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2018-05-18 04:12:50.0寬窄巷
他的雙腿卡住駕駛杆向前推。
《薩利機長》。
《迫降航班》。
《空中浩劫》。
《空中浩劫》中機長被吹在駕駛艙頂上的鏡頭。
《薩利機長》水中迫降畫面。
英航5390。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由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內飛行途中時,駕駛艙右側玻璃突然破裂。駕駛艙內瞬間失壓,氣溫降低到零下40攝氏度。機組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了出去。危急關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設備失靈的情況下,憑藉20年的飛行經驗和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手動操作飛行杆,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期間只有短暫的20分鐘。
事後,這位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生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英雄,被稱之為「中國版薩利機長」。劉傳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比起《薩利機長》,其實自己這次的經歷和紀錄片《空中浩劫》裡的英航5390航班飛行事故更為相似。
歷史
:1990年6月10日,英國航空5390號班機從伯明罕飛往西班牙馬洛卡。當時飛機已爬升至17,300英尺(5,300米)的高度,位置於牛津郡迪考特市上空。突然,駕駛室發出巨響,機身立即在高空失壓。當時,位於駕駛室左方,即正機長位置的擋風玻璃脫落。由於已經解開了五點式安全帶,機長蘭開斯特立即被氣流從座位扯出駕駛室外,腳部被纏在控制盤上,這令他的上半身都在機外,只有雙腿仍在駕駛室內。艙外冰冷低溫又稀薄的空氣,加上時速500公裡的飛行速度,讓蘭開斯特徹底失去了意識。
:這28年前的驚人一幕,與川航3U8633航班的「遭遇」極為相似。3U8633航班計劃從重慶飛往拉薩,在途經四川空域內的萬米高空時,駕駛艙右側玻璃突然破裂,瞬間的氣壓差導致機組副駕駛徐瑞辰差點被吸了出去,幸好他的安全帶正系在身上。
機長劉傳健在事後回憶稱,瞬間失壓和低溫讓人非常難受,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困難。幸運的是,無論是英航5390的機長還是川航3U8633的副機長徐瑞辰,在受到治療後,已無大礙。徐瑞辰胸部、面部受傷,但主要是擦傷。下飛機的時候,他的衣服都已經爛了。
歷史
:英航5390號的擋風玻璃破裂後,駕駛室門亦被無線電等儀器衝破,客艙內包括紙等雜物全湧進駕駛室中。這時,飛機的高度急劇下降,客艙內一片恐慌。空中服務員柯登立即上前摟著蘭開斯特的腳踝。另一位空服員佩絲及其他空服員則負責安慰受驚的乘客,並收拾凌亂的機艙。
這時副機長艾奇森開始進行緊急著陸程序,開啟了暫時失效的自動駕駛系統,並向塔臺宣告進入緊急狀態。不過機上向外湧出的氣流,令艾奇森聽不清楚塔臺的回覆。而一直摟著蘭開斯特雙腿的空服員柯登,此時已開始承受著凍傷,衝擊及疲勞的壓力。千鈞一髮之際,艾奇森最後收到了塔臺給予優先降落許可,於7時55分順利在南安普敦機場降落。
:無獨有偶,相隔28年,英航和川航兩位年輕的機長都表現出了同樣令人欽佩的冷靜與專業,在惡劣的環境下,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當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錶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劉傳健憑藉經驗確定了方向、航向,以及返航機場的位置信息。
劉傳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講述當時的情形:「完全是全人工操作,目視靠自己來判斷,民航很多是自動設備,其他自動設備都不能提供幫助。這條航線我飛了100次,應該說各方面都比較熟悉。」從發生事故到降落,劉傳健只花了20幾分鐘。
歷史
:英航5390號機長被吸出窗外後,其他機組人員一直緊緊抱住其掛在操作杆上的雙腳,避免了機長被強大的壓力差徹底吸出艙外。據報導,當時機組人員看見他雙目無神地睜著,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大家都以為他死了,卻始終不願放開他的身體。飛機降落以後,乘客安全有序撤離,機長蘭開斯特立即被送往當地醫院。事故發生後不足半年,蘭開斯特便繼續開始工作。
此次川航3U8633的成功備降,也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性命。有乘客回憶道,當時人們只驚慌了一陣,但空姐一直在大聲安撫情緒,提醒乘客迅速戴上氧氣罩。雖然過程驚險,但是沒有出現慌亂無序的情況。
英航5390和川航3U8633的經歷同時展現了人們在事故面前超然的冷靜與勇氣,以及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的信念。都可以被稱為人類史上一次偉大的「奇蹟」。
據悉,《空中浩劫》是由Cineflix公司製作的災難紀錄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主要介紹幾十年來的重大航空事故,已公布135集。節目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從乘客、機師、調查人員等不同視角,從起飛、失事到調查為止,重現整個過程。在片中穿插對於乘客及機師的訪談。取材自調查報告及相關新聞報導。若無法得知調查結果時,則會徵詢相關專家的說法拼湊出全貌。英航5390事故在《空中浩劫》的第二季中播出,目前豆瓣評分已經高至9.6分。
