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四個春天」—跨越了山海的我們,勿忘回家

2020-11-23 720環境點評

周末的晚上,和幾個朋友相聚在一家小酒館,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著豆瓣評分8.9的紀錄片《四個春天》。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嬉笑著,討論故事裡的人物;

但慢慢聊著聊著,我們陷入沉默,空氣中唯有啤酒慢慢湧入喉嚨聲和嗟乎聲。

片中,導演陸慶屹給人感覺溫和靦腆,想像不出他曾是極其叛逆的人。15歲的時候,他跳上一輛火車,離家出走了。許多年以後,以自己南方小城裡的父母為主角、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用隨身帶著的DV,拍攝下四年時光裡一家人的生活日常、命運變化。

正如網評:

在如詩的樂活慢生活圖景中,影像緩緩雕刻出一個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溫柔變遷,以及他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流轉的時間、人生的得失起落。

片中,導演的父母都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人:陸媽媽脾氣火爆,任何時候她都用山歌來表達自己,哪怕切著肉、洗著碗,她也能想到一首山歌來對應;陸爸爸摯愛音樂,自己砍竹子做洞簫、笛子,會二十多種樂器。還學會了視頻剪輯。

電影中更讓人覺得美好的,是父母兩人的愛情。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眼裡見的不過是老屋的天空和一池天井,走過的不過是周邊的梯田矮山。清水煮白菜一樣的家庭記錄,出來的滋味卻像是濃鬱的高湯。在這一方小小天地裡,他們悠然自得,看著堂前飛燕,盼著三個漂泊的兒女除夕夜歸來。

片中選取了四個除夕期間的故事,從2013年起,每年春節回老家時,他用相機拍下父母唱山歌、打野菜、種花草的日常。古稀的父親與母親瑣碎的生活細節,漫長的鏡頭構成了這部紀錄片的「血」與「肉」。

在第一年的春天裡,看到的是一對老人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裡,滿了浪漫與詩意。他們做香腸、採蕨菜、做小鞋子……忙碌各種事情,不是為了生活不得已而為之的「工作」,而是充滿樂趣與成就感的。

但又不同於印象裡的老人,他們總是在生活的平常裡做一些「不平常」的事情:玩微信、養蜜蜂、學視頻剪輯,80多歲高齡的父親還樂此不疲地在學習電子琴。兩個人都還有點孩子一樣的神氣,一點也沒有被「時代」與「社會」摧折

但是,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裡,平淡的溫馨被打破,生活固有的苦澀以一種不可接受的方式降臨在老人身上——至親的去世。

在他們的三個孩子中,姐姐陸慶偉是一個擁有明媚笑容的女子。和母親一樣,喜歡歌唱,隨時可以跳起舞來。那年春天,她與父母一起登山,遠足欣賞山河風景。然而沒過幾個月,姐姐得了肺癌。導演記錄下姐姐狀況好的時候,能起來跟大家說笑的時候。

病床上,慶偉哭著說,我想回報父母,我想……母親輕撫著她的額頭,說,沒事的,沒事的,我們都愛你。父親、母親、兩個兒子、慶偉的兒子,都坐在小小的病房裡,在慶偉睡著時露出疲倦悲傷的眼色;但每當慶偉醒來,幾個人都會露出笑容,因為笑容是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縱然如此,那年的深秋,姐姐陸慶偉還是離開了人間。姐姐離開後,父母都生病了。還好,媽媽擁有地母般的生命力。時隔一年,爸爸找出了短笛,自言自語著,「一年多沒摸了,都是灰,吹也吹不起了」。

家裡又有了音樂聲,他們把姐姐的墳前收拾得像個小花園。

深夜,老父親坐在電腦前,看著曾經拍下的一家人過年、出遊的視頻。視頻裡,女兒慶偉總是那個在一旁解說的人,甜美的聲音帶有強烈的感染力。這視頻啊,仿佛沒有盡頭,老父親一看就是一整夜,竟是不覺得疲累。

