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上燈影傳奇(三)——王師父的皮影之路

2021-03-02 馬岔村

    王維吉師傅是一位過七旬的老藝人,也是會寧一代唯一的老秦腔傳承人。出生於紅軍家庭,王師傅在少年時期接觸到並且愛上了皮影戲,決定在二十歲出頭時決定學習這門傳統藝術。

    在學習皮影的漫長道路上,王維吉師傅跟了數個師父,經歷了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學藝。在一個清明節廟會晚上,因師傅家中有急事,王維吉師傅不得不代替師父持續演出這臺戲。也有了獨自帶領戲班演出的機會。經過四個晚上的精彩表演,王師傅演藝獲得當地好評,事後也獲得師父的肯定。王師傅從此結束了學藝生涯。開始了自己皮影藝術傳奇一生,逐漸在會寧和華家嶺地界擁有自己的藝術之地。 

      王師傅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皮影戲班。一行五人經常徘徊在會寧、華家嶺一帶,每逢節慶、廟會等便會給民眾表演。每年王師傅與團隊會在農曆八月到十月期間,會連續40天左右的演出,每次演出長達3~4個小時左右。

    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更迭,傳統皮影藝術也被現代電視、手機所替代,唯一沒變的是王師傅對皮影藝術由衷熱愛和眷戀,就如王師傅說的:「我就是圖個高興,每天唱兩句,心情舒暢」。每次我們去聽王師傅故事,都頗為感動他對藝術的純粹追求。為了延續老秦腔和皮影藝術,王師父與戲班成員曾將傳統會寧皮影的口述劇本記錄於紙上,以期保存和傳承。馬岔村的年輕人因工作和教育大批離開鄉村,馬岔皮影的傳承也面臨後繼無人危險境地。

