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霸王行動,巴頓和蒙哥馬利為何要唱雙簧?一將能抵百萬兵

2021-01-08 島主說事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第登陸正式開闢西線第二戰場。但圍繞這次登陸行動,盟軍卻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中尤以美軍將領巴頓和英軍將領蒙哥巴利作誘餌的欺騙戰術功不可沒。那麼,盟軍為什麼要用這兩名將領來唱雙簧做誘餌呢?他倆又是如何在前線上演精彩二人轉的呢?

首先,用他倆作誘餌並非突發奇想,前兩次登陸失敗有前車之鑑

史達林希望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要求提得很早,當德軍1941年秋冬進攻莫斯科時,史達林就向邱吉爾提出了建議。但當時英軍所處的戰場環境,並不允許邱吉爾能騰出手來搞出大動靜,可他又不能對東線的戰況熟視無睹。

1942年,德軍在戰場上頻繁得手,東線德軍發起了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西線德軍在隆美爾率領下,在北非屢建奇功。迫於盟軍在各個戰場上的不利態勢,盟軍在8月19日發起了在法國迪耶普的登陸行動。

這次行動被視為盟軍對德軍的試探性登陸,雖然盟軍的目的有藉機奪取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之嫌,但6000多英國和加拿大士兵卻只有200來人回來,傷亡率高達96.5%。儘管如此,盟軍還是從這次登陸行動中汲取了教訓,掌握制空權和控制灘頭陣地對登陸作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943年7月9日,東線蘇軍與德軍展開了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美軍認為小規模登陸西歐的條件已經成熟,遂決定發起西西里登陸行動,以進軍義大利迫使義大利退出軸心國。

這次行動,盟軍汲取了迪耶普登陸行動的教訓,採取陸海空強大火力優勢以強打弱,但「哈士奇行動」仍然暴露出諸多漏洞。在迪耶普登陸行動中暴露的空降作戰問題依然存在,英軍的機降旅被投放到了德軍的陣地上,美軍第82空降師因為飛過自己的艦隊,被美軍當成德機遭到襲擊,副師長查爾斯.斯蘭斯基墜機身亡。

如果說迪耶普登陸是盟軍開闢西線戰場試探性進攻的話,那麼,西西里登陸就是諾曼第登陸的預演。正因為這兩場登陸行動暴露的問題太多,德軍在西線的防禦又非常嚴密,盟軍才不得不慎重考慮登陸點的問題,更要考慮如何把德軍的防禦方向吸引到盟軍需要的地方,讓巴頓和蒙哥馬利作誘餌就成為其中重要計劃之一。

其次,用他倆作誘餌成功把握較大,他倆所到之處就是進攻主要方向

1944年,盟軍在戰場上的形勢從不利轉入有利,蘇軍完全佔據了東線的主動權,西線德軍在北非戰場失利後,把戰線壓縮在法國的海岸線作最後的防禦支撐。此時,英美不僅要履行與史達林協商的開闢第二戰場承諾,更重要的是,還不能讓蘇軍單獨享受打敗德國的勝利果實。

一方面,在何處登陸,如何減少盟軍傷亡成為首選。盟軍首先選擇的登陸地點有三個: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第。第一個被否定的是康坦丁,因為地形狹窄不便於盟軍展開。其次被否定的是加萊,雖然距離英國本土最近,也是易於登陸的地點,卻因為太容易登陸而被德軍重視,這裡也是德軍重點防禦方向。剩下的只有諾曼第了,這是個別無選擇的登陸地點。

另一方面,選擇諾曼第登陸,盟軍面臨的問題就是吸引德軍把注意力放在加萊。雖然諾曼第登陸場地勢開闊,便於30個師的盟軍展開行動。但這麼大的戰役行動,怎麼能事先不被德軍發現呢?巴頓和蒙哥馬利的作用正是體現在這個用途上。

盟軍為什麼要用他倆作誘餌呢?因為巴頓和蒙哥馬利都是美軍和英軍在西線戰場上的主戰將領,他們所到之處都是主要進攻方向。還因為他倆分別在西西里島和北非與德軍交過手,特別是在西線防禦的隆美爾更是他倆在戰場上的重要對手,對他倆的去向,隆美爾尤其關注。

有人問了,盟軍為什麼要同時使用兩名大將作誘餌呢?這是為了加強欺騙作用的真實效果。如果使用一名將領去當誘餌,德軍怕是會做出聲東擊西的判斷。而事實確如盟軍預料那樣,當德軍情報部門發現他倆同時出現在西線戰場上時,德軍迅速將防禦重點選擇在了加萊地區。

