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王蓉:研究生提不出問題,責任在大學和教授

2020-12-27 澎湃新聞

這幾天看到不少學界同仁討論「研究生為什麼提不出問題」,不少人將問題歸咎於學生,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一個持續了十幾年的改革實驗 ——「問題化學習」。

2015年10月,在中國教育創新「20+」論壇的會議上,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在發言中說:「如果我們不知道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如果學生對我們永遠是抽象的,如何讓我們看得見一個具體的學生?如何看見他們的學習行為?他們的學習路徑是怎樣發生的?」

他進而提出,中國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嚴重,與課堂學習目標無關的問題就會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沒有時間慢慢思考、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機會進行自由的探索實驗。

上海市寶山區有一個教研員帶了100多位老師,歷經12年進行理論梳理、行動實踐、科學實驗、應用推廣,在這個基礎上提煉了一個成果,這個成果就叫作「問題化學習」。

他們總結了一套教學法,包括問題化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集優化、問題鏈優化、問題網優化等。

2016年,尹後慶在另一個會議還提到「問題化學習」中的情景化與情感性問題,說得也非常精彩。

他說:「所謂情景的核心是學習者的經驗,他的間接知識學習的經驗和在情景裡面所獲得的直接經驗能夠交融。

這個交融,在某種程度上是能夠調動學習者學習中的積極情感的。當學習的內容跟學習的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習情感的時候,學習過程就不僅僅是知識記憶的過程,也不僅僅是認知的過程,而是情感共鳴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為知識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同他的經驗、情感,乃至生命架起了連接之橋。」

基礎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固然存在巨大的差異,但是尹後慶的問題「學生是怎麼學習的」,是所有教育機構和教育者都先要回答、把握的最基本的認識論問題。如果不從這樣的問題談起,就不可能找到根本的癥結所在。

我所在的研究所被打上「智庫」標籤。在國內,有些教授瞧不上「智庫」,感覺低人一等。

我的美國導師卻對我辦這個研究所很贊同。他說,這是一個獨特的學術體驗、學術經歷,研究中國的教育或國家治理,這種體驗和經歷是很有必要的。

這是一個美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對於這類研究活動的典型反應。

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價值觀層面的問題吸引了很多關注,但是我覺得認識論層面的問題同樣值得討論。

此前,一些文章提出,研究生不會提問題,在於功利的科研環境影響、導師打消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等。在我看來,在社會科學領域,學生們如果局限在狹隘的課堂和文獻中,就提不出問題。

深入一步思考,我們的研究生教育為什麼沒有相應的制度化安排和系統性的努力來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多地與真實的生產生活實踐或個性化的工作經歷、體驗結合起來?

為什麼我們研究生的課堂沒有更多情景化的教學設計,引發學生提出問題?

我們作為教師是否認真嘗試過調動學習者學習中的積極情感?

總而言之,研究生提不出問題,不能純粹地把問題歸咎於學生。其破解之道包括:

方法一,某些研究生專業應該主要或者只招收有工作經驗的學生。美國不少研究生院招收某些專業的研究生要求有工作經驗,這是一個基本的制度性安排。

方法二,作為大學教師,特別是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師,我們首先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研究生在培養周期中有充分的生產生活體驗和觀察。其次,在教學環節中,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創造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校對此應該有制度化的支持。

研究生教育的課程教學階段是基礎,目前得到的重視還遠遠不夠。

在此,我想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研究生提不出問題,責任在學校和教授身上!相比之下,我國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實在是遠遠落後於我國基礎教育。倘若能引發一些批評和爭議,也是好事。

