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受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動畫片作為80後為數不多的電視娛樂,常常被小夥伴們津津樂道。80後接觸到的動畫片為數也不少,既有《貓和老鼠》、《鼴鼠的故事》、《希曼》等等歐美動畫片,也有《聰明的一休》、《七龍珠》、《魔神壇鬥士》等日本動畫片,但最主要的還是國產動畫片。國產動畫片飽含著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在今時今日看來,很多情節還是能讓人細思極恐,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細思極恐的回憶。
提起國產動畫片就不得不提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自1957年4月建廠以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先後創作了500多部伴隨了幾代中國人成長的經典作品,獲得了近200項國內外大獎。
《超級肥皂》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製作的一部動畫片,該動畫片通過一個賣肥皂的小商販通過整套的營銷策略,把肥皂生意從小做到大,從冷淡到熱銷再到發現新商機生動的演示了出來。片中的小鬍子商販利用了人們盲目跟風的從眾心理,一波又一波的收割智商稅,「囤貨居奇」及時轉變經營思路,即使是現在看來,這套理論仍不過時。而片中的紅鼻子大叔面對眾人哄搶肥皂,卻始終猶豫不決,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購買肥皂,像不像隨波逐流的你,想從眾又害怕,最後卻禁不住誘惑。
《新裝的門鈴》也出自於1986年。該動畫片通過主人公在家裡新裝了一個門鈴後,憧憬著人們來他家按響門鈴,直到郵遞員送報紙過來卻還是敲門,最後大失所望。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去表現了人們的日常心理病態。門鈴作為80年代的一種產物,現今單獨的門鈴已不多見,但我們在獲得一項新的物品或技能時,是不是也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在百家號的創作中,好多創作者在發布作品以後,總是患得患失,時不時的打開作品看展現、看閱讀(播放)。其實作品發布了就是一種提高,多看多想多發,終究會迎來開花結果的一天。
《三個和尚》的故事可以說是80後接觸最深得,「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民間諺語從古到今,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了這部動畫。「人心齊,泰山移」,然而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總是遭遇人心不齊,事倍功半的問題。
《九色鹿》出品於1981年。一個弄蛇人在採藥時不慎落水,九色鹿在救了他以後,囑咐他保密,結果在國王發布懸賞後,弄蛇人見利忘義,向國王告密並設計將九色鹿引入包圍圈,最終受到了懲罰。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這種事並不在少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應當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
這些動畫片都已經超過了30年,在國內外獲獎無數的經歷不應被遺忘,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在今天看來也同樣沒有過時。
其實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還有很多,《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等優秀的動畫片伴隨著80後的成長,有些已隨著記憶流逝,有些雖偶爾記起,卻忘了其中的道理。雖然它們沒有現如今動畫片的場面華麗,卻在樸實無華中飽含著老一輩藝術家們對後輩們的諄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