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輪滑館工地。穿戴好防護裝備,帶上工具,四川人張昌堂沿著簡易梯,攀上約30米高的館頂,開始金屬面板安裝工作。
這個中秋節,他和工友們沒有放假。他們要把被疫情和雨季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雖然假期無法回老家,但現在不是有視頻電話嘛,打個電話也是團圓。」張昌堂說。
亞運場館「蜘蛛俠」,攀爬在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一家人分散在四個地方
中秋夜通個視頻電話算團圓
怕上廁所耽誤時間
連水都不敢多喝
杭州亞運輪滑館是杭州錢塘新區裡唯一新建的亞運場館。39歲的張昌堂和工友負責館頂的金屬面板安裝工程,用他的話說,「就是給輪滑館蓋上『瓦片』,安上『屋頂』。」
整個亞運輪滑館的金屬面板需要安裝3層,中間鋪設隔音和隔熱棉。輪滑館的頂部約有1.5萬平方米,一共要鋪近5萬塊面板。
進場施工一個多月來,張昌堂和工友差不多完成了第一層金屬面板的鋪設。但這樣的施工進度,還是有些慢了,8月高溫、9月降雨,工程經常做做停停。
最近,天空放晴,氣溫適宜。張昌堂和工友每天除了下來吃個午飯,其餘時間都待在館頂忙活。怕上廁所次數多了耽誤時間,張昌堂連水都不敢多喝。
別看他們在館頂施工時健步如飛,就像一個個蜘蛛俠,只有上去過才知道,要想在30米高空作業,需要有強大的心臟。
錢江晚報記者佩戴好防護裝備,在張昌堂的保護下,攀上了輪滑館的頂部。
站在30米高的館頂,錢塘江的江風在耳邊呼呼作響。風稍大一點,就有一種要被吹下去的感覺。
而張昌堂和他的工友卻能拖著幾十斤重的金屬面板前行。
參與兩個亞運場館建設
是他這輩子的驕傲
「等到第一層金屬面板全部鋪完,整個輪滑館的面貌就跟設計圖上的差不多了。」看著幾乎被填滿的館頂,張昌堂有些自豪。
從20多歲進入金屬面板安裝行業,張昌堂參與的大小項目少說有上千個。從普通的小區禮堂,到大型的影劇院,他說,沒有一個項目的成就感能與參與亞運場館建設相比。
亞運輪滑館是張昌堂參與的第二個亞運場館建設項目。「我是完成了亞運主體育館的工作後,來到亞運輪滑館的。」他說,兩個亞運項目施工幾乎無縫銜接。
相比亞運主體育館的建設,亞運輪滑館的體量要小,但工作量絲毫沒有減少,尤其是整個工期橫跨了今年夏天杭州最熱的那段時間。
最熱的那幾天,哪怕下午開工推遲到下午3點半後,館頂溫度依然很高。「氣溫大概有50℃以上,金屬面板的溫度就更高了,戴手套都覺得燙。」
但天再熱,也過來了。他說,只要看著館頂的銀白色金屬面板一天比一天多,心裡就開心。
一家四口分散各地
通視頻電話當作團圓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張昌堂要留在工地加班,妻子在紹興,讀初一的女兒在四川老家,讀大一的兒子在青島,一家人分隔四地。
昨晚7點15分,記者撥通了張昌堂的手機。「我正在工地邊的大排檔和幾個工友聚餐呢。」張昌堂的語氣裡透著開心。
為了不影響亞運場館的建設進度,這個國慶中秋假期,輪滑館工地不放假,所有工作人員都在加班。
昨天清早6點,張昌堂像往常一樣開始工作。「原本以為今天要幹一天的,下午臨時給我們放了半天假。」張昌堂說,工地負責人在整體評估進度後,考慮到近段時間大家都在加班加點,決定給大家一個下午時間放鬆放鬆。
下午,工友們有的在宿舍裡睡了個美美的午覺,有的趕去看錢塘江大潮,有的打掃了一遍宿舍的衛生……
張昌堂則輪番給在紹興的老婆、讀大學的兒子、在四川老家的父母和女兒打了電話。「我跟他們說,中秋晚上要吃得豐盛點,平時要照顧好自己。」
他說,晚一點,等他聚完餐,一家人還要通個視頻電話。
「前幾天,我給他們都寄去了月餅。待會兒,我也回宿舍吃月餅。」張昌堂說,雖然中秋節一家人不能在一起,但該有的儀式不會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