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家族與李鴻章家族的陳年往事

2021-02-13 檔案春秋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李鴻章和段祺瑞,一個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北洋大臣、洋務派領袖;一個是北洋赫赫有名的將領,皖系軍閥首領。這兩位風雲人物都曾登上中國近代史的舞臺,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漫長的大歷史帷幕下,段家和李家還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命運糾葛。

段祺瑞與李家的友誼起源於上兩代人。

鹹豐年間打太平天國的時候,段祺瑞的祖父段韞山就跟劉銘傳、張樹聲、周盛波、周盛傳等地方豪強,一起拉隊伍、辦團練。到李鴻章辦淮軍的時候,段韞山又與劉銘傳等來到李鴻章麾下,參加了多次戰鬥。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他仍在軍中,「以軍功累得提督銜,記名總兵,獲勵勇巴圖魯(滿語,勇猛志士的意思)稱號,授榮祿大夫,振威將軍,於光緒五年(1879年)卒於宿遷軍次。」(《合肥段公年譜稿》)

段祺瑞像

段祺瑞的一個叔叔也在淮軍中,後來當上了山東威海軍營的營務官。段祺瑞17歲前往威海投靠叔叔,從站崗放哨做起,漸露才幹。在他20歲的時候,李鴻章創辦的天津武備學堂(陸軍學校)開張了,他去投考,一舉考中併名列前茅,遂進入炮科學習。那時該校招生一共才100餘名,都是從各營考拔出來的優秀者,學制一年,畢業後,仍回各營。段祺瑞畢業後沒有再回威海,而是被分配到旅順港監修海防炮臺。

在段祺瑞24歲時,李鴻章為培養高級軍事人才,決定在軍校畢業生中選派優秀者出洋留學,到德國學習軍事。段祺瑞抓住了這一千載良機,考了個第一名,遂被派到德國柏林,進入德國一軍校,仍舊攻讀炮科,見習時在著名的克虜伯兵工廠實習炮工。

天津武備學堂舊址,段祺瑞曾在此學習

從德國回來以後,段祺瑞開始受到重用,曾被派為北洋軍械局委、威海隨營武備學堂教習。幾年後被袁世凱看中,在小站練兵的時候,被袁奏調到身邊,協助訓練新建陸軍,任炮兵學堂總辦兼炮兵統帶。李鴻章去世後,他又隨袁來到河北保定,任保定軍官學堂總辦……後來竟至大紅大紫。可知老段的發跡,與老李選派他留洋德國有著直接的關係。

段祺瑞一直念記著段家與李家的友誼。所以在民國初期,他的大女兒段式萱要出嫁的時候,就選擇了李家的孫子李國源做女婿。

中年時的李鴻章

李國源(1896—1974,字仰尼)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的孫子,他父親李經敘與過繼給李鴻章當長子的李經方是親兄弟。段氏當時正處在政海的峰巔時期,代理國務總理,擇婿的標準自然較高,既要有好的家族背景,還要有洋派的經歷和眼光,那時符合此標準的「高幹子弟」並不少見。因民國初年出洋留學已成風氣,有遠見的世家大族都願意把子孫送出國讀書。孫家鼐家族的孫子輩中就有十二人出國留學。

李鴻章家族照片

老段之所以選中李家的孫子,而且在還沒有見過李國源的情況下就斷然作出決定,總與兩家之間的淵源不無關係,儘管那時李家已經開始衰落,段家開始興起。

當時李國源剛從英國麥倫斯科學院畢業。其父已經去世,家中一切由其母丁氏作主。丁氏惟恐兒子思想「開放」,不允這門婚事,就發電報謊稱「母病垂危,火速趕回」。李國源回國後才恍然大悟。李國源是家中老大,其父去世時他才13歲,深知母親多年持家不易,對於這門婚事也就自然「就範」。

