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規矩各有不同,各行有各行的道行。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農村老話便是木工行道的尺寸規矩,出自木工師傅的祖師爺魯班的經書《魯班經》。
《魯班經》涵蓋了製作常用家具、農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樣,以及各類建築的構架形式、稱謂等等,堪為木工行當裡最有代表性的教科書。它被後世的徒弟們奉為典藏珍籍。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寓意美好。
「凳不離三」的意思是說,木匠師傅在製作凳子時,凳子的長寬高的尾數尺寸,要落在「三」這個數字上,不能隨意選擇。
這句話有多種寓意。「三」諧音「山」,意為按長寬高尾數為「三」做出的凳子,坐上去「穩如泰山」;一般認為單數和吉祥掛鈎,如桃源三結義,意為三人合一,兄弟齊心;三羊開泰,意為冬去春來,陰消陽長,萬象更新;如果深一點理解還有三角形的意思,三角形作為最穩定的幾何結構,經常會用在很多地方。
「門不離五」的意思是說,木匠師傅製作的門的長寬高最後一位數都要是「五」。
古人將「五」和「武」相聯繫,意味著「威武霸氣」,只要是大門威武霸氣,什麼妖魔鬼怪都不敢登門。
古代科舉考試,以「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取士,家中門戶規格含「五」,意為此門中後世子孫人才輩出,考試皆能奪「五魁之首」。
古人追求「五福臨門」,祈願福佑家宅,安康永續。門戶規格尾數有「五」,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臨門。
「床不離七」的意思是說,木工師傅製作的睡床的長寬高最後一位數都要是「七」,並且床的構造上也必須以七件組合為宜。
據史料記載,古代的臥床底板穿樘木和床頭裝飾柵木的數量,不多不少剛好七根。「七」與「妻」諧音,意為夫妻團圓,恩愛百年,有妻相伴,子嗣興旺。
「桌不離九」的意思,是指在製作桌子時,尾數要是「九」這個數字。「九」是自然數中的最大數,還是風水學中的陽數,寓意著高貴和吉祥。
家和萬事興,「九」與「酒」、「久」諧音,意味著一家老小圍坐桌前,和睦相處、九九同心、久久康泰之意。
其實,木匠祖師爺魯班確定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的尺寸規矩,也沒有那麼玄虛神秘,不過是迎合大眾自古以來趨利避害的心理而已。
過去的人們大都愚昧迷信,認為吉兇禍福自有天定,動輒喜歡討個好彩頭,以期獲得心理上的慰籍。
因此,木匠師傅們便投其所好,在打制家什用具時,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基礎上,有意在尺寸上做文章。
若是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這些小把戲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完全是唯心主義的臆想,根本不值得釆信。
可是從趨利避害的層面出發,「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中的數字,恰恰契合了人們期待美好生活的刻意追求。
如今,時過境遷,傳統意義上的木工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現在的家具製造都是流水線作業,以人體的舒適度為設計依據,古人的這些特別講究,沒有多少人還會在意。
可能現在有一部分農村人還遵守這些尺寸規矩,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死板地照著這樣的尺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