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現任西澤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的劉央在位於中環半山處的辦公室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其身上有著迥異於小女人的鮮明個性,說話聲音乾脆利落帶著沙啞,口音仍然京腔京韻,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不喜歡被打斷,而且越說語速越快,很能帶動氣氛。在評論某一件事時,她會鮮明地亮出自己的態度,表達自己的喜惡。比如在談到當初投資的中國金屬再生資源(0773.HK)被香港證監會勒令清盤時,她依然激動地說出香港證監會在此事件中的不公,她說正義在香港經常遲到。在談到自己最得力幹將,目前擔任西澤投資基金經理及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的楊豔時,她語氣柔和不吝誇讚,認為楊豔身上有著超越本身年紀的穩,有望培養成為西澤投資的第三代基金經理。
作為中國的第一代基金經理,劉央親歷、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她所管理的西澤中國基金(前稱西京中國基金),自2003年成立以來,累計回報338%。54歲的劉央經歷幾輪牛熊市動蕩,跨越了中年危機,她向記者表示,從業27年,市場就是她的江湖。在這期間,她顛覆了自己此前一直遵守的投資理念,由曾經成就她的價值投資轉向趨勢投資,並開始逐步加大在中國的布局,於2017年在上海成立上海覓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並組建PE團隊,涉足一級市場的文娛+大健康醫療。
她說A股將是她投資組合中的核心配置資產,「我覺得A股10000點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可以看到的。」劉央語氣肯定地說。
劉央進入證券金融業純屬巧合,據其介紹,中學時期喜歡古詩詞與詩歌的她一心想報考北大西語系,然而高考那年中央財經大學提走了個人檔案,成為中央財經大學第一屆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從此與金融結緣。1988年畢業後,便加入中信集團,在那裡結識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由於出色的財務分析和英語能力,集團分配她掌管財務工作,再後來才25歲的劉央得以直接向王軍匯報工作,因為在那個時候只有她能把中信那本英文帳本說的明白。28歲那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亞,當時中信集團與Hambros Australia發起了第一個封閉式中國基金——信瀚中國投資基金,並在澳洲證券交易所上市,劉央擔任投資總監,這是最早的一隻在海外上市的封閉型中國基金。
「我很lucky,他(王軍)打開了我人生中的一扇窗,也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貴人,我後來也證明了我的能力,也為公司賺到錢了」劉央表示。
2001年,總部位於雪梨的首域資產管理全球主席,信潮董事會成員鮑爾森邀請劉央加盟首域香港基金。此時在澳洲生活了8年的劉央想回國發展,「那個年代編制內的工作調動是需要特批的,如果王軍不同意批,我也走不了,所以我很感謝他,我的檔案現在還在中信,中信分的房子都在北京,京城大廈6號,我對中信有很深的感情。」
她憶起當年,「我在首域第一年剛好遇到了中國證監會宣布境內居民可以交易B股,B股暴漲,而我可能是當時全球持有B股最多的基金經理,大概4000萬美元,因為當時是沒人看B股,恰恰我是在低點買入,幾乎買什麼賺什麼,6個月內B股升了三倍,然後我就全部套現,我覺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時公司拿出了一筆錢給我作為獎勵,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劉央也因此一舉成名,並被南華早報稱為中國的「女版巴菲特」。劉央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起初我對這一稱號特反感,覺得是性別歧視,我有名有姓為什麼非得給我一個女巴菲特稱號,說實話,我當時並不知道巴菲特這個名字。但後來我了解之後,就開始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之道。」
出色的業務能力,劉央很快被獵頭找上門,委託獵頭來挖人的,就是後來劉央的東家西京投資(去年更名為西澤投資),這也改變了劉央的人生軌跡。2003年,劉央正式加入西京,並且發起了讓她在投資界站穩腳跟的西京中國基金,正是這一年,非典肆虐,劉央在海南出差被困喜來登酒店,沒想到卻無心插柳,「太痛快了,當時股市大跌,我們大舉買入,隨後股市反彈,投的每一分錢當年都是兩三倍的回報。」
西京中國基金當年淨盈利達到93%,她的團隊貢獻了整個西京80%的收入,這一戰為她日後執掌西京埋下伏筆。
2006年,西京投資創始人Peter Irving因意外去世,按照他的遺願,劉央獲得股份獎勵,成為聯席主席,隨後幾年間,西京其餘兩位創始人退出,劉央在2011年收購了所有西京投資的股份,正式掌控這家英資資產管理公司。
