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那麼愛「反清復明」,原來祖上發生了這件事?

2020-12-24 重樓逾陀

金庸先生仙遊,享年九十有四。他的小說,風靡全球。可以說是不負「大師」之名。

大家有沒有發現,金庸的小說,除了俠之大義這個中心思想之外。還有一個經常會出現的副線,就是「反清復明」。譬如他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甚至連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都有「反清復明」這一條線。這樣說來金庸先生必定對清朝有獨特的情感。否則不會總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

然而,就好像其他出名的作家一般。金庸並不是其本名。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袁花人。其祖上查慎行是清朝的進士。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牽連在一宗文字獄當中,被滿門抄斬。而其哥哥查慎行亦被下獄兩年。差一點全家也被牽連。也就是說我們也差一點就沒機會拜讀金庸先生的大作。但到底查嗣庭說了什麼要被滿門抄斬呢?

話說,查嗣庭當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在鄉試中,查嗣庭從《詩經》裡,選了一句:「邦畿千裡, 維民所止」,並以此作為考生的考題。就是「維民所止」中的維止出了問題!當時的皇帝年號雍正。當他解讀這句詩時,把「維止」這兩個字看作是「雍正」被砍下了頭。雍正以此為藉口,將查嗣庭全家抄斬。可見當時文字獄的可怕。

