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春天》:平淡細膩的鏡頭下呈現的是愛情和親情的永恆話題

2020-09-05 素心文苑

好的電影如同一本好書,一開始急不可耐地想要看到結尾,到最後會突然捨不得看完。

四個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好電影,是由陸慶屹執導的紀錄片,導演將鏡頭對準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中的生活瑣事,拍攝時間長達4年。導演以2013年到2016年回家與父母過春節的四個春天為主線,在他平淡細膩的鏡頭下為觀眾呈現的是愛情和親情的永恆話題。

紀錄片的核心是真實,這部影片最打動觀眾的也是它的真實。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託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對人為的扮演,甚至反對帶有表演的影片。

這部影片就是以真實的家庭生活為背景,父親陸運坤是中學退休老師,母親李桂賢是家庭婦女。兩位老人並非演員,在鏡頭中展現的不過是他們真實生活的點滴,沒有任何表演的痕跡,非常自然。

影片於2019年1月4日在中國上映,豆瓣評分高達8.9,這部高口碑影片被提名第55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兩位老人為我們展現了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相濡以沫的愛情,也用樂觀向上的態度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變故與別離。

一、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才是愛情最珍貴的樣子

年少時,每個人都曾渴望談一場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愛情;長大後才發現,細水長流的愛情才最難得;步入到人生的暮年,便懂得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才是愛情最珍貴的樣子。

影片中的兩位老人,既平凡,又可愛。父母皆是勤於勞作之人,父親在農活之餘喜歡擺弄樂器,母親茶餘飯後喜歡哼唱歌曲,兒女雖不在身邊陪伴,但兩位老人的生活卻充滿樂趣和詩意。

在他們身上我們仍然能看到愛情的美好。老頭為老伴細心染著白髮,老伴為老頭認真理著發,兩人相視而笑。他們一起上山打蕨菜,一起燻制臘腸,為我們詮釋了相濡以沫和相互扶持的含義。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兩位老人在各自的房間做著各自的事,老伴戴著老花鏡在縫紉機上忙活著,老頭坐在電腦前放著音樂,跟著節奏在唱歌,雙手還打著節拍。兩位老人之間只有一牆之隔,兩扇門敞開著,畫面十分溫馨,也非常生動。

導演陸慶屹在《四個春天》序言中說:那是我第一次在一定距離外,長久地凝視我的父母,我仿佛看到了「地老天荒」這個詞確切的含義。

影片中老頭對老伴說:「我發現越來越不能離開你了。」老伴對老頭說:「我能陪你幾天算幾天,能陪你幾年算幾年。」這些話是對老伴一詞最好的詮釋。老年夫妻相互之間習慣用「老伴」這個詞,一會兒看不到對方,就會特別不安。影片中的老頭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吹拉彈唱,各種樂器自得其樂,老伴則是個可愛的人,不管是飯桌上還是摘菜中,一時興起都會唱幾句,有時還能跳一小段舞,他們的結合是有趣靈魂的相吸。

看到他們,我想起《人生果實》中津端修一夫婦晚年的生活,在院子裡種了蔬菜水果,還養了花,平時一起打理菜園,等到花兒盛開時,修一還會為英子拍照留念。

《四個春天》和《人生果實》都是紀錄片電影,也都記錄了一對晚年夫妻的日常點滴,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愛情最珍貴的樣子。待到白髮蒼蒼之時,彼此仍相看兩不厭,老頭手牽著老伴,老伴攙扶著老頭。

二、不管兒女走多遠,勿忘回家

這部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來自家的真實。影片沒有任何的說教與批評,而是將真實的狀態呈現在我們眼前,每個人對於家有不同的定義,觀看影片時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家,永遠是每個人最掛念的地方。那裡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渴望的溫暖和愛。

中國人對於過年有著極大的情感,一年到頭不管好與壞,都希望回家過個團圓年。影片中導演以2013年到2016年回家與父母過春節的四個春天為主線展開,為我們再現了過年與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時刻。

影片中母親要大掃除,父母會提前燻制好臘腸,等著孩子們回家。母親還會專門寫一個菜單,父親手寫過年要貼的對聯,街上鞭炮聲聲,煙花在夜空中璀璨綻放,年在團圓中悄然划過。