段祺瑞很喜歡這個女婿,因李國源學問好,又有英國紳士派頭,回國後就安排他進外交部工作,任參事,還曾出任駐仰光代理總領事。1920年代中期段祺瑞從政壇上下來之後,李國源率家小回到安徽蕪湖,抗戰時期到了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又轉到上海。他與段家小姐段式萱婚後得一兒一女,兒子即他們的長子李家曜,女兒名李家明。數年後段式萱因病去世,他的繼室是陳籙的妹妹陳琪玉。

了解了上述背景就不難理解,段祺瑞為什麼後來願意管李國傑的「閒事」了。

李國傑(1881—1939,字偉侯)是李鴻章的長孫,李經述的長子。李鴻章去世後,兒子李經述百日之內也隨之西去,所以由李國傑承襲了李鴻章一等肅毅侯的爵位,故有「侯爺」之稱。這位「侯爺」清末曾任散軼大臣、出使比利時大臣、農工商部左丞等職。民國初年因有袁世凱的護佑,革命基本上沒怎麼「革」到他的頭上,在段祺瑞執政的時候,還當了安福國會參議院的議員。而到了國民黨北伐成功之後,蔣介石不肯買李鴻章家族的帳,李國傑就面臨了大麻煩。

「侯爺」李國傑

李國傑1924年當選了輪船招商局董事會會長。可是他的命不好,在他任董事長之前一年,招商局由於種種原因開始虧損,年虧損達一百六十餘萬。為了開展業務,已向各莊戶挪借三百餘萬,加上上海光復時滬軍都督陳其美向輪局借的款項,總數已達一千多萬。李國傑和董事會遂以輪局的一部分棧房和市房作抵押,向滙豐銀行抵押借款。先借一百五十萬兩,後來又借了五百萬元,以渡難關。誰知此事後來竟招來了大麻煩。

其實輪船招商局這個晚清遺留下來的龐大企業,一直是國民黨人的心事,因為油水太大了。該局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月薪,是當時中國企業的最高月薪,每月500大洋,與當時的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的月薪相等(一般銀行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月薪是300元)。

輪船招商局大樓

國民黨初坐天下,財經緊張,銀根緊缺,從長遠計議,總想把招商局弄到手。那時的招商局已經是商股了,是商人們的企業,而且已在商部註冊了,國民黨公開搶奪總不是回事,只好打出「整頓」的旗號。

1927年國民黨到上海後,逐步對晚清遺老的財產實行沒收和監管政策。

1927年5月,就派張靜江清查整頓招商局,後來因為招商局隸屬於交通部管,所以又由交通部長王伯群擔任監督。李國傑這個董事長就成了王伯群的下屬,成了由王伯群任命的監督辦公處總辦,1928年又成立了總管理處。1929年又宣布招商局從此直屬國府,由國府派專員負責整頓。

王伯群像

與此同時,其他前清遺老們也開始日子難過。1929年9月28日,由江蘇省政府主席鈕永建訓令上海縣,宣布沒收盛宣懷財產。10月5日,又有上海特別市市政府的通告:奉國民政府令,前清故吏盛宣懷侵蝕公幣,證據確鑿,應將所有遺產一律查封沒收。令盛氏後人及與盛氏財產有關之公司、行號、典當等等,據實具報盛氏遺產。政府採取了強硬的態度,盛家在招商局的「三桿槍」(盛恩頤、盛重頤和盛升頤都吸食鴉片)就沒轍了,他們在招商局的位子保不住了。

對待李家,國民政府的主要目標對準了李國傑。因為李家的作風不如盛家洋派,主要財產還是安徽老家的土地,房產主要集中在合肥和蕪湖。安徽方面已經向李家索要了六十萬元軍餉。南京和上海的政府大員,自然看不上那些安徽的地皮,對李家在上海的其他人員他們不熟,李國傑目標大,那就抓李國傑好了。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李家大宅

