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鮮指的是1392年李成桂建立的,以朝鮮族為主體,統一朝鮮半島的封建社會君主制國家。又稱朝鮮王朝,李朝。朝鮮之名是朱元璋欽定的。朝鮮歷經27代,共519年。
李氏朝鮮討厭清朝,視明朝為再生父母
李氏朝鮮在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是明朝的附屬國,李成桂還把孝順明朝稱之為「事大主義」。因為朝鮮太過弱小,所以侍奉明朝,換取明朝保護是最划算的。事實也證明如此。
萬曆二十年(1592年),倭寇豐臣秀吉率水軍入侵朝鮮,朝鮮請求明軍保護,萬曆朝鮮之役爆發。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史稱「萬曆朝鮮之役」。李朝對於明朝的恩德,使之為「再生父母」。
但明朝雖然贏了,卻是個三輸的局面。因為明朝慘勝,但嚴重損耗了明朝國力,遼東精銳盡失,而努爾哈赤一下崛起。而朝鮮早在丙子胡亂時,朝鮮仁祖向皇太極行三拜九叩頭禮,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入關。最終,多爾袞率領八旗子弟和投降的幾十萬漢軍席捲天下。
但朝鮮李朝視滿清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除對清朝的公文賀表之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朝鮮《仁祖莊穆大王實錄》,在明亡前用崇禎年號,在明亡後用幹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在仁祖之後的歷代朝鮮國王《實錄》,只書幹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由此可見,朝鮮對於大明的忠心,對於滿清的蔑視。但詭異的是,朝鮮偷偷祭祀崇禎帝的行為,清朝竟然一無所知。
李氏朝鮮荒唐的「反清復明」
朝鮮孝宗李淏是崇禎朝的臣子,面對「明清鼎革」和清朝數次武力脅迫,朝中大臣多懷念明朝大恩。當時朝鮮君臣認為,「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再造之恩,自開闢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宣祖大王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實是真誠痛切語也」。
李淏對大臣們說:「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聽者,天時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機會來時。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以大志舉大事,豈可保其萬全也。大義則明,則覆亡何愧,益有光舉於天下萬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為似無覆亡之虞也。」
朝鮮孝宗李淏
朝鮮認為「自古胡人無百年之運」,因此李淏採取措施,擴軍備戰,準備隨時北伐清朝。駐漢城的都城御營廳軍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軍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編為騎兵。御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還計劃將守衛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10000名,御營廳軍增加20000名。由於財政困難,未能實現。
為了「反清復明」,李朝將地震、彗星等自然災害視為清朝滅亡的徵兆,對南明政權、吳三桂和三藩分裂勢力、臺灣鄭成功、準噶爾蒙古等反清勢力寄以厚望,準備派使臣渡海聯絡,策劃夾擊清朝。1683年,清朝統一臺灣,大局已定。從此,李朝放棄了北伐中原的荒唐想法。
李朝的精神勝利法:瘋狂祭祀崇禎200年
作為實際行動綱領的朝鮮北伐計劃,壽終正寢。朝鮮沒有介入戰爭,也沒有鋌而走險聯合日本跨過鴨綠江入侵遼瀋,冒犯正處於全面上升和旺盛時期的清政權。這是朝鮮的大幸,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歌頌明朝功德的大漢門
清朝統治穩定後,李朝王室一直進行各種追思活動。仁祖不忘宮中焚香望闕之禮。1704年甲申,明朝滅亡六十周年,李朝肅宗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又命漢城府在後苑春塘臺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大報」出於《禮記》郊特牲,是郊天之義,而兼有報德之意。1749年(乾隆十四年)又以明朝太祖、神宗(萬曆)、毅宗(崇禎)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這種祭祀活動每年進行,直到李朝末年。由於朝鮮李朝,痛恨清朝,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仍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朝鮮的反清復明計劃和北伐準備是在隱蔽狀態下進行的。而在當時那個信息封閉的年代,迷醉於天朝大國之中的大清皇帝始終被蒙在鼓裡。否則,李朝可能早就被滅亡了。
寫在文末:
李朝暗地裡反對清朝的行為是非常不正常的,甚至有點阿Q精神附體,我打不過你,我可以用精神勝利法耗死你。但沒想到的是:1895年李朝終於不再稱臣於清朝國,卻成了日本屬國。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大韓帝國暨朝鮮王朝滅亡,而1912年2月12日,清朝滅亡。李氏朝鮮沒等來反清復明,反而滅亡在了清朝的前面。
而現代韓國人頗有他們老祖宗性格的真傳。電影《鳴梁海戰》、新劇《國王:永遠的君主》就利用了「瘋狂的精神勝利法」,大韓帝國GDP世界第四、稀土礦比中國還多、還敢跟日本正面開戰甚至對日本稀土禁運。這樣強大的韓國,我確信他們確實是李氏朝鮮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