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酒桌文化

2021-02-27 微閱讀

轉自:中山國學堂,ID:zsguoxue

作者:佚名

 

  在中國,酒局之妙不在「酒」而在「局」。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酒局在歷史文化上承擔了如此多的功能,朝代的興衰都能與酒局聯繫起來。


酒桌上的中國

  拋開利益局,純扯淡、純聊天,開懷暢飲、放浪形骸,這叫「酒肉朋友」。「酒桌經濟」難免,「酒肉朋友」難得。更多的是我請你喝酒、你幫我辦事,喝酒成為一種工具理性。

  在中國,不一定什麼事都可以攤到桌面上來說,酒桌除外。酒桌適宜神交、社交、私交。酒桌澆築了一個社交的中國、節慶的中國、禮儀的中國。網友們曾對招待歐巴馬的國宴津津樂道:翠汁雞豆花湯、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蘆筍、烤紅星石斑魚、一道點心、一道水果冰淇淋和2002年的長城五星葡萄酒。

  上至國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酒精不燃燒,不算搞社交。因此,酒精文化碰到汽油文化就傷痕累累,禁酒令越來越嚴,仍難敵陪酒之風,把車扔在原地,酒還得照喝不誤。

  你可以不懂中國話、不懂中國文化,會喝就行。無怪乎老外感嘆「中國就是個大party」,party上不認識人沒關係,語言不通不要緊,酒量甚至也無所謂,只要你自己High起來,似乎就足夠了。

  在中國,酒是文化、禮儀、歷史、風俗;最後酒酒歸一,酒是關係,酒桌即可看中國。

  

酒局改變歷史

  在中國,酒局之妙不在「酒」而在「局」。易中天曾說,「政治即吃飯,會不會吃、懂不懂吃、善不善於處理飲食問題,就關係到會不會做人,會不會做官,會不會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他這話並不誇張,有諸多史實可以佐證,如藺相如澠池會上屈秦王,開趙國數十年之太平。曹操邀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等歷代著名酒局已是耳熟能詳。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酒局在歷史文化上承擔了如此多的功能,朝代的興衰都能與酒局聯繫起來。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說的不過是幾杯小酒忽悠走了天下兵權。一頓酒就鞏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權。以酒宴的方式解除禁軍主要將領的兵權,是宋初政治、軍事中的一件大事,酒酣耳熱之際,談笑風生之中,平靜地對禁軍進行改革。 毫無疑問,杯酒釋兵權是宋初重要的事件,將其視為大宋王朝的一個歷史標籤,也不算過分。

  成王敗寇,政治博弈向來兇險無比,再美妙的歌舞、再美味的酒水也不過是假象而已。項羽設下的鴻門宴原本就是個幌子,不過是試探劉邦是否想稱王的藉口罷了。劉邦明知項羽意在為何,依舊如約而至,就是不想與其撕破臉,畢竟雙方實力懸殊。原想在酒桌中示弱以打消項羽的懷疑,不料項羽殺意已起,所以劉邦找藉口逃掉。

  曹操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是用酒說事。但尋常古人飲酒是為了作詩、猜謎,所以才誕生出《蘭亭序》這般美帖。飲酒作為古代文人的雅趣,已屬農業社會的浪漫,不復存在了。工業社會正滌蕩一切兒女情長(馬克斯韋伯)。 


權力的酒桌

  餐桌與權力到底有何關係?在法國歷史學家馬克·阿爾貝寫的《權力的餐桌》一書中,從古希臘時代的公眾宴會,到路易十四的豪華餐桌,直至如今愛麗舍宮的第五共和國晚宴,餐桌的變遷被視為是一個權力控制與馴服的過程——「菜」不僅僅是菜,「吃」也不是個人的事兒,因為在吃的「規矩」和「意義」背後,總有需要達成的目的。對應到我們當下,也可以說,在官員的酒桌上,「酒」也不僅僅是酒,「喝」也不是個人的事兒。
  這從各式層出不窮的敬酒令中就可見一斑,如「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能喝八兩喝半斤,這樣的幹部要當心;能喝白酒喝紅酒,這樣的幹部要調走;能喝紅酒喝飲料,這樣的幹部不能要;能喝飲料喝白水,這樣的幹部要讓位。」諸如此類,不難發現,在很多時候,喝酒儼然成了為權者的幹部的必備素養。

  權力的酒桌上,敬酒與被敬,往往因桌上的最高權力而異。在一個酒桌上,你可能是敬酒者,也即被考驗者;但另一個酒桌,你也可能升級為被敬者,成為考驗他人的主考官。哪怕職別再低,在求辦事者那裡,你依然可以成為座上賓與被敬者。由此,敬與被敬,喝與被喝,成為一條盤根錯節的食物鏈,無論是南北東西,只要有權力在場,幾乎就沒有不喝的道理,這成為「放之四海而通行」的酒桌文化。