經王伯群從中周旋,李國傑表示同意由政府監督。誰知他一鬆口,南京政府就派了個趙鐵橋出任總辦,到招商局內部真的來「監督」他了,把他晾在一邊了。趙任總辦之後,有政府作後臺,大權獨攬,李國傑不得不處處防範、退讓,日久便生怨尤,摩擦不斷。

李國傑在向滙豐銀行借款的過程中,有「聲明並無中傭,但開支酬勞計二十餘萬兩之巨,內中一部分為其本人所得」的問題。還有在1927年年終,為自支酬勞銀五千兩私用的事情。於是趙把他告上法院(《招商局總管理處控告招商局董事長兼任積餘公司經理李國傑刑事訴狀》),這下把李國傑惹惱了,下決心報復。

這個報復不是一般的報復了,竟想動手除掉趙鐵橋。時值神秘殺手王亞樵正在上海活動。王亞樵曾多次密謀幹掉蔣介石,對暗殺蔣介石的部下亦十分爽快。李國傑通過李次山、關芸農與王亞樵聯繫上了,給了王一千大洋和一張趙鐵橋的照片,於是,趙鐵橋於1930年7月24日,在招商局的樓側(外灘福州路路口)遭槍擊身亡。

殺手王亞樵

趙鐵橋被暗殺後,蔣介石非常震怒,責令宋子文火速查辦。他們知道是李國傑幹的,可惜抓不住把柄,但經濟上已抓住了把柄,就以經濟案件把他暫行拘留。

李國傑倒也不慌不忙,他運動了父親一代甚至祖父一代的故友舊僚,又拿出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辦法,用銀子去賄賂交通部次長與監督陳孚木,使案子一拖再拖。最後,連陳孚木自己也保不住了,事情才如水銀瀉地,無可收拾了。

兩年多後的1932年12月27日,上海地方法院的判決書終於判下來了,判處李國傑有期徒刑三年,剝奪公民權利四年。罪名是:以國家財產作抵押向美商公司借款,出賣國家利益;向大來公司租借商輪,妨礙航權;賄賂交通部次長與監督陳孚木七十萬兩銀……(《現代上海大事記》)。

可是那個時候法律還是比不上權力大,只要有權人一講話,格局就又變了。這個有權人首先就是段祺瑞,那時他雖然早已不是國務總理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威勢和影響還在的,尤其老蔣還買他的帳,因為他曾是蔣介石的校長嘛。

1933年,段家已褪去了昔日的光環。老段從北京政壇上下來,成了城市森林中的寓公,在天津的租界裡安度晚年。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日本人想拉他出山主持華北局面,但他不願跟日本人糾纏。正苦於無計脫身時,南京的老蔣那邊有信了。蔣介石恐怕老段萬一上了日本人的當,糊裡糊塗地下水,對整個局勢不利,就精心安排了段祺瑞南下,到上海租界裡去當寓公。

晚年段祺瑞

車到浦口火車站時,蔣介石親自去迎接(那時長江上沒有橋,北來火車需在浦口換輪渡渡江)。幾句寒暄之後,想不到段祺瑞卻提起了李國傑的事。

他對蔣介石說:「國傑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李鴻章)的面子上,算了吧!」蔣介石先是一愣,心下雖氣惱,嘴上亦不好反駁,因蔣與段有一段師生之誼,蔣介石在保定講武堂就讀時,段是校長。蔣介石只好點頭喏喏。不幾天,神通廣大的「侯爺」李國傑就被放出來了。

據李家人說,段祺瑞到達南京時,李國源也前去迎接的。那時雖然段家大小姐已經去世,李國源的繼室、福建人陳籙的妹妹陳琪玉已經「來歸」,但在段家,仍把李國源看作是大女婿。段祺瑞拜謁中山陵的時候,李國源始終服侍在側。李國源的到來,想必在「和平解決」李國傑的問題上,更增加了砝碼。

