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題材一直是東亞影視市場的熱門主題,與西方更熱衷充滿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科幻大片不同,東亞市場的觀眾們,似乎更偏愛時代對個體存在一定約束的古裝題材。
縱觀近些年在中國市場火爆的古裝朝鮮影視劇,故事背景幾乎均集中在與明清同期的李氏朝鮮時代。
李氏朝鮮,是個怎樣的時代?
打開一部中文配音的古裝朝鮮影視作品,很多畫面會讓我們感到異常熟悉:劇中人物穿著明制圓領袍,桌上放著四書五經,對話中甚至還出現「交泰殿」「勤政殿」這些似曾相識的名字。
如果不是女主角極具特色的宮廷盤發,觀眾可能會誤以為是在看一部明朝背景的國產劇集。甚至,在國產明代宮廷劇的彈幕中,一些高度還原明代服制的造型會被吐槽「像韓服」。
事實上,李氏朝鮮時期的宮廷服制,受明朝影響極大,可以說是「衣冠文物,悉同中國」。當時的李氏朝鮮將明朝的賜服視為榮耀的象徵,稱「復見禮樂文物之盛,誠千載盛跡也」。
李氏朝鮮,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於1392年由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國,初定都開京(今朝鮮開城),後於1394年正式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以儒教治國,共歷經27代君主、519年,遠遠超過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王朝。
能夠延續五百餘年的重要原因,是李氏朝鮮自開國以來就一直奉行「事大」國策。所謂「事大」,源於儒家「事大字小」的外交理念,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它是小國應對大國的策略:既能獲得大國的庇護,又能保證自己的相對獨立,延續政權,達到「保國」的目的。
李氏朝鮮的「事大」可謂貫徹得非常徹底。
1392年,剛剛自立為王的李成桂上書明朝,請求明對其所擬國號「朝鮮」「和寧」進行裁定。
明太祖朱元璋以「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為由,賜國號為「朝鮮」。這是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請中國皇帝頒賜國號的行為。
此外,李氏朝鮮一直行大明年號,所謂「年號法度,一遵大明」;在服飾制度上,李成桂確立了「承大明衣冠,禁胡服」的政策。
此後,歷代李氏朝鮮統治者都非常重視「效法中華」,心甘情願接受大明服制文化,在官服、常服上皆與大明相近,甚至可以說一般無二。
如此「事大」,讓李氏朝鮮擁有近六個世紀的國祚和相對穩定的政權結構,也保留完整的文獻典籍,為古裝劇的編劇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國內宮廷劇常常走不出宮鬥的怪圈,但在古裝朝鮮劇中,卻鮮少出現女性爭奪男性寵愛的宮鬥,反而集中展現她們打破階級壁壘的「逆襲」。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源於李氏朝鮮奉行的「兩班制」。
兩班,是李氏朝鮮時代的貴族階級,意為上朝時分列君王兩側的文武兩班群臣,後引申為官員的家族。
李氏朝鮮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自上而下分為兩班、中人、良民和賤民四個等級,各階級身份世襲。為了抑制兩班人口的增長,李氏朝鮮實行「從母法」和「庶孽禁錮法」。
所謂的「庶孽」,是指兩班家庭中妾侍所生的後代,良民所出稱為庶子,賤民所出稱為孽子,庶孽不得享受兩班待遇,妾侍的兒子不能參加科舉,只能擔任低級官吏。
而對於作為妾侍本人的女性而言,其不可被扶正,只能長期被禁錮在無止境的森嚴等級制度中。但仍有個別女性不甘於此。她們被冠以「妖女」頭銜,是挑戰等級堡壘的「逆襲者」。她們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也為影視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來源。
「妖女」張綠水的逆襲,是比較通俗的「美色故事」。張綠水和燕山君有點類似蘇妲己與商紂王,只不過蘇妲己好歹還是一方諸侯的女兒,張綠水卻是妓生出身。
妓生,是李氏朝鮮時期為貴族提供歌舞表演的藝妓,本是屬於賤民階層,但張綠水卻因燕山君的極度寵愛被冊封為四品淑容,一步登天。