(原標題:研究生提不出問題,責任在大學和教授,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研究生為何提不出問題?
    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頡看來,「這種現象最突出的反映便是在大學的研討課上。這裡是我們最希望學生給我們帶來互動反饋的地方,但往往會遭遇冷場。」華北電力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荀振芳曾訪談過一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10多位面臨學位論文開題的碩士研究生,其中竟有85%以上學生的選題是導師為其擬定的。為何我們的研究生提不出問題?
  • 中國科學報:研究生為何提不出問題
    華北電力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荀振芳曾訪談過一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10多位面臨學位論文開題的碩士研究生,其中竟有85%以上學生的選題是導師為其擬定的。為何我們的研究生提不出問題?2020年8月18日,《中國科學報》以此為題刊發報導,在高教界引起強烈反響。
  • 山西大學再引強援,近期第二位北大教授
    校長黃桂田、校黨委副書記李富明、副校長程芳琴、北京大學組織部副部長張洪峰出席會議。校辦、組織部負責人及環境與資源學院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參加會議。程芳琴主持會議。會上,李富明宣讀了學校任命文件,張洪峰代表北大黨委發言。學院新任院長趙華章、學院原院長桑楠分別作表態發言。黃桂田作了重要講話。
  • 北大教授趙華章到山西大學工作,擔任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
    北大教授趙華章到山西大學工作,擔任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08-3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
  • 西科技大學蒲永平教授指導研究生學業規劃與職業選擇
    為幫助研究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加強研究生學業指導,活躍校園學術文化氛圍,近日,由陝西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研工部)主辦、研究生自管會承辦的「名師下午茶——導師與你同行」活動在設計與藝術學院五樓LOFT拉開帷幕。副校長蒲永平教授做客「名師下午茶」,與研究生漫談研究生學業規劃與職業選擇。
  • 她25歲是北大的學生,30歲是北大的教授,50歲是北大的校長!
    她25歲是北大的學生,30歲是北大的教授,50歲是北大的校長!一名學生,能留校任教,再當上校長,這樣的經歷可以說是相當少見,但也不是沒有,中國頂尖高校北大就存在這樣的情況,沒錯,可能有人已經猜到了,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北大現任副校長——黃如。1969年11月,黃如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祖籍在泉州南安。
  • 這門高考輔導課,為啥近10位北大教授輪著講
    這門高考輔導課,為啥近10位北大教授輪著講) 【導讀】1月2日,備受關注的中國傳媒大學藝考初試即將舉行。預計將有超過5萬人參加這場淘汰率超過50%的考試。最近,一門面向中傳文史哲初試的考前「點睛課」,竟然動用了北大近10位教授來親自講授!
  • 讓玩弄女學生的北大流氓教授見見陽光
    文/劉逸明  在雲南麗江古城,北大教授王學明(化名)和高中生小麗(化名)邂逅,當晚就開房成為情人,兩人年齡相差26歲。隨後,小麗數次來京,在賓館或王學明家裡和王學明幽會。因王學明承諾幫她找學校上北大,小麗義無反顧地跟他好了兩年,終究未能圓大學夢。
  • 北大教授孔慶東,發表不當言論遭到質疑,這種素質如何當上教授的
    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對當代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孔子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孔子的思想卻能世代相傳。孔子的後人也在不斷的傳播孔子的思想,在孔子的後世子孫中不缺乏優秀的人。很多人都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孔慶東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傳人,曾經也是國之棟梁,為何後來他被網友謾罵,說他不適合當北大教授?
  • 北大教授:比不愛讀書更可怕的是,一個孩子不貪玩
    北大教授給新生的演講社會學家、北大教授鄭也夫,月初給北大社會學系的新生做了一場演講,著重討論了興趣對人學習的影響。興趣容易讓大家聯想到各種興趣班,但實際上興趣班和孩子自己真正的興趣,可能還是有差別的。看到這有點想笑,覺得鄭教授挺有意思,但是面對多數孩子的興趣都被激烈的考試競爭摧毀,又有點笑不起來。鄭教授演講的題目就是——《興趣的摧毀與發現》,從他自身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優秀如北大學子,興趣也基本上都被摧毀了。
  • 北大人民醫院趙明威教授當選北京眼視光專委會首任主委
    2018年5月27日,「北京醫師協會眼科專科醫師分會眼視光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眼視光專委會」)在京成立,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院長、北大人民醫院趙明威教授當選為首任主委,北京協和醫院李瑩教授、北京同仁醫院付晶副教授、北大人民醫院王凱副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北大人民醫院徐瓊博士任秘書。
