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啥意思?

2021-02-14 史學界的9527

自古以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規矩各有不同,各行有各行的道行。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農村老話便是木工行道的尺寸規矩,出自木工師傅的祖師爺魯班的經書《魯班經》。

《魯班經》涵蓋了製作常用家具、農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樣,以及各類建築的構架形式、稱謂等等,堪為木工行當裡最有代表性的教科書。它被後世的徒弟們奉為典藏珍籍。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寓意美好。

「凳不離三」的意思是說,木匠師傅在製作凳子時,凳子的長寬高的尾數尺寸,要落在「三」這個數字上,不能隨意選擇。

這句話有多種寓意。「三」諧音「山」,意為按長寬高尾數為「三」做出的凳子,坐上去「穩如泰山」;一般認為單數和吉祥掛鈎,如桃源三結義,意為三人合一,兄弟齊心;三羊開泰,意為冬去春來,陰消陽長,萬象更新;如果深一點理解還有三角形的意思,三角形作為最穩定的幾何結構,經常會用在很多地方。

「門不離五」的意思是說,木匠師傅製作的門的長寬高最後一位數都要是「五」。

古人將「五」和「武」相聯繫,意味著「威武霸氣」,只要是大門威武霸氣,什麼妖魔鬼怪都不敢登門。

古代科舉考試,以「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取士,家中門戶規格含「五」,意為此門中後世子孫人才輩出,考試皆能奪「五魁之首」。

古人追求「五福臨門」,祈願福佑家宅,安康永續。門戶規格尾數有「五」,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臨門。

「床不離七」的意思是說,木工師傅製作的睡床的長寬高最後一位數都要是「七」,並且床的構造上也必須以七件組合為宜。

據史料記載,古代的臥床底板穿樘木和床頭裝飾柵木的數量,不多不少剛好七根。「七」與「妻」諧音,意為夫妻團圓,恩愛百年,有妻相伴,子嗣興旺。

「桌不離九」的意思,是指在製作桌子時,尾數要是「九」這個數字。「九」是自然數中的最大數,還是風水學中的陽數,寓意著高貴和吉祥。

家和萬事興,「九」與「酒」、「久」諧音,意味著一家老小圍坐桌前,和睦相處、九九同心、久久康泰之意。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有什麼玄虛呢?

其實,木匠祖師爺魯班確定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的尺寸規矩,也沒有那麼玄虛神秘,不過是迎合大眾自古以來趨利避害的心理而已。

過去的人們大都愚昧迷信,認為吉兇禍福自有天定,動輒喜歡討個好彩頭,以期獲得心理上的慰籍。

因此,木匠師傅們便投其所好,在打制家什用具時,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基礎上,有意在尺寸上做文章。

若是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這些小把戲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完全是唯心主義的臆想,根本不值得釆信。

可是從趨利避害的層面出發,「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中的數字,恰恰契合了人們期待美好生活的刻意追求。

如今,時過境遷,傳統意義上的木工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現在的家具製造都是流水線作業,以人體的舒適度為設計依據,古人的這些特別講究,沒有多少人還會在意。

可能現在有一部分農村人還遵守這些尺寸規矩,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死板地照著這樣的尺寸來了。