燕山君是朝鮮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暴君。他曾下令蕩平京畿三十裡做圍場、將寺廟改成妓院、把書院改成酒館,還和張綠水在酒宴上當眾淫樂。
燕山君死後,朝鮮王室為了維護體面,聲稱燕山君是受到「逆襲妖女」張綠水的蠱惑,迷了心智,才犯下大錯,將有孕在身的張綠水斬首示眾。在兩班貴族看來,以賤民出身,卻能夠成為君王寵妃,就是她最大的過錯。
張綠水固然曾一度實現了階級的「逆襲」,但她也只是將那個時代女人能做的事做到了極致;她的後繼「逆襲者」們,卻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後宮之外,男人的世界。
在李氏朝鮮,女人和制度,本應該是兩個毫無關係的名詞,但鄭蘭貞卻被士大夫咬牙切齒地稱為「禍亂朝鮮制度的妖婦」。
同樣妓生出身的她,本是明宗時期文定王后兄長尹元衡的妾侍,但由於文定王后的寵信,在尹元衡正室去世後,她打破了妾侍不得被扶正的規定,被封為正一品貞敬夫人。鄭蘭貞利用尹元衡的權勢,掌握了當時朝鮮國的商業權,牟取了大量財富。
在古裝劇中的鄭蘭貞,還策劃了「灼鼠之變」,驅逐了對世子構成威脅的敬嬪及其王子福城君。文定王后去世後,鄭蘭貞失去靠山,被人告發毒害正室,尹元衡也被彈劾寵妾滅妻,死於流放途中。
比起鄭蘭貞,「朝鮮第一妖妃」張玉貞則在權謀的逆襲之路上走得更遠。她是李氏朝鮮歷史上第一位中人出身的王妃,為肅宗生下了唯一的兒子李昀(景宗)。因肅宗三代單傳,李昀被立為世子。
1689年,張玉貞母憑子貴,取代仁顯王后閔氏成為肅宗正妃,開始利用王妃之身份在朝中廣納黨羽,成功得到閔黯等南人黨的支持,在企圖通過其兄張希載及南人黨領袖右相閔黯興起大獄失敗後,被降為禧嬪。
雖然在1701年,張玉貞因被指控使用巫蠱詛咒仁顯王后而被賜死,但其以女子之身對朝局產生了極大影響,朝鮮學者稱其可比「漢之呂雉、唐之武曌」。
2003年,韓劇《大長今》橫空出世,由此掀起了一股韓劇熱潮。「通醫術」成為了許多古裝朝鮮影視劇中的女主必會技能。
長今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也是朝鮮歷史上第一位可以為君王診病的女御醫。在傳統男尊女卑思想主宰的李氏朝鮮,能夠被加封為「大」的女性十分罕見。
「大長今」鳳毛麟角,李氏朝鮮時期真正的醫女制,也遠遠沒有螢屏上展現的那樣浪漫美好。
影視劇中關於李氏朝鮮醫女制度的「美好版本」是:基於傳統「男女授受不親」觀念的影響,依據檢校漢城尹知濟生院許行衙的建議,選擇童女教授以脈理、針灸等醫藥知識;到了世宗時期,甚至還額外規定她們在學醫之前必須先熟讀《千字文》《孝經》等漢語文獻,以確保她們能擁有基本的道德操守、能夠掌握讀寫漢字的能力。這種受教育的機會,在當時朝鮮女性的生活中十分難得,看起來似乎是個極好的機會。
但是從真實的史料《朝鮮王朝實錄》中的記載來看,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先將忠清、慶尚、全羅道界首官官婢內,擇年十五歲以下,十歲以上,穎悟童女各二名,依選上女妓例,給奉足送於濟生院,與本院醫女,一處教訓,待其成材,還送。」
醫女是從各地官婢中出來的,大多屬於賤民階層。所以,即使她們能力再強,因為森嚴的等級制度,仍然不會受到社會的尊重。比如,在世宗十九年,朝臣向世宗進言請求暫停舞童、女妓及醫女等530餘人的賜米,世宗毫不猶豫地答允。與舞童、女妓並列,輕易被奪走口糧,可以證明醫女在李氏朝鮮宮廷中的地位之卑微。
到了燕山君一代,荒淫無度的他強迫醫女學習歌舞表演,侍奉各種王宮酒宴場合,很多醫女更被迫淪為「醫妓」,成為兩班士大夫的玩物。
雖然其後的中宗一代下令禁止醫女出席宮中各式大小宴會,但自燕山君一朝以來養成的歪風已經無法遏制,醫女充當官妓的風氣積習難返,她們甚至被冠以「藥房妓生」的稱號。
正祖朝時,文人李德懋所撰《青莊館全書》中,錄有一首題為《醫女》的詩:「天桃高髻木魚鬂,紫的回裝草綠衣,應向壁藏新買宅,誰家今夜夜遊歸。」言辭十分曖昧,描繪出了當時醫女的實際生活。直到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朝鮮在日本的脅迫下推行了所謂「甲午更張」的改革運動,醫女制度才被廢除,正式退出朝鮮的歷史舞臺。
漫長而獨特的王朝,是故事生發的土壤;而在李氏朝鮮時代,在等級堡壘夾縫中的女性,則是了解古代朝鮮社會的微縮鏡頭,藉此,我們得以在影視劇及各式演繹中,看到嚴肅正史之外的,另一種富有戲劇張力的掙扎。
作者 | 才宛冬
編輯 | 尤丹娜 ydn@nfcmag.com
排版 | 哆啦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