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華智超
這個中秋,有點不一樣。在武漢,逛完燈光秀,再到吉慶街吃宵夜,還可以接著去「東湖花月夜」玩一把「穿越」,過一個古色古香的浪漫中秋;在江西婺源,身著漢服、手持花燈的人們穿過小鎮街坊,向月臺行進,拜月祭月;在山東濟南大明湖畔,5萬遊客共賞一輪明月;在河南開封,精心打造的文化演出叫好又叫座。
9月13日晚,武漢中秋長江燈光秀吸引了眾多市民登橋看秀。記者何曉剛 攝
「舉杯邀明月」「明月幾時有」,從唐詩宋詞中,我們會發現,古人過中秋,主要是賞月、吃月餅、吟詩等,而如今,多地興起的夜經濟,成為中秋節的新亮點,用活力和創意點亮了「中秋奇妙夜」,帶給人們豐富多彩的過節體驗。
在我國八大傳統節日中,中秋是唯一一個主要在夜晚慶祝的節日,而今天的中秋夜,和過去大不相同。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夜晚屬於休息、睡眠。以前過中秋節,一家人圍坐賞月、秉燭夜遊,便是最主要的慶祝活動。而今天,人們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各種各樣的中秋夜,吃宵夜、逛燈光秀、參觀夜間動物園、打卡夜間博物館……在異彩紛呈的活動中,慶祝節日、享受生活。
「東湖花月夜」。記者詹松 攝
如今中秋夜的盛況,是夜生活的盛況。這個「中秋奇妙夜」,是中秋月色下,精彩的「夜」中國。如今,各地越來越重視發展夜經濟。很多地方把節慶元素和時尚生活結合起來,把文化元素與科技手段糅合在一起,提升了城市功能,也拓寬了夜生活的範疇。中秋新玩法,不只是節日氣氛的烘託,而是直接成為節日的主角。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南北風土人情各不相同,民族地區節日文化絢麗多彩,一個小小的月餅,就有上千種不同的口味。而且,傳統節日是一個文化豐富、消費點很多的富礦,種種儀式都有講究,一時一飯皆有故事。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從豐富的節日文化中,誕生新創意,打造有特色的夜經濟,是各地要研究的課題。
【編輯: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