這是一部無需煽情的電影,自然讓你淚流滿面。因為生活本就是由點滴匯聚,凝聚成海,流淌在我們情感的天地。僅僅是真實自然的情感流露,就足以打動我們的心。

春,總是會到來。那些悲傷總會伴隨著風雪的褪去,變成記憶深處漸漸消融的過往。

第三年、第四年的春,父母好像一下子老去很多。

爸爸照著鏡子說,「人老了就會東想西想,現在還能自理,如果將來不能自理呢……好玩」。不管是爬山鞋子壞了、丟了東西,或者家裡被燒,他最後都說「好玩」、「好玩得很」。

在他們的身上顯露出歲月留給世人的痕跡。兩位老人每年還會挑著水為慶偉掃墓,回到家中擺弄花草、蜜蜂。步履越發蹣跚,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起來。

陸家的孩子們依然是過年時才會回到家鄉,短暫的停留數日後依舊奔赴遠方。片中母親與小兒子的那個驚人的默契時刻——母親含淚送走大兒子和大孫子,吩咐導演去拍他們,然後轉身進屋。但鏡頭沒有動,幾秒之後,母親從忍不住從屋裡走出,這時與小兒子驚訝地四目相對。無非是做母親的捨不得,做兒子的懂得她的捨不得。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歲月靜好,樂天知命;偏安一隅,過著詩意的生活,大概也終究還是抵不過對子女的思念吧。

有人這樣評價這部影片:波瀾不驚,卻愛意洶湧;平淡無奇,卻詩意瀰漫。

陸媽媽在電影結尾時唱了一首歌:

「在我心靈深處

開著一朵玫瑰

但願你天長地久

永遠永遠把我伴隨」。

年輕的我們憧憬「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傷感「父母在,不遠遊」,嚮往「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現代的人大多是遊子,可能年底搶票回家的時候,才會覺著什麼是鄉愁。