    如今,馬岔皮影在無止橋慈善基金參與下,仍然在尋找適合他繼續保留的燈影傳奇……

註:黃土地上燈影傳奇系列均由無止橋香港志願者盧玥西撰寫。

相關焦點

  • 「燈影傳奇」皮影戲館即將開戲嘍!
    校長認為皮影是很獨特的傳統文化瑰寶,所以,她非常鼓勵與支持我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努力傳承這樣一門古老的藝術。於是,2016年9月,學校正式成立了「燈影傳奇」皮影社團。我們的社員從全校招生,第一期,一共有18位孩子參加。授課方式也是打破了傳統的一師一班模式,而是雙師協同!由兩位年輕的一年級老師——胡燕萍與樓利娟共同協作上課。
  • 燈影不息 牽戲人羅蘭秋:復活中國最美皮影——成都燈影
    這是羅蘭秋新近搭好的燈影戲「影窗」,由羅蘭秋自己設計,自己買材料製作而成。 58歲的羅蘭秋是成都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2006年,羅蘭秋在一場畫展上偶遇「成都燈影」,她說她的第一感受是「又驕傲又悲哀」,「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竟然不知道家鄉還有這樣的寶貝」。出於好奇心,羅蘭秋開始探索成都燈影的歷史,沒想到在這個冷門的課題中,一泡就是14年。
  • 【讓夢想飛】泰山皮影傳承人 一個可以用英語說皮影戲的人
    視頻中一個人在舞臺上表演皮影戲的老人叫範正安,今年76歲,山東泰安人。是著名皮影藝術表演家、工藝美術大師,泰山皮影第6代傳承人,皮影「十不閒」絕技唯一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皮影,又稱影人、燈影、影戲、傀儡戲,是中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是用驢皮或牛皮製作人物形象,藉助燈光照射形成的影子,操縱人偶使其活動起來,加上演唱與旁白,進行故事表演的戲曲形式。
  • 他為騰訊、百度刻的動漫皮影萌翻萬千網友,是「中國皮影第一刀」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燈影牛肉配方解密
    燈影牛肉是四川的風味食品,已有100多年歷史,因為肉片薄而寬,可以透過燈影有民間皮影信戲的效果而得名。市面上主要有燈影牛肉片和燈影牛肉絲兩種產品。把牛後腿腱子肉切片後,經醃、晾、烘、蒸、炸、炒等工序製作而成的是燈影牛肉片;而燈影牛肉絲是以牛後腿腱子肉或牛裡脊肉為主要原料,將其進行醃製、蒸熟、撕絲、油炸、拌料等加工,最後採用真空包裝製作而成。
  • 皮影歸來!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它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皮影戲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皮影戲表現和演出的劇目數不勝數,比如白蛇傳、西廂記、西遊記、三國演義、楊家將、嶽飛傳等。
  • 江南皮影,無人接力的「獨角戲」
    所謂皮影藝術,就是通過光源照射在由動物皮革製成的半透明人物造型上,然後由藝人操作和演唱,通過屏幕投影來演繹故事。古詩曾這樣描寫它:「三尺生絹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徐二男成長於三代皮影世家,12歲就跟父親學習皮影戲,是海寧遠近聞名的「皮影牽手」(皮影戲主要操作者)。老人肚子裡裝著248出劇本,自己最拿手的「本子」有《薛剛鬧花燈》、《狄青平西》、《薛剛反唐》、《孫悟空鬧三宮》等。得知我來採訪,他決定親自上陣,演上一出。「皮影戲分文戲和武戲,但大家都愛看武戲,熱鬧啊!」老人笑著說。
  • 時尚跨界非遺文化,男裝品牌寫生帶來《燈影不息》發布會
    10月15日,男裝品牌「寫生(需求面積:100-120平方米)」聯合成都非遺傳承人周軍,在發布會上帶來了一場以《燈影不息》為主題、時尚融合藝術的跨界演出。將皮影元素融入當季服裝設計,在展現鮮活設計的同時,為民間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 一臺皮影戲六代人傳承,他們表演的皮影自帶3D效果,看呆百萬網友!
    三尺生綃做戲臺,一面布屏,兩個世界,臺前觀眾屏息靜候,臺後皮影人指尖飛舞。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 唐山皮影戲:方寸之間演繹人生百態
    70歲的老藝人李建章是唐山灤州市張馬莊村人,他是灤州皮影劇團團長。李建章從小就是個「影膏藥」,只要聽說哪個村演皮影戲,他準追過去,跟在後面串村看。8歲起,李建章開始拿紙學皮影,一有時間找本影卷就學著唱。  「那時候,皮影在我們這一帶農村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主要是耳濡目染。」李建章說。
  • 【惠遊湖北】視頻作品丨燈影的戲臺——江漢皮影戲
    【惠遊湖北】視頻作品丨燈影的戲臺——江漢皮影戲 2020-12-25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驗影偶劇《水漫金山》| 關於皮影、木偶、動畫和互動裝置的新奇秀場
    一塊白布就是舞臺,尺寸長的影人就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燈光亮、鑼鼓聲響起,在藝人的說唱和操縱下,畫布的另一端便映現出栩栩如生的世間百態。
  • (教案+PPT)人美版五年級美術上冊第7課《偶戲》(皮影製作視頻視頻)
    【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展示皮影戲,實物展示,講解聯繫現實生活所看到的表演藝術,體會皮影與提偶藝術的魅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認識提偶與皮影藝術,讓學生知道他們是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藝術,他們是容美術、雕刻、音樂、戲劇、表演為一體的藝術。他們是民間藝術中的輝寶,現在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熱愛並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藝術。了解偶戲的種類,藝術特色。知道他們的製作方法,和表演方式。
  • 黃土地作家*陸千巧/《松尖上的雪》*黃土地文化工作室
    松尖上的雪文/陸千巧               編輯製作/柳暗花明
  • 聆聽黃土地的回聲
    2008年偶然在衡水日報上看到一篇署名曹寶武的《衡水賦》。那時我也對辭賦頗有興趣,乍一讀還以為是五六十歲的老教授所作,後來才了解到原來曹寶武是個二十出頭的在校大學生。這讓我著實吃驚不小,一個感覺就是後生可畏。也正是這樣的機緣,我開始關注、打聽並走近他。後來他畢業留到衡水,外鄉之人,打拼之路甚為曲折,聽說當了好幾年的臨時工,但最終在衡水文化圈站住了腳跟。
  • 山西皮影,幕布上的人生百態
    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便愛不釋手。指尖上的小人物孝義皮影在明代之前以羊皮為雕刻材料,體高58~60cm,俗稱&34;。到清代,皮影體高縮至42~48cm,俗稱&34;,三歲牛皮為雕刻上等材料。一般紙窗面積為1.75m×1.21m。紙窗糊制有嚴格的裁紙、毛邊、對口、粘貼、平整等5道工序,其窗平整無皺雪白無瑕。
  • 【燎原文脈•故鄉的雲】‖ 陝西作家.王孝文:燈影戲之夢
    戲班簡裝易行,六七個人一個班,兩大紙夾子或大木箱便是全部道具,裝滿了皮影人馬;一張白綾帳裡邊便是前臺的亮子。幾件古樸簡單的樂器;胡琴一把,月琴一把,還有鍾鈴、梆子、鼓板、鐃鈸、大小鑼和一支長頸喇叭。一輛硬軲轆車便可連人帶箱拉著走鄉串戶。不過,常由請戲的人出車,戲班子倒不常備。
  • 西安研學之皮影——世界上最早的「電影」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皮影。漢武帝有一位美麗聰慧的妃子,名叫李夫人。漢武帝非常寵愛她。李夫人去世之後,漢武帝十分傷心,終日茶飯不思,鬱鬱寡歡。這時,有一個宮廷藝人想出了一個安慰漢武帝的好辦法:他把獸皮裁剪成李夫人的樣子,然後搭起一塊用布做成的帷帳,藉助燈光的照射,把「李夫人」的影子投射在帷帳上面。
  • 黃土地好聲音*泰悠閒/《想念母親》*作者/倪崇路*黃土地文化工作室
    平凡的生活,激發了我對文學殿堂的嚮往,在鄉文化站的幫助下,走上了一條詩歌創作之路,用心中的熱情,用詩歌的力量,去讚美我們腳下的熱土,書寫淳樸的民風,謳歌這個偉大的時代。顧問:陳文東 張存金 孟中文 趙統斌  張曉楠 董克勤 姚宗亮 徐廣徵 王忠仁總編: 月芽雨(李琦軒)副總編:九月梅(溫美蘭) 柳暗花明 (尹 玲)   音頻總編/總監: 楓林  寧靜致遠  雪影兒 黃土地音頻合成團隊主播團主任: 楓林  寧靜致遠  雪影兒  黃土地好聲音團隊:266名德藝雙馨好聲音組成
  • 皮影裡話故事,皮影外話傳承
    戲臺上拉起一塊半透明的白布,隨著四弦、嗩吶、笙、鑼鼓的聲音響起,表演皮影戲的藝人們在幕布後擺弄起木桿千變萬化,臺前則是人影起舞,栩栩如生,《楊家將》、《嶽飛傳》等典故娓娓唱來,成為兒時記憶中非常奇妙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