雖然自己一支免其大難。但相信倖存下來的查氏一家對清朝都不會有好感。所以在金庸的小說裡總是要「反清復明」也不足為奇。

相關焦點

  • 為何金庸書中常有「反清復明」?翻開史書,原來祖上曾被清帝滅門
    子淵以前曾經讀過金庸先生的一些作品,發現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金庸的作品裡總是有很多反清復明的情節和人物,為何金庸老是要寫「反清復明」,是有意還是無意,若是有意,其動機又是什麼?《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承先人遺志,一直以反清復明為己任,並且陳家洛還是乾隆皇帝的親兄弟,這也是金庸賦予陳家洛的一個隱藏身份。對於這個身份,書中還化用了一個民間傳說,乾隆皇帝原是海寧陳閣老的大公子,與陳家洛是親兄弟,後被雍正皇帝調包。
  • 評新版《鹿鼎記》:韋小寶的核心在於「反清復明」,不是擠眉弄眼
    韋小寶,一個出生於市井青樓的小痞子,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小痞子卻能輕鬆遊走於清廷最高當權者與江湖黑社會組織兩個極端對立的「朋友圈」之中,他不但為康熙皇帝立下了不世之功,還在「反清復明但,你是否有想過,金庸先生為何在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如此反俠之俠?其實,在韋小寶的核心在於「反清復明」,而不是上躥下跳、擠眉弄眼。
  • 邪不壓正,反清復明?一場戲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在念叨「反清復明」。在朱潛龍與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共同登場的一場戲裡,藍青峰送給了朱潛龍一份大禮——據說當世僅存的明太祖的畫像。朱潛龍喜不自勝,對著畫像三跪九叩……與歷史流傳下來的明太祖畫像相比,《邪不壓正》中的太祖多了兩撇小鬍子,看起來和飾演朱潛龍的廖凡頗為神似。
  • 《鹿鼎記》劇終後又發生了什麼?臺灣為何還在反清復明?
    編者按:「反清復明」可以說一直是有關清代,非清宮劇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一個極為常見的名詞。而在歷史上,在清代,「反清復明」這個詞,一度成為了民間反清運動的標誌。那麼在清代,究竟哪裡是「反清復明」爆發的集中地呢?
  • 朝鮮王朝:東亞第一鐵桿明粉的「反清復明」之路
    孝宗放言:「故欲養精炮(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俟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今日事惟患其不為而已,不患其不成!」而當被問及「萬一蹉跌,有覆亡之禍,則奈何」時,孝宗甚至說出「以大志舉大事,豈可保其萬全也。大義則明,則覆亡何愧,益有光舉於天下萬世也」,為了實現反清復明的目的,擺出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架勢!
  • 「反清復明」不僅僅在大清國,朝鮮王室也有「光復大明」計劃
    自從1644年滿清入關執掌江山之後,從南明小朝廷到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和據守臺灣的鄭氏父子,在到平西王吳三桂和民間的天地會乃至於遠在朝鮮的李朝孝宗都有過明裡暗中進行著抗清活動,而且口號全都是「反清復明」。甚至在清末朝鮮民間文人的作品中,還出現過崇禎265年字樣。
  • 反清復明動員才是真!
    洪門、洪洞,和反清復明,精神動員眾所周知,清代民間不少地下幫會,有反清復明的性質!其中,影響最廣泛、最知名的,是洪門會黨!洪門的由來,有的說是山西人殷洪盛,有的說是福建人陳近南,有的說是廣東人洪熙官,然而更準確的說法,是來自於明朝第一個皇帝的年號--洪武!也來自明朝皇帝姓氏--朱!舍此無他!
  • 他們一直在反清復明
    >「反清復明」可以說一直是有關清代,非清宮劇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一個極為常見的名詞。而在歷史上,在清代,「反清復明」這個詞,一度成為了民間反清運動的標誌。那麼在清代,究竟哪裡是「反清復明」爆發的集中地呢?這個答案可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那便是——我國的臺灣地區。
  • 李氏朝鮮的瘋狂計劃:養精兵10萬反清復明,直取關外
    李氏朝鮮討厭清朝,視明朝為再生父母李氏朝鮮在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是明朝的附屬國,李成桂還把孝順明朝稱之為「事大主義」。因為朝鮮太過弱小,所以侍奉明朝,換取明朝保護是最划算的。事實也證明如此。李氏朝鮮荒唐的「反清復明」朝鮮孝宗李淏是崇禎朝的臣子,面對「明清鼎革」和清朝數次武力脅迫,朝中大臣多懷念明朝大恩。當時朝鮮君臣認為,「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再造之恩,自開闢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
  • 讀金庸 | 蕭峰為什麼死的那麼憋屈?
    你看他憋屈不憋屈,身為一個契丹人,從小父母都死,然後被收養,好歹在中原還學了武藝當了丐幫幫主;然後身世被揭開,原來一直在搞事的是要報仇的親爹,而抱養自己的那些人,又是殺父母仇人;暴露身份後,天下喊打喊殺,不得已回歸母國契丹,因緣巧合下當了契丹南院大王;然後又跟中原武林合作阻止了契丹南侵
  • 書畫才女:一生反清復明,金庸說她是乾隆生母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裡有一個自註:「陳家洛之母姓徐,名燦,字湘蘋,世家之女。」徐燦,是清朝最受矚目的女詞人。按照書中所述乾隆和陳家洛的關係,她是陳家洛的母親,那也就是乾隆的生母。但現實中的徐燦,其實是明末清初的人,而且她一生對清朝不抱任何好感,還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承擔反清復明的大業。
  • 為什麼說《紅樓夢》是一部反清復明的小說
    《紅樓夢》是一部反清復明的寓言小說
  • 朝鮮奇葩李氏王朝:大兒子擁護大清被毒死,二兒子反清復明當大王
    自清朝入關、明朝滅亡以來,「反清復明」幾乎貫穿了整個清王朝。從「延平王」鄭成功到「三藩之亂」的吳三桂,再到天地會、南少林,無數英雄豪傑都以集團、幫派的名義在對抗清廷,可是在我們的鄰邦,卻有一個拿著清朝的俸祿,卻以舉國之力在「反清復明」國家,這就是古代朝鮮李朝。
  • 太平天國流傳下來的武功,寓意著反清復明,現在已經後繼無人了!
    據傳太平天國失敗以後,反清人士便在民間流傳了一種拳術,名字叫——朱家教。該拳法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告誡所有練武的人不要忘記了朱家統治過的江山,也有反清復明的意思。
  • 為什麼「反清復明」不能成功?
    天啟三年,鄭芝龍因為機緣巧合,結識了旅居日本長崎的泉州華僑、著名海商李旦,並「以父事之」,利用自己在東南亞人脈廣泛的優勢,為李旦經營東南亞的商業貿易,很快發了家。說到尊奉明帝國,鄭成功在永曆皇帝於安龍即位後倒是一直使用著南明的「永曆」年號,也遙奉永曆皇帝為正朔,但實際上鄭軍依然不聽明帝國招呼,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動,如清順治十一年同時發生的張煌言與張名振三入長江、晉王李定國會攻兩廣之戰,儘管戰前李定國多次寫信同鄭成功聯繫協同,請求鄭成功與自己相向進軍,夾攻廣東,一舉蕩平兩廣,但鄭成功面對如此大好機會依然不為所動。
  • 一個藩屬國竟妄想恢復前朝的統治——朝鮮的反清復明計劃
    朝鮮曾經沒少和我們天朝發生過戰爭,我們天朝的兵力強盛,根本沒把朝鮮這個國家放在眼裡。後來的朝鮮便歸附於天朝,世世代代地向我們進貢,心甘情願地當我們的藩屬國。就是這樣一個誰都不把他放在眼裡的小國家,為了恢復曾經與自己交好了近三百年的明朝,竟然想發兵攻打清朝。明朝和朝鮮的關係真的是好到這個地步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想靠一己之力「反清復明」的高麗國家——朝鮮。
  • 金庸,在「 成人童話 」裡外的日子
    金庸與夏夢僅有一次單獨約會,在一家咖啡店裡兩人舉杯共飲,金庸趁著幾分酒意,對夏夢挑明了愛慕之情。但夏夢對他說,「 可惜你遲到了一步,以我的為人,是絕不願去傷害夫君的,請你體諒。」這段愛而不得的感情讓金庸陷入了漫長的相思。在此以後,金庸把對夏夢的愛戀融進了自己的武俠小說創作裡。
  • 曹雪芹的主要工作其實是反清復明?我的天哪~
    薛之名曰釵,釵於文為又金(這和大宋為本穴一樣)。清之先本女真,宋徽宗政和五年,酋長完顏阿骨打稱帝,改國號金。金之色白,故完顏部色尚白。鄭思肖《墨蘭圖》首先自然是反清,作者憎惡侵略我們的異族,因此常常借文中人之口對異族進行攻擊呵斥。
  • 一直提倡反清復明的白蓮教到底是什麼組織,為何有人說是邪教
    對於這個組織,他們的口號非常出名,也就是常見的反清復明。但是,很多人說這個組織是邪教組織。我們今天看一下白蓮教到底是什麼組織。白蓮教雖然在清朝組織多次起義,但這個宗教並不是發源於清朝,而是發源於東晉時期。傳說,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白蓮社,也算是白蓮社的源頭。
  • 隱藏中國千年的神秘宗教,反宋反元反明反清,誰上位就反誰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第一大魔教明教,歷史上確有其教派。真實的明教勢力還要高於小說明教,朱元璋建國號大明,為什麼是「明」?就是因為深受明教「明王出世」學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