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的妻子把我稱之為「北大的私生子」,但我畢竟是北大人的一員。遙想當年的畢業之季,當學工組長何元康老師囑咐大家,作為北大人的一員,要在自身所從事的領域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績來,因為大家都是北大人。
雖然我們是全日制的在校學習,但是因為性質是成考專升本,我們的日常教學事務管理工作部門為應用文理學院,隸屬於繼續教育部,導致很多同學都不敢說自己是北大人,感覺說出學校(北京大學),總有些那麼的不自然和不自在,給母校「抹黑」一般的心理。
以我的法學專業為例,我們仍然接受到的主要師資來自法學院。
「我來過,我戰鬥過,我徵服過。」凱撒大帝的壯志豪情曾經一遍遍地激蕩著胸房。「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書夢情懷,「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豔奇和異險,都曾經那樣的真實般的「激情燃燒」過。
北大就是如此的包容和偉大,從清朝末年就開始了平民學校的教育,這可以視作為繼續教育的源頭,其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外延,使教育更加接近其本質。
正是這種教育的大門的開放,才讓屌絲逆襲、草根絕地反擊有了可能。
北大的兼容並包和思想開放,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裡是一個產生奇蹟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留念和終生懷念的地方。讓我從此懂得了什麼是人權,怎個叫自由?
但這畢竟是一段必須正視的日子,歷史就是這樣,北大曾經給我們機會,勇氣、激情和挑戰。我含著真情,用淚水蘸著心思,綿綿之力、用盡不棄,為青春賦寫永遠的詩章。
不管前方的路是近是遠,我都會用心地去行走。即使做不了最好的自己,也要在心中做一個最真性的自己。
感恩北大,讓我有了一個可以不再「懼怕」天下的心態;感恩北大,讓我擁有了一個可以擁吻天下的胸懷;感恩北大,讓我領略到了高端和自由的峰巔之姿之美。
活著,就是一趟走向死亡的遠足,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就是要對得起此生這顆不甘寂寞的心、不甘平庸的份兒。
自由、人權、法治、民主、秩序,早已經刻在了我的骨子裡,讓我的血液和靈魂永遠不會孤單,也不會為世俗而停留。
這是一趟孤獨的旅程,置之死地、才能夠生存下來;這是一趟孤旅,只有再次把血液沸騰起來,才不會死亡了自己。
來了、又走了,往往復復、回回反反,唯一的還能夠慰藉自己的就是:我曾經來過,我曾經用心的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