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望春風》:寫給天下少女成為臺灣記憶(圖)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歌曲《望春風》:寫給天下少女成為臺灣記憶(圖)

2013年05月10日 08: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一首歌,當它傳唱了80年,便不再是一首簡單的歌曲,它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承載了近百年的社會變遷,它有了情感的、歷史的價值。在臺灣,這首歌就叫《望春風》。

  挖掘和展示一首老歌的價值大有學問,開一個研討會、辦一場音樂會,估計擁入的都是學者與老者,懂的人去複習,不懂的人照舊不懂,而這種不懂就是文化的流失。近日,臺北市文化局為《望春風》舉辦為期3個月的紀念特展,辦展的方式與精心可供借鑑。

  首先,展覽不是展品的堆積,而是盡力營造歌曲產生年代的氛圍。展覽選在與歌曲同年代的一幢老建築中進行,踏上石臺階,走進紅磚牆,一下子挑起人們回首過往的情懷。特展開幕式上,98歲、80多歲、50多歲的當年少女與二八年華的現代少女同唱《望春風》,白頭紅顏的對比,讓人感受到這首歌幾十年間在幾代少女心中的流向——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欲問他驚呆勢(不好意思)/心內彈琵琶……

  這樣的歌詞在現代不過是平常的懷春抒發。80年前,臺灣社會被封建禮教捆綁,女子只是生育工具,表達與追求個人情感是大逆不道,如花少女只能默默承受工具的命運到老到死。當時的臺北少年李臨秋寫下《望春風》歌詞,現在已是老年的李臨秋長子李修鑑在展覽開幕式上說:「這首歌是為當年的少女們爭取發言權,是為女性打抱不平。」李臨秋生前曾說:「《望春風》是為天下少女而作,代少女向男子表白。」

  一首歌的傳唱,旋律也是兩翼之一。《望春風》的作曲鄧雨賢,是臺灣音樂史上不能跳過的人物。他出生在桃園縣,1908年遷居臺北,除《望春風》外,《四季紅》、《雨夜花》、《月夜愁》等都是他的名曲,至今傳唱。在日本統治臺灣時代,鄧雨賢推廣以閩南話為基礎的鄉土文化,提出:「如果可能,藝術家應該和大眾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完成他本來的使命。」這種眼光和格局,也使他的旋律廣受民間接受,成全了他個人的不朽。

  一首抒發個人情懷的歌曲,因其觸動「天下少女」的不平和與民間大眾結合的追求,一唱而紅。展覽展示了自1933年《望春風》問世至2013年間的61個錄音版本,包括了鄧麗君、翁倩玉、李碧華、陶喆、齊秦等的演唱,表現形式從獨唱、合唱、電音演奏到現代的藍調、說唱。雖然少女們的命運早已不復80年前的悲慘,但這首歌超越年代,被不斷附加新的涵意。

  比如在臺灣「戒嚴」年代,《望春風》被蔣介石政權改編成《保密防諜》歌:「無中生有造謠言,匪諜真荒唐」。再往前推,《望春風》曾被日本殖民統治者重新填詞改編為《大地在召喚》,成為鼓動侵略戰爭的軍歌。展覽的舉辦地、與《望春風》同齡的老樓,就是當時日本警察署所在地,至今還保留著日本人設置的水牢,有「臺灣的孫中山」之稱的蔣渭水曾在此被關押。這座樓房後來一直延用為警察局,近年被臺北市文化局闢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這幢建築裡展示《望春風》的前世今生,凸顯了這首歌的歷史命運。

  一首歌,用一幢建築、幾代女性、一個特展來配合展示它的價值,這是《望春風》的幸運,也是文化的幸運。(本報記者 陳曉星)

