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不二法是什麼意思?不離相就不可能無二

2020-12-23 普通人看世界

一切法無二是什麼意思?一切法者有二種,所謂有為法、無為法。凡夫證不到這一切法無二,他老是有二,既然你認為有二,那菩薩就給你開出有為法和無為法,開出有為法,那麼你要證到有為法和無為法是不二的。

什麼叫有為法和無為法不二?為什麼凡夫看成是二呢?凡夫認為這就是生滅,看著有相,他就認為是有生滅,這就有為法了,對不對?那麼有為法為什麼是無為法呢?有為法和無為法是不二的,沒別的,就是因為你把依他起性給看成了遍計所執性了,依他起性就是自他波,有自波合在上面,就是無明合,就落相了,就生遍計執!沒自波,又能看見一切法,這就叫圓成實!所以你在依他起上有染就進入遍計執;依他起這個機制不染,就證入圓成實,這就叫不二,背後其實是種子的染淨。

凡夫所見的世間萬法是依他起來的,因為依他起在染(染種子生起),所以就叫遍計執。聖者所證的就是依他起本身(淨種子生起),不起遍計執,就是圓成實性,就是真如。勝者可以妙用這個真如,凡夫是真用啊!真喝水,真吃飯,真生死,真疼,真餓,真困,真想要,這就是二!凡夫就在這個「二」裡了。凡夫的「二」,是因為有執,所以才有「二」,「有迷」才有「二」,如果不迷,對著這套依他起法怎麼能有「二」呢,就沒有二了。二是由一來的,一是什麼?一就是把它當真了,把它弄出相來你就當真了,著相了,這就是勝義諦相品的無二。

佛說離言無二義,甚深非愚之所行,愚夫於此痴所惑,樂著二依言戲論,彼或不定或邪定,流轉極長生死苦,復違如是正智論,當生牛羊等類中。

什麼叫佛說離言?我們凡夫的一切法都在言說裡邊,都在名相裡邊,都是依名言種子而起的相以此生起的各種名言,這就是名言。你在一切相裡邊,實際上你就在我們講的三自性裡邊的遍計所執性裡邊,凡夫所有一切的認識,大家現在學佛法也都是依遍計所執性裡邊的名言來學的,包括你正在聽的。佛說了,離開這個狀態就沒有二了,沒有什麼空有、有為無為就不存在了,懂了嗎?不就是現量嗎?就是現量親證依他起性。佛說離開名言的範圍就無二了。佛說的離言的無二的意義,甚深非愚之所行。這個意義是甚深甚深的,不是愚痴凡夫所能夠行到的、所能明白的。

凡夫是明白不了的,為什麼?凡夫是進入遍計執性了,你們如果是聽二時講法那些中觀法,講空有、離四句絕百非,說這是空、這是有、這是即空即有、這是非空非有,你會發現你怎麼也聽不懂,因為你眼裡看的明明都是這些相,你看這些文字就是在玩文字遊戲了。因為你一說空,他就說打火機空,打火機有,打火機即空即有,打火機非空非有,你怎麼也想像不出來,因為你已經指著一個打火機在說了。你指著一打火機說是空、是有、是非空非有、是即空即有,你就根本不可能明白無二了。所以龍樹菩薩二時講法時,講《中觀》就是破你這個。就是告訴你不能指著任何遍計執所生的相裡邊的東西說空、說有、說非空非有。

離四句絕百非的意思是什麼呢?是要離開這個相,再說就明白了,離開這相就登地了。中道是中到哪兒去了?不是在遍計執相裡行中道,在相裡就沒有中道了。因為你已經著相了,你再說你行中道不著相,這不就是自欺欺人嗎?但是學《中觀》的人如果證量不夠,他就這麼理解。現在絕大多數人學佛法,學《金剛經》、學《心經》就是這麼理解的。但是宗門不是這麼學的,宗門是要親證的。宗門做功夫實際上是明白,佛說的空就是空,要證到空。怎麼證?就是一念一念的離相,就空了。