一年當中,孩子們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的唯有春節和春天這段時間。之後,孩子們要回去工作,母親送孩子出家門口,望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父親則會親自送孩子到車站,之後一個人走路回家,六公裡的路程。

過年總是悲喜交加,喜的是一家團圓,悲的是過完年的離別。對於父母來說,一年中最盼望過年,因為孩子們都回來了,冷清的日子終於熱鬧起來了。可是,隨之而來的離別往往又讓他們感到惆悵,只能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他們還沉浸在團圓的熱鬧中,轉瞬又剩下老兩口。

導演陸慶屹談及創作收穫時說:「希望我們走過天涯海角,始終不忘心中柔軟。跨越山海,勿忘回家。」

不管兒女走多遠,勿忘回家。正如丁立梅寫的:這世上最美的語言,我怕是叫一聲少一聲了。但眼下我還能叫著,我很感激了。

兒女回家,叫一聲爸,叫一聲媽,有人應,就是最幸福的事。

三、平凡日常中蘊含動人力量

影片為我們所展示的皆是平凡日常中的點滴,卻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因為足夠真實,我們一下子就被代入進去了。

對於什麼事都好奇的父親,實在是個可愛的老頭,不只會吹拉彈唱,還會修凳子,修電燈,電腦學習剪輯視頻等等,每天至少為家多做一件事,如此他覺得安逸。

樂呵呵的母親,隨時隨地即興演唱,毫不怯場。為孩子們做各種好吃的,總是一副笑盈盈的模樣,爽朗的笑聲讓人印象深刻。

兩位老人樸實善良,對於在家中築巢的燕子十分歡迎,惦記著它們何時離去,又何時飛回來。修剪花草,打理蔬菜,從不幹涉孩子們工作,老兩口互相扶持,樂觀向上,熱愛生活。

曾有人問導演陸慶屹,你父母身上那麼多讓人感動的特質,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他想了想,回答說,是溫柔。溫柔能帶來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兩個溫柔的老人將日子過得有趣詩意,並將這種溫柔教給了子女,才有了這部紀錄片的誕生,擊中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那部分。

影片也涉及到了死亡,姐姐患病離世,兩位老人白髮人送黑髮人,那種痛無法言說。影片沒有沒有藉此煽情,依舊是回到日常生活中。

下一個春節,母親端了一碗飯菜放在桌子上,叫了姐姐的名字,還告訴她都有什麼菜。弟弟離開家前對著姐姐遺照說:姐,我走了。父親吃飯時特意為姐姐留了一個位置。冬天,父母去姐姐墳前將積雪清理,父親用拐杖在地上寫下姐姐的名字。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足以讓人落淚。

《人民日報》評論:一部容易打開人淚腺的電影,並認為影片最動人的根源就在於《四個春天》的溫暖與治癒,勾起了大多數觀眾心中最牽掛的「家」。

看完影片,有人說,會讓人迫不及待想要回家陪伴父母;也有人說,如果沒有《四個春天》我們都忘記了如何生活了;還有人說,治癒了我的過年恐懼症。

而我想說,看完影片我重新理解了愛情和親情。關於愛情,細水長流,相互扶持才是最珍貴的。關於親情,親情如海深,即便是死亡也不能將至親之人從心裡帶走,那些逝去的親人永遠活在家人的心中。

最後總結:

我很慶幸看到了這部紀錄片《四個春天》,被兩位老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所感染,也被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所打動。

姐姐離世後,兩位老人將思念埋在心底,繼續樂觀的生活,將蒲公英吹落,他們的臉上綻放出笑容。老伴在陽臺上澆花,老頭拿來帽子為老伴戴上,怕她曬著。

影片中的很多細節既樸素又有打動人心的力量。父母日漸衰老,也不忘告訴孩子:記住,再怎麼有錢,也要考慮居安思危,不要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要自強自立。

我們對於父母總是羞於表達愛,而父母對於我們也總是將思念埋在心底,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些許來不及。願看到影片的我們都能懂得珍惜。

別讓陪伴停留在嘴上和電話中,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頓飯,聊聊天。畢竟,見一年就少一年。

