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泉農村,有一種吃飯叫坐桌!你坐過這樣的桌沒?

2021-03-01 臨泉網

   臨泉農村自古不論婚喪嫁娶就有自家辦酒席的傳統。像結婚、辦喪事、生孩子、給孩子辦滿月等等,都是需要大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吃席的。

  臨泉農村裡面辦席很簡單,幾口熱氣騰騰的大鍋,請一個大廚外加幾個跟班,再加上鄰居的幫忙以及親朋好友、全村老小的捧場,農村「酒席」那個熱鬧勁兒,想必也曾給你留下難忘的回憶。

  農村的請人幫忙一般是自家屋裡人,而廚子不是當地有名的就是在外面請的師傅,但是菜的話基本上差不多!以前就是幾葷幾素固定著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變得豐富起來了!一般廚子都會先寫好單子讓主家到菜市場去買好菜;然後就連夜開始準備了!

  像自家的一般廚子都會自帶座椅這就避免了主家為個少張桌子椅子而犯愁了!廚子一般都會帶個人幫忙,好點的廚子會全盤包下來所有的事情,從洗菜、配菜到做菜、端菜等等;一條龍服務,完全不用主家插手。但是有的還是需要主家去請人幫忙搞,廚子只負責配菜、炒菜之類。

  一般主家都會找一個接客的人,如果客人到了,馬上就帶著客人到席上或者家裡就坐,熱情招待!

  客人來了就開始活動了,一般活動方式就是打麻將,炸金花,就算沒人也要拉著本家人湊成一桌,實際上也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等吃席還早著!

  而廚房裡廚子還有幫手們正忙碌著準備幾桌人的菜!等到廚子喊可以吃飯了,然後又主事的人來一個個的按席,這個按席的時間是最長的。席位都是有講究的,按客人的輩分、重要性坐在上坐。

   坐好後,每一桌上都會有個站席口的,專門陪全桌人喝酒的。沒喝好酒,這個站席口就不稱職,當然也要叫全桌的人吃好喝好!

   站席口的好處就是一般能撈包煙,但是要負責上菜、勸酒、活躍氣氛等等。

  在臨泉的農村的酒席菜根據師傅的不同,菜樣也不同!一般都有一條魚、醪糟湯、雜燴或者是甲魚湯等。

  這吃席也分上半場和下半場,上半場一般是肉類較多的菜,像豬耳朵、雞肉、羊肉、小炒肉類等;中間會有個湯,湯之後就是下場的菜了!

  當然這中間還有個敬酒,等著主家一個桌一個桌的敬酒,按照輩分順序向每桌客人敬酒!等飯菜吃得差不多了就下席

  酒席規矩眾多,但是到年輕人的席位才不會顧及那麼多!

  年輕人一般都講吃好喝好!

  至於喝酒喝得自己肚子麼吃飽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一場宴席總會出幾個划拳或者抗大旗的人來活躍於各個酒桌之間!

  農村講的是搞的越熱鬧,越有面子!

  酒席上唱歌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不熱鬧了!

  不過大家最討厭的就是唱歌的,吵的耍不成,吃不好!~有的可能會趁機調戲唱歌的,多喝點酒讓唱幾個高難度的歌曲來娛樂下!

  當然這也是為主家掙面子!

  吃席散場後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主客可能還會留著繼續打麻將!

   這個時候主家的後勤任務來了,就是馬上打掃完一頓席過後的風雲殘卷,準備下頓席了!

  所以在農村辦酒席的確不容易,請廚子要給工錢,請人幫忙如果是鄰裡之間要酒席辦完之後再專門宴請鄰裡感謝幫忙,不是鄰裡就要給錢咯!

  而且一場酒席下來,家裡就亂成豬圈了,整理起來都要幾乎一整天的時間,有時候客人送的禮錢可能還不夠辦酒席的錢,所以現在很多農村的也就圖輕鬆在酒店裡辦酒席了!

  當然這種坐席文化也不可能完全被代替,大多數農村人還是選擇在自家屋裡辦酒席,這樣也比較長面子!