再次,用他倆作誘餌可以集中德軍注意力,三個行動指向一個目標

諾曼第登陸行動,盟軍制訂了多個行動計劃,而其核心內容卻是根據英軍在1941年準備登陸法國的「圍捕」計劃草案而來,1943年初,盟軍根據這一計劃又修訂為「鐵砧計劃」,到1943年底,諾曼第登陸行動又被正式命名為「霸王行動」計劃。

根據「霸王行動」計劃指引,巴頓和蒙哥馬利需要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巴頓的誘餌計劃叫「堅毅行動」,任務目標是登陸挪威,並向瑞典進發,以切斷德軍在瑞典的鐵礦砂通道。

盟軍在擬定這個假目標的同時,還假設了一個巴頓在多佛為基地的美軍第1集團軍群,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為登陸加萊作準備。盟軍不僅讓巴頓到多佛等地頻繁出現,還為他配備了一套完整的指揮體系,實際上,這些德軍在電臺中偵聽到的20個師的美軍通信和兵力裝備等都是盟軍虛構的。

與此同時,為了分散德軍的注意力,盟軍又特意找到一個替身演員詹姆斯來出演蒙哥馬利,當真實的蒙哥馬利在英國指揮盟軍作登陸諾曼第準備時,假的蒙哥馬利卻不斷地出現在北非和埃及,這個計劃分別叫做「齊柏林行動」和「銅頭蛇行動」。在這兩個行動計劃裡,假的蒙哥馬利要讓德軍相信,英軍的第9、10、12三個軍已經完成集結,既可以從地中海進軍義大利威脅德國本土,還可以做出向巴爾幹半島進攻的樣子,目標直指德軍在羅馬尼亞的油田。

結果是,無論是巴頓的「堅毅行動」還是蒙哥馬利的「齊柏林」和「銅頭蛇」行動,三個行動一場戲,他們成功地分散了德軍的注意力。而德軍看到巴頓和蒙哥馬利頻繁出現在多佛和埃及,德軍只好加強了加萊方向的防禦和增強巴爾幹半島和義大利的兵力,客觀上使諾曼第的防禦力量更加薄弱。

綜上:盟軍登陸諾曼第行動,是戰爭史上籌劃時間長、作戰兵力多的一次登陸作戰,但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卻是巴頓和蒙哥馬利的精彩表演。雖然這是一次冒險行動,卻體現出了盟軍在指揮上的自信和對全局的把握。而巴頓和蒙哥馬利表演的戰場二人轉,也成為戰爭史上一段經典的戰例。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諾曼第登陸戰役》

精彩推薦:二戰明斯克戰役,蘇德坦克之比2200VS1700,蘇軍為何被包了餃子?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為何沒有殲滅庫爾蘭集團?留著扛木頭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沒有堡壘計劃,蘇軍也要發動庫爾斯克戰役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相關焦點

