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夢
編輯 | 翁嫻
本文由傳媒志原創出品,轉載請授權
這是學研回歸後的第 83 篇原創文章
《漂亮的李慧珍》終於落幕,結局自然不出所料,一切皆大歡喜。這部改編自《她很漂亮》的電視劇,在豆瓣上僅有4.8的評分,且從開播以來一直遭遇吐槽不斷。群眾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因為這部劇確實存在太多槽點。
迪麗熱巴和盛一倫的加入是這部劇中最吸引人的元素所在。迪麗熱巴人氣高漲得益於曾在《克拉戀人》中擔任女二號。因劇中女主角的人設依然是「傻白甜」,而熱巴的顏值、演技在線且飾演的角色敢愛敢恨,兩者的強烈對比使得觀眾更加喜愛這位女二號。《太子妃升職記》的大火,讓盛一倫成為很多人舔屏的對象,因此這二人的合作可謂是讓這部劇未播先火。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證明,單靠演員的熱度和顏值根本無法撐起一部劇,觀眾們顯然對缺乏誠意的作品意興闌珊。
演技方面自然是吐槽比較多的點,很多人認為「太子面癱,毫無演技」。如果說《太子妃升職記》裡,大家還可以接受盛一倫的「面癱臉」,認為他成功地詮釋了「腹黑」「外冷內熱」的皇帝形象,那麼在《漂亮的李慧珍》裡大部分人對此卻無法忍受。畢竟對於新人,觀眾還是包容的,然而當人設轉變,演員飾演的人物形象卻是「千人一面」的時候,這就挑戰了觀眾的心理底線。
其次就是角色設置,網友的話一語道破真諦,「看過韓劇的我表示,女主角的設定只是不漂亮,熱巴演得宛如一弱智」。雖然迪麗熱巴敢於自毀形象的表演確實值得敬佩,但角色設置卻讓人有「賣蠢過度」之感。劇情前半部分,熱巴飾演的李慧珍無論做什麼事都在頻繁出錯,且依然帶有「傻白甜」的感覺。穿著打扮的不合適明顯影響到了她找工作,然而,李慧珍依然我行我素,且還被編劇美化為「保持自我」。這種明顯違背常理的角色設置,卻愣是被拔高出「保持本真難能可貴」的思想,實在是讓人尷尬。
而劇中頻繁地插入廣告也讓人啼笑皆非,很多時候鏡頭都會特意給一些品牌特寫,而劇情中也加入了很多角色對產品的解讀,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看的是不是假的電視劇。女二號和後媽對峙,後媽來了一句,「你是在說我的氣墊嗎」。女主給女二號買了口紅,還特意把口紅的產品性能介紹了一番。女主心情不好躺在床上,妹妹卻說「你看我給你帶了個XX,嘗嘗看」,之後鏡頭長時間聚焦在女主開瓶蓋上。如此之類,不勝枚舉。
當然,最大的槽點在於劇情。「醜女逆襲」的敘事模式本已屢見不鮮,而翻拍的時候編劇又沒有加入有意義的創新,反而bug太多,轉折地太過生硬,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比如女主小時候是女神,漂亮、聰明又上進,但是長大之後卻變得邋遢、笨拙又膽小,這其中的原因,劇情並沒有交待。且女主變美的那一段應該是全劇的高潮和最大看點,然而劇情卻是女主突然對女二說「我想要變美」,在被女二拉去化妝造型之後就華麗變身了,毫無轉變的戲劇衝突。
很多人認為《漂亮的李慧珍》是一部套路電視劇,而這所謂的「套路」,其實就是敘事的模式化。敘事的表現手法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然而對於敘事的概念,各學科卻莫衷一是。在《敘事學詞典》中,普林斯把敘事界定為「一個或多個虛構或真實事件(作為產品、過程、對象和行動、結構與結構化)的再現,這些事件由一個、兩個(明顯的)敘述者向一個、兩個或者多個(明顯的)受述者來傳達」。通俗來講,敘事就是講故事的方式。