憶起往事,劉央滔滔不絕,她向記者提到了當年買中國建材(3323.HK)的過程。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建材被摩根史坦利沽空認為其價值為0,彼時中國建材負債率高達300%,股價被砸盤,「我當時覺得這隻股票價值不該是0,我去參觀過中國建材萬噸級水泥廠,就在徐州。後來我就向董事會申請買1億股中國建材,你不知道當時場面有多激烈,對衝基金砸盤的時候,我是1000萬1000萬排隊在那裡頂著,當時買入中國建材成本大概在0.6港元左右,6個月後就升了,賣的時候大概是兩三塊,一點點賣,這筆交易為劉央賺了上億港元,劉央也因此與中國建材時任董事長宋志平成為摯友。」
「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輸,不認輸,其實當時也是頂著壓力買進去的,因為金融危機,所有人都覺得這隻股票要完蛋了,負債率這麼高,連宋志平都覺得公司可能要破產了,但他也是很有魄力的一個人,是他把整個中國水泥的版圖徹底改寫了。」劉央感慨的說。
雖然曾因持有B股一戰成名,後來也曾因投資股票失利而備受爭議。這位西澤投資的女掌門人投資事業幾經沉浮後,依然還活躍在一線。
2011年至2014年,對於劉央來說是其人生中的最低谷期。由「女股神」變成了「燈神」(香港市場對反向指標的稱呼),西京中國基金連續三年跑輸大市。在這次專訪一開始,劉央毫不避諱坦稱當年的投資失利,除了買入銀基集團(0886.HK)的時間大錯特錯外,踩雷中金再生(0773.HK)令她旗下基金損失1億美元,直到現在她對於香港證監會申請清盤中金再生依然耿耿於懷,情緒激動。
西京中國基金屬於UCITS基金(Undertakings for Collective Investment in Transferable Securities,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而UCITS基金是所有公募基金裡面監管最嚴格的,專給歐洲人定製的養老金、保險金的一種投資模式,西京中國基金成立之時主要聚焦中小企業,而且投資範圍不可隨意更改。
「我的長線投資組合曾經被對衝基金狙擊了很多次,在公開資料顯示我們的投資組合中有25隻股票持倉超過5%,隨後當中的20隻股票就成為對衝基金狙擊的對象,這25隻是曝光出來的,還有沒曝光的呢?敢問有多少人在經歷如此衝擊之後還敢重倉?重倉是需要勇氣和本事的。」劉央表示。
投資遇阻的劉央開始放慢腳步,也曾反覆檢討其投資理念,她認為在A股不能完全地執行價值投資理念,「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是好的,我以前也堅定執行並賺到了錢,但他的理念、方法不一定適合中國,沒法完全複製,制度,金融體系,法律體系完全不一樣,價值投資理論就是「Buy low Sell high」,但是誰能超過上帝這隻手或者政府這隻手呢?我們不要在縱向上考慮價值,而是把時間的周期橫向展開,就出現了趨勢,就是所謂的周期性的考量。」劉央向記者表示。
劉央把自己總結出來的投資理念冠名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貫通法」,即,在中國投資國情決定風險,先要自上而下對國家政策環境,行業趨勢進行分析,再自下而上收集好公司的資料加以研究,兩者同等重要。趨勢選定行業和範圍,價值研究個股。
「做時間的朋友是很難的,但做周期的朋友是相對簡單的,周期是由很多政策、環境和人為的因素造成,人要想走運,投資要想收穫,當然也不敢不能偏離大的歷史進程,大的周期趨勢,否則你會被埋在一個坑裡永遠出不來,特別是做基金經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跟隨大周期的腳步,牛市不對抗,熊市不沉淪,這就是老子說的『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劉央談及她的投資感悟時如此表示。
為此,她多次飛往國外說服董事會,同意將西京中國基金的購買範圍擴大到大盤股,「因為如果再在香港買中小股是肯定不行的,這隻基金是所有西京旗下UCITS基金表現最差的,但我已經堅持跑贏大市多年,直到今年才跑輸,原因是MSCI China Free指數近年納入了騰訊這樣的港股之王。」劉央補充解釋。
截至目前為止,西澤投資管理規模平均逾30億美元,其中西澤中國基金主要專注於中國股票,包括H股,紅籌股,A股和美國存託憑證等,成立至今累計回報338%,跑贏恆指194%。而西澤中國健康醫療基金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地區的健康醫療相關行業,其投資組合成分多數為股票和股票相關投資工具的組合,目前由劉央的得力幹將楊豔管理,年初至今回報為20.4%。
西澤亞洲基金主要投資於亞洲(除日本)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回報表現11.6%,西澤日本發展基金主要投資於在日本的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回報表現27.4%。
