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2020-12-22 騰訊網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家信奉鬼神,婚嫁、辦喪事、建房子等等,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尤其是風水學一直影響至今。而我們今天的講的這句俗語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是農村人根據漢字的諧音,來表示對生活的期許。

首先來說第一句「床不離七」,農村早前做門框時尺寸一般都離不開數字「五」,象徵著「五福臨門」,而這個「七」代表的則是床的尺寸,通常大家請木匠為家裡打制床具時,長寬等尺寸的末尾數字都要是「7」,它的諧音「妻」,有時候還會在床尾留個數字「七」,娶妻生子是一件大事,和現在一樣,能娶到妻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床的尺寸和「妻」諧音,表達就是希望能夠順利娶到妻子,同時,打制的床具在結構上也離不開「7」,床樘、床頭靠背都是由7根木棍組成的。

知道了第一句話,以此類推大家就容易理解了。「棺不離八」就是古時候所做棺材的高低尺寸,「八」的諧音是「發」,代表的是希望能夠升官發財的意思,這裡主要是逝去長輩對後人的祈願。

而最後一句「桌不離九」,則是家裡飯桌的尺寸,「九」的諧音是「酒」,這個就和農村人的樸實熱情有關了,想要表達的就是好客之道,親戚朋友來了,便要拿出好酒好菜,好好招待客人。

除此之外,在前面還一句是「凳不離三」,這個不是諧音得來的,而是根據桃園三結義的典故由來,表達的是坐在凳子上的兄弟,能夠像典故裡那樣大家相互照樣,親如一家。

所以這些大家不明白的俗語,和古代木匠工作有很大關係,都是木匠們約定俗成的規矩,就和當下各行各樣都有自己的規則一樣。只不過木匠這些規矩符合了歷史發展過程中老百姓的需求,放到現在就可以是一種營銷手段了,為自己的產品增值。

相關焦點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圖 | 清 黃花梨架子床「棺不離八」,指的是打棺材的時候,不管是給什麼人打棺材,個子高也好,矮也好,棺材的尺寸只有八尺,不多不少。
  • 《魯班經》「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家有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老木匠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興趣、經驗,再加上極高的天分和悟性,魯班有很多發明和創造,比如:木工師傅們用的鑽、刨子、鏟子、曲尺,墨斗及雲梯、石磨、打井技術等等,據說都是他發明的。 過硬的本事,良好的德行,眾人的推崇,使他最終成為匠人的一代宗師,人稱「祖師爺」。很大程度上,魯班的名字,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啥意思?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農村老話便是木工行道的尺寸規矩,出自木工師傅的祖師爺魯班的經書《魯班經》。《魯班經》涵蓋了製作常用家具、農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樣,以及各類建築的構架形式、稱謂等等,堪為木工行當裡最有代表性的教科書。它被後世的徒弟們奉為典藏珍籍。
  • 古人講:「床棺桌」分別不離「七八九」,啥意思?生活處處皆學問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生活學問。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之後,才能真正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 木匠行業中的俗語文化 相信一提起木匠,很多人都會想到魯班,作為所有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不僅具有心靈手巧的氣質,而且也為木匠行業定下了行業。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棺不離八除了嫁娶,農村的大事還有喪葬白事。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桌不離九相對應的,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那種木桌子,比如八仙桌、大圓桌等,農村一些地方辦酒還有「八大桌」的習俗,非常熱鬧。
  •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你知是何意?
    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 「門不離五」也有五福臨門的意思。
  • 農村老木匠:「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啥意思?
    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驗的積澱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人們往往把一些美好的願景寄托在所做的家具上,這也是木匠口中津津樂道的,如「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半,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這句箴言,無非是所做家具的尺寸要求
  • 老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古代裝修有哪些講究
    老話說得好「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身」,在之前的農村啊,教育水平不高的時候,有一門手藝的話,也能養活家裡的人。今天,和大家說一句俗語,就和手藝有關,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我們來看看古人做東西都有哪些講究。
  • 「桌不離三,門不離五」 為什麼是3和5?古人真實的意圖是什麼?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吶,為什麼是3579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在民間,關於此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3579都指的是這些物件尺寸的尾數。
  • 人們常說:「凳不離三,桌不離九」,到底什麼是「離九」呢?
    就連木匠在做家具的時候,也是有很多說法的。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桌不離九」,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而三字上中下三橫也代表著天、地、人,在《尚書》就有這樣一段描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意思就是五行之中,三的屬性是木,而板凳正好是用木頭做成的,所以就有了「凳不離三」的說法。「凳不離三」這句話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當然也是以前的木匠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度,從而想出來的一些本行業內的術語。
  • 傳說中的魯班尺,究竟有多神奇
    在逛紅木家具的時候,通常會發現銷售人員的手上都有一個捲尺,如果認真留意,就會發現這個捲尺和普通的捲尺不太一樣,除了有標註長度的數字外,還有兩行紅色和黑色的漢字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啥意思?
    住在鄉下,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陶醉,優美的山水環境令人留戀,然而在鄉下生活的日子裡,最讓人懷念、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人們口中所說的一些古語和各種禁忌民俗。這幾句話是人們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而成,在農村廣為傳播,既簡短又含蓄。
  • 農村有句老話「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呢?有...
    農村有句老話「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佛說不二法是什麼意思?不離相就不可能無二
    一切法無二是什麼意思?一切法者有二種,所謂有為法、無為法。凡夫證不到這一切法無二,他老是有二,既然你認為有二,那菩薩就給你開出有為法和無為法,開出有為法,那麼你要證到有為法和無為法是不二的。什麼叫有為法和無為法不二?為什麼凡夫看成是二呢?
  • 「富不離書,窮不離豬」,到底有何含義?蘊含老祖宗的大智慧
    隨著鄉村生活的進步,網絡的發達,以前流傳適用的農村俗語越來越少人知道,老一輩的人喜歡把過去的事情告訴年輕人,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聽,所以,農村俗語也逐漸流失了,現在仍然流行的農村俗語,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什麼意思,經常誤解,所以,這句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是什麼意思?
  • 老話說:迎親不選四離日,出門莫挑四絕日,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老話說:「迎親不選四離日,出門莫挑四絕日」,到底什麼是「離日」和「絕日」呢?所謂的「迎親」指的就是結婚,是以前結婚習俗中最後一道環節,叫做「親迎」。古人的結婚風俗包括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環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六禮」。以前人最在乎「婚姻天定」,所以古人在結婚之前首先要向天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