現在翻開《合肥李文忠公世系簡表》(俗稱李鴻章家族「老六房」),可以看到老六房中有一個人有兩個名字,即李國源的五兒子李家暉,同時又叫袁緝輝。這裡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源頭還是來自段家。

段祺瑞的外孫、外孫女在上海

左三是李家暉,又名袁緝輝

大約在1935年,段祺瑞的弟媳婦在合肥過生日,大家族的親戚們都前去為之祝壽,李國源夫婦也帶著3歲的兒子李家暉前去了。

段家三小姐段式巽嫁的是袁世凱的侄孫袁家鼐,婚後只有一個女兒,那時還沒有兒子,她很喜歡李家暉,就說想帶家暉回南京家裡玩幾天。李家暉的父母李國源和陳琪玉沒加思索就同意了。

段三小姐的女兒袁迪婚紗照

誰知段三小姐將李家暉帶入袁家,關上門就告訴他,他是袁家的孩子,從此改名袁緝輝。等到李國源夫婦上門領孩子的時候,段三小姐卻怎麼也不肯交還了,聲言:「你要把他帶回去,那先拿手槍把我打死好了!」陳琪玉沒有思想準備,哪裡捨得把親生兒子送給別人?僵持中,還是李國源頭腦活絡,就對妻子講,他們沒有男孩子,喜歡家暉是很自然的,家暉在袁家不會吃虧的,何況,三妹身體這麼弱,待她以後去世了再要回來也不遲……於是李家暉就真的成了袁緝輝了。

但是陳琪玉仍是放心不下,在李家暉過10歲生日時,給了他最衷心的祝福,並且設法讓他知道,他的確是李家的孩子……也不知李家暉小時候長得到底有多靈氣,弄得兩個媽媽為他的「名分」搶來搶去,真是操碎了心。所以說起家庭出身,有人是雙重豪門,而李家暉則是李家、袁家、段家,三重豪門。

李家暉夫婦現在已是兒孫滿堂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後來李國源、陳琪玉夫婦先後於1965年和1974年病逝於香港,而段家三小姐段式巽病怏怏地卻活到了1993年,享有92高壽,病逝前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擅長繪畫,已經畫得很不錯了。那套著名的「洪憲瓷器」,最後就是在她手上,經她手轉讓國家有關部門的。

現在的李氏家譜裡,又把李家暉「接」回來了。他後來就讀復旦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研究社會學、老年學,還當了上海社會學學會的副會長。自己的「身世」複雜,想必對社會的複雜性有著深刻的理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新媒體編輯 王良鐳)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檔案春秋》由上海市檔案局主管、上海市檔案館主辦,是全國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綜合性檔案文化月刊。以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為依託,集真實性、內幕性、可讀性於一體,尊重歷史,以檔案說話,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本來面目。歡迎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與我們指尖對話,期待您的投稿與反饋!