相關焦點

  • 《如果芸知道》:平淡細膩的鏡頭下呈現的是愛情和婚姻的永恆主題
    《如果芸知道》這部電影卻打破了他以往的京味幽默和平民色彩的風格,用平淡細膩的鏡頭為觀眾呈現了愛情和婚姻這兩大主題。影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年輕人隋東風和羅芸在異國他鄉一見鍾情,兩人結婚後定居在紐西蘭安靜的克萊德小鎮,共同經營一家中餐館。
  • 樸素鏡頭下的鄉村,《四個春天》用瑣碎片斷,呈現真實生活
    遊走在城市之中的人們,每天為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奮鬥,很少有人真正去關心自己遠在鄉村的父母。近年來,近年來大多數的影視作品也都充滿娛樂和商業氣息,將拍攝地點設定在繁鬧的大城市中,很少有人會想起樸素的鄉村生活、想到自己年邁的父母。而在2019年,一部名為《四個春天》的影片為我們真實還原小鎮生活。
  • 粗糙的私人影像志,紀錄片《四個春天》對幸福的定義:陪伴與感恩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那份平淡之下的責任。從呱呱墜地到成家立業,父母為我們操勞了大半輩子。童年時的陪伴與成年後的感恩,親情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跨越時空的情感橋梁,在匆匆歲月中見證一個個幸福的瞬間。每個人對自己生活的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感觸和體會,唯有家人情感是相通的。2019年初,一部記錄一個普通家庭4年生活日常的紀錄片在國內上映。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電影劇情很簡單,講述了三位女孩因父母離異後,在大姐帶領下獨自生活,父親死後,又收養了父親之後生的小妹,就這樣四個姐妹生活在老宅裡,一起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平淡但異常溫暖。
  • 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記錄了2013-2016年一家人平凡,溫暖的四個春節,四個春天。和很多家庭一樣,兒女奔波各地,父母留守故鄉。
  • 《四個春天》|親情的那份溫暖,並非一年一度
    那份藏在電影裡的溫情,那段藏在隨筆裡的人生電影講述的是在四個春節回家過年所記錄下的故事。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一開始回家總是愉快的,一家人其樂融融,但對於春天的結束,電影中卻只見老父親送子女搭車時的背影,故事戛然而止,中間的空白等著下一個春天的再續。
  • 《四個春天》:未來的私影像
    私影像在創作領域也較為活躍,《四個春天》是陸慶屹記錄自己一家的生活,是一部家庭影像。那麼在未來,私影像,能否因為這些契機達到一種新的高度?私影像與商業片做對比,創作者的思想可以得到徹底解放,拍攝者的自我精神能夠得到更好地表達。他們沒有劇本,沒有外在的條條框框,有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可以說私影像將紀錄片發展到一種個人化、自由化的極致。
  • 《四個春天》,為什麼我們都愛這部年度最佳紀錄片
    《四個春天》中的爸媽就像是《人生果實》裡的夫婦,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他們也有自己的院子,不同的地方在於,《四個春天》裡他們的院子與當地的自然人文聯繫起來的,構成了一整幅自然人文畫卷。影片講述的正是兩位老人和家人在這個四個春天裡,以「家」為中心的生活日常。
  • 《四個春天》|影向標
    農曆的今年堪稱我嶽省貴州的影像豐年,《無名之輩》《地球最後的夜晚》《四個春天》都是不同類型的「黔味」電影。《四個春天》幾乎算是我看過的國產紀錄片裡的巔峰之作了,平實、克制,甚至略顯笨拙,但有著超負荷的情感和別樣的生命洞察力。
  • 《四個春天》:一場春日宴,歲歲長相見
    《四個春天》是由陸慶屹執導的紀錄片,於2019年1月4日在中國上映。陸慶屹導演以真實的家庭生活為背景,自己的父母為主角,記錄了他們4年裡的日常生活的故事。本片曾在2018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併入圍了同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
  • 《牡丹花下》: 看似平淡的改編背後,是導演獨特的敘事風格呈現
    不過這也引來了不少非議,很多人認為,相比原版小說《A Painted Devil》和1971年的原版電影《受騙》,《牡丹花下》故事情節經過一定程度改編後,顯得過於單薄平淡,缺少亮點。但只是原封不動地將老故事重新翻拍一遍,並非是索菲亞·科波拉這樣一位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所希望的。
