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一):興衰1

2021-02-23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高麗王朝(一):興衰1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918年,後高句麗弓裔部將王建在其它部將的擁立下,推翻弓裔,改國號高麗,年號「天授」。935年,高麗合併新羅後,於次年滅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後三國。高麗都開京(今開城),立國近500年,直至1392年朝鮮王朝的建立。

高麗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文化繁榮時期之一。青瓷發展在高麗時期達到鼎盛,出現了翡色青瓷、鑲嵌青瓷等獨具特色的高麗青瓷。學術界有觀點認為高麗青瓷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其母體宋代青瓷。高麗時期文學發展日臻完善。高麗文人以新羅鄉歌為基礎創作出國語詩歌正統體裁時調。與此同時,漢文詩、詞、騷、賦、古文、駢文、應用文等各種文學體裁達到很高的水平,出現了李奎報、李齊賢、金富軾、鄭知常等文學大家。高麗是個佛教國家,同時也是儒學盛行的國家,958年開始實行科舉制度。高麗官學由國子監(後改為成均館)、學堂和鄉校構成。文宗時期,崔衝亦開創私學。高麗印刷術發達,《直指心體要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是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之一。

高麗國號取自高句麗的簡稱,高麗成宗時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確表示:「我國即高勾麗之舊也,故號高麗」。在一些場合下,高麗國號前會使用上國名號,如「有唐高麗國」、「有晉高麗國」、「有(大)宋高麗國」、「有(大)元高麗國」等,但臣事遼、金時則無此習慣,單稱高麗國。高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和世界。韓國的英文名「Korea」就是高麗英文名「Goryeo」的變形。

1.建國

9世紀以後,新羅國日益腐朽,再加上貴族及農民起義,國家統治機構趨向衰落,地方封建集團乘機擴張勢力範圍。公元900年,新羅海防軍裨將甄萱在完山州(今全羅北道全州)割地自立,建立後百濟國。 901年,新羅王族弓裔在鐵圓(今江原道鐵原)成立以復興高句麗為目的的後高句麗政權,904年改國號「摩震」,年號「武泰」。朝鮮半島形成新羅、後百濟和後高句麗三國鼎立的「後三國」。

918年,弓裔手下的幾位大將擁立王建推翻弓裔,改國號為「高麗」,年號「天授」,次年遷都至松嶽(今開城)。後百濟與新羅都遣使到高麗與其建交。920年,後百濟攻打新羅,高麗出兵相救。後百濟從此與高麗斷交,於924年和925年兩次攻打高麗,雙方後相互以親戚為人質議和。926年,後百濟人質甄萱外甥在高麗病故。甄萱認為是被高麗所殺,於是殺死了高麗在後百濟的人質王建的堂弟。927年,高麗聯合新羅與後百濟大戰。同年9月,甄萱攻進新羅國都慶州,逼迫新羅景哀王自殺後,立金傅為王,是為敬順王。931年,太祖王建應敬順王之邀訪問新羅共商徵討後百濟之策。934年高麗太祖大敗後百濟後,後百濟發生王子爭奪王位的內亂,甄萱被其子軟禁於金山寺,脫逃後歸順高麗。935年,敬順王主動將新羅江山讓給太祖王建,並娶王建長女為妻,成為高麗駙馬。936年9月,高麗滅後百濟,實現朝鮮半島統一。930年和938年,芋陵(鬱陵島)和耽羅(濟州島)先後主動臣服於高麗。

2.鞏固中央集權

高麗建國後開始致力於中央集權的鞏固。為了遏制地方貴族的勢力,高麗太祖一方面鼓勵地方貴族移居開京,另一方面修復已經荒蕪的昔日高句麗國都平壤,希望將其建成高麗王室獨佔的西京。王建強化中央集權的建國理念可見於其留給繼承人的《訓要十條》、《政戒》一卷和《戒百僚書》八篇中。