  • 北大某教授:中國有很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
    近日關於「北大教授孔慶東精美事件」的新聞一直佔據著各大「熱搜」!公費到美國旅遊的這個北大教授,精美太明顯了吧。北大的教授孔慶東公開發表言論:美國是一個非常適合大家旅遊的國家,地大物博,氣象萬千。特別是美國現在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你戴不戴口罩,都不會有那麼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想盡辦法伸長鴨脖子去管你。要知道,孔慶東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竟然在美國旅遊時說出這樣的話!換做誰都覺得驚訝。筆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看了這個之後很氣憤,這是一個北大專家教授的言論嗎? 戴口罩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 日本的中國形象——甲南大學胡金定教授為我院研究生作講座
    講座伊始,胡教授首先介紹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他指出,日本既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也吸收、借鑑、融合了西方文化,通過傳統與現代、外來文化和自我文化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混合文化。翻開近代歷史,他強調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日本來說也意義重大。
  • 廈門大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教授王荔紅、博士研究生康少青論文...
    近日,廈門大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荔紅(第一作者),與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吳紅軍(通訊作者)、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康少青合作撰寫的論文「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pay less to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中學生直接考入美國大學獲籤證,成為北大美女教授走上人生巔峰!
    還有2019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的許可馨也在隨後成為了留學大軍中的一員,但卻在前不久「火了一陣」,她這個「火」是靠在她自己的社交平臺上進行辱國、恨黨、甚至罵國人的言論讓自己名聲大噪,這種崇洋媚外的做法和行為讓網友們大為失望和氣憤,甚至為她們這種以抨擊國家而提升自己的人而感到可恥和悲哀。
  • 塔裡木大學教授吳翠雲:把科研做在南疆果園裡
    「多虧了吳教授,以前棗樹坐果率很低,採用了吳教授的管理技術,收成好了很多。」四十七團職工陳振彪說。在吳翠雲的指導下,陳振彪在林下種植飼草,覆蓋園藝地布,防止水分蒸發和雜草生長,果樹收益翻了一番。學生生病住院,吳翠雲燉排骨湯給學生補身體,學生放假回家路費不夠,吳翠雲出錢給學生買車票……為幫助學生提高服務社會的本領,吳翠雲經常帶著研究生下基層服務。「吳老師讓我們從實踐中認識到科技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清楚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塔裡木大學設施農業專業研究生袁宇堯說。「吳老師非常和藹,手把手教實驗方法,糾正我們的錯誤。
  • 匪夷所思,北大博士,985高校教授,去高中當普通老師!
    甚至在高三時期,說是「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也一點都不為過。當然,在高中不僅僅是學生累,作為高中老師也並不比學生輕鬆什麼,而且需要承受的壓力,有的時候更要超過於學生。那麼如果是讓你選擇985高校的教授和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師,你會選擇哪個呢?985高校教授辭職當中學老師。
  • 米叔問答:美國大學助理教授或教授的待遇怎麼樣?
    粉  絲  問:  美國大學助理教授或教授的待遇怎麼樣?  米  叔  答: 【這才是美國:MIGUO-1】:針對這個問題,米叔的另一個朋友有靠譜的回答和解釋,因為目前他在美國大學當教授,並且在私立、公立大學都有過教職經驗。首先,有一個很明確的概念,工資取決於學校類型和學科(不考慮學校以外的收入)。
  • 民國「部聘教授」評選和待遇問題
    教授的薪俸,因級別、時間、地域不同,可比的實際意義不大。但戰時因物價上漲、法幣貶值,所導致教授的生活困難卻是實情。既然陳立夫說到「軍費」,這裡就特別提一下置身軍界的郭沫若。教授級別不等,著名教授領取到的實際薪俸,與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相比,抗戰最初三年間,領取的薪俸要高(郭沫若的辦公費不計入)。
  • 1952年院系大調整:教授洗澡,大學洗牌
    在清華,社會學「進步教授」費孝通開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門「大課」;教會學校「領頭羊」燕京大學配合最積極,1949年上半年就自行添設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問題、馬列主義基本問題、共產黨宣言等新課,聘請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者翦伯贊、經濟學者沈志遠講授。