相關焦點

  • 臺灣歌曲文化印記:閩南語優美詞曲代代唱(圖)
    李臨秋望春風 奔放女性情文史專家莊永明說,一九三○年代的閩南語流行曲,是從中國電影主題曲開始,「這些進口電影若不是默片、就是北京方言,為了宣傳電影,乾脆先寫一首閩南語歌,把劇情寫在歌詞裡」,李臨秋因緣際會,寫了《懺悔》、《人道》、《一顆紅蛋》等當紅歌曲,莊永明也稱此現象為「中國影戲,臺灣刻盤」(刻盤為唱片之意)。
  • 望春風 曲譜+伴奏
    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臺灣最受歡迎的臺語流行歌曲、臺灣歌謠之一。
  • 陳小春的歌曲《獨家記憶》到底是寫給誰的?
    陳小春有一首歌曲叫《獨家記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這首歌曲到底是寫給誰的你知道嗎?關於這首歌曲是寫給誰的,目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寫給他的母親的,因為在陳小春事業上升期的時候,由於事業繁忙,疏忽了對家人的照顧,他的母親在此期間也去世了。這一件事對他的打擊非常大,之後的他便把家庭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了。
  • 【星願我心】閩南語專輯---最難以表達的典雅面(附:CD圖)
    >1980年代初期,臺灣本土化的意識逐漸覺醒,臺語歌曲悍然的站上主流臺面。比起「郊道」的颯爽、「晚風花香」的嫻雅,「三聲無奈」有著荼靡開盡的幽怨纏綿,不光是戲曲式的轉音(臺灣人的說法是「哭調仔」),就連歌曲的類型也是鄧麗君極少詮釋的。「望春風1933」與「雨夜花」(1934)也是臺灣日治時代的歌曲,同樣是有「臺灣歌謠之父」之稱的作曲家鄧雨賢的大作。鄧雨賢的傳世四大經典作品「四月望雨(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鄧麗君在這張專輯中就唱了兩首。
  • 最經典的10首閩南語歌曲,如果你都聽過?證明你真的老咯!
    有一些記憶歷久彌新,有一些歲月盪氣迴腸,有一些旋律溫暖我們的青春,有一些感動被我們共同珍藏,精挑過往,守候美好時光。我們的歲月,我們的歌聲,曾經的感動,暮然回首餘音繞梁。歲月留聲機,回憶那些曾經感動我們心靈的畫面、歌聲、故事-
  • 不明覺厲的歌曲:林俊傑《江南》的「圈圈圓圓圈圈」是什麼意思?
    本來這首歌是不會被收錄的,只不過從臺灣引進大陸的時候「卡審」了。說專輯叫「第二天堂」,好像和裡頭的歌沒啥關係。於是趕快把《天下》改名《江南》,再次送審。江南美,江南是人間的天堂。審核通過,唱片公司順勢將《江南》定為主打歌,一經推出,大獲成功。
  • 天橋·阿卡貝拉音樂節終章,【人聲點唱機】響動臺灣音樂黃金年華
    流水他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音樂記憶就是人生記憶他們是藍色警報人聲樂團(Sirens)和織樂人聲樂團(Gili),這兩個團體將為觀眾獻上80、90年代乃至現在的流行樂壇的經典曲目,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愛情36計等,通過耳熟能詳的歌曲帶你回到那些年。
  • 記憶中的旋律——臺灣校園歌曲
    記憶中的旋律——臺灣校園歌曲曾看過有報導說,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是始於臺灣校園歌曲的傳唱
  • 周杰倫曾經寫給別人的歌曲,每一首都很經典!
    周杰倫曾經寫給別人的歌曲,每一首都很經典!周杰倫應該是我們80後90後最喜歡的歌手之一,曾經每次出專輯我們都瘋狂的追尋,他的中國風又是獨創風格,無與倫比的音樂造就這個杰倫時代。接下來,小編給你們盤點一下周杰倫當年寫給別人非常火的歌曲!
  • 第47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提名-臺灣紅歌100年
    網易娛樂10月12日報導 臺灣紅歌100年是臺灣的一檔音樂文化宣傳教育類綜藝節目,由公視和八大電視臺聯合製作播出。國語歌曲成為主流音樂,而地域特色的閩南語歌曲卻因各種因素日漸萎縮,本節目主旨即建立、提升「優質臺語音樂」的口碑,讓臺語文化資產得以保留!音樂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也是一種民族的旋律語言,它反映各個時代背景與氣息,透露歷史的真實情感!歌曲是生活的一部分,歌唱節目,一直也是諸多綜藝類型節目中,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種!目前不管在電視或音樂市場,國語歌曲已然成為主流音樂!
  • 寫給臺灣的20封情書
    這二十部「臺灣特有」的短片,類型有溫馨、有純愛、有驚悚、有紀錄、有荒謬、有黑色喜劇、有社會寫實亦有魔幻想像,有舊日重現亦有當代現況,議題包涵了城鄉差距、時代變遷、自我嘲諷、校園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懷、媒體力量、歷史回顧等等,全面觀照了臺灣社會過去這百年來的變遷,也從中掏洗出歷史洪流裡不可或忘的記憶與情感。
  • 不明覺厲的歌曲:林俊傑《江南》的「圈圈圓圓圈圈」是什麼意思?
    本來這首歌是不會被收錄的,只不過從臺灣引進大陸的時候「卡審」了。說專輯叫「第二天堂」,好像和裡頭的歌沒啥關係。於是趕快把《天下》改名《江南》,再次送審。江南美,江南是人間的天堂。80、90年代中國各地的音樂混雜,沒有什麼方向,臺灣香港的很多歌曲都是找日文歌改編的。搖滾是崔健的「一無所有」,英文歌是奧斯卡的「my heart will go on」。大家都認為流行歌就是外面傳來的歌。
  • 臺灣音樂的黃金年代,那麼多滿懷青春記憶,讓人記著幾十年的歌曲
    就算你不是他們忠實的粉絲,當那些熟悉的旋律響起時,關於青春的記憶洶湧而來。在這個「回憶殺」的名單裡,鵝覺得還有一個沉寂已久卻不能忘記的名字,那就是「甜蜜教主」王心凌。王心凌近日參加了鵝家綜藝節目《異口同聲》,與同齡但依舊少女感十足的張韶涵相比,這幾年深陷整容疑雲的王心凌確實看起來狀態不太好,臉蛋雖然粉撲撲,但僵得笑起來並不是很自然,跟以前甜美靈動的樣子判若兩人。
  • 《老歌不好找》:屬於7080的臺灣電視劇,哪部觸碰了你心中的記憶?(2)
    可是,這並不妨礙這些被認認真真製作的劇集成為我哦們懷念的經典。而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有的依然記憶如新,也許有的已經毫無印象。但是當那些曾經熟悉的畫面、熟悉的名字、熟悉的歌曲再次出現時,多多少少都會勾起我們塵封多年的記憶。今天,為了紀念這份回憶,《老歌不好找》繼續和大家回顧「屬於7080的臺灣電視劇「,回味一下小時候那些曾經令我們為之深深著迷的電視劇吧。
  • 一首激勵幾代人的經典歌曲|聽天下
    提起歌曲《愛拼才會贏》,相信許多人腦海裡首先會浮現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 吳彤臺灣獻唱《望春風》 跨界音樂獲滿堂彩
    吳彤獻演《塔玲瓏》(1 /4張)6月12日,由兩岸合辦的「香飄萬粽·新竹傳情」大型文藝晚會在臺灣新竹溫情啟幕,來自內地的著名跨界音樂人吳彤、京劇演員于魁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劉維維與臺灣藝人王心凌、範逸臣、張宇等同臺獻藝,各自通過不同的音樂表演和舞臺表現來表達端午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