  • 從「霸王行動」到「法萊斯口袋」:二戰時期德軍解圍行動始末分析
    1944年6月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在法國西北地區諾曼第開始,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登陸行動實際上是盟軍的一次豪賭。「霸王」行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盟軍在戰略決策和戰略意圖上的完勝,不僅如此,盟軍在心理戰上也成功誤導了希特勒和陸總的判斷。
  • 巴頓軍事生涯中碰到厲害對手是誰?龍德施泰德,2天被趕回出發地
    自西西里島戰役後,巴頓摧枯拉朽的作戰風格和驕人戰績,完全把蒙哥馬利的風頭蓋了過去。尤其是諾曼第登陸後,巴頓的部隊居然3個月推進800公裡,「逼著」一向謹慎的蒙哥馬利一手策劃了「市場花園行動」,試圖突出英軍的地位。首先,西線盟軍停滯不前的時候,東線的蘇軍已攻入波蘭並建立了橋頭堡,有一舉攻入德國境內的意圖。
  • 巴頓將軍的耳光:一巴掌打掉了自己的集團軍司令!
    第一件事就是他指揮的美國第七集團軍成功登陸西西里島,在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來之前,搶先一步攻下西西里島首府巴勒莫。艾森豪對巴頓將軍的行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不但大大減少了傷亡,而且強烈地動搖了整個義大利政府,使墨索裡尼在7月下旬垮臺」。  而恰恰是在這次戰役中,發生了第二件令他難忘的事情——著名的巴頓將軍「巴掌事件」。當時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美軍官兵傷亡慘重。
  • 西西里島戰役,蒙哥馬利為什麼要推翻美軍計劃?他的水平不如巴頓
    美軍的血膽虎將喬治.巴頓自踏上遠徵非洲的那一刻起,近60歲的人居然像年輕人一樣興奮並渴望這場戰爭。 然而,非屬法軍投降後,他就像一枚「閒子」呆在卡薩布蘭卡4個月,整天的無所事事讓他焦躁不安,直到美第2軍慘敗卡塞林山口,他接任軍長,並用短短11天,將這支部隊帶出了失敗的陰霾,戰鬥力和士氣煥然一新。
  • 世界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和隆美爾的博弈,為何敗者更令人佩服?
    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唯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 英國在二戰中的著名將領蒙哥馬利以及他的中國情結
    一、他的成長經歷蒙哥馬利(1887年11月——1976年3月25日),全名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他是英國著名的軍事家和陸軍元帥,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功勳將領,被英女王授予了阿拉曼子爵的頭銜。此戰,成為蒙哥馬利在二戰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更為日後反擊德軍提供了數十萬的有生力量。退回英國本土後,蒙哥馬利先後擔任第5軍和第12軍的軍長,堅決進行軍事備戰和對德作戰。1942年7月,駐紮在北非的英軍第8集團軍,在德國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的攻擊下遭到慘敗,被迫退守埃及的阿拉曼地區。
  • 二戰時,「沙漠之狐」隆美爾和「英國重劍」蒙哥馬利,誰更勝一籌
    在西西里島和諾曼第,還是他帶領英軍衝在了最前面,可以說為兩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甚至能這樣講,蒙哥馬利為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他的宿敵隆美爾也絲毫不遜色,他是希特勒手下最出色的一位將領,一直被人稱為「沙漠之狐」和「帝國之鷹」。二戰時期希特勒手下的三員名將就是隆美爾與曼施坦因、古德裡安。他在軍事上的表現連對手也佩服,是交戰雙方公認的軍事天才。
  • 蒙哥馬利明明打贏了隆美爾,為何人們還是普遍覺得隆美爾更強?
    那麼,讓我們先來重新審視一下這次戰役,看看蒙哥馬利能否真正憑藉自己的力量贏得勝利。二戰期間,義大利的表現可謂是十分糟糕,甚至不足以單獨進行作戰,而作為籤訂了約定的德國納粹自然也不會放任盟友走向失敗,畢竟唇亡齒寒,於是,德國派隆美爾去北非拯救戰爭。隆美爾的到來穩定了非洲的局勢。
  • 蒙哥馬利元帥訪問中國之後,警告世界:千萬不要與中國軍隊交手!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生於1887年的英國倫敦,他參加了一戰和二戰,作戰英勇,從一個少尉排長成長為英國陸軍元帥,獲得的各種勳章數不勝數。 1942年的北非戰場,英國軍隊起初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裝甲部隊修理得很難看,被迫退守埃及境內的阿拉曼地區。英國臨陣換帥,讓蒙哥馬利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一舉擊敗隆美爾,扭轉了北非戰局。
  • 【隨筆篇】男人必看的電影上篇——《巴頓將軍》
    當因為他只顧衝鋒不注重協調與蒙哥馬利(英國二戰軍神後晉升元帥)關係,並因為他在戰地醫院打了那個畏懼戰鬥的士兵後,艾森豪將軍撤了他的師長職務。他還誤以為可能艾克(艾森豪的暱稱)要任命自己為歐洲戰區司令,沒想到艾克任命了布萊德為歐洲戰區司令,布萊德沒有顯赫戰功,但現在是司令。那天晚上,在陽臺上,將軍的黑人副官給他拿了一片安眠藥告訴他這個消息,巴頓這時的表情令人心碎。巴頓拿下雪茄,是嗎,哦,哦!