光宗時期,高麗為消弱地方貴族勢力於956年頒布《奴婢按檢法》,釋放了地方貴族勢力所佔有的大量奴婢。958年,光宗開始推行科舉制度,兩年後改革官服和品級體制,通過文治壓制貴族勢力。景宗時期,高麗對太祖以來實行的「役分田」制進行了改革,開始推行根據官位高低分配田租的田柴科制,為中央集權的進一步鞏固提供了經濟基礎。成宗時期,崔承老上《時務策二十八條》,中央集權體製得到強化。983年,高麗在全國設置12牧,由中央派遣官員出任地方官。中央政府建立起三省六部和中樞院,並設立國子監。成宗15年(996),高麗發行鑄幣乾元重寶,整治貨幣流通秩序。此外,成宗還開始在西京平壤建立與開京一樣的官僚機構為副都,以擺脫貴族勢力的牽制。

3.高麗契丹戰爭

成宗十二年(993),契丹遼滅定安國後,開始攻打高麗。遼駙馬蕭遜寧率80萬大軍攻下蓬山郡。高麗上下驚恐。前去營救蓬山郡的高麗大將徐熙察覺遼只想讓高麗臣服而非為擴張領土而來,於是返程與成宗商議與遼議和。與此同時,遼軍在安州受阻。高麗以少勝多,大敗蕭遜寧。徐熙請命與蕭遜寧談判。蕭遜寧認為高麗以新羅建國。鑑於遼已攻佔高句麗舊土,高麗應交出所佔高句麗舊土,臣服於遼,否則兵戎相見。徐熙則反駁說高麗都高句麗舊都平壤,以高麗為國號,高句麗舊土為高麗所有。他表示高麗並非不願臣服,只是兩國被女真相隔。經過談判,蕭遜寧在得到遼聖宗的批准後與高麗最終達成協議。遼將鴨綠江左岸女真之地讓給高麗,高麗與宋斷交,奉遼為正朔,使用遼的年號統和。此後,高麗在鴨綠江東修築了興化、龍州、通州、鐵州、郭州、龜州6城。

1009年,高麗發生康兆政變。高麗將軍康肇殺死高麗穆宗,擁立王詢為王,是為顯宗。1010年,高麗尚書、左司郞中河拱辰攻擊東女真,兵敗後懷恨在心,與和州防禦郞中柳宗一起殺死了95名來高麗朝貢的女真人。女真後求契丹為其出氣。同年11月,遼聖宗耶律隆緒趁機以為穆宗報仇為由,率40萬契丹大軍攻打高麗。遼的入侵遭到高麗頑強抵抗,但耶律隆緒最終於1011年1月1日攻克高麗開京,並放火焚燒了開京。不過顯宗早已南下。由於後方興化、龜州、通州和西京的高麗軍民仍在奮力反擊遼軍,耶律隆緒無力南下追殺顯宗,於1月11日撤兵。後退之時,「所降諸城皆叛」,龜州、通州和郭州等地高麗軍民對撤退的遼軍發起猛烈攻擊,遼軍傷亡甚重。

1011年,高麗遣使謝遼班師,但耶律隆緒要顯宗親自來朝覲。高麗以「王病不能親朝」為由拒絕。此後,遼開始要求高麗歸還鴨綠江南岸的6城。之前耶律隆緒從高麗撤軍時遭到6城猛烈襲擊,險些全軍覆沒。高麗擁有這6城後,東北女真各部紛紛來高麗朝貢與高麗建立友好關係。耶律隆緒因此決意收回6城。幾番外交周旋無果後,遼先後於1014年10月、1016年1月、1017年8月和1018年10月四次大規模入侵高麗,企圖以武力奪取6城,但都被高麗擊退。耶律隆緒原本打算發動一次更大規模的戰爭,但雙方都疲憊於常年徵戰,最終議和。1022年,遼冊封顯宗為高麗國王,送食邑萬戶、食實封千戶,以及很多禮品。1029年,興遼國謀求聯合高麗攻打契丹。高麗並未響應。1031年,顯宗和遼聖宗相繼去世。