  • 為什麼《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故事經久不衰?
    文:宿夜花關於《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故事,或許更多的朋友是在電視上看到的。90年代,亞視推出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主演們鄧萃雯、蔡曉儀、萬綺雯、江華、商天娥等,也受到了觀眾的喜愛;2013年,湖南衛視播出的《愛在春天》,袁姍姍與俞灝明出演的姚小蝶與沈家豪也給很多年輕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四個春天》: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紀錄片的形式,平淡的主題,不是大製作,也沒有什麼大明星加持——都讓它噱頭寥寥。上映幾日都維持在1%左右的排片,每天也僅有不足百萬元的票房。但相信我,它是那種最值得到院線一看的電影。《四個春天》海報《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對結婚50多年、恩愛俏皮的老夫婦詩意的退休生活。導演陸慶屹正是他倆的小兒子。
  •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和這個話題一樣永恆的問題是:男人怎麼表達對女人的愛,才算真愛?
  •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看《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是由陸慶屹執導,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以南方小城(貴州獨山)的父母為主角,借四年光陰的家庭影像式記錄,雕刻出了一個家庭自己獨有的詩意。然而紀錄片整體形式上又以四個春天為主線展開,即導演返程歸家的四個春節,也以此作為其影片故事講述的時間脈絡以及剪輯邏輯。第一個春天,是父親陸運坤和母親李桂賢的一幕幕日常生活景象,燻臘肉、寫春聯、列菜單、拉二胡、吹竹笛、唱山歌、踏春祭祖、養魚澆花,兩人會相互剃頭染髮,也會在兒女起鬨下配合著喝交杯酒。他們會談論風氣,算著四季,為燕子歸巢和離去雀躍或去失落。
  • 鄧超孫儷結婚9年:婚姻最好的狀態,是把愛情親情和友情融為一體
    最近,孫儷和鄧超雙雙發微博紀念9年婚姻,孫儷用細膩的文字講述了這9年的婚姻生活,二人從剛開始截然不同的性格喜好和生活習慣,到後來幾乎一樣的生活作息,孫儷從剛開始的感嘆:「我們兩個能生活在一起,其實挺不容易的」,到後來的深情流露「時間飛快,唯有愛是永恆」。
  • 感情的界限:裡昂和瑪蒂爾達之間究竟是愛情還是親情
    呆呆的裡昂和瑪蒂爾達是鄰居,雖然在公寓走廊常常見到,可是裡昂卻並不是一個喜歡交際的人,可能是和他的職業相關,裡昂是一個強大的殺手,對人非常冷漠。因為瑪蒂爾達家中的一場慘劇,除了她一家四口都被殺害了,小小的瑪蒂爾達為了不被發現強裝鎮定地向隔壁的裡昂求助,至此鬼馬少女和冷漠殺手就這樣產生了交集,兩人原本是鄰居之間的界限也逐漸開始改變了。
  • 《海街日記》:更多的鏡頭是一種輕言細語的平淡家常
    第一次看《海街日記》應該是在2016年,看了劇情簡介大致知道了是個怎樣的故事。一刷的時候呢影片吸引我的真的只是整體的畫面感(是的,是枝裕和的鏡頭美學確實非常加分……),這個層面上我其實挺佩服導演的構圖,影片大部分採用固定的長鏡頭,但意外的是這並沒有讓我有任何想要快進的不耐煩。
  • 紀錄電影《四個春天》,記錄樸實純粹的人生之歌
    《四個春天》是一部以陸慶屹導演個人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電影。影片以2013年至2016年間的四個春天為主要時間節點,紀錄了一對相濡以沫半個世紀、達觀自信又興趣廣泛的老夫婦樸素而動人的生活日常,和整個家庭五位成員的家庭軌跡。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導演鏡頭下的家庭烏託邦
    話題熱議度高,但是導演卻沒有放大衝突和矛盾,而是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理智、克制的敘述整個故事。影片反映人性,也描繪了底層群體的生存現狀,通過生活化的情節把關於家庭、親情的主題呈現到觀眾眼前。故事中的一家六口毫無血緣關係,而且每個人的身份都很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