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為什麼在14世紀以後對中國實行「大事」的國策?

2021-01-18 禾豐溪水

若論舊東亞宗藩體制中,哪一個諸侯國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莫過於朝鮮。明清兩代,朝鮮位居諸侯國之首。特別是到了明朝,朝鮮對明朝的態度極為謙遜。對華外交一直是朝鮮外交的核心。這種策略一般被稱為「唯物主義」。

「大事」一詞,最早源於孟子的「大事以小事」。本是春秋時期小國依附大國的外交策略。它屬於儒家的外交理念,也是東亞地區重要的外交思想之一。1884年12月15日,日本《時事新報》也將朝鮮王朝500年的對華國策表述為「大主義」。之後,這個概念逐漸傳播開來。

那麼問題來了,朝鮮王朝為什麼會選擇如此卑微的國策呢?

直接原因當然很簡單:中國國力太強,是朝鮮絕不能輕易得罪的對象。對中國謙卑以換取中國對朝鮮的承認,對朝鮮王朝的存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不過,這一政策的形成自然有一個過程。

朝鮮王朝是由武將李成圭的叛亂而不是朝鮮王朝建立起來的。高麗與元朝有著特殊的宗藩關係,不像後來的明清那樣有名無實。明清兩朝基本不幹涉朝鮮內政。但由於元朝使用武力和威懾手段,高麗的內政深受蒙古人的牽制。高麗的儲君需要先到元朝接受蒙古教育,然後再返回王位。而且,娶前蒙古公主,對高麗王朝的政治產生了強大的影響。

元末,高麗藉機擺脫了元朝的擠壓。李成圭等發動兵變,清洗幾乎所有親元勢力,建立朝鮮王朝。朝鮮王朝一建立,就表現出對明朝的親附,甚至請求明朝賜國號。起初,李成圭自稱「有資格知道高麗的國事」,之後申請明朝國號,擬定了兩個國號--「朝鮮」(中國《山海經》中傳說中的東方國家,後來被朝鮮歷代政權作為對自己的美稱)和「和寧」(李成圭父親李子春做官的地方)。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代箕子的名字,所以選擇了朝鮮二字。

但是,朝鮮的政治合法性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因為封建時代中國王朝非常重視政治合法性,而李成貴是篡位者,朱元璋認為此人「頑固狡猾」,沒有正式冊封。所以,李成貴沒能成為國王。他的頭銜只是從「朝鮮國知權」改成了「朝鮮國知權」。名義上,他仍然只是個特工。

當然,朱元璋對朝鮮的冷淡也有國家利益。在東北地區,元朝勢力依然存在。另外,由於這裡不是中原王朝傳統的郡,而是女真人的領地,中原王朝的統治方式長期受到牽制,朝鮮對這裡也有野心,所以明朝和朝鮮在女真人的問題上也有矛盾。朱元璋意識到朝鮮對東北的野心,因此經常使用各種威懾朝鮮的手段來警告朝鮮。

朝鮮當然要向明朝示好,但李成貴為何擺出如此謙卑的姿態呢?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李成貴自身的因素。他出身卑微,不是貴族而是武將。他的上臺實際上面臨著朝鮮國內的政治阻力。但如果得到東亞傳統威權勢力中華帝國的認可,那麼朝鮮國內的喧囂將變得微不足道。

第二,朝鮮半島政權曾有「事大自保」的外交傳統。古代朝鮮半島上的新羅,高麗,朝鮮三個朝代,為了保全國家,避免中國的進攻,都對中國的唐宋遼金元明清採取了「大事」政策。

第三,古代朝鮮王朝有嚴重的「慕華」思想,始終認為自己屬於中國的一個分支。該處尊重正統教義是很自然的。之後,隨著朱熹理學在朝鮮的發展,「大事」理論體系日趨成熟。許多朝鮮學者認為「朝鮮是大明的朝鮮」,這是受到文化的影響。朝鮮王朝準備創造自己的文字(諺語)時,幾乎遭到了全國儒生的一致反對。

明朝進入朱棣時代後,與朝鮮的關係大為改善,朝鮮對明朝自然更加謙卑。日本侵略後,這種關係達到極致。由於明朝出兵幫助朝鮮驅逐日軍,朝鮮的國家得以保存,因此朝鮮對明朝充滿感激之情。

