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恩文在他的辦公室裡閱讀華西都市報。
對於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來說,菊樂是再熟悉不過的兩個字。作為一家與成都乃至四川乳製品市場、乳製品消費者共同成長起來的企業,到今年菊樂已經走過了整整五十年的徵程。而菊樂董事長童恩文,則是從華西都市報誕生之初就看著華西都市報成長的老讀者。
「在這二十年中,我一直訂閱的就只有華西都市報這一份報紙。」童恩文說。
談讀報情結
最喜歡看「寬窄巷」
有時會看到自家長輩的故事
菊樂是四川本土知名企業,因此童恩文本人和菊樂都經常見諸華西都市報報端。但童恩文告訴記者,除了關注企業相關的新聞之外,其實他最愛閱讀的版面是華西都市報周末版的精品欄目——寬窄巷。「特別是其中關於民國人物的傳記,有時還會看到自家長輩的故事,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童恩文說。
雖然菊樂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企業,但童恩文卻出身於湖南寧鄉童氏家族——一個自清雍正年間綿延至今的名門望族。童恩文的父親童凱是中國第一代電信專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大)無線電系(2系)第一任系主任兼第一任圖書館館長,母親祖上同樣是寧鄉望族,童恩文父母的婚禮由胡適親自證婚。童恩文的哥哥則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科幻作家童恩正,記者曾經報導過他的事跡。家族中人才濟濟、英才輩出,自然讓童恩文更加關注歷史人文方面報導。
「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華西都市報關於黃氏三姐妹的報導,因為其中一位正是我嫂子的繼母。」童恩文說。2012年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去世,華西都市報發文紀念,其中提到周汝昌在川大結識三位才女朋友,即著名的成都黃氏三姊妹:大姐黃稚荃是詩人、書法家,二姐黃筱荃是一代名醫,三姐黃少荃是歷史學家,她即是童恩文所說的嫂子的繼母。「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樣富有人文情懷的報導還可以再多一些。」童恩文說。
童恩文說,如果說還有什麼意見,就是希望華西都市報在未來能夠更多增加四川本土相關報導,「我喜歡的華西都市報,正是一張接地氣、關注本土文化、反映社會風貌的報紙。」
談企業管理
八成股份屬員工
企業傳承交由董事會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菊樂是一家已有50年歷史的老企業,但在公司管理、員工薪酬、股權激勵方面,菊樂卻走在了很多企業的前面。例如,這兩年伴隨著網際網路企業興起而開始流行的員工持股,菊樂早就已經實現了。
作為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而來的企業,早在1985年,菊樂就在童恩文的帶領下率先推行了集體資產量化到職工。在1992年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之後,菊樂實現了員工大面積持股,並且至今菊樂仍然是年年現金分紅,平均年回報率高達8%。
童恩文說,將股權分散給員工,是希望員工能夠有歸屬感,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與此同時,他對於公司管理層的約束卻十分嚴格。在菊樂,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嚴禁下級請上級吃飯,「我並不要求員工們都大公無私,但是至少要做到先公後私。」
可以說,這一系列卓有成效、敢為人先的管理體系,正是菊樂這家老牌民企歷50年之久而彌新的重要根基。在對於企業傳承的這一重要問題上,已經年屆七十的童恩文再次將選擇權交了出去,「一切交給董事會決定。」他說。
據菊樂內部人士透露,海歸總經理高朝暉接過了這份責任,帶領菊樂在大健康和網際網路產業上奮力前行。
華西都市報記者 趙雅儒 羅提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