虛老在高旻寺打禪七的時候,頭幾天他已經恢復天眼了,可以看到高旻寺外邊長江上的船,還有牆外邊哪個師父在撒尿,誰在幹什麼他都能看見了,這就是空了,就能看見了,因為空了,所以沒有障礙了。

所以宗門給你講理,不講那麼複雜,是因為入宗門的根器好,都是上上根器,一下就知道這是假的了。現在人學宗門滿嘴跑禪的意思就是什麼呢?是連道理他都沒理解到這兒,他根本不管這些相,只是說我不著這些相。就像猴子看見水裡的月亮,然後就指著月亮說,這月亮,我就不著相!又像有的人說,我要去掉空花,「我」要去掉「空花」,他已經著相了才說不著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這個是二時講法到今天好多人搞錯的原因,佛在這裡就直接講得很清楚了。離言說的範圍,就是離相的範圍,離有相是不是直接就證到無二這個意義了?所以佛說離言無二的這個意義甚深非愚之所行,不是愚痴凡夫所行的範圍之內。

「愚夫於此痴所惑,樂著二依言戲論」,是說愚痴凡夫,所有的愚痴和疑惑都是在依言裡邊產生的戲論,也就是在遍計所執性裡邊產生了戲論,在有相範圍之內產生的戲論。疑惑不定或邪定,不定就是散亂、掉舉;邪定是什麼?以錯誤的見解進行定,比方說無想定,他以為就涅槃了,這就是邪定。