  那麼從小到大,你吃過多少次這樣的酒席呢?

|城事|生活|打折|爆料|招聘|

「三生有幸臨泉縣

一生唯愛臨泉人」

商家推廣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幸福叫:回家吃飯
    過年啦年,一天天的近了世界再大,不如家今年的你回家過年嗎?你家年夜飯的菜單定下了嗎?快過年了回家吃飯,是最溫暖的祝願生活中有些事,看似普通,卻很重要。當你跨越萬水千山,穿過人山人海,走下飛機高鐵。當你打開了家門,你擁抱了家人,你與他們一起圍坐在桌邊,桌上一定有你最愛吃的那道菜。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家的味道。幸福的家庭,離不開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裡,食物是最好的情感載體,鄉愁總是與味蕾相連。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啥意思?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農村老話便是木工行道的尺寸規矩,出自木工師傅的祖師爺魯班的經書《魯班經》。《魯班經》涵蓋了製作常用家具、農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樣,以及各類建築的構架形式、稱謂等等,堪為木工行當裡最有代表性的教科書。它被後世的徒弟們奉為典藏珍籍。
  • 春節假期,玩翻臨泉!
    快來中環格林童話世界,幾十種遊樂項目,讓你的孩子玩過癮!大手拉小手,一起乘坐摩天輪、過山車,留下難忘瞬間。童話樂園是孩子們的世界,各種卡通造型和城堡,色彩斑斕。碰碰車、南瓜馬車、雲霄塔……造型各式各樣,富有童趣。春節假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帶上孩子、家人一起來享受這難得的親子時光吧!
  • 在河南有種赴宴叫「趴桌」
    趴桌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河南趴桌就是赴宴的意思。不論是紅白喜宴,均稱趴桌。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趴桌,記得一提到趴桌就兩眼放光,因為趴桌會吃到很多好吃的。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是比較貧窮的,那個年代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不論紅白喜事只要隨過分子,有宴必去,而且還是拖家帶口的,遠地方的宴席有的會提前一天晚上過去,人多又比較遠的話會做著大篷車過去,可謂是風雨無阻。要是宴席趕到學生上課的話,很多孩子會因為錯過宴席不開心好幾天,有時候還會埋怨主家不會選日子,為啥不趕到星期天或者假期。
  • 和父親穿著同樣的衣服坐在桌邊吃飯
    後來得知到上海還得換火車,父親也買了火車票,他說你第次一乘火車不放心。到達江蘇鎮江的時候是凌晨兩點,肚子已飢餓難忍。火車站廣場上有人支著三輪車在賣湯麵,父親買了兩碗。鎮江的湯麵甚是奇怪,醋極多,麵條半生不熟,我吃了幾口難以下咽。父親見我不吃,把我那碗「呼嚕呼嚕」地也吃了。父親在吃食方面非常愛乾淨,從來不吃別人吃過的東西,他把我吃剩的麵條吃下去,並不是餓了,而是對我的一種愛意。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 」到底有啥講究
    可是依照之前的生活標準,不要說三道菜,家裡有幾道菜上菜就非常好了,那還是一盤燒菜,一盤自己醃漬的蘿蔔鹹菜。為何如今辦酒席,不擺三餐菜了呢?並不是不足吃,只是一種習俗。在農村它是忌諱,老祖先把「三」這一數據作為祭拜專用型的數據,比如三炷香、三碗飯、三杯祭酒、三聲電子禮炮、三叩頭這些,因此這一「三」字並不是隨意濫用的。
  • 小時候村民們吃過的辦桌還記得嗎?
    而且農村辦一次酒席,得要好幾百個碗,所以,這個也得是到村兒裡把各家各戶的碗盤集中到一起。▼長條凳那時候,都是坐這種長條凳。窄窄的,長長的,可坐2-3個人。準備食材那時候,農村婚宴的菜餚主材有幾個基本大件是不可少的:雞、鴨、魚、豬肉、蹄髈,所以主家一般都會準備很多。
  • 臨泉再次火了一把:上了新華社旗下周刊頭條
    在這裡,你能窺見「雜技」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幾乎所有傳統藝術一樣所面臨的堅守與彷徨;更為神奇的是,在同一時空下,你能看到同一種藝術形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它們竟各自存在又蓬勃發展。這場「過河刀山」(類似「走鋼絲」)的表演,是臨泉地區有據可考的最早的雜技演出。 羅振祥從縣文化局副局長的任上已經退休6年了,但與雜技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說起臨泉雜技,依然條理清晰,頭頭是道。 上世紀50年代,臨泉境內出土了一件東漢的「陶戲樓」,上面清晰地刻著人物「拿大頂」的姿態,因此在羅振祥看來,臨泉雜技的歷史,或許可以追溯得更久。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說說嶽雲鵬、賈乃亮、任嘉倫他們,坐過的「炕」
