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題目就像女人的臉蛋,是最受關注的,是最先映入眼帘的,女人臉蛋不美,還有多少男人願意往下看?那是房頂貼告示——只有天知道了。因此,老夫起了這麼一個標新立異的題目,是否吸引了你呢?老夫不知道,你懂的。有了一個好題目,時評就成功了一半,豈能不重視?說起題目這個話題,老夫就想到《紅樓夢》這本書,也不知道曹老前輩雪芹先生是咋想的,怎麼能起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書名呢?就是叫《大觀園》也比這個名字好啊,你說,是吧?要是老夫給這本書起名的話,乾脆就叫《一個男孩與一群女孩在一個華麗的園子裡發生了許許多多難以置信的故事》。哎呦喂,超過了三十個字,創造了世界上最長書名的記錄,老夫真棒!提出自我表揚,拒絕他人批評。你看,這個書名堪比標題黨吧,肯定能引起眾多少男少女的興趣,何愁不能熱銷呢?
閒言少敘,言歸正傳。老夫者,姓畢,名文章也,黑龍江密山人氏。人稱畢大炮——敢想敢說,不畏強權之意。老夫寫評論的目的是闊太太當妓女——不圖錢財圖快樂。寫時評是要付出很多的,包括冷落了妻子。賤內曾經說過,老畢,你如此痴迷時評,就不怕我給你戴綠帽子?老夫當即回答,你想做閻婆惜,不知哪裡去找張文遠?至於老夫是否被戴綠帽子,至今也不清楚。即使因為寫時評被戴上了綠帽子,那也無所謂,誰叫老夫酷愛時評呢?更何況這年頭,男人要想過得去,頭上就得帶點綠。
時評這個東西,好人不願寫,孬人寫不了。老夫奉勸大家,已經入錯行的人不要放棄,沒有失足的人別下海。時評這碗飯不好吃,苦辣辛酸都有,就是缺少甜。有人要是非得往這火坑裡跳,那就是放著平道不走爬大坡——自討苦吃,不信,那你就試試看。老夫不讓別人寫時評,自己卻每天樂此不疲,是不是令人費解呢?一點都不,這就像貪官告誡別人不要當貪官是一個道理。
老夫說了半天,忘記告訴大家什麼是老夫了。當年就有網友極力反對這個稱呼,以為是自大,貶低他人之意。其實非也。何謂老夫?古人自稱。一般四五十歲即可稱為老夫。老夫在紅辣椒發表第一篇時評是2006年9月份,那一年,老夫四十五歲。諸位知道,只要是第一次肯定就會印象深刻,無論男女第一次同床的經歷都是刻骨銘心的,次數多了自然就褲帶沒眼兒——記(系)不住啦,對吧?老夫發表的第一篇時評是《誰再說趙麗華大姐壞話,我跟他拼了》,是抨擊「口語詩」女詩人趙麗華的。後來得知,趙麗華比老夫小,應該叫大妹子。這個題目是當時紅辣椒評論編輯田德正改的,老夫的題目想不起來了,大意是《懇請趙麗華大姐收我為徒教我寫「口語詩」》之類的吧?這個題目改得很生動,老夫心服口服。對了,田德正當時編稿用的是「瀟湘行」這個筆名,在「時評聊吧」裡面用的是「獨木橋自行」。小田是男的,不是男人,不對,他不是老夫要說的三個男人,他是借了趙麗華大妹子的光才露面的,因此,只能算是半個男人。現在,你知道老夫的題目裡三個半男人的意思了吧?還不懂?那你喝高了。
第二個女人是一位大姐,很有名的,誰呀?李銀河唄。就是鼓吹換妻合法的那位女神。換妻論調,老夫實在看不下去,就寫了時評《李銀河,和我玩「換妻遊戲」吧》,2006年10月發在紅辣椒評論上。這次題目是老夫自己起的,和田德正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老夫一炮打響,一夜走紅,蜚聲時評界,揚名讀者群,讓人嫉妒羨慕恨。接著,老夫連開了四炮,可惜都啞了。田德正跟老夫說,壓力太大了,你這是什麼勞什子評論呀,結尾竟敢這樣寫:「我在這裡鄭重聲明:為了事業,我不嫌棄你長得老,也不在乎你長得醜。請你儘快聯繫我,我的手機號碼是:不知恥、不知恥、不知恥、的確不知恥……」,弄得以後的幾篇都不敢發了。要是因為這個就說田德正不是男人,那他比竇娥還冤呢。矮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如今也有很多優秀的時評,沒人敢發呀。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老夫講完了兩個女人和半個男人的舊事,接著就該說說剩下的三個男人了。第一個男人是王志順,「時評聊吧」的版主,安徽安慶人氏,在一家房產部門工作。老夫和他是因為在「時評聊吧」裡面罵架而成為朋友的,真是梁山兄弟——不打不相識。前幾天,老夫的手機響了,一看名字是王志順,心中大喜,這傢伙還沒忘記老夫,有良心。接通以後,發現裡面似乎在喝花酒,男的吆五喝六,女的嗲聲嗲氣,任憑老夫高聲呼叫,就是不回話。老夫回撥以後,王志順說沒有給老夫打電話,是無意碰到按鍵撥給老夫了。老夫不信,以為是有女人摸他大腿所致,他死不認帳。不管怎麼說,和老夥計通話了,很愉快,天意呀。他現在寫得少了,也好,歇歇吧,寫這玩意太累。
第二個男人是左崇年,安徽廬江人氏,早已搬到合肥去了,在一家交通部門工作。老夫和這老夥計相識很有戲劇性,他用一個女人的名字發稿,並且在「時評聊吧」賣弄風騷,受到了老夫的注意,和他聊了起來,原來是個比老夫還大的老男人,他今年大概五十八九了。然而,老夫大錯已經鑄成,沒法回頭了,總不能給他留下重色輕友的話柄吧?後來問他如何知道老夫的,他道出了緣由,老夫覺得很有趣。他到郵局去取稿費,把老夫寫的時評念給郵局的人聽,樂得大家前仰後合,因此,對老夫惺惺相惜,主動巴結。如今,他寶刀不老,幹勁十足,佳作頻出。
第三個男人是張鐵鷹,山東龍口人氏,在藥監部門工作。老夫和他是在「時評聊吧」裡聊天相識的。這個夥計很熱情,很豪放,很真誠,就像梁山兄弟一樣。2010年,家母病重期間,老夫寫得相對少了,鐵鷹兄弟問起,得知情況,多次打電話安慰老夫,時至今日,依然感激。鐵鷹兄弟如今愛上了文言文,很有成果,老夫自愧不如。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感謝紅辣椒。老夫因為紅辣椒成名,因為「時評聊吧」結識了眾多的網友,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卻心心相印,情深意長。畢大炮先生諄諄教導我們說:同是各地網絡人,相識何必曾相逢?大家既然有緣在一起,那就共同為紅辣椒評論、「時評聊吧」奉獻吧,通過大家的努力,讓紅網上樓梯,吃甘蔗——步步高,節節甜!頂老夫此文的發財,踩老夫此文的發大財。古人有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與諸君共勉,祝各位康健。
2014年8月16日清晨5點於黑龍江密山。徹夜未眠,草率成篇。如不喜歡,就當扯淡。
文/畢文章
來源:紅網
作者:畢文章
編輯:劉豔秋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4/08/17/469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