創造這次川航奇蹟飛行的機長劉傳健曾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學習,作為飛行教員,劉傳健每年都要帶著學員進行「玻璃爆裂」訓練。從軍航轉業到民航,劉傳健保留著過硬的心理素質和駕駛技能,才能成功化解當日的危機。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可以想見,未來,劉傳健和川航3U8633航班或許也會被搬上大熒幕,成為鏡頭中下一個經典的「英雄機長」。
不論是電影《薩利機長》還是紀錄片《空中浩劫》,均取材於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而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機長總是穿梭在各路導演的鏡頭下,被人熟知,冷靜、果斷、專業也成了他們共同的印記,
2009年1月15日,前美國空軍飛行員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執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這架空中巴士A320-214飛機起飛爬升過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擊,導致兩個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切斯利·薩倫伯格確認無法到達任何附近機場後,決定於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後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
就當薩利機長憑藉超高的飛行技巧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受到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讚揚時,卻隨著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事故調查,陷入了空前的質疑中。NTSB指責薩利機長沒有遵守指揮塔發出的命令,立即折返,而是冒險選擇在水中迫降,拿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做一次「賭博」。
影片最後的公開聽證會上,NTSB採用了電腦模擬的方式,成功驗證1549號可以成功迫降在兩個靠近的地面機場。而事實上,NTSB沒有考慮當大雁撞擊飛機以後,機組人員產生的反應時間和考慮時間,如果加上自然狀態下「反應」的35秒,唯一的迫降選擇,只能是哈德遜河。也就是說,這位62歲的老機長在高壓的狀態下,選擇了唯一一條可以挽救所用人性命的方法,不能不說是航空史上一次偉大的奇蹟。
影片改編自1549號航班真實事件,這是一班美國全美航空公司由紐約市拉瓜迪亞機場飛往華盛頓州西塔克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的每日定期國內客運航班。薩利機長冷靜的判斷力,在第一時間做出了控制塔給出信息以外的最佳抉擇,讓該事件也被稱為「哈德遜奇蹟」。
機長維普·惠特克駕駛227航班駛離美國奧蘭多,穿越雲層時,暴風驟雨,電閃雷鳴,但都沒有難住這位經驗老到的機長,他輕鬆穿越這片惡劣的雲層,進入平穩飛行的狀態。當維普·惠特克以為這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飛行,飛機卻發生了始料未及的故障。眼看飛機就要垂直下落,機艙一片混亂,死亡的情緒蔓延開來,維普將整架飛機180度翻轉,驅使飛機由垂直下落改為滑翔,最終成功迫降到一個小教堂的空地上,102人中有96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都安全地回到了地面。
因為這次驚天迫降,媒體把維普推上了「英雄」的寶座。
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這個「英雄機長」被曝出了不可思議的「醜聞」:在227航班上找到了酒瓶、機長的血液裡被查出違禁品,他本人也似乎有意隱瞞著什麼……儘管維普堅持認為,沒有他,飛機將會面臨不可預料的後果。但是一時間似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他,甚至有人懷疑,飛機失事,維普「酒駕」是罪魁禍首。
最終的調查結果裡,機尾一顆鬆動的螺絲被認定為導致227發生故障的實際原因。但調查人員仍然不肯放過那個遺落在飛機上的酒瓶子,他們堅稱,只有兩人可能喝過酒,一個是維普,另外一個就是維普的女友——在此次事故中不幸罹難的機組人員。在聽證會現場,維普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意料,在女友已經無法辯白的情形下,他承認那瓶酒的主人是自己。
《迫降航班》給了一個在情理之中的結局:維普由於酒駕、吸毒被判入獄,在獄中開啟了另外一段生活。但是這個特別的「英雄機長」留給人們無限的思考空間。不可否認,危難之際的專業、經驗與果斷成就了維普在航空史上的一段神奇,但他混亂的私生活也成為了一種現實意義的反思。維普並不貪圖名利,否則他也不會主動承認自己醉酒。《迫降航班》刻畫的這個機長不完美,甚至有汙點,但不妨礙他成為銀幕上的經典形象。
據了解,《迫降航班》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真實原型。2001年,一個叫做羅伯特·皮齊的加拿大機長,駕駛的空客A330飛機在飛行途中沒有燃料了。他憑藉著自己高超的駕駛技巧讓飛機平穩著陸,保住了306名乘客的性命。一夜之間,他成為了全民的英雄,但是蜂擁而至的媒體卻開始挖他的私生活,不肯放過他曾是一名犯人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