相關焦點

  • 四姊妹的家族往事
    這張明顯區別先前那張西式裝束的照片,似乎註定了:她的故事將會繼續。  「張家四蘭」的曾祖 張樹聲,字振軒,又字振仙,廩生出身,安徽肥西聚星鄉人,《清史稿》和《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均有專頁介紹。合肥當地有首民謠《十杯酒》在提到李鴻章的同時也提到了張樹聲,足見兩人的地位關係。
  • 好萊塢往事講的什麼故事 曼森家族殘忍兇殺案揭秘
    今日上午,由昆汀·塔倫蒂諾自編自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劇情類電影《好萊塢往事》,首曝官方定檔海報,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據悉,該劇改編自一起真實的、發生在美國好萊塢的兇殺案——曼森家族殺人案。可能很多網友都對該案件有所了解,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還不太清楚。那到底影片《好萊塢往事》講的是什麼呢?《好萊塢往事》中的「曼森家族」殺人案是怎麼回事呢?
  • 民國歷史人物——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
    段祺瑞光緒十一年(1885年)6月,清朝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9月段祺瑞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備學堂第一期預備生,旋分入炮兵科。段祺瑞"攻業頗勤敏,以力學不倦見稱於當時,治學既專,每屆學校試驗,輒冠其儕輩,與王士珍等齊名於世",受到李鴻章的器重。光緒十三年(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優等"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畢業,被派往旅順督建炮臺。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績被獲準與其它四位同學到德國留學。
  • 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主題歌《陳年往事》MV歌曲視頻近期將與大眾見面
    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主題歌《陳年往事》MV歌曲視頻近期將與大眾見面。        連日來,家鄉」陳年往事的記憶」微信平臺主題歌《陳年往事》經過著名音樂人王飛辛勤創作、組織、指導、實施,已完成歌曲的錄製和後期製作,近日將與大家見面。        這是一首具有東北家鄉特色的自創歌曲。
  • 《好萊塢往事》:「曼森家族」中的邪惡與救贖
    作為嬉皮時代最具標誌性的運動伍德斯託克音樂節,大可幫助我們了解《好萊塢往事》的故事背景。導演塔倫蒂諾似乎願意讓觀眾把「曼森家族」看作是嬉皮時代的邪惡徵兆,而徵兆在開始階段總是被忽略的。在《好萊塢往事》中,他設計了一場激烈的反攻來挫敗兇手,點燃了我們對更好結局的渴望、對不公正得到解決和死亡被逆轉的渴望。於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結局是:暴力並沒有發生在泰特和她的朋友們身上,而是發生在作惡者的身上。
  • 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三大神秘家族,最後一個如今已經名不見經傳
    在我國歷史上,湧現出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家族,家族中培養出了許多實力派人物。他們在不同領域影響了我國歷史的進程,其中三個家族可以說是最有權勢的。首先是曾國藩家族。這個人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初高中的歷史課本上,因為他是洋務運動不可或缺的發起者之一。
  •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三個神秘家族,最後一個現在都沒人知道
    我國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家族,家族中培養出了很多很厲害的大人物,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影響著我國歷史的進程,其中的三個家族可以說是最為厲害的了。
  • 得從李鴻章說起
    從某種意義上講,北洋大臣是為當時直隸總督李鴻章專設的。1870年代,清廷缺乏力挽狂瀾,擔當重任的人,數來數去,也就李鴻章,於是乎,清廷索性將直隸、山東、奉天三省的通商、洋務、外交、海防以及官辦軍事打了個包,統統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執掌北洋大權十五年後,清廷遭遇甲午戰敗,李鴻章名譽掃地,老淮軍那一套也就不吃香了。這時候,亂世梟雄袁世凱通過上下鑽營,拿到了小站練兵的差事。