相關焦點

  • 事大主義——朝鮮王朝對明清兩代的謙恭國策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說到舊時東亞宗藩體系中,與中國關係最緊密的藩屬國是哪個,那莫過於朝鮮。明清兩代,在藩屬國之中朝鮮都排行第一,尤其是在明代,朝鮮對明朝的態度可謂謙恭至極,對華外交始終是朝鮮王朝外交核心,這一策略一般被稱為「事大主義」。
  • 孫勇進:十七世紀朝鮮王朝口傳藝術中的《三國演義》傳播
    一般認為,至遲在十六世紀中葉,《三國演義》即已由中國傳入朝鮮[1]。《朝鮮王朝實錄》中,宣祖二年(1569)朝鮮文臣奇大升在與宣祖對話時,明確提到了《三國演義》已印出並流行,即為明證。《朝鮮王朝實錄》《三國演義》傳入朝鮮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從「不齒夷狄」到正視清朝,18世紀朝鮮王朝為何出現「北學派」?
    17世紀前半期,東亞地區出現重大變局,傳統霸主明朝國運日衰,最終滅亡;而取代這一王朝的則是由關外建州女真所建立的清朝,這不僅在地緣政治上影響巨大,在思想上同樣造成巨大的衝擊,要知道古典時期,中國不僅是東亞地區的政治中心,同樣也是文明中心,滿清入關,神州陸沉給周邊各國帶來極大的震撼,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朝鮮王朝。
  • 朝鮮在明朝只是個不起眼的藩國,卻為何對大明死心塌地
    中國古代由於國力強盛,周邊各國都迫於壓力亦或是仰慕的心態向中原王朝稱臣。但有這麼一個國家,似乎對中原王朝是死心塌地,即使在中原王朝覆滅後也十分尊重和懷念。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14世紀,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新王朝的時候,準備改國號,當時定了兩個,「朝鮮」(古朝鮮國名)和「和寧」(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就仕之地)奏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因為當時明朝是其宗主國。朱元璋認為「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而選定了「朝鮮」為其國號。
  • 一直為藩屬國的朝鮮王朝為什麼能夠國祚518年?
    今天說的朝鮮王朝,指的是朝鮮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朝鮮半島的封建王朝。因為王室姓李,所以又被叫做李朝或李氏朝鮮。它是從1392建國到1910年被日本吞併綿延了518年。這麼長的國祚時間在我國封建王朝中是沒有的。那麼,一個一直為藩屬國的朝鮮王朝為什麼能享國500多年呢?
  • 屍變朝鮮與中國有關?中國醫學如何影響朝鮮半島?
    根據現存文獻和考古學研究發現,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上溯到西周初,即公元前11世紀。春秋戰國,流亡或受封於他國異地的大量中國漢人為朝鮮半島當地帶去了中國的文化、思想和科技。這些文化、思想和科技的傳播為當地接受中國醫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日本殖民統治韓國35年,韓國為什麼沒有被同化?因為有這項國策
    1919年朝鮮半島爆發三一運動,使得日本人看到了韓國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思潮,三一運動結束以後,日本強化了對朝鮮的殖民統治。二戰期間,日本號召朝鮮籍日本兵積極投身「大東亞聖戰」,1943年,朝鮮籍日本兵一度增加到30多萬人,二戰結束以後,朝鮮籍日本兵中的乙級、丙級戰犯有100多人,其中有14人被判處死刑。當然在二戰期間,朝鮮志願兵也加入了中國、蘇聯的軍隊,參加了對日作戰。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公元7世紀左右,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公元10世紀,新羅大將王建發動政變,建立了「高麗王朝「,並統治至公元14世紀末。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導讀:為什麼要打高麗?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打遼東,當時「朝野皆以遼東為意」,因為遼東原來是漢朝的四郡地,是中國統一王朝的一個部分。遼東沒有統一進來,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最後完成。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
  • 自從高麗改名叫朝鮮後,為什麼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了?
    也就是高麗王朝自取也,非中國帝王好吞併其土地。從明代後,高麗改國名叫朝鮮。「朝鮮」這一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朝鮮開國國王李成桂的。有「朝日鮮明」的意思。中國在明代之前,中原王朝曾數次佔領高麗,從改名叫朝鮮後,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改稱「韓國」,這個名字有何來歷?