海報上寫著,跨越山海,勿忘回家,這背後又藏著幾多濃情期許。

「當雙親漸漸老去,我們又該如何與父母度過餘下時光?」

這也是導演最後留給我們的問題。

今年春節,多和家人在一起吧。

相關焦點

  • 《媽祖回家》周五將映 終極物料呈現「跨越山海」情
    今日,《媽祖回家》官方正式發布「跨越山海」版終極海報與終極預告。這兩款重磅物料,讓近日備受矚目的媽祖文化電影揭開終極「面紗」。媽祖文化對於東南沿海一點的人民來說是無可取代的精神文化信仰,同樣,對於隔海相望的對岸,媽祖信仰也起著重要的文化紐帶作用。始終將兩岸同胞的鄉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首部媽祖電影《媽祖回家》上映 演繹閩臺草根「跨越山海」情
    電影《媽祖回家》海報上,劉芳飾大太太。 受訪者 供圖中新網福州11月20日電 (記者 林春茵)20日,電影《媽祖回家》全國上映。有臺胞觀眾抱著媽祖像赴影院觀影,而官方一幅「跨越山海」版海報與一部預告MV,更在社交媒體上撩開媽祖文化電影的最後一層「面紗」。影片《媽祖回家》電影改編自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講述一個福建小船主吳天桂(趙亮飾)為保全家中三位老婆的「善緣」,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關德輝飾)共同渡海的曲折經歷。
  • 《四個春天》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獨有一份質樸的詩意
    《四個春天》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獨有一份質樸的詩意。《四個春天》故事情節並沒有驚世駭俗,但是卻看哭了很多人,導演將鏡頭對準了父母和家人,獨有一份質樸的詩意,這樣的故事會讓人感動,是因為,影片中父母的夫妻關係和生活態度,恰好是很多人追求而不曾達到的。
  • 跨越山海,勿忘生活
    《四個春天》是2019年1月4日上映的紀錄片。我是今天才看的,但是剛上映那會兒我在一席上看過陸慶屹的演講。影片以2013至2016年的四個春天為時間節點,記錄了陸慶屹一家的生活。後來有一次高中同學聚會,幾十個中年人在裡邊喝酒聊天,他覺得悶就出去抽菸了。上完廁所的同學問他,有心事兒?他說他在想未來。同學說,我們還能有什麼未來呀?他說,你們沒有,我有。同學又問,那你想幹嘛呢?他說,我想做中國最好的導演。
  • 《四個春天》:溫暖又平凡的小日常故事
    時間在流逝,四季在流轉,鬥轉星移情隨事遷,我們要怎樣記錄歲月的痕跡,描摹時間的輪廓?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溫柔的人,這是導演陸慶屹在父母那裡學到的。《四個春天》,講述了導演陸慶屹一家人四年內發生的故事,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
  •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四個春天》帶你感受愛與溫情
    來來去去,匆匆忙忙,一切沒有定數,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眼前的時光,珍惜每一年和他們在一起的生活,就如導演說的:「跨越山海,勿忘回家!不管走遍天涯海角,家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居所。」那麼《四個春天》講的啥呢?是「四個春天」嗎?
  • 《四個春天》:平淡細膩的鏡頭下呈現的是愛情和親情的永恆話題
    《四個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好電影,是由陸慶屹執導的紀錄片,導演將鏡頭對準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中的生活瑣事,拍攝時間長達4年。導演以2013年到2016年回家與父母過春節的四個春天為主線,在他平淡細膩的鏡頭下為觀眾呈現的是愛情和親情的永恆話題。
  • 《四個春天》:詩意,不在遠方,在身旁
    《四個春天》是陸慶屹首部文字作品他用深情質樸的文字和飽含溫度的攝影記錄下父母、故鄉、舊識……在書頁間搭建起西南小城中充滿煙火氣、人情味,同時充盈著詩意的生活景象。雖不是自己的故事卻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裡。
  • 《四個春天》:未來的私影像
    私影像在創作領域也較為活躍,《四個春天》是陸慶屹記錄自己一家的生活,是一部家庭影像。那麼在未來,私影像,能否因為這些契機達到一種新的高度?私影像與商業片做對比,創作者的思想可以得到徹底解放,拍攝者的自我精神能夠得到更好地表達。他們沒有劇本,沒有外在的條條框框,有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可以說私影像將紀錄片發展到一種個人化、自由化的極致。
  • 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記錄了2013-2016年一家人平凡,溫暖的四個春節,四個春天。和很多家庭一樣,兒女奔波各地,父母留守故鄉。
  • 跨越山海的陪伴 —睿泰·愛中文走進澳大利亞墨爾本遠郊四所幼兒園