從電視劇的製作來看,因為有敘事的意識在,人們才會利用各種修辭手法撰寫成一個富有邏輯性的劇本,之後再通過影像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得故事更具閱讀性和觀賞性。從這個層面來說,敘事是故事得以存在的基礎和意義。然而,基於媒介的工具性質和敘事本身的內在邏輯,通過媒介載體來展現的敘事都無法避免模式化的命運。正如英國電視研究學者大衛.麥克奎恩所言,因為所有媒介再現的內容是有限的,所以其必須運用一種簡便的方式來建構世界,通過可辨認的符號、類型和程式來產生意義,沒有這些符號或程式,再現將是「不可讀的」,因而模式化是媒介再現的普通特徵。
另一方面,當暗含某種敘事的文化產品經過市場檢驗受到人們追捧時,就避免不了被模仿甚至成為潮流。各種按照這個模板生產出來的故事便成為程式化的再現,觀眾難免陷入審美疲勞,出現對所謂「套路」的反感。
如果以前受眾還可以為「醜女逆襲」的勵志模式所打動,那麼當下對此可能會有更多反思。這些影視劇中的女主角通常被設定為心地善良的女子,仿佛在向大眾傳遞一種價值觀:人的外在不重要,內在美才最為可貴。然而,華麗變身的劇情轉折設置又暗含了「邊緣被主流化才會被大眾接納」的意味,而促使女主發生改變的因素中,總會有一位男性角色的存在,這種「灰姑娘」的敘事似乎又表明,女需要為悅己者容。在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盛行的當下,這種敘事很難再打動女性觀眾。
「醜女逆襲」的影視劇不在少數,甚至曾經火爆一時。其中,《美女的煩惱》(《醜女大翻身》)《初戀那件小事》和《我的少女時代》屬於獲得好評較多的。《美女的煩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鈴木由美子的原著,講述了一個擁有天籟般歌聲的胖女孩,經過整容之後成為女星的事件,而影片中女主的扮演者,也憑藉這部影片獲得了第44屆大鐘獎最佳女主角。這部影片廣受好評除了演員演技過硬,以及當時「醜女逆襲」的敘事還沒爛大街之外,也是因為它將「整容」這件事擺放在檯面上,讓大家反思。而《初戀那件小事》和《我的少女時代》,雖然也是同樣的基本敘事,但因為緊扣「青春期的愛情」這個主題,並且具體情節和人設(很多女生小時候樸實無華但長大後卻可能會大變身,比如大學是座「整容院」)都比較切合實際,使得兩者頗受好評。
和《美女的煩惱》有類似情節的還有《美女的誕生》《和平公主減肥記》《克拉戀人》等,都是講了女性最開始太胖不夠美而經歷悽慘,最後經過整容或鍛鍊逆襲成美女並收穫愛情的故事。但後者的口碑卻遠差於前者,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只用套路來營造噱頭,作品實質上卻缺乏內涵。而像《漂亮的李慧珍》和《醜女無敵》這種演繹職場醜女菜鳥最後逆襲成為美女精英的故事,其勵志性在敘事的程式化、人設的誇張以及表演的生硬等各種缺陷下被瓦解,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可能是尷尬。
事實證明,「總是深情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在觀眾這裡是行不通的,要想獲得認可,「同志還需努力」啊。
微信公眾號 | chuanmei12321
微信主頁君 | maplecyleo2014
微博 | @新聞傳播學研
投稿地址【新郵箱】| chuanmei12321@163.com
商務合作事項 | 微信ID:xueyan12321
請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你身邊曾經讀過學研的人
「倡導獨立思考、有態度的傳媒人格培養
在眾聲喧譁中保持理性,但不失溫度
我們團結緊張,又嚴肅活潑
這裡是新聞傳播學子和新媒體人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