  • 二戰期間,巴頓作為美軍四星上將,為什麼感覺比五星上將還出名?
    一、巴頓是歐洲戰場上美軍唯一的亮點在諾曼第登陸之後,美軍開始與德軍在歐洲戰場交鋒。當時美軍主力12集團軍群的最高指揮官是布萊德雷,這位指揮官可是巴頓將軍在西點軍校的小師弟,他比巴頓整整小了六屆。由此可見咱們的巴頓將軍升官有多慢了……但是這同時也說明巴頓將軍此時在美軍中的資歷和地位。
  • 蒙哥馬利在市場花園行動中因輕敵導致失利,受到各方批評
    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蒙哥馬利的盲目樂觀,野心和企圖爭奪盟軍地面部隊的最高指揮權,其結果當然是一敗塗地,甚至在戰後遭到了一致的批評。美英聯軍突破諾曼第德軍防線深入法國腹地後,在地圖上有兩個戰略方向可供選擇,一是向正東突擊進入齊格弗裡德防區,二是向北進入荷蘭等低地國家,再折向東直插德國腹地。
  • 巴頓將軍二戰秘聞 曾派兵營救女婿
    盟軍讓德國情報網大量收到假情報,使其誤認為巴頓已經被任命為美國第1集團軍的指揮官,並且正在對登陸加萊作準備。但第1集團軍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而是在多佛爾附近地區使用道具和無線電信號等手段做誘餌來誤導德軍的偵查,讓軸心國領導人相信這一地區有大批部隊集結。整個1944年初,巴頓遵照上級命令保持低調,使德國人以為他人一直在多佛爾,而他實際上正在英國訓練第3集團軍。
  • 《巴頓將軍》:還原一位暴戾的「軍神」
    導演福蘭克林•沙夫納在二戰期間曾以海軍中隊長的身份參加了巴頓指揮的西西里島登陸戰,這種特殊經歷使他在影片處理上顯得遊刃有餘。這部用紀實手法拍攝的影片很好萊塢的還原了巴頓這個在二戰中風雲人物,榮獲4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戰爭驚悚片《霸王行動》新預告 二戰士兵秒變殭屍
    戰爭驚悚片《霸王行動》新預告 二戰士兵秒變殭屍 時間:2018.10.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鐵膽將軍」巴頓 :為戰爭而來,隨戰爭而去
    巴頓出生不久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認為他活不下來了,沒想到小巴頓奇蹟般活了下來,因此倍受寵愛,自小喜歡歷史和軍事,喜歡騎馬和遊泳,兩隊皆精湛,從小就喜歡當老大,英雄情結暴膨,美中不足,小巴頓患有"閱讀失常症″,如不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估計以後就沒有什麼"血膽將軍″了。
  • 一將功成萬骨枯,盤點二戰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你認識幾個?
    在通常情況下這將導致丟官罷職,但曼施坦因卻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實證明自己。最終,因為和希特勒在戰略上的分歧導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職。曼施坦因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帝國之鷹」。1942年,巴頓帶領美軍官兵在北非戰場通過入侵卡薩布蘭卡進入地中海戰場,並在這裡迅速恢復了第2軍受挫的士氣,從而建立了身為一位有效率指揮官的名聲。西西里島戰役期間他指揮第7集團軍,搶在英國將軍伯納德·蒙哥馬利之前攻下墨西拿,但也在這裡因打了手下兩名士兵耳光而捲入爭議,並被暫時解除指揮權。1944年,巴頓回到戰場,在諾曼第戰役中指揮第3集團軍成功地實施了一場快速穿越法國的行動。
  • 最長的一天|1944年6月 「霸王行動」
    二戰中戎裝的卡帕1944年6月6日他隨盟軍部隊開闢第二戰場,參加了諾曼第登陸計劃。以後他又拍攝到巴黎,柏林,拍攝了極為精彩的報導照片。【1944年6月初 「霸王行動」箭在弦上】德黑蘭會議後,羅斯福和邱吉爾在開羅會晤。決定任命艾森豪為實施「霸王行動」的盟軍總司令,蒙哥馬利為地面部隊總指揮。諾曼第登陸,為盟軍開闢了歐洲第二戰。這場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 英媒體稱二戰英雄蒙哥馬利元帥是同性戀
    中新網香港2月26日消息:二戰期間曾力挫「沙漠之狐」德國隆美爾而威名遠播的英國英雄蒙哥馬利元帥,據稱是一位壓抑感情的同性戀者,並且特別喜歡小男生。不過蒙帥的兒子堅決否認這一說法。  《星期泰晤士報》25日引述蒙哥馬利元帥的官方傳記作者漢彌爾頓說,他一直懷疑這位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最著名指揮官的性傾向,但是基於對他的尊敬,在他過去所寫的傳記裡對此都略而不提。現在他覺得應該說出這個真相。  蒙帥的性傾向問題過去曾被指為誹謗,但是《星期泰晤士報》說,由於漢彌爾頓有他的名譽,這個說法有其份量。
  • 市場花園行動執行時的背景,如此高風險的行動,到底是為了什麼?
    二戰中,規模最大,也是最為冒險的空降行動,就是市場花園行動。毫無疑問,這場發動於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結束的行動,是一場巨大的失敗,讓盟軍損失了許多優秀的傘兵,並且錯失進攻良機。然而此時盟軍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部隊緩慢的向前推進,但勢不可擋。既然如此,盟軍為何要發動這麼一場自殺攻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