4.中期繁榮

遼聖宗耶律隆緒去世後,遼國開始逐漸走向衰弱。文宗時期,宋與遼的實力幾近相當,遼、宋、高麗三國和平相處。高麗同時與遼和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1071年,高麗與宋恢復了高麗契丹戰爭後中斷的外交關係。文宗統治前後,高麗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出現繁榮復興的局面。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三):高麗太祖1
    高麗王朝(三):高麗太祖1 9.高麗太祖高麗太祖(朝鮮語:고 려 태 조 /高麗太祖GoryeoTaejo ;877年1月31日-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六):高麗光宗
    高麗王朝(六):高麗光宗 12.高麗光宗 高麗光宗(朝鮮語: /高麗光宗 Goryeo Gwangjong;925年-975年),諱王昭(朝鮮語: /王昭 Wang So),字日華,高麗的第四代君主,949年至975年在位。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二十一):高麗元宗2
    2020-12-23 13:43:20 來源: 麟劍的人類史 舉報   高麗王朝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二十四):高麗忠宣王1
    2020-12-26 11:55:01 來源: 麟劍的人類史 舉報   高麗王朝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八):朝鮮世祖
    朝鮮王朝(八):朝鮮世祖 15.朝鮮世祖 朝鮮世祖(朝鮮語: /朝鮮世祖 Joseon Sejo;1417年11月7日-1468年9月23日),即朝鮮世祖惠莊大王、朝鮮惠莊國王,朝鮮王朝的第7代國王,名諱李瑈(朝鮮語: /李瑈 YiYu),字粹之(
  • 定居高麗的外來者,古代朝鮮半島的「楊水尺」是什麼族群?
    這個思潮是日本侵佔朝鮮時期,部分朝鮮愛國知識分子提出的,當時也融合了一些納粹雅利安人的血統學說,這個學說的主要內容是:朝鮮族的祖先源自傳說中的半人半神的君王檀君王儉,血脈單一而純正,千百年來不受外族影響。
  • 自從高麗改名叫朝鮮後,為什麼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了?
    」這些朝代對高麗的出徵都是師出有名,漢朝時,高麗騷擾邊境,魏伐高麗,因為他與吳通好;隋唐揍他,因為犯邊境,不朝貢,還弒君自立王;遼與元與隋唐時發生的事件差不多。而且唐伐四次,元伐五次。也就是高麗王朝自取也,非中國帝王好吞併其土地。從明代後,高麗改國名叫朝鮮。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但朝鮮可不一樣,朝鮮現在國名簡稱為「朝鮮」,而歷史上,其國號也是「朝鮮」,也有一個朝鮮王朝,這就異常尷尬,尤其是,在朝鮮的政治體制下,把現代朝鮮和古代朝鮮王朝混為一談,那是絕不可接受的。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二十二):朝鮮高宗3
    朝鮮王朝(二十二):朝鮮高宗3 (6)稱帝建制乙未事變的真相暴露以後,引起了朝鮮人民的無比憤慨,反日情緒陡然升級。
  • 古代朝鮮,有一種女醫生被稱為「醫妓」,她們的一項工作難以啟齒
    《官場現形記》:「藥鋪門裡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扁鵲復生、什麼『妙手回春林立」,小說裡的這一情形應該是社會對醫者最為直接的肯定,也是最高的榮譽。不過在古代,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科技生產力的落後,醫者這一職業有時候並不那麼「純粹」,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三):朝鮮光海君2
    朝鮮王朝(十三):朝鮮光海君2 (5)殺弟幽母光海君雖然初步鞏固政權,但他最大的心腹之患——永昌大君李㼁還存在。
  • 箕子朝鮮:共歷四十一代君王,延續一千年