    睿泰·愛中文繼在上海的品牌發布會之後,陸續推出了海外中文教育的若干舉措,其中和澳大利亞墨爾本Village education四所幼兒園的合作已經全面啟動,所有設備已經全部安裝完畢並正式開始上課。睿泰·愛中文在四所幼兒園分別給3-4歲和4-5歲的小朋友上了線上中文課,從現場傳過來的視頻可以看出,老師和孩子們的互動非常活躍,雖然這是一群從來沒有接觸過中文的非華裔小朋友,英文也限於聽說而幾乎看不懂文字,但活潑生動的課程設計和寓教於樂的授課方式
  • 四個春天:看哭了許多人!但實際上,大部分貴州人的生活並不溫柔
    跨越山海,勿忘回家——寫給天下的父母和每一個遊子。一屋兩人,長相廝守;三餐四季,細水長流——為平凡賦予詩意,把日子過成詩。紀錄片與散文集《四個春天》,既是一部紀錄片的片名,也是一本散文集的書名,它們的作者都是同一個人:陸慶屹。
  • 人生不止四個春天,但我們一個都留不住
    這造成了大部分國內影視人只會侃談,失去了最為重要的創作和思考的能力,好在,我們還有能拍出《四個春天》這樣影片的導演。影片截圖春天應該都是一樣的味道,而《四個春天》有四種味道,平凡、習慣、離別、快樂,這是我品嘗到的四種味道。
  • 友情轉載 |【影評】《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對居住在貴州獨山縣結婚50多年,恩愛文藝的老夫婦的生活。2013,2014,2015,2016,四年,四個春天,跟著導演的鏡頭,我們一起見證了這個家庭關於的幸福、團聚、離別、死亡、回憶的故事。2013年,第一個春天,影片開篇便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春節。在這個春節裡,有年夜飯的溫馨,鞭炮的喜慶,祭祖的莊重,更重要的是一家人的團圓。姐姐在飯桌上講述60後的她被當作80後的女青年,笑得那樣肆意,那樣有活力。
  • 《四個春天》: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四個春天》為何讓我們流著淚一看再看?我能給出的答案是沈從文說過的那句話: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無論是母子一場,還是夫妻一場。                   《四個春天》一開場,就讓人想家了。70多歲的爸爸陸運坤小跑著去開門,大兒子一路風塵地從北京回到貴州老家過年,這一天,父母盼了一年。
  • 電影《四個春天》: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四個春天》於今年1月4日上映院線,攬獲好評無數。親情給予的感動,觸碰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這是導演陸慶屹拍攝的自己家庭故事的紀錄片:父親陸運坤是退休中學物理老師,閒時侍弄屋子裡外的花花草草,以及中央大環池的十多條錦鯉;擅長搗鼓各種樂器,與老伴消遣、也自娛自樂。
  • 家國情懷的「山海」之約
    十二歲的畢節孩子羅麗娜參加完活動說:「長大後我要來廣州讀大學」,更令人動容的是她緊接著說:「畢業後回家鄉當老師!」碰巧的是,廣州孩子也在活動中有感而發對家鄉人幫扶戰貧的自豪:「千裡之外有一條『廣州路』,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為它增加一份榮光。」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少年評論員」活動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思政教育答卷:兩地學子通過對方的眼睛抵達遼闊的遠方,更觸摸到自己內心對家鄉深沉的愛。
  • 《四個春天》觀影注意事項
    後來我去了西寧,參加First青年電影節,在那裡我見人就一把拉住對方說:「請你一定要看一下《四個春天》。」在閉幕頒獎晚會上,播放最佳紀錄片提名電影時,工作人員一時疏忽,沒有放出《四個春天》,現場瞬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等到最終宣布《四個春天》獲獎,寂靜裡突然爆發出雷鳴一般的歡呼,每個人看起來就像是自己得了獎那麼激動不已。
  •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看《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是由陸慶屹執導,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以南方小城(貴州獨山)的父母為主角,借四年光陰的家庭影像式記錄,雕刻出了一個家庭自己獨有的詩意。然而紀錄片整體形式上又以四個春天為主線展開,即導演返程歸家的四個春節,也以此作為其影片故事講述的時間脈絡以及剪輯邏輯。第一個春天,是父親陸運坤和母親李桂賢的一幕幕日常生活景象,燻臘肉、寫春聯、列菜單、拉二胡、吹竹笛、唱山歌、踏春祭祖、養魚澆花,兩人會相互剃頭染髮,也會在兒女起鬨下配合著喝交杯酒。他們會談論風氣,算著四季,為燕子歸巢和離去雀躍或去失落。
  • 《四個春天》:1500元的小成本電影,值得打滿分
    》是一部回家過年主題的溫馨電影。」1「樹影婆娑」首先有個常識問題。我們北半球的春天,是每年的3、4、5月。但若將其改為《四個春節》,又顯得太過熱鬧,大大衝淡了影片至始至終流淌著的寧靜之美。除去兩場大雪,和人物略微臃腫的穿著。我們又何曾意識到故事發生在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