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今天的電影之前,我們先回顧下川航3U8633的驚魂27分鐘
「我要返航,飛機可能會出現故障」,川航機長劉傳建第一時間向空管報告,但是話音剛落,故障就已經發生了......
2018年,5月14日,6點25分,川航3U8633從重慶飛往拉薩。
7點剛過,飛機正常巡航,突然「砰」的一聲巨響。
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完全破裂,巨大的艙壓使玻璃瞬間脫落至艙外。
副駕的半個身子都被吸了出去,控制臺被吹得七零八落,儀錶盤都被掀翻了。
要知道,此時的飛行高度是32000英尺約為9800米,比珠峰還高。
也就意味著,艙外的風力將達到每小時800公裡,溫度快接近零下四十攝氏度。
人如果突然暴露在這種情況下,手很快就會被凍紫凍僵、意識只能維持1~2分鐘,30分後便會死亡。
更關鍵的是,機長的反應時間只有10幾秒鐘,一念之差很可能機毀人亡。
況且,這種事故下,將飛機安全降落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活著的希望都十分渺茫。
慶幸的是,劉傳建機長迅速反應過來,在強風和噪音的雙重夾擊下,憑藉著專業能力,和十幾年的飛行經驗,手動操縱飛機從32000英尺左右高度緊急下降至24000英尺。
下降的過程鍾,客艙也同樣面臨著失壓。
有的人一直在哭、有的人在吐,還有人被嚇暈了。
一名乘客反應,剛開始以為是在做夢,後來飛機一直在顛簸,氧氣罩掉落才發現真出事兒了,當時覺得自己完了。
好在每一位乘務員臨危不亂,一直對乘客重複著:
「相信我們,我們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我們可以把你們安全送到目的地」。
最後,飛機平穩下降到10000英尺,終於在7點42分時成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
從事故發生到安全著落,這一場驚心動魄的空中營救,僅用時20多分鐘,119名乘客沒有一人傷亡。
這是近年來國內最有挑戰的一次,飛機特情處置和緊急著陸
川航368U33的每一位機組人員都是當之無愧的「超級英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的奇蹟其實在28年前也發生過一次,它的經歷被收錄在一部紀錄片中——
《空中浩劫》
《空中浩劫》是一部災難紀錄片,主要介紹幾十年來的重大航空事故。
1990年6月10日,英航5390號航班,從伯明罕飛往西班牙。
爬升到巡航高度後,主駕駛前方的擋風玻璃同樣是突然掉落。
因為機長沒有按規定系好安全帶,整個身體體被氣流吸出窗外,緊緊的貼在機艙外側,只有雙腳被卡在駕駛杆。
後艙的小件行李和紙張也都飛進了駕駛艙。
緊接著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重擊聲。
此時,飛機所在高度為1萬7千英尺。
暴漏在外的機長要承受每小時350公裡的狂風,還要忍受零下17攝氏度的寒冷。
他已經逐漸失去意識。
更糟糕的是,由於他的雙腳死死的壓在了駕駛盤上,啟動了飛機的加速按鈕,導致飛機不受控制底越飛越快。
當飛機的速度超過每小時550公裡的時候,總算穩定了下來——高空的冰冷空氣和勁風使機長很快失去了知覺,兩名同僚將他的雙腿從駕駛盤上移開。
此刻在機艙內,許多乘客也被剛才那聲巨大的爆炸嚇得魂飛魄散,面無血色。
大風呼嘯著在機艙裡狂卷,許多乘客都在撕心裂肺地呼號。
而現在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副駕艾奇遜根本沒有駕駛飛機的經驗,但必須負責機上80多位乘客的安危。
緊急關頭,艾奇遜和劉傳建一樣,反應迅速,保持冷靜。
他小心的操控飛機,並發出求救信號。
那一年,他們也是幸運的。
在與指揮臺取得聯絡後,飛機成功降落在南安普頓機場。
救援人員看到,機長的身體像棒槌一樣掛在外面,因為撞擊,鮮血被噴染在機身。
好在,同僚死死的拽住了他的雙腿,保住了他的性命。
因此,國家地理頻道稱它為「最不可思議的」的航空事故。
然而和今天的川航相比,我們的難度係數至少會高出一倍。
英航1萬7千英尺,零下17度。
川航兩萬3千英尺,零下40度。
更要命的是,川航所行駛的航線比較特殊。
這是一條高原航線。
從窗戶望去,景色太美,而危險也更多。
海拔高、空氣稀薄、含氧量低。
而且晝夜溫差很大,氣象條件很複雜,低雲低能見濃霧、低溫結冰等等情況對安全都會造成重大影響。
曾經有人說過,突發情況下,在高原飛行的飛機備降也會十分困難,因為很容易撞山。
尤其是西藏航線,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風暴、雷雨、冰雹各種惡劣天氣,山峰層巒,還有遍地發育的現代冰川。
據資料顯示,西藏航線曾被列為「空中禁區」
1956年5月25日,一隊運輸機在領隊機機長韓琳的帶領下,開始了北京至拉薩航線的試飛行動。
隔天9時順利到達拉薩機場,試飛成功。
後來的10年裡,經過反覆試飛,終於在1965年實現了民航的首飛。
可以說,如果不是經驗十足、專業過硬的老飛行員,是根本無發負責起高原飛行的。
所以,這一次的川航事件,除了運氣,更多的是劉傳建機長的力挽狂瀾和所有乘務人員的臨危不亂。
他們也驗證了在緊急關頭,職業素樣有多麼重要。
知乎上有人對此次備降事件回答了看法。
大意是,如果飛機沒有安全降落,那將是:
一個航空公司的一蹶不振;
數百人的殞命天際;
上千人的痛哭哀鳴;
過萬人的營救醫療;
十幾億人的哀悼祈福;
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行業事故;
如果光把他們稱為英雄,那格局就太小了。
或許,比起讚美,我們更應該說感謝。
謝謝你們,在千鈞一髮之際,挺身而出,讓119條鮮活的生命,「毫髮無傷」的出現在家人面前,還能看見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