒所在的幼兒園有近40個同學,至少30個沒有在方莊念小學。
家長們逃離方莊的辦法有很多:有錢的,直接花600萬在海澱買個老破小;錢少點的,去海澱買間頂層小一居,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再在學校附近租房住。
當然,也有人選擇在方莊內部解決問題。
比如2010年後新開盤的首開璞瑅公館目前均價10萬以上,算是方莊的高端小區了。家長們都傳,這裡的孩子可以就讀皇城根小學和北京四中初中部。
老去的方莊,如今似乎更適合老人居住。
這裡曾經是外交部、公安部、央媒等國家機關單位或央企的家屬樓,於是,在方莊的老人們臉上,你還能找到他們往日的榮光。
走在芳星路上,如果你身邊恰巧走過一位老人,穿著運動衣或花色外套,腳蹬運動鞋,肩上挎著布包,步履輕安,腰板挺直,很可能就是某家單位的退休老幹部。他們走路不緊不慢,男的大多是寸頭,女的燙精緻短髮,臉上多少掛著些從容和通透。
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團體。
比如肯德基。上周日下午,他們把獨自喝飲料的小夥請到一旁,布置出七八個老人的會議區,桌上擺好自帶的葡萄、桃子等水果。幾位老人盤起髮髻,神採奕奕,討論著明天是去藍色港灣後還是大悅城玩。
張大媽是不喜歡熱鬧的。半年前,兒子把她接到這裡,她閒不住,在附近找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平日沒事的時候,她喜歡用十字繡打發時間,有時候在家,有時候在小區花園的涼亭下。
遇見張大媽的那個周日下午正在下雨,她忙著繡一副迎客松,身旁手機在播放兒子幫忙下載的《楚喬傳》,她只是聽著,眼睛一直盯著穿行的黃線。雨中,這方涼亭成為她的獨立王國。
一些久居於此的老人,是不喜歡外人闖入的。
在芳星園二區3號樓對面,退休老人們建起一個綠意盎然的小花園,裡面有荷葉、月季、各種藤蔓植物,還有搭建的木棚、桌椅等,告示牌上鮮明寫著:陌生人禁止入內。
總有路人喜歡闖進去參觀,二樓的老頭會馬上探出頭來喊「關好院門」。這裡似乎是老人們不願被打擾的淨地。
但這些抗爭,並不能阻擋曾經簡單的方莊變複雜。
50歲的張欣一直住在芳星園小區,她見證了方莊最早的整齊:房子都是一組一組的,每組都自己的顏色,路上種的樹也很講究,芳群園那邊是梧桐樹,中間是國槐、抓槐,芳星路上是銀杏。
但這種秩序感如今都被打破了。
小區附近起了很多樓,顏色慢慢變了,人員也開始雜起來。她十分看不慣有人把垃圾堆在樓道裡,常和老鄰居叨怨:「住的都是些什麼人?」後來,她在樓道裡貼出了告示「垃圾請自覺帶走」,此後樓道裡才幹淨了些。
方莊的老住戶們很熟悉電影《有話好好說》裡的場景——
姜文扮演的趙小帥被漂亮女友安紅拋棄後不死心,找到了女友與娛樂公司老闆同居的住所,並請張藝謀扮演的收廢品大爺喊出那句有名的「安紅,我愛你」。
張藝謀舉喇叭的位置就在芳星園二區,而現在,這裡的樓房已經十分密集,很難找到當初拍攝的具體位置。
肆
蒲芳路滋潤了方莊的食客們。
這是是方莊著名的美食街。全聚德、金鼎軒、西餐廳、海底撈等大小餐館一應俱全,「方莊簋街」裡還有年輕人喜歡的烤肉、火鍋、串吧等。
李強是2003年來這裡做生意的,在大約 10平米的門店裡,他經營著肉夾饃、涼皮、烤腸、酸奶、冷飲等多種品類。
他經歷過的最熱鬧的光景在2008年。那時候進京的人多,生意也好,整條街常常到晚上12點才得以消停,而現在,晚上九點馬路上就開始冷清了——以往喝酒擼串的年輕人,如今都忙著在家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了。
各項檢查也越來越嚴格。兩個月前,一批店鋪因為消防隱患被關閉。生意不太好,一些開在角落裡的啤酒吧,索性主動關門掛起了轉租廣告。
相比之下,老人們最愛的家樂福超市生機勃勃。
每天早上5點,方莊的老人們就會拖著小推車在這裡排隊買特價雞蛋,物美大賣場的特價資訊,也能招來無數趕公交而來的老人。有人搬到了方莊附近的劉家窯,還是喜歡來方莊逛超市。
很多人留戀方莊。無論是住在「古城群星」的小區裡,還是住在南三環外一點,被問起居住地時,他們都愛說「住在方莊「。時至今日,這裡舉辦社區活動時還是以整個「方莊」為單位,而不是分散的「古城群星「。
在老方莊人眼裡,興盛和衰落不過是外人的評價,而方莊,依舊是他們最溫情的家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