  不過,有送命之虞的酒桌,固然有傳統酒桌文化的催化作用,但在根本上,還是權力文化的助興。在這張酒桌上,喝的雖是酒,但比的卻是權力。喝什麼酒,如何敬酒,乃至如何擋酒,都是要被精細拿捏分寸的權力文化,歸根結底不過是一種權力秩序的外在延伸,並構成支撐權力的現實註腳,以微妙的方式,顯示一種權力的在場。

聲明:所載圖文僅供閱讀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部分未能註明作者,如涉及版權,敬請指出,以便刪除或妥善處理。

相關焦點

  • 中國「酒桌文化」:服從與被服從,一種變相的權力遊戲
    然而,卻有一些人稱這種庸俗是為高貴的酒桌文化。 "自虐及他虐文化" 直截了當地說,酒桌文化就是一種變態的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酒產量卻是相當高。酒桌自虐和他虐文化就是身體素質和酒精強度不匹配的根源。 中國人喜歡喝酒嗎?相對來說是不喜歡。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飲酒量為6.7升,俄羅斯為15升。雖然很少有人喜歡喝酒,但是在中國,有很多人喜歡勸酒。
  • 古代酒桌文化的冷知識
    中國#古代酒桌文化# 與政治文化緊密相連中國的酒文化有著很久遠的歷史,遠在漢字還沒有成熟以前,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技術。在最早期,酒被認為是一種聖液,並不是拿來飲用的,而是用於祭祀,與國家大事緊密相連。
  • 黃渤生動演繹「中國式酒局」,人到中年,別在酒桌上糟踐自己
    短短幾分鐘的表演,油膩得很真實,連帶「中國式酒局」也成了微博上的熱搜話題。但再殘再劈柴,也請儘量保持一下姿態,可憐可憐自己這堆肉軀,不要因為面子,把健康和性命交待在酒桌上。酒是男人的江湖,但不是全部的江湖,所以,在酒桌上爭勝負,證明不了你的牛逼,只能彰顯你的油膩。
  • 韓國的聚餐文化和酒桌遊戲
    聚餐的話自然就會喝酒,在酒桌上為了活躍氣氛等,由此便衍生出了聚餐文化和酒桌遊戲。本篇內容主要介紹韓國的聚餐文化和酒桌遊戲。聚餐文化在韓國倒酒是互相倒的。酒桌遊戲說完了聚餐文化,再說說最常見的酒桌遊戲吧。1. 訓民正音一個人先給出幾個輔音,酒桌上的人要說出以這些輔音開頭的單詞,說不上來的人就要被罰酒,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比如說規定一下單詞的類型。
  • 別被「酒桌文化」毀掉你的健康
    上面的例子雖然有點極端,但酒桌文化,確實在一點點的侵蝕你的健康。 據統計,中國每年由於酒精中毒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而導致這些人酒精中毒的,大多數是因為酒桌文化。  在中國,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是大部分人的共識。如果有,那就兩頓。 幾個人圍在一起,傳杯弄盞,言笑晏晏,看似輕鬆自在,裡面的水卻很深。入座、點菜、倒酒、敬酒、抽菸、吹牛……一氣呵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勁上來:「服務員,再開一瓶!」坐在飯桌前的你,是不是也有身不由己,只能繼續陪喝。
  • 古今酒桌文化battle!誰的吃相最難看?
    最近銀行勸酒事件將酒桌文化再次擺到了風口浪尖。一杯酒展露的不僅是面子問題,更是官場、商場的一大陋習。由此想起「勸君更進一杯酒」,只覺再也不可直視。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
  • 【無極堂】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和無效的聚會
    醜陋的中國酒桌文化前有魯迅,後有柏楊,一直在批中國人的劣根性與醜陋,因為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中國酒桌文化有以下特點: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這個來敬酒,一看是領導,那個來敬酒一看是什麼什麼。你都很難拒絕。
  • 海南黎族民歌《祝酒歌》:經久不衰的酒桌文化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特色民族文化,讓更多人聽到海南民歌,近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策劃了「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活動開啟後很多歌手踴躍報名,其中不乏海南知名組合翩哈組合以及海南黎族文化傳承人符天志等知名人士。
  • 被中國式酒局文化「殺死」的中年人
    春節過後,微博上一個名為「中國式酒局」的話題下,收穫了近萬條評論。其中「珍惜生命、遠離酒局」的留言,直接被網友們贊上了熱評第一。「酒局裡沒有真誠的朋友,酒桌上沒有真正的貴人。」「人啊,愛美酒是本能,不貪杯才是本事。」……就連黃軒自己也發微博感慨:「酒是別人的,命卻是自個兒的。」無比贊同。《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身為公司骨幹,為了換回客戶,不惜在餐桌上把自己灌醉。
  • 肆拾玖坊開啟網際網路白酒生意,改變勸酒的酒桌文化