「復違如是正智論」,就是他沒有這個正確的認識,所以證不到這個正確的智慧,雖然他的證量夠,但他的智慧不夠,所以都是邪的。「當生牛羊等類中」,就是將來你們這個邪定出來以後,你從無想定出來,您就要生到牛羊裡邊去了。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大意:離相無住
    禪宗六祖惠能聽了《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開悟了,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眼睛。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明了宇宙的真相。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的思想。《金剛經》主要就是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魯班經》「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家有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啥意思?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寓意美好。「凳不離三」的意思是說,木匠師傅在製作凳子時,凳子的長寬高的尾數尺寸,要落在「三」這個數字上,不能隨意選擇。
  • 「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自古以來沒有不重視師承的,師承的「師」是得法的老師。二如是我聞(一)如: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一切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這個「體」是什麼?理論依據。這部《無量壽經》經典它是根據什麼道理來說的?這個體是講理論依據。理論依據要搞不清楚、不明白,我們的信心就不能建立。理論依據搞清楚了,我們相信了,我們對它才沒有懷疑。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秋竹仁波切 大圓境界學習不做作不著相無得失
    大圓境界學習不做作不著相無得失無相的見、無尋覓的修、不做作的行、無得失的果。境界雖然很高,但這個境界高是從初學就要開始學習不做作、不著相、無得失。不是說這邊一直做作、做作、做作,有一天變成不做作,這怎麼可能!對不對?這是一個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要講出來的秘密,我今天把秘密告訴你們。所以無修無尋,無尋無覓,這種無尋無覓,現在開始就要學習,修行的時候就要無尋無覓。我常常講,修行功課要認真,但是呢?
  • 人們常說:「凳不離三,桌不離九」,到底什麼是「離九」呢?
    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桌不離九」,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凳不離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古人在製作凳子的時候,其長度一般不會是整數,尾數都要留成「三」,比如長度是三尺三寸或者三尺一寸三分等,這種凳子就是以前農村常見的板凳,凳面窄而長,一般一個板凳上面可以坐兩三個人。
  • 麻衣相法、神相全篇論面相
    相法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兇禍福、貴賤夭壽的相面之術。《麻衣相法》全稱《麻衣相法全編》,傳說是宋初大相術家陳搏的師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後的相書很多,如《柳莊相法》、《相法全編》、《水鏡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計其數,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麻衣相法》。
  • 念了幾十年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發音都錯了
    念了幾十年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發音都錯了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是現在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信眾遍布全球。佛教崇尚與人為善,不起爭端,對自身的行為多加約束,所以可以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在佛家子弟的眼中,世界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循環,一切的事物都遵循因果,不爭不搶行善事,等到時機到了必有福報。一切的身外之物最終都會成為虛無,只有精神是人根本的寄託。這樣的處事準則恰好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道輪迴理念相合,所以佛教在中國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佛教並非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中國土生土長產生的、影響足夠廣遠的正統宗教是道家宗教,道教以老家思想為基礎,崇尚丹法神仙。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一直被禪宗奉為圭臬。他們對這句話的信奉程度,達到了沒有文字,沒有言語。最後甚至達到沒有法,一切皆無,只剩下「當頭棒喝」。但是諸多法門,對這種修行方式,持懷疑態度。認為禪宗的這種方式,會是佛經走向消亡的第一步。雖然禪宗並不認同這一點。
  •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是有為法和無為法?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什麼是有為法?有為法是變化的,無常的,生滅的,虛幻的,不真實的,不是永恆的。凡夫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為法!種種的善業,修行,功夫,都是有為法,只能得人天果報,享人天福!享完就沒了。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不是能成佛的真實功德。舉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梁武帝和達摩祖師見面的公案!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我們所見的所謂實物、所感覺到的事件,其實都是假有的,都是你心所產生的。這和人們所理解的個人的相貌受自己的心作用而變化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無常經》中,翻來覆去地看,也查找不到這個「相由心生」的出處。
  • 為什麼佛說我們是顛倒眾生,顛倒眾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還不知道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55由業識動,就有妄見生起來,就有能見和所見,一系列就生起來,這就叫做什麼?因明發性,性妄見生,由此而導致什麼?從畢竟無成究竟有。大家想,這段話是明白什麼?就是九法界,除了佛,九法界眾生的顛倒之因。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是指做長條木凳時長度的末尾一般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四尺三等。 還有一個說法是「床不離半」。過去民間的雙人床也常見四尺二寸半,若是問起師傅,他必定回答:「床不離半(伴)嘛! 討個彩頭,這是行家規矩。」因為「半」和伴」諧音。
  • 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網圖「一切法都是佛法」,什麼是一切法,佛祖為眾生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也,八萬四千法門,是因應眾生的八萬四千塵勞所立,所以在佛祖心中,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只要體性空寂,那麼法法都是實相。網圖可是,如果明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之時,我們便可以借假修真,於此煩惱生起之時,以智慧觀照,「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從此智慧常現而不離自性,使念念生起之妄想執著,於一念之間轉化為成道之菩提。
  • 修正法師:《依天台止觀修學得道如林》,天台與淨土原無二相
    此妙止觀見地即是功夫,歷一切法,法法皆成止觀。《摩訶止觀》第四,攝法章:「明止觀遍攝一切諸法、一切理、一切惑、一切智、一切行、一切位、一切教,用止觀來該攝,無不畢盡」。萬法皆不離天台止觀,念佛法門豈出天台止觀之外?!若明此義,還說天台止觀修不起來,儘是醉漢之胡言亂語。或有人說,祖師之言不敢不信,但現見天台宗人多皆念佛,又作何解?
  • 什麼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是什麼意思?說到末法時期,我們需先知道,為何有末法時期,釋迦摩尼佛曾說過,佛法共分為三個時期,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此後一千年為像法時期;在後一萬年就是末法時期。
  •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2599期】
    心者:總有八識,唯第八識如來藏恆常堅住不壞,自凡夫位乃至成佛,皆是此識。三界中之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無漏有為法,皆因八識心王而有;乃至無漏無為法,亦因八識心王而顯。若離八識心王,無有一切法可得,若無八識心王,萬法悉不能生,故說萬法唯識。唯識家認為宇宙萬有的存在,必須透過「識」,依識的虛妄分別執持萬有,才能產生一切生命現象。
  • 六祖慧能無相頌
    真正了此意的人,不從宗教的角度,僅僅從文化的角度,也會看到此經的價值與《論語》、《老子》無二! 《壇經》中所有偈頌都稱作無相頌,是《六祖壇經》的精華。要想研究《壇經》,當先將這些頌文通曉念熟,你會發現《無相頌》是頓悟的大法船,妙在只談教理,而幾乎沒有一字講功夫。但最深的教理,其實就是最深的功夫。我們選兩首與大家分享,第一首是宣化上人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