相關焦點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你知是何意?
    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過去人們一般都是請木匠到家裡製作家具,在那時候做木匠也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也許今天我們不再常見木匠這個行當,更別說這些流行於農村木匠口中的話了。但在過去,木匠是個我們難以想像的火爆職業。
  • 老木匠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關於魯班的軼事傳說,很多帶有神秘色彩,其中,做木匠活有條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就是一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定這樣一個規矩,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一句:凳不離三 意思為:指木匠做板凳的時候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圖 | 方形抹角文竹凳 清中期「門不離五」,農村做門無論大小寬窄,其尺寸末尾數一般離不開「五」,象徵「五福臨門」之意。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 凳不離三 寓意:和睦相處。
  • 農村老木匠:「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啥意思?
    在農村,自古以來木匠就是一門受人敬仰的職業。過去的農村,生活沒有這樣富足,現在家裡缺點啥了,手機淘寶一點,送貨安裝一步到位。這也多虧了馬雲,讓我們這些人成了悲催的「剁手黨」!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驗的積澱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人們往往把一些美好的願景寄托在所做的家具上,這也是木匠口中津津樂道的,如「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半,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這句箴言,無非是所做家具的尺寸要求
  • 《魯班經》「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家有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老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古代裝修有哪些講究
    老話說得好「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身」,在之前的農村啊,教育水平不高的時候,有一門手藝的話,也能養活家裡的人。今天,和大家說一句俗語,就和手藝有關,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我們來看看古人做東西都有哪些講究。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桌不離三,門不離五」 為什麼是3和5?古人真實的意圖是什麼?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吶,為什麼是3579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在民間,關於此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3579都指的是這些物件尺寸的尾數。
  • 人們常說:「凳不離三,桌不離九」,到底什麼是「離九」呢?
    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桌不離九」,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凳不離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古人在製作凳子的時候,其長度一般不會是整數,尾數都要留成「三」,比如長度是三尺三寸或者三尺一寸三分等,這種凳子就是以前農村常見的板凳,凳面窄而長,一般一個板凳上面可以坐兩三個人。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而對於木匠們來說,就有一些做工的習俗和俗語流傳下來,指引他們進行手工藝製作。比如「門不離五」,說的就是農村做木門的時候,不管大小寬窄,尺寸末尾數都不能離開五,比如長度是一米八五,寬是95釐米的門,反正就是末尾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要是五。
  • 古人講:「床棺桌」分別不離「七八九」,啥意思?生活處處皆學問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生活學問。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之後,才能真正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 木匠行業中的俗語文化 相信一提起木匠,很多人都會想到魯班,作為所有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不僅具有心靈手巧的氣質,而且也為木匠行業定下了行業。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啥意思?
    這幾句話是人們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而成,在農村廣為傳播,既簡短又含蓄。這幾句古話包含了天氣預報,如:「螞蟻搬家早晚要走;蜜蜂歸巢遲,天氣晴朗;魚出水跳,蜻蜓飛低,出門帶笠。」俗類:八月摸秋,摘柚抱瓜子不算偷;又如有些禁忌類,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等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古語。
  • 農村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發財夢 發財夢 所謂「財不進急門」意思是說,財富一般是不會輕而易舉地跑進急於發財致富人家的大門的。因為從掙錢的本身來說,就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得動腦筋找門路,花時間費精力,下功夫出力氣,最後還得根據市場行情發展情況,才能賺到錢,而要賺大錢發大財,更是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所以,創造財富需要一定的時間,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操之過急的話,還會造成財產的損失。比如大量買彩票企圖一夜暴富,盲目炒股或投資等急於發財的做法,都是不現實的。
  • 「富不離書,窮不離豬」,到底有何含義?蘊含老祖宗的大智慧
    隨著鄉村生活的進步,網絡的發達,以前流傳適用的農村俗語越來越少人知道,老一輩的人喜歡把過去的事情告訴年輕人,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聽,所以,農村俗語也逐漸流失了,現在仍然流行的農村俗語,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什麼意思,經常誤解,所以,這句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結婚的習俗也有關於結婚日子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呢?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於結婚的時日安排也是有很大講究的,其中就有三六月不宜結婚的說法。這種說法有多種的原因所致,並不單單只是傳統,其實還跟實際情況相結合,所以說這種說法其實也並非是純粹的mi信。也是有一些道理存在的,為什麼說三六月不能結婚呢?首先來說一下三月。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是咱們所說的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重要參考,給人們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大家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喜歡打拼的不妨留意
    文/清塵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喜歡打拼的不妨留意平易近人的俗語,通過一代人一代人的傳遞,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充實了我們的生活,通過教會我們簡單的道理讓我們的內心更加的成熟。也許一些高能量的俗語,帶給我們越發深厚的智慧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