    為了改變傳統勸酒的酒桌文化,讓80、90後接納白酒,形成健康飲酒的方式,肆拾玖坊用網際網路思維來做生意。作為一個網際網路老兵,張傳宗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白酒行業。廣交朋友的他聯合眾多IT精英創業,成立肆拾玖坊,奠定坊式創業的基石。
  • 大學生連喝6杯烈酒身亡 媒體:畸形酒桌文化
    中國新聞網9月14日的報導評論說,在「酒桌文化」的語境裡,酒不是用來品鑑、享受的,而成了一種讓人們用自我傷害的方式來證明「誠意與膽量」的工具。 害死王耀棟的兇手,不是哪個具體的人,而是畸形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然而,事物總有兩面,不那麼美好的「酒桌文化」也大肆流行了起來。在酒桌文化的語境裡,酒不是用來品鑑、享受的,而成了一種讓人們用自我傷害的方式來證明「誠意與膽量」的工具。你越是能喝、越是敢喝,就越能受到「酒桌文化」的褒獎與讚美。
  • 楊舟平:酒桌
    華夏九州,酒是文化、禮儀、歷史、風俗。喝酒可俗可雅,可論國事可談風月,可攀交情可見性情,可怡情可亂性,可養生可傷身,可豪飲可小酌,無酒不成宴,無酒「龍的傳人將是何等寂寞」!酒和桌構成了華人特有的生活狀態和話語交流的陣地,也是宣洩各種社會壓力的場所之一,所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所謂「萬丈豪情三杯酒」、「杯中乾坤大」等等便是,難怪中國位列全球十大飲酒國前茅。
  • 韓國的餐桌禮儀和酒桌文化
    提示: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2020년11월14일 토요일韓國的餐桌禮儀和酒桌文化韓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傳統禮儀的國家,在酒桌上也有嚴格的「規矩」。韓國人愛喝酒是出了名的,「一起喝一杯」也就成了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平時下班後,韓國人常常會和三五同事、好友一起在酒館裡一起來上一杯。
  • 這四個省的酒桌文化最江湖,網友:這是不喝到天昏地暗不罷休啊
    中國的酒桌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幾乎和釀酒的歷史一樣遙遠。而到了現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桌文化的風氣竟越演越烈,特別是在傳統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河南及其周邊地區,尤其盛行。而酒桌文化除了最基本的主客座次及敬酒順序外,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一些不同的約定俗成的規矩。
  • 酒桌上真的有「文化」可言?那些勸酒的人,其實根本看不起你!
    酒桌上真的有「文化」可言?那些勸酒的人,其實根本看不起你!「酒桌文化」這個詞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酒桌一個極為拿不上檯面的東西,大家喝的東倒西歪嘴裡胡言亂語,怎麼可能會和文化聯繫在一起呢?如果將酒桌文化放到古人身上,或許還有跡可循。
  • 酒桌文化之—划拳
    划拳基本手勢
  • 睿智的人該懂得:「其實,哪有什麼酒桌文化?不過是斯文掃地」
    風停夜泊原創 · 抄襲必究01「酒桌文化有一位讀者曾留言給我說:其實,酒桌上是沒有文化可言的,再有文化的人一旦酒上了頭,都會斯文掃地。是的,事實上的確如此。酒桌上的文化,應該是來源於兩個方面:1:各行各業的合作關係組織的飯局,用一種彼此都相互放鬆的狀態下,以打感情戰的方式,促成彼此的合作,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2:親友相聚組成的飯局,用來聯絡感情,使相互的關係得以在更多機會接觸中,以談天說地的方式更好的延續。
  • 不喝酒就被領導賞耳光,討厭的社交酒桌文化!
    各地酒桌上可能都有一定的「規則」,包括排座次、喝酒的節奏、喝酒的量等等,這些都是所謂的「酒桌文化」,屬於飲食禮儀。但是勸酒,就屬於其中的糟粕,應該揚棄。有的人不喝酒,勸酒的非要讓人家少喝點,酒量不大也要被灌得吐一地才行。
  • 惡臭的酒桌文化何時能停
    文 | 陳不是本文系視界範原創▼昨天,我日常刷微博的時候,發現被明星八卦佔領的微博熱搜榜,居然被討論酒桌文化的連環瓜給佔了。可見,吃瓜群眾對於酒桌文化這一陋習真的是深惡痛絕。然而在當天酒桌上,行長堅持讓他把酒杯裡的飲料換成酒,他委婉地向領導表示了拒絕。於是,就有了這張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截圖:消息一出,網友們這次難得一致的沒有掐架,通通站在一起鄙視喜歡搞酒桌文化的領導。
  • 韓國人喝酒玩的酒桌遊戲,其實跟中國差不多!網友:看誰腦子好
    雖然由於歷史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國和韓國在酒文化上存在不小的差異,但中國和韓國在地理位置上同處於東亞,本質上來說中韓的酒文化同根同源。因此,兩國酒文化發展至今,也有不少細節上的相似之處。中韓兩國人民酒桌文化相似之處在於,只要聚會喝酒,就少不了來一場酒桌遊戲。其中就有好幾個遊戲「撞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