  • 李鴻章、張佩綸、張愛玲的前塵往事
    李鴻章、張佩綸、張愛玲的前塵往事 有興趣的可以胡亂找找當代人姜鳴的研究,他對張佩綸與晚清的政治格局,縝密入微,常常在閱讀張佩綸與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等人來往的信札,以及日記手稿,詭異輕笑地體會著一百多年前詭譎多變的種種政治權謀
  • 李鴻章家族罕見老照片:原配溫婉清秀,偏房小妾的容貌堪比佳人
    除了外貌與氣度令李鴻章十分中意外,周氏知書達理,兩人之間有共同話題。可惜的是,這段感情結束在1861年,彼時李鴻章在外領兵打仗,周氏陪在他身邊,不知怎的周氏突然生了重病,沒多久就撒手人寰魂歸西天。妻子離開後,李鴻章悲痛不已。但在李鴻章的人生裡,愛情不至於是點綴,也實在不是人生中的全部。很快,他就收拾心情,繼續投身於政治生涯之中。當然,李鴻章作為朝之重臣,不可能永不娶妻。
  • 34.坦格利安家族part1(王領家族之一)
    今日MV推薦,《權利的遊戲》美劇主題配樂:http://v.yinyuetai.com/video/740718坦格利安家族相關視頻推薦: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5NzI2NzI4.html 坦格利安家族(House Targaryen )曾是瓦雷利亞自由堡壘的一支貴族,其後更成為七大王國的統治家族
  • 為李鴻章家族後人,作家張愛玲還是他表姑
    除了是李鴻章家族後人之外,作家張愛玲還是他的表姑。
  • 聊聊磨頭教育界的陳年往事
    」劉老師描述的「教育界的陳年往事」在下面這段「磨頭農中」的介紹中得到印證。磨頭農業中學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黨中央提出「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大力倡導舉辦半工半讀學校,教育界聞風而動,為此,磨頭農業中學應運而生。
  • 馮鞏曾祖父是馮國璋,那你知道他母親家族嗎?名氣更大,名字耳熟
    這位也是近代史上的一位大人物,為直系軍閥的首領,跟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其位置最高是代理總統,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就任,他便是副總統。黎元洪跟段祺瑞爭執,不久黎元洪下臺,馮國璋便去了北京任代理總統。後期馮國璋意識到要想到令這塊古老的土地再次強盛,不是一朝一代人能辦到的,所以他將希望放在了兒孫身上。
  • 司馬家族,桓氏家族,曹氏家族,諸葛家族的恩怨
    司馬家族,桓氏家族,曹氏家族,諸葛家族的恩怨。       先說曹家。司馬家和曹家的關係太複雜了,在這裡咱們只從司馬懿接受曹丕託孤說起。曹丕短命,去世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比被他廢掉的漢獻帝死得還早。       司馬家族的事業急劇上升。好了這也輪到我們要說的第二個家族,桓氏家族登場了。       當時朝廷上有個支持曹爽的人,叫做桓範,官拜大司農。桓範早就告誡曹爽,認為曹爽和兄弟們掌握朝政和禁軍,不要一同出城,免得被人關閉城門,在城裡搞動作;曹爽不聽,終於出事了。
  • 歌海娜家族大曝光:低調的實力派
    經過數百年的遺傳變異,歌海娜家族日益壯大。目前,該家族主要有三位成員,即黑歌海娜(Grenache Noir)、白歌海娜(Grenache Blanc)和灰歌海娜(Grenache Gris)。因均由歌海娜遺傳變異而來,歌海娜家族享有諸多共性。例如,它們都萌芽較早,擁有較長的生長周期且需要大量的熱量才能成熟,因而適宜在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種植。
  • 香港「四大家族」之風雲往事
    與此同時,資本邦發現不僅僅是李嘉誠,香港餘下三大家族的創始人李兆基、郭得勝、鄭裕彤三人亦以房地產起家,後來不斷擴大家族產業的布局,幾乎壟斷了香港的大部分產業。近年來,他們以香港為大本營,開始在全球多個地區進行產業布局。
  • 甘迺迪家族——被詛咒的家族
    他們在乘坐獨木舟時意外溺水死亡,這引起了大眾對於甘迺迪家族的再度關注。甘迺迪家族至今已有11人非正常死亡,讓人覺得在美國影響力頗大的政治世家蒙上了一層詭秘色彩。 自約翰擔任總統期間,甘迺迪家族顯赫,一時被認為是全美最有權勢的家族。但隨後一場震驚世界的慘案,卻永遠地改變了甘迺迪家族的命運。
  • 臺灣往事:從李鴻章到蔡英文
    一、李鴻章提起臺灣,就不得不提李鴻章。割讓臺灣給日本的《馬關條約》正是由他籤署的,他也因此背負了百年罵名。1895年3月14日,李鴻章率團離開天津去日本馬關,和日本就甲午海戰作戰後談判。談判地點為什麼選在馬關呢?因為31年前,英美法荷四國聯合艦隊將馬關所在的長州藩狠揍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