    箕子朝鮮:共歷四十一代君王,延續一千年《周易》卦爻辭唯一提到的可靠的歷史人物,只有箕子。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將箕子、比幹、微子並稱為「三仁」。朝鮮王朝的《三國遺事》、《東國通鑑》、《東史綱目》等重要史書,也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箕子的史跡。
  • 事大主義——朝鮮王朝對明清兩代的謙恭國策是怎麼形成的?
    「事大」,這一詞原本出於《孟子》的「以小事大」,原本是春秋時期小國依附大國的外交策略,屬於儒家的外交理念,也是東亞地區重要的外交思維之一。1884年12月15日的日本報紙《時事新報》將朝鮮王朝五百年對華國策也表示為「事大主義」,之後這一概念漸漸傳播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朝鮮王朝會選擇如此謙卑的國策呢?
  • 朝鮮王朝為什麼在14世紀以後對中國實行「大事」的國策?
    若論舊東亞宗藩體制中,哪一個諸侯國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莫過於朝鮮。明清兩代,朝鮮位居諸侯國之首。特別是到了明朝,朝鮮對明朝的態度極為謙遜。對華外交一直是朝鮮外交的核心。這種策略一般被稱為「唯物主義」。「大事」一詞,最早源於孟子的「大事以小事」。
  • 使節與叛將,宗師與君王——影響明朝與朝鮮關係的兩個人
    當1392年的夏天來臨,高麗王朝的末代君主王瑤旋即黯然退位,李成桂則接受了眾人勸進,登上寶座。國祚長達五百年的朝鮮王朝,也就此揭開序幕。故事要從14世紀中葉,高麗王朝的暮年開始說起。那時的中國,正處在元末明初的動蕩局勢裡,高麗亦頗受擾害。趁亂崛起於中原的紅巾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參加的民間反抗軍),還曾越過鴨綠江,襲擊朝鮮半島北部,甚至攻破了當時的高麗首都開城。幸賴李成桂等將領率軍奮戰,接連擊退外敵,高麗才能保其國運於不墜。
  • 淺析高麗時期女真人遷居朝鮮半島及其影響
    而在高麗時期,有大量女真人從中國黑龍江,吉林一帶向南遷徙入居朝鮮半島北部,是什麼原因導致女真遷居朝鮮半島,在其遷居後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高麗與契丹相鄰,契丹與宋相鄰。宋麗曾試圖結盟共同抵禦契丹,卻以失敗告終。  這之後,女真崛起建立金國,遼朝衰落,北宋滅亡。高麗、金、南宋的關係轉為高麗和南宋向金稱臣效忠。就是在這一時期,大量的女真人由黑龍江、吉林一帶遷徙到朝鮮半島。這就是女真遷徙故事的開端。  公元10世紀初,契丹滅了渤海國,渤海國的人民被遷徙到遼東、遼寧等地。女真人趁其薄弱,佔領了此地。
  • 不懂高麗王朝別看這個劇!
    實際上高麗王朝雖然在很久遠的時代,可是那個時期算得上民風超級開放的時候歷史上,高麗王朝廣泛採用同宗之間的近親內婚制度,以杜絕外戚豪族對王位繼承的影響,而且也可以保持王室血統的純正。比如,劇中李準基他爹王建,生有25位王子、9名公主,其中有6個公主都嫁給了親哥哥。李準基飾演的這個四皇子王昭,歷史上他的王后就是他的同父異母親妹妹!
  • 古代君王,或有為明君,或無為庸君,或無道昏君,但他卻是個例外
    朝鮮王朝,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朝鮮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1394年定都於漢陽,翌年改稱漢城。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城。
  • 【古錢】高麗三寶
    藉此說明一下,高麗和高句麗並非一個王朝,更不是一個時代。高句麗存在於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7世紀,換算到中國歷史,從西漢到唐高宗。高麗王朝的疆域,大致在今朝鮮半島中南部,後來達到了鴨綠江沿岸。高麗都城開京,今天的朝鮮開城。
  • 東亞 近親婚姻,高麗王朝為何盛行?
    高麗王朝最後一例同父異母兄妹婚出現在第11代國王文宗的子女中,文宗將自己的女兒積慶公主嫁給了自己的兒子扶餘公王燧,而這兩個孩子的母親又是親姐妹。朝鮮高麗王朝皇室人物關係圖,圖片來自微博@戰爭史研究WHS既然高麗王朝的公主只能嫁給宗室成員,禁止外嫁,那麼總有同輩男女之數不對等的情況存在,這樣就會催生了另一種近親婚姻,即叔侄之間的婚姻關係,也就是說堂叔娶侄女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