    ,高度在30釐米左右,當人盤腿坐在炕上,桌面的位置大概在人的腰間,這個高度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吃飯或者寫字都非常舒服。這種炕桌由於使用時間較長,基本都是紫檀色,流光鋥亮,有的桌角圍子上還雕有圖案,顯得非常莊重典雅。一般人家的炕桌用普通木材製成,有四個木方腿或圓形腿,支起一塊木板。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炕桌,對於農村每個家庭都是必不可少的。
  • 春風吹,戰鼓擂,上了桌誰怕誰?在東北,有一種排場叫流水席!
    眾所周知,在城裡辦婚禮,除了祝福新人以外就是圍著轉桌吃頓酒席,然後擦擦嘴隨個禮走人了。
  • 同事請吃飯,最後居然要求AA制,你覺得摳門嗎?
    昨天,提成終於發下來了,小剛居然拿了13000多,同事這回更是不依不饒的要他請客,實在拗不過,小剛只好答應晚上請大家吃飯。錢都發到手了,再不請他也不好意思了吧。小剛來自貴州農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經濟並不寬裕。他自己平時生活也十分節儉,來公司2年了,都沒見他添置過什麼新衣服,永遠都是那兩三套衣服換著穿的。
  •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外甥為何能夠坐上邊?
    現在有一些自媒體平臺提問,讓人作答,他們是這樣問的:「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農村為何把舅舅看得那麼重要?」很明顯,這句俗語的重點並不是說舅舅有多麼重要。舅舅的地位和重要性,明擺著在那裡,用不著去解釋。舅舅到了外甥家,吃飯時一定是坐上邊的。如果外甥請舅舅到飯館吃飯,外甥敢坐上邊嗎?當然不敢,要恭恭敬敬地請舅舅坐上邊。
  • 老農在山裡做出來的飯菜真香,這才是樸實的農村生活,你吃過沒
    民以食為天,在生活中那就是沒有什麼是比吃飯還要重要,只有吃飽喝足了才有力氣幹活。生活中人們到了飯點可以吃到的食物非常多,可以自己買回來食材在家裡做出來,還可以出門去到各大小餐館吃飯。然而這只是城裡人最經常做的,對於農村人來說,很多時候還需要在山裡做飯吃。
  • 30年前臨泉的小影被拐 30年後...
    時間回到1986年,剛過完春節不久,張士國夫婦帶著三個孩子到天津表演雜耍謀生。天津火車西站人多,也有表演的場地,他們就在車站外耍起雜技,可一不留神,小影就不見了。丟了魂似的張士國夫婦四處打聽,曾有人看到小影被人抱走。沒有女兒的照片,他們只能以火車站為中心四處尋找,逢人便問,有沒有見到他們的孩子?
  • 助力高考臨泉農商銀行在行動
    7月7日上午9時,伴隨著考試鈴聲響起,高考全面拉開序幕,臨泉萬名學子迎來了人生中的關鍵考試,特殊之年的高考,也將成為一代人的難忘記憶。30多度的高溫下,孩子們在高考的同時,家長們也在經歷酷暑的「高烤」,臨泉農村商業銀行交通路支行的工作人員便主動邀請臨近的家長們進入大廳內休息。
  • 「吃飯排號4000多桌」,網友:這個國慶像過年,能夠人擠人也是一種幸福
    今年兩節重合,一共8天假期,各地再次出現「人從眾叕」的畫面,是不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廈門】「整個上半年都在家憋著,到了國慶假期,趕緊買票想著到國內沒去過的地方看看,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風光。」10月4日,北京遊客劉女士在廈門島碼頭想要購買開往鼓浪嶼的船票,然而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員告訴她,當天的登島船票已經售罄。
  • 吃貨派對,臨泉首屆臺灣美食節,好吃好玩還有免費美食券領!!!
    棺材板據說在三四十年前,臺灣有一位姓許的師傅,他品嘗了一種名叫「雞肝板」的點心後,覺得口味很特別,於是回家研究改良,終於製成了一種令他更加滿意的點心他想來想去沒想出來。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新的點心怎麼看怎麼像棺材,於是就決定命名為「棺材板」。
  • 農村老木匠:「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啥意思?
    在農村,自古以來木匠就是一門受人敬仰的職業。過去的農村,生活沒有這樣富足,現在家裡缺點啥了,手機淘寶一點,送貨安裝一步到位。這也多虧了馬雲,讓我們這些人成了悲催的「剁手黨」!然而在過去,生活可沒這麼便利,一切家具、門窗、桌椅板凳全憑木匠的一雙手!
  • 體驗|日式暖桌是怎樣一種存在?
    《銀魂》有一集講暖桌底下有個黑洞日式暖桌,又叫被爐(こたつ),在日劇和各種日本動漫裡,我們曾無數次地見過,暖桌和桔子還一度被選為日本冬季的象徵物。炬燵是日本的傳統取暖用具,中文裡也叫暖桌或被爐。現代的炬燵是一張正方形矮桌,上面鋪上一張棉被子,桌下有電動發熱器,通常連著桌子結構裝嵌。炬燵放在薄墊子之上,坐在墊子上把腿和腳、甚至整個身體伸進暖桌下取暖。舊式的炬燵桌下有個約數十公分深的坑,取暖的時候不用盤膝而坐。一般使用炭或電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