811匯改後(註: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商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業界簡稱「811匯改」,這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時刻),劉央意識到只做二級市場的股市,已經不能給她的投資人帶來豐厚回報,「811匯改後,我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覓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準備給中國人管錢了,以前是給外國人管錢;此外還組建了PE團隊,涉足一級市場,聚焦文娛和大健康醫療產業,過去三四年就在幹這事,耗時耗力,這段期間我很少出來接受採訪。」劉央向記者表示。
據劉央透露,2015年8月成立中國文化和娛樂產業基金,開始介入影視業一級市場投資,一期規模為10億港元,2018年將這部分私募業務重組成獨立的和高資產管理公司,專注文娛和大健康醫療的一級市場投資,她拿出40%股份給團隊,個人持有60%。目前和高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投資了10幾個項目,包括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去年在北美市場大賣的《我的超豪男友》,此外還買下了熱門小說《解密》版權,目前已投資1600萬元。
在專訪過程中,劉央和她的團隊都一致看好中國市場,她向記者表示,「我從2001年從澳大利亞回來加入首域香港後召開第一次記者招待會,就對外說過,資產配置不單配中國是不行的,A股市場是一定要布局的,不管多難,我都長期看好,我覺得A股上10000點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可以看到的,既然這樣我為什麼不去做,不加大投入?」
被譽為劉央接班人、西澤第三代基金經理的楊豔向記者表示,「A股未來5-10年非常看好,看好的核心原因在於資產配置的輪動,世界上有兩種資產值得投,一個美元資產,一個中國資產,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A股股票都值得買,頭部聚集的差不多200多隻,我們會從其中挑選,另外產業改造和升級中一定會湧現出像格力、美的這樣的公司,它在世界級的份額都會不斷提升,有著無限想像空間的。」
劉央介紹稱,在她管理的某最大慈善基金A股專管帳戶10年業績回報達1440%,其中就投資了美的,雲南白藥、茅臺等。」其中一些股票今天都還能繼續投的,比如股價已經漲了十幾倍的美的,我們在2004年就買入,我們持有美的長達10年,也帶給了我豐厚的回報,還有我們的基金組合在50元買入的茅臺,明年我認為依然可以創新高,所以未來10年我們在A股找到能賺10倍股票的機會應該是比過去十年多的。」
對於A股明年看好的板塊,楊豔稱,核心配置板塊首先是醫藥,其次是電商,最後是5G,汽車和內房是次要配置,屬於保守配置,不一定會拿一整年。
目前楊豔所掌管的西京新時代私募基金持倉比較重的個股為恆瑞醫藥、石藥集團,中國生物醫藥,其次是內房股,年初至今累計收益36%。
雖然劉央和楊豔強烈看好A股,但是她們的基金組合持倉還沒有達到滿倉的程度。當記者問及現在是否是抄底的時候,劉央斬釘截鐵表示,「現在絕不是抄底的時候,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不是,大部分基金經理其實都是死在抄底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然後覺得自己抓到了底部,我告訴你絕對不是,說抄底的往往都是雷區,你得避開,如果你要純粹看估值,特別容易陷入抄底的陷阱,因為我當年也是這麼幹過的。」
在證券金融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劉央向記者表示,「事實上我是個很emotional(感性)的人,我可以幹出別人想像不到或者做不到的事情,我就是自己的傳奇,這就是人性格決定的,但我絕對不會死,我是只不死鳥,因為鳥有翅膀,可以再飛起來的,這一路走來,我就是這麼闖過來的。」
在劉央看來,投資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過程,這個過程就要修行自己的內心,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就是貪婪和恐懼。做投資的你不能沒有恐懼,但又不能沒有貪婪,沒有貪婪你應該當和尚,你不適合當基金經理,所以又要克服恐懼和貪婪,在這中間找到平衡。劉央坦承,自己至今都在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
「過去幾年我變得低調,但其實我從未離開,我一直在整合我的業務,我在思考我們的方向,戰略,因為一旦方向和戰略錯了,有再多的人,再多的錢都沒用,你知道很多輝煌的人,你看著他起高樓,最後樓塌了,我希望我們在投資方面不要偷工減料,不僅要踏踏實實做好資管業務,我還要分散我的投資布局,分散風險。」劉央說。
採訪劉央結束時,天色已黑,「跟你說的有點多了,口都有點幹了」劉央笑言。而第二天,劉央還要去韓國,拜訪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秀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