    引言《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就說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高麗時代的建築024世紀以後,朝鮮半島上的各個大小政治勢力經過多次分裂合併,最終形成「朝鮮三國時代」——高句麗、新羅和百濟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朝鮮的三國時代宣告結束,新羅聯合唐朝大軍滅掉了百濟。唐高宗乾封三年(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於9月攻克平壤,高句麗政權覆滅。最終新羅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的地區。此後朝鮮又經歷了後三國時期,最終於936年建立起高麗王朝。
  • 韓國首都改名14年:600年漢城變首爾,扯不斷的中國文化
    在中國,一座城市改名無論是歷史原因還是人為因素,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在韓國也有座這樣的城市,14年前,它名為漢城,2005年後改名首爾,這座朝鮮半島最大城市於許多中國人來說,這兩個名稱有人熟悉有人陌生。
  • 母親低賤,子女世代低賤,朝鮮王朝殘酷的「從母法」是怎麼回事?
    古代的朝鮮是和中國關係最親密的國家,其國內也是以儒學為基本的意識形態的,也正是因此,朝鮮古代也碰到了很多和中國類似的問題,《韓國漢文學史》的作者李家源總結了朝鮮王朝三大弊政:庶孽禁錮、北道禁錮、黨錮。不過,朝鮮的嫡庶之別可比中國嚴重多了,在古代中國,嫡庶的差別在唐宋以前比較重要,經元明清而逐代減弱。在一些嫡庶差別不算很大的時代或家庭裡,妻妾之間會互稱「肩姐妹」。而且,宋元之後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棄之後把妾立為正妻,需要經過一重儀式,稱為扶正。明清時代,嫡庶區分不再森嚴,把妾扶正的情況更普遍。
  • 使節與叛將,宗師與君王——影響明朝與朝鮮關係的兩個人
    據說在他中伏的善竹橋(在今朝鮮開城市)上,仍留有這位高麗忠臣的斑斑血跡。鄭夢周一死,再沒有人能夠挽救王朝走上末路。當1392年的夏天來臨,高麗王朝的末代君主王瑤旋即黯然退位,李成桂則接受了眾人勸進,登上寶座。國祚長達五百年的朝鮮王朝,也就此揭開序幕。
  • 倭館與三浦倭亂,古代朝鮮王朝是如何管理在朝日本人的?
    1950年8月16日,在韓戰的釜山環形防禦圈戰役中,美國空軍出動98架B-29轟炸機,對朝鮮大邱以西20公裡的倭館附近一條約14公裡、寬約6-5公裡的狹長地域實施了地毯式轟炸。韓國大邱的鹿洞書院,為紀念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投誠朝鮮王朝的日本將領沙也可而建,沙也可後被朝鮮王朝賜名「金忠善」,成為朝鮮王朝的將領,現如今韓國方面有7000餘人為其後代,即「友鹿金氏」。
  • 【今日關注】為何李氏朝鮮可以延續500年之久,超過所有中國封建王朝?
    其實周朝的國祚長達800年,當然周朝算不算封建王朝還有爭議。不過我想題主的意思是為什麼朝鮮的李家能在這個國家維持統治如此之久,遠超中國大部分王朝,那小編簡單回答一下。一個東亞的王朝要發生更迭,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一、外來入侵導致的滅國;二、統治階級內部(軍官、外戚、門閥等)的政變導致的王朝更迭;三、底層起義帶來的王朝更迭;一、朝鮮為什麼在很長的時間裡沒有被外來入侵滅國?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實際上朝鮮和韓國同屬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9個時代:史前時代(從考古學上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古朝鮮時代、漢四郡與三韓、三國時代(麗濟爭雄、新羅崛起、三國統一)、統一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日本殖民時代、南北分治時代。
  • 作為李氏朝鮮王朝暴君燕山君的寵妃,張綠水為什麼會被稱為妖女?
    張綠水的丈夫是朝鮮王朝有名的暴君燕山君,為朝鮮王朝中期著名「妖女」,經常被搬上韓國的各大影視劇,是韓國知名度很高的歷史人物。(張綠水影視劇照)朝鮮王朝開國五百餘年,何止張綠水一個妖女,她與朝鮮肅宗時期的張禧嬪、中宗時期的鄭蘭貞合稱朝鮮王朝三大妖女(三大妖女的另一說為張禧嬪、張綠水、宣祖時期的金尚宮)。
  • 古裝劇獨愛李氏朝鮮時期?
    縱觀近些年在中國市場火爆的古裝朝鮮影視劇,故事背景幾乎均集中在與明清同期的李氏朝鮮時代。李氏朝鮮,是個怎樣的時代?打開一部中文配音的古裝朝鮮影視作品,很多畫面會讓我們感到異常熟悉:劇中人物穿著明制圓領袍,桌上放著四書五經,對話中甚至還出現「交泰殿」「勤政殿」這些似曾相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